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浦安國學堂
-
2 # 歷史抬槓大軍
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由三個原因組成。
第一,歷史上論國土面積,第一是宋,第二是遼,第三是西夏。試問,在這種排序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會聯合起來攻擊第三嗎?不存在的。
第二,遼國在大宋的北方和東北方,地方雖然大,但是物質比較匱乏,除了牛羊戰馬等放牧收入外其餘的也上不了檯面。
但是大宋不一樣了,小到布匹,食鹽。大到金銀銅鐵,樣樣齊全,早年間的大遼就是因為物質匱乏而屢次南下攻打中原掠奪資源,而且還把戰馬的供應鎖死了,讓中原地區從此缺少騎兵方便自己掠奪。
而後大宋建立,起先也是你來我往,到後面因為打仗沒有騎兵實在是太吃虧,又勞民傷財,索性就乾脆每年向大遼納貢30萬歲幣了事,大遼也樂呵呵接受了。
然而西夏地理位置在大宋的西北方,同樣的物質匱乏不缺戰馬,同樣的也會時不時因為餓肚子來南下搶奪這麼幾次,同樣也希望大宋每年能給個幾十萬歲幣什麼的。但是終歸大宋還是要臉面的,能跟人家大遼簽訂和平盟約是因為大遼著實對大宋威脅大,不管是從內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哪個地方南下大宋都不太可能擋得住,戰線太長。你一個小小的西夏,我大宋只要堅守住一個關卡就會讓你們徒勞無功,憑什麼給你?
而且這三者關係就像是鬥地主一樣,倆平民一地主,大宋就是那個地主,從來都是兩個農民合夥幹掉地主,還沒聽說過有農民跟地主合夥幹掉另外一個農民的?這樣對那個農民一點好處也沒有!
第三,從戰略角度來看,西夏的存在會加重對大宋的威脅,這對大遼來說是一件好事。萬一哪天真的西夏被滅了,你大宋頭一鐵,不給錢了,舉全國之力全力對付我大遼怎麼辦?西夏的存在至少可以讓大宋不敢妄動。
總結一點,大宋不管聯合誰對付另外一個對大宋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另外兩方就相反。就當時時局分析來看,夏遼聯合攻擊大宋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就是宋夏聯合攻擊大遼,反而宋遼聯合攻擊西夏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就是因為沒好處!
-
3 # 為she著迷
聯合遼國滅了西夏,然後讓遼國幹掉自己?
你可真是一個戰術鬼才。
三國時期,宋朝跟遼國一直是對抗關係,西夏最弱。
面對這種第三方勢力,你只能自己去滅,不可能聯合強敵去滅,因為結果會使得強敵更強。
倒是西夏曾嘗試聯合遼國滅宋,不過澶淵之盟結合後天下就歸於太平了,後面才打起來。
對於大宋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燕雲十六州,西夏的國土倒在其次。
但是遼國不可能還燕雲十六州,雙方的矛盾幾乎不可化解。
你要是聯軍,萬一對方藉機徹底不認燕雲十六國的賬呢?
二戰末我們不就聯合了蘇聯,之前的國土不都預設成了蘇方領土。
-
4 # 初中歷史吳老師
宋的統治方針是防內不防外,重點防內部皇權的爭奪。趙匡胤透過兵變當上皇帝,避免出現類似現象,認可對外給歲幣。
-
5 # 江上弄舟
宋朝和遼國開戰,是互有勝負。後經過“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國家。之後兩家就沒有打仗,基本和平了一百年。
西夏初建時,宋朝倒是和西夏打過幾次大戰。宋朝都失敗的很慘。西夏國家小,也沒有能力進攻大宋。後來就簽了合約。
宋朝有過聯遼滅西夏的想法。由於西夏向遼國稱臣,遼國始終沒有同意。就這樣始終維持著,直到金的興起,才打破了這個平衡。
-
6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歷史上,宋遼最應該乾的事是聯手抗金。
聯手滅夏,別把遼國皇帝當成晉惠帝。
首先,遼對西夏沒有任何領土要求,宋朝卻朝思暮想覆滅西夏。
看地圖,西夏所在的位置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國各代王朝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地位僅次於燕雲十六州。
河西走廊兩大作用,一乃溝通西域,二為重要產馬地。
溝通西域,可以互通有無,可以引進良種戰馬,可以開發貿易路線,更重要的是,如果宋朝把西域經營好了,完全可以兩面夾擊遼國,對遼中國產生巨大的威脅。
產馬地就更難得了,古代中國王朝如果不從外地引進馬匹的話,也有河北和河套兩個出產戰馬的地方,但是宋朝悲催的很,河套地區被西夏佔了,河北被石敬瑭送人了。宋朝和遼國作戰,最吃虧的就是沒有好戰馬,沒有辦法組織有效的進攻,為此宋朝一直積極研究步兵克騎兵和防守的戰術。
但是河套地區對遼國有用嗎?其實還真有,但是絕對沒有北宋那麼有需求。遼國本就是半遊牧半農耕的國家,說戰馬,人家有廣袤的草原,草原上哪裡跑的都是馬,溝通西域也沒必要,我只要防著你宋朝不溝通西域就行了。
河套對於遼國,屬於錦上添花。對於宋朝,那是雪中送炭。
有西夏在,反而能時不時給北宋製造點麻煩,消耗消耗北宋國力,吸引吸引北宋的注意力,自己南下打草谷時也方便。
如果遼宋真的聯合滅西夏,那麼滅了西夏之後怎麼分髒,土地兩人對半分,宋朝打死也不行,橫著割豎著割都不行,宋朝需要的是完整的,有防禦能力的河西走廊。如果宋拿土地,遼拿財寶,遼國肯定也不行。看似發財了,但是宋朝有了這個通道,就能對遼國有了這個產馬地,國力很快就會強大起來,到時候對遼中國產生的威脅可不是這點寶貝能解決的。
(河西風景)西夏問題,對遼國無關痛癢,對宋朝時至關重要,遼國不會吃飽了撐的去幫一個天天惦記自家寶貝的鄰居。
-
7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問得北宋皇帝想打人。
古往今來,國家之間的鬥爭,從自身利益出發,從來都是扶持弱者對付強者。哪有聯合強者消滅弱者的道理?難道北宋和遼國不嫌自己的對手太強大?
