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景波61044394

    小人書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也有過她的輝煌,當年中國美術評獎專門有年畫,連環畫,宣傳畫,現在都是收藏的熱門了,我在狂熱喜歡看小人書的年代買不起,一般情況下都是借閱,後來經濟情況好轉,開始收集能夠買到的小人書,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到新世紀都有一些,2009年做過專門的小人書收藏展,小人書帶給我們這代人太多的樂趣,感謝生活!

  • 2 # 桃林寓公

    看小人書是一種精神享受,圖文並茂,比上網還有意思。街裡有個人開的小圖書館,預備小凳子,看一本根據厚度收2~5分錢,也有擺在室外的。同學間誰有互相借閱。

  • 3 # 駿子JZ影片

    小人書,對我來說,不知道啥時候興起的,只知道是九十年代初期慢慢消失的。小人書,對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滿滿都是回憶。

    在那時候,有本小人書也是小朋友們特有面子的事兒。估計城市裡還好些,大部分農村,連個賣書的地兒都沒有,所以,小人書特招小孩子喜歡。一本小人書一出現,周邊的小朋友就會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一頁頁翻看,不翻到最後一頁絕不散開,插不上空兒看的孩子,就約著看,往往要排到好幾個孩子後,這還算好的,有的根本就沒機會看。在我印象裡,最常見的小人書有三國演義,木棉袈裟,王二小,鐵道游擊隊,三打白骨精,鐵扇公主,還有紅燈記等等,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題材的最多。翻看每一張圖畫,下面都配了寥寥的文字解說,文字可能不是很懂,但在孩子們的腦海裡,卻自有一番生動鮮活的景象,看的每一個人心潮澎湃。

    小人書,不光小朋友愛看,連大人們都愛看。我還清楚的記得二年級時,上課偷看小人書被老是沒收的情景,當時真是非常心疼啊,生怕要不回來了,因為那小人書畢竟自己也是借的別人的。於是在下課後,自己壯著膽兒去辦公室跟老師討要,結果發現,老師也在那裡聚精會神的看呢!

    小人書,它雖然不起眼兒,卻給人民增添了無數的歡聲笑語,如今它雖然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卻承載了滿滿的回憶。偶爾扒出小人書,彷彿回到了小時候,看到了小夥伴兒,坐在門前的石板上,一個個小腦袋又聚在了一起……

  • 4 # 伊痕

    我小時候看了小兒書現在記憶尤深。

    比如《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葫蘆娃》《穿長筒靴的貓》《貓兒歷險記》《小兵張嘎》《獅子王》《三隻小豬》等等

    那裡面圖文並茂還帶拼音,那時候不知道翻來覆去讀了多少遍。

    從書中獲得的快樂,認知的道理,能伴隨一生。

    正是它們充實了我的童年。

  • 5 # 郭改霞QLXZ

    六十年代,物質匱乏,較之其他家庭,最幸福之事,莫過於家中有連環畫、小人書陪伴。小朋友們時來借閱圖書,滿滿的幸福。每逢生日,父母饋贈之物就是小人書、連環畫,

  • 6 # 13939670099

    我們叫做“畫書”。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幾分錢一本的畫書我購集有二三百本,而且每本都仔細地讀過。印象最深的一本是《三毛流浪記》,被我和弟弟妹妹們、還有兒時的玩伴兒們不知翻看了多少遍,把書頁都翻得稀爛了、內容也不全了,還會時不時地翻著看。感覺三毛就是自己身邊的小夥伴,只不過是被畫進了“畫書”裡。其它還有《小英雄於來》、《伏豹記》、《劉文學》、《童年》……

  • 7 # 滴墨穿石

    看小人書是童年時最幸福的事。記得我家住的巷子叫興記裡,巷子口有租小人書的書攤,上面有過街樓,這裡看書不怕下雨,也曬不著太陽。只是冬天裡的穿堂風吹得小手通紅。最喜歡看三國演義、敵後武工隊、雷鋒的故事等。小人書租半分錢一本,一分錢可租兩本,當時一分錢也可買兩顆姜糠。總是手裡拿一分錢,糾結是去租書呢?還是買糖?幸好鄰居有個小夥伴叫軍軍,兩個人商量搭夥,一個出一分錢買糖,一個出一分錢租書。這樣又有糖吃,又有書看。這就是童年的幸福時光。這個問題觸動了我的記憶。那些突然回想起的歲月過往,分不清是幸福的回憶多?還是痛苦的回憶多?

