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大有互鏈付饒

    外匯市場是指兌換各國貨幣的市場,屬於一個全球性市場。

    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外匯市場可以讓各國貨幣相互兌換,從而使國際貿易得以順利進行,外匯市場並無特定的交易地點,並且可以24小時在世界各地進行買賣,外匯市場屬於場外交易市場,大部分交易可以根據個別交易的數量與日期而設定,無需任何的標準制定,部分貨幣及貨幣衍生工具可以在期貨交易所買賣。

    在外匯市場中,貨幣的兌換率被稱為匯率,匯率的英文為exchange rate,在外匯市場中,參與貨幣報價的人是成為交易員和經濟各金融機構的交易員,可以向客戶推銷其產品和服務和代表銀行買賣貨幣,由於銷售人員負責按客戶的需求交易,所以他們成為分銷商。

    在外匯市場中,貨幣多數按美元的基準報價,但並非所有的交易都以美元結算,若兩種貨幣報價,兩種貨幣均非美元成為交叉規律。匯率的變遷金本位制可以追溯至1821年,當時的英國規定銀行必須以黃金贖他的紙幣和硬幣,同時允許其他國家將英國的貨幣兌換為黃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金本位一度停用,取而代之的是匯率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建期間,因為大部分國家都面對著嚴重的通脹,所以修訂後的金本位重新採用,一直持續運作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此後,來自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佈雷頓森林舉行會議,會議目標決定戰後的全球金融體系如何運作。該會議成果之一是美元與黃金掛鉤,並將固定價格定為每盎司黃金對35美元,其他國家則以確定兌換美元的票面值來定貨幣價值,當時各國必須以本國貨幣買賣美元維持這個匯率,美國美元同時成為干預貨幣。1971年佈雷頓森林制度出現崩潰,因為美國參加越戰而產生龐大赤字,是當時的黃金兌換率一度調整至每盎司黃金對38美元,1973年黃金匯兌本位最終瓦解,由浮動匯率替代。

    匯率制度是外匯市場現實的定價機制,包括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聯息匯率。浮動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政府或其金融管理機構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貨幣來進行調控,以確保幣值不會大幅升跌,一般情況下,浮動匯率的平均每日波幅相對較小,每當貨幣升值或者貶值時,會產生波幅。

  • 2 # 知鬥趨勢達人

    這5分鐘的小影片中對什麼是外匯市場和外匯是怎麼樣產生的講得很詳細。

    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並且在國際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每天在外匯市場上發生的貨幣兌換價值可達數萬億美元。

    貨幣兌換對國際貿易至關重要,而外匯市場則使貨幣兌換成為可能。

    匯市參與者包括政府、企業,當然也還包括投資者,政府利用外匯市場實施相關政策。

    例如:在與別國進行貿易時,不論是借款、放貸,或是給予援助,一個國家都需要將本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企業可以藉助外匯市場更方便地參與國際貿易。

    企業需要透過匯市場進口商品及服務的付款兌換成外幣,或是將國際客戶的付款兌換成所傾向的貨幣。

    而資深的投資者可以針對匯率波動進行投機交易,一週當中匯率幾乎時刻都在變化,因為除了週末以外 外匯市場全天24小時開發。

    由於經濟全球化 匯市在周內的全天候開放成為了必然,如果買入一種貨幣對且其匯價上漲 投資者可賺取差價。

    如果投資者認為該貨幣對匯價將下跌,也可賣出或者做空。

    貨幣報價通常成對出現,就是說一種貨幣的價值要以另一種貨幣來衡量。

    剛開始 貨幣對的這種兩面性或許令人費解,但在實際應用中卻相當簡單。

    先介紹一筆使用了歐元兌美元的交易,儘管涉及了兩種貨幣,貨幣對本身卻是作為一個整體,與某隻股票或某種商品類似。

    讓我們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假如歐洲發展速度將超過美國,投資者自然會預計歐元相對於美元將升值;