再說了,雖然北宋時期形成了北宋、遼和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但西夏問題的本質還是北宋內部的問題,類似於今天的臺島問題,哪能勾結外部勢力解決內部問題呢?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政權,最早在唐朝末年,因平定黃巢起義有功,党項族首領拓跋思恭被唐朝封為夏國公,成為西北地區的藩鎮勢力。
唐朝滅亡後,西夏一如既往地採取俯首稱臣的方式,獲得各個朝代的好感。而五代十國時期,為拉攏党項人,各朝都對党項封官進爵,使他們的地位越來越高,最終成為河西之地舉足輕重的地方勢力。
但是這一和諧的局面在北宋被打破了。北宋建立後,吸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對政治經濟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守內虛外,即削弱地方尤其是邊疆地區的勢力,党項勢力首當其衝。
982年,為解決西北藩鎮問題,趙光義將党項族首領李繼捧及親族全部“請”到了開封,企圖用軟禁這種兵不血刃的方式解決藩鎮問題。
但在李氏親族前往開封的路途中,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趁機逃脫,並很快在西北地區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從985年開始,李繼遷不斷進攻宋朝,奪取了大片土地。雖說取得了很多勝利,但相比於財大氣粗的北宋,李繼遷仍然顯得太過單薄。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繼遷選擇向遼國“請降”,遼國趁機封其為夏國王。
根據後人的傳統認知,北宋是名副其實的正統封建王朝。但此時的遼國已經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在制度上和北宋並無兩樣。
所以北宋想要成就大一統王朝的威名,就必須要消滅周邊所有威脅自身存在的力量,其中就包括遼國。
宋太宗時期,為奪回936年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宋太宗組織兩次北伐,但皆慘敗而歸。
雖然其後宋太宗患上了恐遼症,但遼國和北宋的戰爭卻並未停止。在北宋不斷進攻遼國,想要奪取燕雲十六州,成就其大一統局面的過程中。完成封建化程序的遼國也做著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美夢。
所以擊敗甚至消滅北宋也是遼國的既定目標。這一局面一直到1005年《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雙方終於意識到雙方不具備消滅彼此的實力才算暫告一段落。
《澶淵之盟》的簽訂,也預示著宋遼達到了實力上的均衡。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夏問題的出現就是對均衡局面的打破。
西夏的獨立,相當於從北宋身上剜肉,損害的是北宋的實力。而從李繼遷開始,党項對北宋的戰爭,也是勝多敗少,這說明北宋難以單獨解決党項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適時地引入外部勢力,例如遼國,應該是相對明智的選擇。
但是在遼強宋弱的情況下,北宋並不能擁有戰略主動權,強大的遼國很可能在消滅西夏的過程中反客為主,奪取更多利益。屆時北宋和遼國的差距將越拉越大,這勢必更不利於北宋的生存。
雖然北宋也幹過引狼入室的蠢事,但不代表北宋君臣時刻智商不線上。
事實上,為加大遼國和北宋的差距,遼國一直在西夏方面小動作不斷。因為澶淵之盟的簽訂,遼國無法在北宋的正北方發動進攻。所以退居幕後,支援和煽動西夏對抗北宋是削弱北宋的重要方式。
對於遼國而言,西夏是牽制北宋的重要方式,遼國需要西夏不斷讓北宋掉血。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若是能和遼國結成同盟,一起幹掉西夏,那說明遼國統治者的腦子確實是有問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8 # 鄧海春
西夏面臨的生存危機很大,還沒等到宋和遼聯合出手打擊自己,他已經先產生了“聯遼抗宋”的想法,並付諸實施。
西夏聯遼抗宋是從夏太祖李繼遷開始的。李繼遷揭起反宋大旗自立後,在為恢復故地夏州與宋爭鬥的頭幾年,除在雍熙二年(985)誘殺宋都巡檢使曹光實取得小勝外,其餘的戰事均遭敗績,境況十分不佳。正當繼遷的反宋事業陷入困境之時,位於繼遷東北部和東南部的兩個大國,遼與宋為爭奪幽薊而劍拔弩張,於是繼遷不失時機的投向遼朝。
《遼史》記載,統和四年(986)二月,李繼遷叛宋來降。次年,遼國在岐溝大敗宋軍。十二月,繼遷引五百騎款塞,願婚大國,永作藩輔。遼允婚,次年以王子耶律襄之女封義成公主,下嫁繼遷。西夏自統和六年(988)開始,年年進奉、賀正旦、賀生辰和朝貢。其間,遼國又冊封繼遷為夏國王。
雖然,當繼遷於反宋戰爭的間歇,即遼統和九年(宋淳化二年,991)接受宋的封授和賜姓,引起遼聖宗的猜疑,疑其“潛懷二心”,命西南招討使韓德威“持詔諭之”,繼遷稱故不出,但這並沒有妨礙夏遼之間友好關係的發展。