  • 8 # 大海陽光5

    對題主提的這個問題真是有點回話的衝動。我今年七十六歲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正是接受知識的年齡,除了學校的課程之外,什麼樣的課外書藉都看,尤其是連環畫是我的最愛,那個年代的連環畫創作者基本都是名家,他們的創作是非常用心的,可以說毎一頁畫面都非常精美,都是藝術品,而頁面中的文字說明又都簡單明瞭,使人一看就懂,既使人娛樂又能犾得知識。它不但是學生看而喜愛,成人也都喜歡看,因為短時間內就可以瞭解一個故事,調節了精神世界使心情娛快,這不是誇張,是真實的體會。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存放了許多名家繪製的連環畫,如:顧丙鑫、賀友直、華三川、羅興、丁斌增、雷德祖、沈鐵錚、李天心、趙靜東等等等等,是他們用自己的畫筆為中國億萬人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可惜的是今後不會再有了,即使偶然有人創作一部連環畫,也是飛畫,沒有一點藝術價值使人膩味。

  • 9 # 予我溫酒

    說起小人書,那是童年一段美好的回憶,現在每每回想起來,心裡都是甜絲絲的,常常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可能是我記性比較好吧,小時候很多事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弟弟出生後,我還和他搶奶吃。父親給我買的那件橙色的皮衣,母親買的那件貓耳朵的披風、玩具槍還有全套的警察衣服,滿滿的回憶…

    那是在八十年代初,第一次看小人書大概是在我兩歲多的時候,那天母親回家給我帶了一本小人書,書名我記不清了,隱約記得都是些圖畫,還有一些小字,都是黑白的。拿到書後我愛不釋手,搬了把小椅子坐在大門口看。那時候的房子都是那種四合院,還是太爺爺、爺爺輩們留下來的老房子,晚清、民國建築。印象中房子很大,小時候樓上樓下的跑,踩的地板嘎吱嘎吱響,玩酒瓶蓋、彈珠、橡皮筋彈弓,那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母親做好晚飯叫我去吃,見我還坐在小椅子上很認真的看著書,她笑嘻嘻的湊近一看,發現我連書都拿倒了,母親笑的合不攏嘴,笑著說道:“傻孩子,書拿倒了”,然後讓我順過來看,看了一會兒,母親叫我趕緊洗手吃飯,都是我愛吃的菜。吃完飯我又捧著那本書看,就連睡覺時都抱在手裡,生怕有人搶似的。

    後面母親陸陸續續又給我買了一些小人書,我也借了些小夥伴的,當然我的也會給別人,大家互相交換著看,小人書也見證著我們兒時的友誼。大了點看了四大名著還有岳飛、岳雲和薛家將等等小人書,冬天的時候躺被窩裡看,故事情節和圖畫總是深深的吸引著我。

    母親生怕我著涼,總是拿厚厚的棉襖披到我身上,又給我泡糖水喝,然後拿著小人書坐在一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給我聽,直到我睡著。我知道,那是媽媽的味道,母親親切、和藹的面容至今都時時浮現在我的面前。

    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始終都在我心頭縈繞,讓我難以忘懷。陪伴著我走過那段兒時幸福時光的,有小人書、兒時的玩伴,最最重要的,是我的母親。