    然後根據自己的預期,買入歐元兌美元進行投機交易。

    如果該貨幣對上漲 她就能夠賺錢,反之如果該貨幣對下跌 她將會面臨虧損。

    在匯市中 投資者利用保證金買賣貨幣對,保證金交易與股票類交易相當不同。

    所謂保證金是指在保證金賬戶內用以購買證券的自備款項。

    所需保證金數額要視貨幣對與交易規模而定,貨幣對通常以具體數量為基準進行交易

    就是俗稱的“手數”。

    雖然市場上存在好幾種交易單位,但最常見的是“標準手”和“迷你手”。

    迷你手的保證金要求通常都在100美金左右,標準手的保證金要求為1000美金。

    這些保證金要求看起來似乎數額較小,但值得重點留意的是它們都具有高槓杆效應,

    透過槓桿能夠以較小數額資金控制價值較大的交易。

    大部分外匯投資者在買賣外匯貨幣對時都會使用槓桿,事實上槓杆是外匯市場的關鍵。

    能夠在貨幣對交易時使用槓桿是外匯市場的最大優勢之一,同時是外匯交易當中的最大風險之一。

    槓桿使得投資者有機會能夠大筆獲利,但也可能造成鉅額虧損。

    因為投資者的虧損可能會由於槓桿而呈指數級擴大,並且可能失控;

    但如果投資者能夠管理風險、限制槓桿,則有可能享受到外匯投資的優勢。

    包括全天24小時可交易,以及從不同的市場趨勢中獲利。

    上面提到 迄今為止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每天成交額高達數萬億美元,

    外匯市場的龐大體量意味著它能夠影響其他資產類別,比如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

    舉個例子:假如美元正在走低,那麼大宗商品價格將受到提振。

    因為它們通常以美元定價,反過來這又會提高貨物成本和通脹率;最終結果可能導致利率上升,

    從而壓低債券價格,而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股市。

    正如你看到的一樣,外匯市場的一個小變化就可能會引發其他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這只是外匯市場影響其他資產價格的案例之一。

    足以說明外匯市場的“號召力”,匯市是其他資產類別表現好壞的基礎。

    外匯市場的廣泛影響力,可能會吸引對全球經濟格局感興趣的投資者;

    這些投資者熱衷於瞭解其他國家或者貨幣,各國之間如何相互聯絡?全球經濟如何運轉?

    那些對此興趣寥寥的投資者,可能會考慮風險較小的外匯投資方式.

    比如說貨幣交易基金(ETFs),這類基金不僅可以作為風險較小的外匯投資方式,也可以作為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有效途徑。

    所以外匯市場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隨著國家之間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和形成的。匯率基本上都是代表一個國家的貨幣變動,所以交易量也大,基本上是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

  • 3 # 金融球藝

    外匯保證金交易國內沒有正規合法的,是不能做的,必然上當受騙,傾家蕩產!

    正因為這樣,為了避免誤導人家,在此不談外匯交易技術問題。

  • 4 # 調戲神仙的妖怪

    謝謝邀請。首先外匯一般意義上指某貨幣行政機構以存款、財政部債券即赤字、不同期限國家有價證券等為保有的可以在國際貨幣交易逆差時使用的債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外匯的產生即國際貿易順差直接獲得的其他主權貨幣、經常賬戶產生的匯兌貨幣、透過各種市場操作產生的其他主權貨幣增殖及託付憑證等。一國有了外匯儲備後可以透過一場公開或不公開的地方進行貨幣之間的轉換及憑證之間的轉移,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核心的中央外匯結算中心,只有幾個國際公認的外匯交易中心,一般的外匯市場是透過銀行或企業機構及自然人之間進行。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貨幣本身即商品,商品交易的地方為外匯市場,各類轉移轉換也可以視為一種買賣

  • 5 # 外匯黃金優質交易指導

    截止發稿前,美指漲破97關口,歐元、英鎊大跌,走勢如上週五的預期。

    一、美元指數

    受英國脫歐影響,美指今天在亞歐盤順勢上破97大關,目前交投於97.3附近。上週五給出的分析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和歐元區的義大利財政預算問題綜合作用利多美指。唯一不確定性,是英國脫歐,現在英國脫歐出現利空英鎊,更是給美指了一波上行助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2月美指有可能站上98的位置,大家注意控制交易方向。