繼遷開創的夏遼聯盟,到宋遼訂立澶淵之盟、宋與德明訂立景德和約後,由於夏遼均與宋息兵休戰,失去抗宋這一共同基礎,德明與遼的關係,便走出了繼遷時代那種“蜜月”階段。在德明後期,遼興宗將興平公主下嫁太子元昊,“以元昊為夏國公,駙馬都尉”。這又是夏遼加強政治聯絡的一次嘗試。
1038年,元昊欲稱帝,與宋交惡,發動了一系列戰爭。這時遼夏又走到了一起。宋人富弼說:“契丹始與元昊相約以困中國”。元昊為了向遼輸誠,獻宋俘於遼。元昊與興平公主的婚姻摩擦,使遼人感到不快。但是,為了借西夏在宋西部造成的緊張局勢,向宋攫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因而在慶曆二年(1042)以前,宋夏之間,遼有偏袒西夏的傾向。上圖富弼
在遼的壓力下,宋朝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遣富弼使遼,以經濟代價換取遼對西夏的背盟。翌年,遼敦促西夏停止用兵。重熙十二年(慶曆三年,1043),西夏“遣使上表,請伐宋,不從。”
由於遼對宋態度的轉變,夏遼交惡,遼興宗起兵親征,元昊為避免兩線作戰,於是向宋稱臣,自號夏國主,與宋媾和。從遼興宗親征西夏,夏遼關係破裂,中經元昊、諒祚,直到秉常即位,夏遼關係才得以修好,並由此一直維持到遼滅亡。上圖西夏王陵
西夏之所以在長達五十餘年間與遼保持友好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宋夏的戰略地位發生了變化,西夏失去了往日的優勢,因而憑藉遼國的斡旋成為西夏抵敵北宋的重要手段。而西夏的衰落,或被宋滅亡,對遼來說,無疑是唇亡齒寒,並沒有什麼好處。
-
9 # 會忍不住呀
首先,宋國和遼國的關係你的瞭解,大遼是大宋的冤家,為了一個燕雲十六州,兩邊打的頭破血流,最後實在沒辦法,坐下來簽了個合同叫檀淵之盟,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然後兩家消停了一百多年,宋朝經濟大發展,很快經歷了一段盛世,變成了史上最土豪的朝代,而大遼呢?玩灑了!契丹王朝的國土在極盛時期,北到克魯倫河和薛靈哥河流域,東到鴨綠江、庫頁島和黃海,南到河北省中部的雄安新區,以恆山為分界線和北宋接壤,西經山西北部到陝西,和西夏國接連,東北越過黑龍江、外興安嶺,直到俄羅斯北海,最西頭到達阿爾泰山,幅員萬里。而北宋王朝,當時國土面積大約460萬平方公里,和現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寧夏,內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雲貴和臺灣。很明顯,大遼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有許多個民族,北方民族風格很兇猛,不好管,所以慢慢的,就有一部分不聽話了,其中有個民族在東北,叫女真,歷史上這個地方生活的人有過許多名稱,除了女真,還有墨盒,渤海國,鮮卑等等,個個彪悍,到了今天,他們仍然有一個戰鬥力爆表的名字:東北銀,女真族有個聽起來像賣跌打酒的首領叫完顏阿骨打,帶著大家鬧獨立,準備隨時幹翻老大哥大遼,這就是嶄新的東亞小鋼炮:金國。然後這個小心機就被大宋給發現了,想著跟大遼槓了這麼多年,也沒佔到什麼便宜,現在忽然冒出來一個小鋼炮,迎來了嶄新的局面!於是大宋派了個小弟,假裝跑去東北買馬,偷偷從山東坐船來到了金國傳話,這個大宋和金國夾擊大遼的計劃,叫海上之盟,宋朝這個行為,被很多人看成是不厚道的背約,宋遼盟約之後,雖然始終摩擦,但大遼也基本安分,沒有什麼企圖,終於等到了動手的日子,女真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一路往西殺過來,大遼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等到金國殺得差不多了,還沒聽到大宋的訊息,人呢?後來一打聽,嘿,大宋這邊,居然讓大遼幹翻了!這事兒大宋實在有點丟臉,在攻遼之前,大遼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跑來跟大宋求情,然後,大遼就這麼哭哭啼啼的,把大宋放倒了,是的,大遼一邊被金國殺得搖搖欲墜,一邊居然在大宋這兒大獲全勝,那麼問題來了,大宋為什麼這麼菜?因為本來說好要去攻打大遼的部隊,這時候正在打方臘呢!大宋靠不住,金國乾脆自己動手,把整個大遼給滅了,從此大宋北方,遼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強大的金國。那這件事情的結局很尷尬,說好的兩邊合作,結果工程全讓一家做完了,咋辦?金國當然不同意大宋的要求,但完顏阿骨打還是象徵性的從燕雲十六州裡拿了一點點還給了大宋。本來金國只是想滅掉大遼,但經過這次合作意外發現,大宋原來是個弱雞啊!怎麼早沒發現呢!於是隨便找了個藉口,大舉南下要吃掉大宋..................
所以從本質上說,大宋和大遼本來就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的一對冤家,從不是有野心和實力幹掉彼此,甚至有過惺惺相惜的過程,三個同時存在的政權本可以相安無事,正是因為金國的崛起,和三方實力的不平衡發生了變化,才導致後來出現的蒙古一族崛起,統一中華!