  • 10 # 玉龍9370

    六零年出生的我,小人書是我童年的精神美餐。有《草原英雄小姐妹》裡玉榮,龍梅。用生命保護集體的羊群,那種精神讓我崇拜。《三毛流浪記》《雞毛信》裡的人物行態,惟妙惟肖,心裡語言的描寫細緻入微,補養了我兒時乾枯的心,我謝謝那個時代的小人書,那是那個時代的文化。

  • 11 # 欲曉古今看世界如浮雲

    我上一年級開始,學校裡有許多小人書“桐柏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一支駁殼槍”,“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等。同學之間相互交換著看。有的條件好的同學自己買了帶過來,同學們一起看。課餘還學小人書裡各種英雄人物。如用竹葉條箍成帽子樣戴頭上,當“偵察兵”,還做“抓石頭”遊戲。真的是有趣。

  • 12 # 作家李迎兵

    那時,手中的小人書確實不少,都是一本本攢下來的。那時沒錢,一毛兩毛就能買一本。記得父親去外地工作時答應給你和弟弟買一本小人書,結果一大早書店關門,正在我和弟弟失望往家走的時候,父親在遠處叫住了我們。你和弟弟在看中的兩本小人書裡挑一本,一本是《雁翎隊》,一本是《董存瑞》。結果我和弟弟一致挑中了《董存瑞》。這個細節後來寫入你的長篇小說《雨中的奔跑》裡了。後來,你和弟弟各自分家——把共同的小人書分成兩堆保管,甚或為了賭氣,你把小箱子裡的所有小人書都撕爛了。不過,後來還是繼續買,更喜歡看圖文並茂的大書。你的小人書品種有很多,比如一些當時大部頭的大書,都有小人書。從小人書到大書,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一個過程。迷戀小人書不過癮,就會看字很多的大書——也就是小說書。至今還收藏有《紅樓夢》的連環畫版本。這些連環畫有助於讓你進入人物特定的情境和場域之中。

  • 13 # 愚人愛熱鬧

    我們小時候把小人書叫畫畫書。看畫畫書是我們小時候的一種重要的課外活動,是好多男孩女孩的共同愛好。在我剛上一年級,字還沒認幾個,就巴在一些鄰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背後,看他們看畫畫書。受他們的鼓動,也為了得到和他們一起看書的許可,自己也買了些畫畫書,和他們一起看。由於當時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如果想從家長手裡要錢去買畫畫書,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為了買畫畫書,我的確想了很多辦法。剛開始,採取攢錢的方法。今天買本子,明天買鉛筆,父母給錢後若能餘個一分二分的,那真比什麼都高興。雖然當時的水果糖是一分錢一顆,但絕不會用這錢去買糖果吃。等攢夠能買一本書的錢後,就會毫不猶豫地走進新華書店,換回自己心儀的書籍。當時有一種連環畫,就象是用一張紙一折一折地疊起來。一撐開大約有兩尺多長,一合攏就是一本兩三寸見方的書。一本書四分錢,這個時間段,我大多買這樣的書。及至大一點,什麼撿破亂、扯草、給建築工地挑磚,我都幹過。記得我第一次給建築工地挑磚,才八歲。從窯場到工地約有一里多路,挑一口磚半分錢。當時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挑,於是我也去了。剛開始我一擔挑四口,能掙兩分錢。一天挑下來,也掙了兩三角錢。這一下子就成了富翁,第二天我就去買了一本描寫抗美援朝的畫畫書,名叫《堅守在無名高地上》,一角五分錢。後來慢慢大,也慢慢能挑到六口,八口,掙的錢慢慢多起來。反正當年我們這街道上各個單位常年都有搞建修的,所以,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去挑兩趟。自己能掙錢了,買的書也就多起來。什麼《三國演義》,《岳飛傳》,《水滸傳》,《鐵道游擊隊》這些成套的連環畫,我基本上都要湊齊了。特別是《三國演義》,全套六十本,我己有五十八本了。《岳飛傳》的連環畫的一些單本名我都還記得一些,比如《岳飛出世》,《岳母刺字》,《岳飛槍挑小粱王》,《牛頭山》,《黃天蕩》,《小商河》,《雙槍陸文龍》,《滿江紅》,反正記不全了。買連環畫,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全。通常情況是,你有這本書,我有那本書,為了方便,大家就互相交換著看。有一次,我們有幾個同學還向老師建議,在班裡建個讀書會,得到了老師的支援。只不過後來因書籍的保管問題,互相鬧起了意見,讀書會自己散了。後來畢業了,同學們散了。再後來,文化大革命來了。我挑磚、扯草、從牙縫裡省的錢所買的畫畫書,我辛辛苦苦出力流汗買的畫畫書,我視若珍寶的畫畫書,我每天都不離手的畫畫書,被付之一炬,成了灰。它們是我童年的快樂,成了我滿滿的記憶。