    二、歐元兌美元

    受美指上揚影響,今天亞歐盤歐美順勢下破1.131,截止目前最低位置達到1.124。

    歐元區在義大利的財政問題預算下,走勢疲軟;後期如繼續惡化,月線圖上看不排除測試1.1000整數關口的可能性。歐元重點關注本週五的德拉基講話。

    三、英鎊兌美元

    今早受英國脫歐出現的變故影響,英鎊開盤跳空,中午基本補齊缺口後一路下行至1.284位置。

    英國這個國家,變得很快,經常給人意外;在業界其貨幣也俗稱妖磅。如果英國脫歐出現搖擺或其他新的不確定性,英鎊恐進一步下行。但如果順利達成脫歐協議,在訊息公佈之後的1-2個小時,上揚100-200點不是問題。妖磅啊妖磅……

    四、黃金

    黃金今天的表現不算最突出的,受益於英國的原因,黃金進一步下探了1204位置。上週五給出的1212位置在週五歐美盤的時候也是順利達到了的。

    黃金在周線圖上看,在歐元區、英國一遍哀嚎,同時美聯儲加息的情況下,積有可能再次測試1186位置。

    以上均為江左梅朗個人分析觀點,未將未來的風險事件考慮在內,不作為大家下單依據。

  • 6 # 匯商

    有些人覺得外匯是一個很無聊的行業,因為它需要無休止的市場分析、要承受過多的壓力和風險。但是透過表面現象去看這個行業,你會發現它原來也有著豐富厚的歷史,它的規則極具挑戰,這使得它更加誘人,技術的發展一直在推動著行業變遷。不能忘記,外匯市場與其他金融行業一樣,從來都是“英雄”和“壞蛋”並存,他們是外匯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推動行業不斷髮展進步的重要動力。

    外匯行業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當你從頭閱讀它,猶如一位智者在向你娓娓道來。如今它仍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金融市場,它的體量至今無出其右,誰也不能明確地預見它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健康、有序及透明是每一位外匯人對這個行業前景的期望。我們只看現在,它就有許多讓人覺得有趣、甚至神奇的地方。

    古老的外匯交易

    外匯交易絕非什麼新鮮事物。最早的交易出現在古時候。在《猶太教法典》時期,就已經出現“兌換商”,他們主要幫助別人兌換貨幣,然後收取佣金或者費用。這些人在城市佔據一個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廟外設攤。

    在公元4世紀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壟斷外匯交易的公司。

    1472年,意大利托斯卡納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銀行”——邦卡蒙臺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這家銀行直到現在仍在運營。

    在15世紀,為了滿足紡織商人的貨幣兌換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國外開設了銀行,並開始啟用“往來賬賬本”處理交易。這類賬本可以顯示外匯賬戶、以及與國外銀行有往來的本國貨幣賬戶。

    17和18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外匯市場保持活躍。英國和荷蘭的代理人和商人有著非常頻繁的外匯兌換往來。

    現代外匯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國,一家名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開始交易外匯,它被視為領先的市場參與者。美國曆史上的外匯交易先鋒,還包括1880年代獲得允許而進行外匯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形成。也因此,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現代外匯的起始年。

    從1899年至1913年,外匯儲備增長了10.8%,而黃金儲備只增長6.3%,這象徵著新興外匯市場逐漸受到重視。

    1902年,就在這一年,倫敦共出現了2家外匯經紀商。1913年,全球外匯交易幾乎一半都是以英鎊進行的。這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外匯銀行數量從1860年的3家上漲到1913年的71家。

    儘管當時的英鎊幾乎統治了外匯交易,但是英國本身在20世紀初的幾年裡卻是缺席狀態。外匯交易最活躍的中心確是巴黎、紐約和柏林。倫敦及整個大英帝國在1914年前都相對沉默。

    直到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美國銀行系統開始印刷自己的貨幣—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開始成長為外匯行業的重要人物。Kleinwort家族成為非常知名的市場領導者,其它重要的家族如Japhets、S. Montagu & Co.以及Seligmans都開始成為主要的市場參與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佈雷頓森林協議簽署。根據協議,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波動1%以內。之後,尼克松總統廢除了佈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兌換匯率失效。此後開始迎來浮動匯率系統。這也印證了亞當史密斯的經濟理論。

    令人驚訝的是,1972年至1973年3月,由於佈雷頓森林協議以及歐洲聯合浮動協議的影響,外匯市場被關閉。如今誰能想象這樣的情景再現呢?