-
10 # 米南德王問道
歷史上的宋朝,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和現實利益去調動遼國的積極性。尤其是讓遼國為了宋朝的利益去打西夏。所以,宋朝人連想這麼做的動力都完全沒有。
西夏這個國家的存在,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看是非常讓宋朝頭疼而讓遼國感到高興的事情。這也是西夏在先抱遼國大腿,然後又反叛自立後,遼國沒有執意消滅西夏的原因。也是北宋中後期大部分國家資源都用於消滅西夏的原因。
只要看下地圖,就會明白西夏為何讓北宋頭疼。由於遼國和西夏的存在,宋朝當時的對外交通路線被全部阻斷。這也就意味著宋朝對外貿易或者進口中亞等地的商品,都需要交納過路稅。尤其是先進的武器材料和馬匹等戰略物資,很容易被兩國分頭卡主。
西夏的領地,一方面控制住了大半個河套地區,另一方面有截斷了河西走廊。等於是將古代中原兩條最重要的外部技術資源供給線給霸佔了。加上遼國控制了晉北的代道和更東面的幽雲地區,形成了一道完美的技術封鎖線。
於是,北宋不僅無法直接同西域或中亞的商販貿易,也很難直接引進善戰的外族武士與先進的武器技術。北宋軍隊的戰鬥力羸弱,在很大程度上就這個原因促成的。雖然很多人將宋朝的軍制視為罪魁禍首,但武器技術的落後也是他們無法戰勝邊境敵人的要素之一。
北宋在立國不久後,便嘗試打通幽雲和晉北交通線。宋高宗時期的兩次北伐,都是帶有這個目的的。但因為發現自己和遼國的軍事水平差距太大,只能不了了之。後來遼國軍隊反攻上門,雙方簽訂了強迫宋朝開放邊境貿易的《澶淵之盟》。宋朝反而因禍得福的擁有了固定的對外交流渠道。雖然必須經過遼國之手,但畢竟還是聊勝於無。
在這樣的基礎上,宋朝反而開始重視以前自己不太上心的西北路線。西夏建立之前的夏州、靈州等地,都是分而治之的党項部落。這點倒是方便了宋朝進行貿易汲取。加上還有一個處於敦煌的歸義軍集團,也非常希望與中原保持良好聯絡。
然而,可惡的拓跋家族卻橫空出世。從拓跋繼遷到拓跋元昊,三代人不斷投機取巧的吞併各種周邊勢力。最後將宋朝的西北交通線全部切斷。也逼的宋朝必須在西北邊境上保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加上已經在河北地區養著眾多防備遼國的精兵,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如果宋朝不做掉西夏,就必須像對遼國一樣,每年付出一筆獲得貿易的額外開支。除非他們願意承受僅僅透過蜀地西北的邊陲小城,去和青海的吐蕃部落做規模有限的買賣。
這些事情在遼華人眼裡,當然是最好的結果。甚至可以說,西夏與北宋的長期對峙和戰亂,最符合的就是遼國的利益。宋朝不僅無法集中力量來威脅遼國的南部,也不得不更加依賴同遼國的貿易。否則一旦交易停滯,宋朝自身的軍事技術與經濟都會受到衝擊。新的防務壓力,又會迫使朝廷支付更多新的軍費。
所以,遼國無論如何不可能加入對西夏的戰爭。哪怕北宋拿出再多利益來引誘他們,也不會為這點蠅頭小利而出現態度鬆動。
-
11 # 蕭武
遼國從崛起開始,就一直在對待中原地區的問題上採取拉一個打一個的政策,主要就是保持中原地區四分五裂的局面,以利於遼國持續的向中原地區擴張和滲透。
比如李克用與朱溫對峙的時候,遼國就和李克用結盟,讓李克用可以不用分心防備遼國,可以全力對付朱溫。李克用死後,李存勖繼位,遼國也還是堅持這個政策,和李存勖的關係不錯。
李存勖滅了後梁,建立後唐之後,先後消滅關中的岐王政權和四川的前蜀政權,國勢上升勢頭比較強勁,遼國就開始扶植幽州的王氏勢力,用以牽制後唐。
後唐發生內亂,明宗繼位,遼國和山西的石敬瑭就開始眉來眼去。最後,在明宗死後,應石敬瑭的請求,遼國直接出兵,擊敗進攻石敬瑭的後唐軍隊,並冊立石敬瑭為帝,同時獲得了燕雲十六州。
後晉在石敬瑭死後,試圖擺脫稱臣的地位,遼國又出兵進攻後晉,並且直接消滅了後晉,耶律德光在汴梁稱帝,之後又返回遼國上京。石敬瑭的女婿劉知遠繼位,是為後漢。
劉知遠死後,郭威建立後周,遼國又在河東地區扶植了北漢政權,以對抗正在崛起中的後周。北宋建立以後,遼國也還是堅持這個政策,北漢才得以扛住宋太祖時期的大規模進攻,一直延續到宋太宗時期。
北漢被消滅時,遼國沒有全力救援,至少是沒有能夠阻止北宋消滅北漢,所以,宋太宗滅北漢之後,馬上轉兵東進,馬不停蹄,北伐燕雲,遼國幾乎是傾國而出,白扛住了宋朝這一波進攻。
所以,遼國意識到再西北扶植一個和北宋敵對的政權的重要性。有這樣一個政權存在,遼國就處於比較主動的地位,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牽制勢力,北宋不用分散兵力如防禦西北,就可以全力對付遼國,遼國並不算完全主動。
因此,從李繼遷時期開始,遼國就一直在有意識的扶持西夏,幫助西夏牽制北宋,讓北宋不能全力對付西夏,一直到西夏完全站穩腳跟,又越過賀蘭山,控制了河西走廊。
在李元昊時期,西夏和北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互有勝負。但每次在北宋穩住陣線,準備大規模反擊的時候,遼國都會要挾北宋,讓北宋分散兵力,不能全力對付西夏,而遼國則從中漁利。
最成功的操作則是遼國先迫使西夏對遼國稱臣,並和元昊建立了和親關係。之後,遼國又趁宋夏大戰之機進行戰爭訛詐,迫使北宋提高了歲幣的數額。也就是說,西夏出力和北宋死拼,得利的卻是遼國。