  • 14 # 拉風的雲

    三國演義。我家的這套小人書是一本本買的,就是出版了幾本就買幾本,每回和我爸上街,第一時間去的就是書店。然後第一本就是買的桃園結義。喜歡這套書的原因是裡面的人物,場景都是白描的畫法,我就要我爸買了水彩去塗色。不比現在的小朋友,塗色有專門的書,還有蠟筆什麼的,塗上去方便。我呢,就是小孩子的套路,喜歡什麼色就塗什麼色,最後這套三國,被我塗了個遍。塗的過程中也漸漸瞭解了其中的故事。什麼桃園結義有哪幾個人,叫什麼;董卓是個什麼樣的人;呂布怎麼死的;拜訪諸葛亮為什麼要四顧等等,最重要的就是不知不覺的把貫穿整個三國的主線故事記下來了,以後大了再讀相關的內容就能夠脫口而出。遺憾的是長大後我參軍去了,期間這套三國演義還有其他滿滿一大箱的小人書被我媽賣廢品了,現在想起來好遺憾啊~所以我孩子的書,玩具我都留下來,等他長大,再給他。都是滿滿的回憶。

  • 15 # 張石49

    對小時候的小人書印象深刻,我經常到小人書攤去看一本一分還可以租家去看一夲二分,小人書使我瞭解了很多歷史知識也是我學畫的啟蒙老師,三國水滸西遊記還有英雄故事的現代現材都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那時也常到新華書店去比如看到西遊記又出新的了就跑回家拿錢去買,那時最低的一毛多,一般二三毛一本但那個年代都不富裕也猶䂊跟家要不要錢去買,買到書那興奮勁現在孩子是體會不到的,那時五十年代還有廟會也有小人書攤我經常看到人家要收攤了才戀戀不捨的回家,這一晃幾十年前的往事了下面畫了一幅小時候護國寺廟會小人書攤的印象給大家。

  • 16 # 馮老漢1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小人書,正名叫連環畫,就是我們小夥伴兒的精神食糧,有抗戰題材的,有樣板戲系列的,還有外國名著比如高爾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時沒有幾個人能買得起,當時互相傳看

  • 17 # 夢想成真94800

    70後的人上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有擺攤看畫書,看一本1分錢,厚的2分錢。看的時候再買一杯對了色素的汽水,同學們羨慕死了。

  • 18 # 使用者在人間

    有小人書情結的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人書是中國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從出版年代來說文革之前的叫老闆書,指令碼都用的繁體字,那時候也是小人書最火熱的時代,各出版社發行了很多優秀作品,比如三國演義,岳飛傳,水滸傳,渡江偵查記,白毛女,三鄉鉅變,雞毛信等等。文革時期由於受政治影響小人書內容大多都是反映文革的,但繪畫水平同樣很高,比如樣板戲就代表了那一時期的最高繪畫水平。到了八十年代優秀作品相對少些,八十年代後期小人書逐漸退出舞臺,非常可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藏品怎麼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