    1973年是現代外匯市場真正的歷史轉折點。在這一年,國家之間的匯率約束、銀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匯交易時代結束,市場開始進入全面的浮動匯率時代。

    現代外匯概況

    路透(Reuters)在1973年引入了電子顯示屏,取代了之前古老的電話和電報獲取交易報價的方式。

    1980年代中期,在網路出現之前,一種電子外匯交易形式就開始流行,即由路透開發的“Reuters Dealing”。從現如今的標準來看,這個系統非常落後,但是在當時,它非常先進。它更像是實時可關閉網路溝通系統。如果網路沒有被髮明出來,那麼這套系統可能至今還在使用當中。

    英鎊/美元貨幣對也叫做“Cable”。這是因為在光纖技術和全球通訊衛星技術出現之前,為了連線倫敦和紐約的交易中心,兩國在大西洋鋪設了巨大的鋼纜。如果你也覺得延遲很糟糕,那你就能想象到如果當時鋼纜有問題會產生的後果吧?(詳見:《漲姿勢!這些貨幣“暱稱”背後的故事竟是這樣》)

    每天的外匯市場交易量超過5.3萬億美元。(詳見:《一張圖看懂全球外匯交易市場》

    5.3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每天的外匯交易量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53倍,是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倍。

    在每天的外匯交易量中,2.2萬億是外匯掉期交易,2萬億是現貨交易。美元是交易量最多的貨幣,幾乎87%的交易都有美元。

    在1990年代中期,外匯市場遊離在銀行和企業之外。直到網路出現以及電子技術的發展,線上平臺及外匯交易才開始向更廣大的零售交易者客戶開放。

    近期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99.6%的零售外匯交易者都無法做到連續4個季度盈利。不管你的交易策略好還是不好,在外匯市場,虧損是不可避免的。

    英國、美國、新加坡和日本的外匯交易佔全球的71%。60%的外匯交易都是在英國或者美國進行,比例分別為41%和19%。(詳見:你連這幾個地方都不知道,也敢說自己是外匯人?)

    在外匯市場,交易最多的10個貨幣排名分別是:

    美元(85%)、歐元(39%)、日元(19%)、英鎊(13%)、澳元(8%)、瑞郎(6%)、加元(5%)、墨西哥比索(2.5%)、人民幣(2.2%)、紐元(1.4%)。

    交易最多的10組貨幣對排名分別是:

    美元/歐元(24.1%)、美元/日元(18.3%)、美元/英鎊(8.8%)、美元/澳元(6.8%)、美元/加元(3.7%)、美元/瑞郎(3.4%)、美元/比索(2.4%)、美元/人民幣(2.1%)、美元/紐元(1.5%)、美元/盧布(1.5%)。

    歐元/日元、歐元/英鎊、歐元/瑞郎、英鎊/日元、英鎊/瑞郎。

    很多銀行都會將基金的20%-30%投入到外匯市場,它們從外匯交易中獲得的盈利高達40%-60%。這是它們最盈利的投資。

    自從網路出現後,絕大多數的零售外匯交易都是線上進行,而非在交易所進行。這使得全球任何地方的交易者都可以進入這一市場,只要他們有網路連線。

    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具流動性的市場。外匯市場沒有中央銀行,外匯價格一直處於波動中,做市商決定匯率。

    很多交易者尋找完美的交易系統。也有很多人說自己已經找到了。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系統經歷了長期的時間檢驗。

    1970年代,自動交易就出現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1999年線上零售平臺出現,此後自動交易在零售交易中開始變得普遍。