所以,不要說北宋聯合遼國對付西夏了,只要北宋在對付西夏的時候,遼國保持中立,不要援助西夏,讓北宋能夠全力對付西夏,西夏都會很容易被北宋擊敗。但遼國同樣知道這一點,也清楚西夏存在對於自己的戰略意義,所以遼國始終都在保護西夏,以牽制北宋。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遼國保護之下西夏崛起,北宋能夠順利奪回銀夏地區,並控制河西走廊,北宋就會在戰略上處於極為有利的主動態勢,遼國在面對北宋的時候也就沒那麼得心應手了。
因此,在徽宗時期,北宋大舉進攻西夏,拓地千里,西夏喪師失地,失去威脅北宋的能力,北宋馬上就調轉方向,開始全力對付遼國,並且在金國的配合下,一度奪回了燕雲地區。
-
12 # 歷史飛凡觀
宋朝可以說是古代華夏史上中原王朝之中最弱小的一個了,連南北對峙的東晉王朝的國土面積也比北宋要大上一些,可見北宋面積之小,畢竟這是一個在盛唐面積上去掉遼國、西夏、大理等國家之後的面積。
北宋
去掉偏居西南的大理國和踞守高原之上的吐蕃之外,北宋、遼國和西夏這三個國家的交流還是比較多的,當然互相之間的征戰也不少,而在與遼國結成了《澶淵之盟》以後,宋遼之間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事,宋朝對外的最大戰事基本上就是與西夏之間的戰爭,那麼單獨作戰沒有解決西夏問題的宋朝為沒有聯合遼國一起攻滅西夏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西夏
首先,西夏原來是宋朝的藩屬,西夏立國的前身是繼承了唐朝的定難軍節度使一職,而宋朝認為自己接收了唐朝的衣缽,所以定難軍節度使也要歸宋朝廷管轄,當時定難軍節度使也前往開封歸順,可惜其族人李繼遷不同意歸順宋朝,繼續率領族人在定難五州地區自立,其部落一直髮展到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時期終於宣佈立國,以國號為“夏”,對於宋朝來說,這是地方割據政權的篡立,所以宋朝是不承認李元昊的皇帝之位的,這不同於遼國,畢竟遼國比北宋立國還要早幾十年。
北宋、遼國和西夏
其次,遼國不允許宋朝攻滅西夏,遼國自從滅了後晉之後就明白沒有吞併中原的實力,但是遼國也知道比發展是比不過宋朝的,畢竟宋朝的人口和經濟的優勢比較大,遼國唯一能夠佔優的就是騎兵,而西夏的崛起又堵死了宋朝獲得優良戰馬的通道,所以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來看,遼國是不會允許宋朝吞併西夏的,那樣宋朝就會全心全意的準備對遼國的戰爭。
而另一邊的西夏也不傻,李元昊在面對與宋朝的戰爭時,就已經派人向契丹遼國稱臣,所以在宋朝出兵西夏的時候,遼國也要挾宋朝將歲幣的份額提高了,摟草打兔子一舉兩得。
李元昊
最後就是在西夏建國的過程中,與宋朝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戰爭,比如“好水川之戰”和“三川口之戰”以及後來的“永樂城之戰”,宋朝為此付出了近百萬人的代價,哪怕以宋朝體量之大對此也是傷筋動骨,而毗鄰西夏的陝西地方則是幾乎家家戴孝,所以宋朝與西夏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
而作為同盟的條件,宋朝並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利益,來交換遼國對西夏的支援,所以哪怕是西夏與遼國後來交惡,李元昊虐待了遼國的公主,並且擊敗了遼國的軍隊,但是隻要宋朝對西夏有所圖謀,遼國就會在宋遼邊境製造事端,畢竟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
西夏武士
所以不是宋朝不與遼國聯合滅夏,而是遼國不幹,宋朝又沒有合適的收買條件,而遼國也樂意在宋朝攻打西夏時對宋朝落井下石撈取利益,加上宋朝的文官們天生對西夏和遼國沒有好感,所以這種縱橫之策對宋朝沒有什麼參考作用,好不容易等到遼國衰敗時,宋朝文官們與金國來了一次海上之盟,果然攻滅了金國,還沒等宋朝驚喜呢,金國順手把北宋也給滅了。
更無語的是南宋後來也來了一波這種操作,蒙古在聯宋滅金之後,順手也滅了南宋,雖然多花了點時間。
-
13 # 葉飄刀
聯合遼國去打西夏,這個看起來很美,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現實。
首先,對於宋來說,西夏等於是叛出的宋的州府上建立的,而聯合遼國攻擊西夏,你總不會不給遼國好處吧,遼國可不會好心的給你打白工。先不說勝負的問題,就算打贏了,你拿生命酬謝遼國,如果遼國佔據西夏的土地不走了,宋該怎麼辦?西夏是狼,遼國是虎,驅虎吞狼的前提是你要有打虎的能力,否則就會變成養虎為患,這個事情後來宋朝的聯金滅遼以及聯蒙滅金就一再犯過。那麼宋有沒有能力對付遼國,答案肯定是沒有的,否則宋早就收回燕雲十六州了。
所以對於宋來說,西夏在党項人手中,宋還有拿回的希望,而如果落入到了遼華人的手裡,宋要想取回,就會類似燕雲十六州一樣的千難萬難,所以宋是不會聯合遼國來對付西夏的,甚至如果遼國單獨對付西夏,宋甚至都可能扯扯遼國的後腿。
其次當時的西夏雖然建國稱帝,但那只是在國內,對於國外其外交政策是同時向宋與遼稱臣,雖然說西夏與宋、遼都發生過戰爭,但西夏的基本國策就是在兩國之間找平衡,使得自己作為一個緩衝地帶的存在。大概就是宋的壓力大,西夏就倒向遼國,然後藉助遼國來制約宋,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情況,這使得西夏很難受到兩方面的夾擊。