    在2000年代早期,零售外匯再次演變,交易者能夠在開放的平臺上程式設計自己的專屬智慧交易系統(EA)和訊號。

    外匯市場沒有絕對的危機。金融危機反而是外匯交易者最佳的交易機會,因為無論是經濟下滑還是上漲,他們都可以交易。外匯交易需要的是匯率波動,而不是經濟發展。

    外匯行業中的九個事實

    ⊙ 2008年,辛巴維(威)經歷了歷史上最糟糕的匯率波動,其通貨膨脹率奇高,甚至達到6500,000,000,000%。那絕對不適合用來交易辛巴維(威)元。

    ⊙ 每天交易5.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能在3天內還清。

    ⊙ 如果你每一秒就花1美元,那麼你需要31,688年才能花完1萬億美元。

    ⊙ 按照上面的時間,花完5.3萬億美元,你需要126118.24年。

    ⊙ 5.3萬億美元可以讓你為每一個足球隊包下8700萬次英超聯賽最貴的座位票。

    ⊙ 也可以讓你買下12077.5次梅西。作為全球最貴的足球運動員,梅西的身價高達329,537,041.80美元(約2.5億歐元)。

    ⊙ 假設每一輛普銳斯轎車是23,810美元,那麼5.3萬億可以為每一個美國家庭買兩輛普銳斯。

    ⊙ 按照美國居民年度繳稅標準,5.3萬億可以讓你僱傭3.01億士兵,你可以從此宣佈統治全世界。

    這十家機構才是全球外匯市場頂級玩家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是一種典型的投資性金融機構,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的資金融通,經營的主要業務包括:IPO發行,私募股權,債券發行,併購重組,投資組合管理,風險管理,證券及其衍生品交易等。投資銀行為公司、政府機構及個人客戶提供各種投資相關的服務。

      現代銀行業的主要業務活動之一就是投資活動,目前,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私人銀行,都十分關注投行部門。下圖中顯示的是2015年全球十大頂級投行及其地理分佈。

      按2015年的總盈利額排名,位列前十的投行分別是: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花旗集團(Citigroup),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瑞士聯合銀行(UBS),富國銀行(Wells Fargo)。

      高盛(Goldman Sachs)

      高盛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主要服務於機構客戶。該公司與一些大企業和政府機關之間保持著緊密的客戶關係。全球主要央行行長與政府財政部門主管很多出身高盛。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資產管理、金融諮詢、併購重組以及其他一級經紀商業務,並提供公司、政府的證券承銷業務。此外,高盛還充當做市商角色,也涉及一些私人股權業務。其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業界稱其為“大摩“,成立於1935年9月16日,全球主要金融服務提供商,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和個人提供多元化服務。總部位於紐約,業務遍佈42個國家,在全球各地設立了1300多個辦事處,僱員達60,000人,2015年後被曝裁員千餘人。2014年,摩根士丹利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4,540億美元,相比於上一年增長17.5%。

      摩根士丹利總公司下設9個部門,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資銀行部、私人財富管理部、外匯/債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資管理部、直接投資部和機構股票部。

      摩根士丹利涉足的金融領域包括股票、債券、外匯、基金、期貨、投資銀行、證券包銷、企業金融諮詢、機構性企業營銷、房地產、私人財富管理、直接投資、機構投資管理等。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業界稱其為“小摩”,與“大摩”相對,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曼哈頓公司(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和J.P.摩根公司(J.P. Morgan &; Co.)於2000年合併而成,是一家多元化控股集團。

      摩根大通是美國本土最大的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4,240億美元,在全球銀行中排名第五。摩根大通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該公司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瑞士信貸,簡稱“瑞信”,是瑞士一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集團控股公司,成立於1856年,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僅次於它的長期競爭對手UBS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僱員達63,000人,其中60%在瑞士本土。

      瑞士瑞信集團先在1990年收購了瑞士第四大銀行———Leu銀行,又於1993年收購了瑞士第五大銀行—瑞士人民銀行。

      瑞士信貸集團劃分為四大塊: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和公共服務集團公司(Shared Services Group),其中公共服務集團公司主要為其他三個部分提供市場及服務支援。瑞士信貸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按全球收入計算,瑞士信貸集團居世界第二位。集團的投資銀行部CSFB是全球最大的五家投資銀行之一;私人銀行部資產總值為280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美銀美林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是美國主要金融服務機構之一,2009年1月由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合併而成。

      目前,美銀美林集團在150多個國家提供客戶服務,主要業務包括商業貸款、債券、IPO和併購交易等金融服務。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

      巴克萊資本,是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的投資銀行部門,巴克萊銀行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巴克萊銀行於1690年成立,是英國最古老的銀行,具有逾300年曆史,是全世界第一家擁有ATM機的銀行。截止2013年,全球僱員達到140,000人。巴克萊銀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包括所有的金融中心,在其他的許多國家設有分行,是一家影響巨大的跨國銀行。 巴克萊銀行以英國為中心,提供金融服務,主要業務是銀行業及投資業。

      花旗集團(Citigroup)

      1812年,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65年該行取得國民銀行執照,改為紐約花旗銀行。

      花旗銀行(City bank)是1955年由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併而成的,合併後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76年3月1日改為現名。隨後,花旗集團以花旗銀行為起點逐漸發展起來。

      花旗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為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美國四大銀行之一。花旗集團是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花旗集團業務遍佈全球140個國家,在世界各地設有16,000個辦事處,僱員達357,000人。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德意志銀行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成立於1870年,總部設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集團業務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僱員100,000人。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德意志銀行是一家全能銀行,在世界範圍內從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物件是個人、公司、政府和公共機構。它與集團所屬的德國國內和國際的公司及控股公司一起,提供一系列的現代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公司金融、銀團貸款、證券交易、外匯買賣和衍生金融工具。德意志銀行還開展結算業務,發行證券,處理信用證、保函、投標和履約保函並安排融資。國際貿易融資也是該行的一項重要業務,經常單獨或與其他銀團及特殊金融機構聯合提供中長期信貸。德意志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投行業務,投行業務幾乎佔到整個集團50%的利潤、50%的淨資產和75%的總資產。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AG)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又稱瑞銀集團,於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UBS)及瑞士銀行公司(SBC)合併而成,合併之後沿用了UBS的名稱。合併使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和全球第4大銀行,管理的客戶資產達到13200億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和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的地位。

      1998年,兩大銀行合併完成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董事會首先完成了對業務部門的改組,將銀行的業務部門劃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戶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銀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產權(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門,放棄了SBC品牌而統一使用UBS品牌,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度過了磨合期。

      富國銀行(Wells Fargo)

      美國富國銀行於1852年成立於美國紐約,是一家多元化金融集團,總資產為12000億美元。當前的美國富國銀行由1998年西北銀行(Norwest)收購原有美國富國銀行後改名並遷往舊美國富國銀行總部舊金山而來。

      富國銀行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務的銀行,業務範圍包括社群銀行、投資和保險、抵押貸款、專門借款、公司貸款、個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等。富國銀行存款的市場份額在美國的17個州都名列前茅,是美國第一的抵押貸款發放者,第一的小企業貸款發放者,擁有全美第一的網上銀行服務體系。是美國唯一一家被穆迪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的銀行。

      這十大投行佔據全球外匯交易量半壁江山

      在歐洲貨幣雜誌(Euromoney)對日外匯交易量達到5.1萬億美元的全球外匯交易市場參與者進行的年度調查中,花旗以12.9%的份額仍排在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的第一位,但低於去年調查時16.1%的份額。由於監管收緊,交易環境嚴峻,加上自動化程度提高,排在前五位的銀行的總體市場份額也降至44.7%的紀錄低點。美國銀行業者搶佔了歐洲同行的份額。外匯交易市場排名前10位的銀行中有五家來自美國,而去年的榜單中,歐洲銀行業者佔據了六席。

      2016年度全球10大銀行外匯交易市場份額:

      1.花旗(Citigroup) 12.9%

      2.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 8.8%

      3.瑞銀(UBS) 8.8%

      4.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7.9%

      5.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6.4%

      6.巴克萊(Barclays) 5.7%

      7.高盛(Goldman Sachs) 4.7%

      8.匯豐(HSBC) 4.6%

      9.XTX Markets 3.9%

      10.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3.2%

      在這份排行榜中,有一家非投行機構,那就是XTX Markets,它是一家領先的獨立電子交易企業,在外匯/商品/衍生品和股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上述機構而言,XTX Markets是一家在外匯市場中令人生畏的競爭對手,它在全球外匯現貨市場份額位居第四,全球外匯現貨電子交易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三。

  • 7 # 我們都期望愛情

    白話一些,

    外匯無非是各種貨幣之間得兌換的匯率。

    而產生外匯市場是因為各國貨幣在兌換時匯率是時時變化的。

    由此產生了外匯市場的K線。

    也就從而產生了人們來投機獲利的一種方式。

    也就產生了外匯市場。

  • 8 # 跳跳蟲掉坑了

    金本位制解體——紙幣有了用武之地!