-
14 # 風趣書生
西夏是中國党項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地方性政權,位於西北地區(大致在今天甘肅、青海、陝西西部一帶),從唐末五代以來就一直存在了。宋太宗時期,曾把李繼捧全族接到東京,試圖接管這個地區。但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不幹,扯起大旗跑到地斤澤造反,殺了宋朝官吏,保有了這個地方,建立西夏政權。到了李元昊時期,參考宋代制度,建立政府機構,自稱為皇帝,西夏達到了極盛時期。
西夏考慮到實力不足,在向宋朝稱臣的同時,也向遼朝稱臣,三國之間形成一種平衡關係,相互犄角,如同一個三角形。如果宋朝要攻打西夏,遼國和西夏都是少數民族王朝,遼國就會來保護自己的小弟,同時擔心自己的後方被遼國攻打。宋朝怎麼和遼國聯合滅西夏呢?宋朝滅西夏,要保障遼國在北方不生事,然後只有憑藉自己的力量了。
-
15 # 春上楊柳
歷史上北宋和遼國、西夏三國鼎立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時間。西夏只有彈丸之地,其北和東北方是國土面積最大的遼國,南和東南方是位居第二的北宋,就是西南方的土蕃,疆域都比它的兩倍還大。但西夏在夾縫中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晃晃悠悠地存活了兩百多年。當年金國把遼國滅了,把北宋滅了,它還滋滋潤潤地活著。蒙古又把金國滅了,把南宋滅了,它才壽終正寢。
西夏從祖上就承襲著欺軟怕硬的扭曲性格。先是小打小鬧,你不理它,它就得寸近尺。你一打,它就跑,跑不掉就當兒當孫子,還厚顏無恥地要吃穿要官做。可瞅你一不在意,它又開始抽你家柴火,砸你家鍋灶。沒有廉恥就像一塊牛皮糖,恨得你牙癢癢,可就是吃不掉它。
西夏最初是給遼國當女婿當乾兒子,又向北宋稱臣。後來靠著向西擴充套件和佔據河西走廊有利地形搞貿易,國力強大後開始於宋遼抗衡。這時宋遼透過澶淵之盟,兩國交好。北宋因為重文抑武的國策軍力衰落,打遼國不勝,打西夏也不勝。西夏看遼國強就抱遼國大粗腿,遼國本來就認為西夏是它的附屬國,而且還想透過西夏這個戰略貿易樞紐來發展國力,自然不會與北宋聯合滅西夏。
北宋、遼和西夏就和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一樣,雖有合縱,也有連橫,但彼此牽制,最終形成百餘年的三國鼎立局面。
我們今天放眼看世界,是不是對這種局面很有體會?
-
16 # 遊弋歷史長河
宋朝是中國唐朝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和強盛、幅員遼闊的唐朝不同,北宋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北邊有強大的遼國,西北小國西夏也讓宋朝頭疼不已,而在公元1005年宋朝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之後,宋朝和遼國近10年沒有大的戰事發生,而西夏所佔據的河套地區有宋朝奇缺的戰馬,同時也是軍事要地,那麼宋朝就一直沒有攻打西夏的想法嗎?如果是自身實力不足,為何不和遼國聯合呢?
西夏的發展歷程唐朝時期的忠實僕從
西夏的是由党項族建立的,而党項族的先祖拓跋思恭,原本是唐朝末年平夏部的首領,當時唐朝日暮西山,發生了黃巢起義,拓跋思恭效忠唐朝,等到黃巢起義被平定後,拓跋思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至此,拓跋思恭也叫李思恭,後來,李思恭所管轄的地區改名為“定難軍”,統轄夏、綏、銀、宥、靜五州地區。
五代的沉浮 忠於宋朝
唐朝滅亡後党項族先後效忠於五代時期的中原政權和宋王朝。
北宋初年,党項族的首領李繼捧自願將定難五州獻給宋朝,但他的族弟李繼遷卻不願意這麼做,就跑到了地斤澤這個地方,展開一系列反對宋朝的武裝活動。
圖 李繼遷
李繼遷攻陷宋朝重鎮靈州和西北重鎮涼州,宋真宗繼位後,割讓夏、綏、銀、宥、靜給李繼遷,也從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建國稱制公元1038年,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建立西夏國,西夏和宋朝的關係就此破裂,進入連年的征戰階段。
圖 宋朝、遼、西夏對峙局面
北宋滅西夏 遼國不會坐視不理西夏能夠立國,和遼國的扶持是分不開的,遼國雖然和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但讓西夏強大起來,成長為宋朝邊境的大患,這是遼國樂意看到的。
而遼國雖然依靠著燕雲十六州的富庶成為當時東亞最為強大的國家,但這時候的宋朝也在走上坡路,所以遼國也沒有進兵中原的機會,但讓西夏崛起就可以讓宋朝失去獲得優良戰馬的通道,所以此消彼長,遼國是可以讓西夏崛起,成為時刻威脅宋朝邊境的一枚定時炸彈。
同時,西夏立國初期,多次戰勝宋朝,站穩了腳跟西夏立國,與宋朝接連發生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消滅了宋朝幾萬精銳士兵,宋朝也來到了中期,進入了冗官冗兵冗費的階段,對崛起的西夏也是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其發展壯大。
總結1125年、1127年,遼國和北宋先後被金國所滅,而看起來最弱小的西夏直到1227年才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這才走向了滅亡。
圖 蒙古滅亡西夏路線
所以不是宋王朝不想滅亡西夏,而是宋朝無法集中優勢兵力,不顧遼國的反對而去滅亡西夏,這種大國的博弈,不是說句話那麼容易的。
-
17 # 半畝園書生
西夏是以党項為主體民族所建立的國家,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名大夏,在漢人中稱西夏,傳十代,至1227年為蒙古所滅,先後與遼,北宋,及金,南宋鼎力,境土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陝西北部,及青海,內蒙部分地區。
一,党項的內遷
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原駐地在今青海東南黃河河曲一帶,他們有許多部落,其中拓跋氏部落最強,隋唐時期,拓跋氏幫助吐谷渾對抗隋唐,兵敗請降,各部落內遷,隋唐對其首領加封官爵,他們遷入地主要是銀州(陝西米脂)以北,夏州(陝西靖邊北白城子)以東地區,包括綏州(陝西綏德)延州(延安)。內遷後的党項不僅內部之間仍然爭權奪利,並且與唐經常不斷髮生矛盾。
二,夏州政權的建立與發展
唐朝安史之亂及晚唐黃巢起義時,拓跋氏後代因參與平定有功,被封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再次賜姓李,進爵夏國公,從此,夏州拓跋氏改姓李氏拓跋。統領的地域也逐漸擴大,一直到唐及五代十國滅亡。党項族一直以夏州為中心生活,並形成固定的勢力範圍。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宋太宗(趙炅)時,拓跋李氏願意歸附宋朝,宋太宗授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併發兵前去接受統治權利。但李繼捧族弟李繼先反對降附,率領族屬逃奔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伊克昭盟境內)反宋。
三,李繼遷的反宋鬥爭
李繼先反宋後,勢力逐漸擴大,攻下銀州後,向遼聖宗耶律隆緒稱臣請婚,遼於990年遼冊封李繼先為夏國王。宋太宗屢次用兵無效。此後李繼先和吐蕃的一次戰鬥中被箭射死,其子李明德繼位。明德即位後遣使向遼請求冊封,又向宋朝納歲乞和,景德三年(1006)和議成立。宋以李明德為定難軍節度使,封平西王。遼朝也封李明德為大夏國王。此後,李明德專力向西攻打回鶻可汗,控制了河西走廊,李明德在夏綏二州建驛館又在靈州懷遠鎮(今寧夏銀川)築城,更名興州。
四,元昊建國
李明德死後,其子李元昊繼位,李元昊對其父臣屬宋朝早懷不滿,即位後,改名嵬名氏,釋出禿髮令,以恢復本民族舊俗,並積極整飭軍政,升興州為興慶府。
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嵬名元昊正式稱帝(景帝),國號大夏,這時的夏國疆域東臨黃河,西到玉門關,南到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抵大漠。元昊稱帝后,與宋連年交戰,1041年,在三川口(今延安·西北),1042年在好水川(寧夏隆德東),1043年在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三次大戰中,夏兵大敗宋軍,1044年,遼敦促西夏停止對宋用兵,夏國內業因戰爭而遭受損失,隨於次年與宋達成和議,元昊以夏國主名義稱臣,,宋每年給予“歲賜”銀,絹,茶等25萬兩,匹,斤。改所賜敕書為詔而不名。許夏國自置官署。說白了這個和議表面是西夏稱臣,實際上是宋向夏納貢。只是保全面子而已。同年,夏遼關係激化,遼興宗親率大軍,三路渡河,深入夏境,夏人堅持堅壁青野,乘勢追擊,遼軍潰敗,元昊在重創遼師後,與遼議和,從此形成北宋,遼,夏三足鼎力的局勢。透過以上分析,我們看為什麼宋不能聯合遼滅夏。
1,夏在建國前,也就是在遼最強盛時,一直臣服於遼,雙方進行聯姻,並接受遼國的冊封。遼興宗(1031年即位)攻打夏國時,遼已進入衰敗期,最後雙方議和,說明遼這時已沒有能力滅夏。
2,雖然宋三次派兵攻夏,三次均已失敗告終,雙方議和,夏向宋稱臣,保全了宋的面子,而且,北宋的最大的願望是滅遼,收復幽雲十六州,所以北宋不會和遼聯手滅夏。
3,遼末期的主要敵人是正在崛起的北方女真人即金,金的強大已對遼形成威脅,並且,在1121年左右,北宋和金透過一個叫馬植的人,雙方密約,共同推翻遼國。所以北宋的主要精力放在遼國而不再西夏。而這時,遼國內部的權利鬥爭越來越激化,遼國已逐漸走向衰亡。
4,北宋,遼,西夏三國鼎立,但三國立國的時間相差巨大,北宋建立於960年,遼國立國907年,西夏立國1038年,西夏立國後,只過了80多年,北宋和遼國就滅亡了,兩國本身都自顧不暇,更沒有聯手的機會滅夏。
參考書目《華人史綱》》柏楊;《中國通史》
-
18 # 經史微談
根本原因還是遼國不願意看到大宋滅亡西夏,遼國是希望西夏能一直鉗制大宋!