    大家知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可能很少人知道他有一項金融創新——金本位制就是他提出的。因此最早使用金本位制的國家——英國。

    1717年牛頓提交了貨幣史上著名的《向上議院財稅委員閣下的陳述》,提出:白銀流失的是大勢所趨,不如徹底放棄白銀鑄幣,強調了黃金的重要性。就這樣黃金價值與英鎊面值正式掛鉤,黃金開始作為本位幣走上歷史舞臺。

    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到19世紀後期,金幣本位制已經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採用,它已具有國際性。確立了以英鎊為中心,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本位制度。

    這種金本位制度大概持續30年左右(1880年延續至1913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宣告解體。

    到1913年底,英、法、美、德、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2/3,絕大部分黃金為少數強國所佔有,這就削弱了其他國家貨幣制度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停止銀行券兌換黃金並禁止黃金輸出,同時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戰爭期間,各國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匯價波動劇烈,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已不復存在,於是金幣本位制宣告結束。

    佈雷頓森林體系(1945年—1978年)——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金匯兌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擁有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大約是2.02萬噸,佔到全球黃金存量的3/4!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其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固定匯率制度。

    1971年7月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美元貶值10%,接著各國貨幣不再與美元維持固定比價而實行浮動匯率,從此外匯市場正式誕生!

    外匯市場誕生了!——最年輕的市場——最龐大的體型——最敏感的神經!

    1971年廢止金匯兌本位的時期,外匯市場是現行國際市場中最年輕的市場。外匯市場的日流通額達到4-5萬億美金——是世界交易數量最大的市場。再沒有如此穩定和安全的市場!外匯市場是世界經濟的中樞系統,它總是反映當前時事事件,市場不能承受崩盤和突發事件。

    外匯市場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成長,並已連結了全球的外匯交易人,包括銀行、中央銀行、 經紀商及公司組織如進出口業者及個別投資人,許多機構組織包括美國聯邦銀行都透過外匯賺取豐厚的利潤。現今,外匯市場不僅為銀行及財團提供了獲利的機會, 也為個別投資者帶來了獲利的契機。

    世界外匯市場是由各國際金融中心的外匯市場構成的,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目前世界上約有外匯市場30多個,其中最重要的有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它們各具特色並分別位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並相互聯絡,形成了全球的統一外匯市場。

    舉例:倫敦外匯市場的外匯交易分為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匯率報價採用間接標價法,交易貨幣種類眾多,最多達80多種,經常有三、四十種。交易處理速度很快,工作效率高。

    官方市場:是指按照政府的外匯管制法令來買賣外匯的市場。在發展中國家,官方市場較為普遍。

  • 9 # 匯小查

    關於這兩個問題,匯查查來一一解答:

    什麼是外匯市場?

    貨幣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兌換,與其他金融市場不同,貨幣市場沒有具體地點,沒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透過銀行、企業和個人間的電子網路進行交易。通俗來說,在貨幣交易中,假設當你表示要購買“日元”,實質上你就是購買了日本經濟的“股份”。你看好日本經濟未來的走勢,並且日本走勢如你所料,呈上揚走勢,這時你再將購買的“股份”拋售,最終獲得收益。

    外匯交易中,常見的主要貨幣有:

    外匯市場是如何產生的?

    在當代世界經濟中,國際經濟貿易往來是任何國家都不能離開的。伴隨著商品、勞務以及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各種為進行支付而跨越國界的貨幣運動就不可避免。國際經濟交往形成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導致外匯交易,而從事外匯交易的場所,就稱為外匯市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國際外匯市場也日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少人會費盡千辛萬苦搜尋墜落的隕石?有什麼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