我們先看西夏是怎麼立國的,西夏是繼承了唐朝的定難軍節度使,在宋朝立國後,自認為自己承接了唐朝的衣缽,那作為唐朝的一部分,西夏應該歸順大宋。可當時西夏的族長李繼遷不同意,明明可以自己幹,幹嘛去給大宋做臣子呢?於是他就率領族人在定難五州地區自立,到了他孫子輩,也就是李元昊時期宣佈立國西夏。
對於西夏立國,大宋不樂意了,你明明是我的臣子,竟然敢自立為帝,我大宋堅決不認,並立志消滅西夏。於是派出大軍與西夏交戰,也就發生了後面幾場大規模的戰爭,比如“好水川之戰”和“三川口之戰”以及後來的“永樂城之戰”,雙方傷亡慘重。
當時毗鄰西夏的陝西地區幾乎是家家戴孝,不過西夏也沒好到哪去,壯丁十去七八,也讓西夏後來不得不依附於遼國。
對於遼國,大宋一直是認可的,尤其是在宋真宗期間,大宋與遼國定立檀淵之盟,雙方結為兄弟之國。
歷史上,中原農耕文明對抗遊牧民族,騎兵一直是弱勢,西夏建國後,大宋再也無法獲得優質戰馬,斷絕了大宋建立強大騎兵的可能。所以遼國不會讓大宋滅亡西夏,更不會和大宋合作滅亡西夏。
當然國與國期間,本質還是利益,如果大宋能給遼國足夠的利益,遼國也會與大宋合作滅了西夏。可狡猾的李元昊早就已經向契丹遼國稱臣,遼國也在大宋與西夏交戰時,要挾提高了歲幣的額度。大宋與西夏打得你死我活,好處都被遼國佔了,去哪說理去!
後面大宋也給不出足夠的利益來讓遼國幫助大宋滅掉西夏。哪怕後來西夏與遼國交惡後,遼國也不允許大宋滅亡西夏,只要每次大宋對西夏有圖謀,遼國就在這中間撈好處!
-
19 # 風趣書生
西夏是中國党項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地方性政權,位於西北地區(大致在今天甘肅、青海、陝西西部一帶),從唐末五代以來就一直存在了。宋太宗時期,曾把李繼捧全族接到東京,試圖接管這個地區。但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不幹,扯起大旗跑到地斤澤造反,殺了宋朝官吏,保有了這個地方,建立西夏政權。到了李元昊時期,參考宋代制度,建立政府機構,自稱為皇帝,西夏達到了極盛時期。
西夏考慮到實力不足,在向宋朝稱臣的同時,也向遼朝稱臣,三國之間形成一種平衡關係,相互犄角,如同一個三角形。如果宋朝要攻打西夏,遼國和西夏都是少數民族王朝,遼國就會來保護自己的小弟,同時擔心自己的後方被遼國攻打。宋朝怎麼和遼國聯合滅西夏呢?宋朝滅西夏,要保障遼國在北方不生事,然後只有憑藉自己的力量了。
-
20 # 春上楊柳
歷史上北宋和遼國、西夏三國鼎立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時間。西夏只有彈丸之地,其北和東北方是國土面積最大的遼國,南和東南方是位居第二的北宋,就是西南方的土蕃,疆域都比它的兩倍還大。但西夏在夾縫中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晃晃悠悠地存活了兩百多年。當年金國把遼國滅了,把北宋滅了,它還滋滋潤潤地活著。蒙古又把金國滅了,把南宋滅了,它才壽終正寢。
西夏從祖上就承襲著欺軟怕硬的扭曲性格。先是小打小鬧,你不理它,它就得寸近尺。你一打,它就跑,跑不掉就當兒當孫子,還厚顏無恥地要吃穿要官做。可瞅你一不在意,它又開始抽你家柴火,砸你家鍋灶。沒有廉恥就像一塊牛皮糖,恨得你牙癢癢,可就是吃不掉它。
西夏最初是給遼國當女婿當乾兒子,又向北宋稱臣。後來靠著向西擴充套件和佔據河西走廊有利地形搞貿易,國力強大後開始於宋遼抗衡。這時宋遼透過澶淵之盟,兩國交好。北宋因為重文抑武的國策軍力衰落,打遼國不勝,打西夏也不勝。西夏看遼國強就抱遼國大粗腿,遼國本來就認為西夏是它的附屬國,而且還想透過西夏這個戰略貿易樞紐來發展國力,自然不會與北宋聯合滅西夏。
北宋、遼和西夏就和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一樣,雖有合縱,也有連橫,但彼此牽制,最終形成百餘年的三國鼎立局面。
我們今天放眼看世界,是不是對這種局面很有體會?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可以從地緣政治去分析,西夏位於宋和遼的西部。遼國要發展,理論上是可以通過蒙古草原向西,透過西伯利亞向北、向東發展。而宋朝要發展,則東邊是大海,北邊是遼國(遼國軍事實力強於宋朝),南邊是雲貴高原和原始叢林,西南是青藏高原,只有西部西夏控制的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對於宋朝是有戰略價值的。宋朝與西夏存在的矛盾要大於與遼國的矛盾。
而從遼國的角度來看,遼國佔有了幽雲十六州,使的宋朝北方基本無險可守,保證了自身對宋朝的戰略優勢。但是遼國國土面積隨大,可耕地卻大大低於宋朝,無法承載過多的人口,經濟實力與戰略潛力無法與宋朝相比,這就必然需要聯合西夏在西部阻擋宋朝的進一步發展,並不斷滋擾宋朝,消耗宋朝的軍事與經濟實力。
所以遼國是不可能與宋朝聯合消滅西夏的,而是會聯合西夏消耗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