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史微

    就真實性而言,《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完全虛構性質的故事。第二類是含有虛構成分,但有真實歷史背景的故事。

    如何理解這個回答?關鍵要把握兩點:

    第一,什麼是神話?

      神話,原本是一個外來詞彙。現在許多人把神話純粹理解成虛構的東西,這種理解與神話概念從日本引入時的學術背景有關。但是,如果我們追溯詞源就知道,神話的詞源是希臘語的mythos,其本意為講述的故事、說話,該詞首先出現於《荷馬史詩》。從古希臘文獻的語境來看,對應於漢語文獻,其實把mythos譯作“傳說”更加合理。

      從古希臘的學術史來看,由於理性時代的來臨,許多古希臘學者(比如柏拉圖)把mythos一詞開始和logos進行對比,使得mythos一詞逐漸轉變成為表示虛構故事、不真實的代名詞。近代中國使用的“神話”內涵就是因此而來的。

      然而,對西方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都知道,《荷馬史詩》並非完全虛構,比如裡面記載的特洛伊在十九世紀後期就被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發現了,證明《荷馬史詩》雖然有許多浪漫的虛構成分,但是也有真實的歷史背景。

    第二,《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我們現在面對的《山海經》,其實與《荷馬史詩》是一部類似的作品,也是既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也有虛構成分。蔡元培先生和魯迅先生都曾指出,《山海經》有很強的巫術背景。這是正確的。這說明《山海經》本身脫胎於一個原始宗教文化比較濃郁的社會,而巫師的思維是以萬物有靈為主的,因此,在其敘述中雜有一些虛構成分是非常正常的。

      按唐代以前的文獻的說法,《山海經》是一部禹、益時期的作品,但作品中同時記載有成湯之事,因此後來多有人對《山海經》的成書背景提出懷疑。在筆者研究三星堆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夏與商周並行的觀點,按照這個觀點,《山海經》為禹、益之書與同時出現成湯的記載就並不矛盾。

      三星堆是一個神權思維十分發達的社會,筆者在研究中提出,三星堆青銅文明的年代(三星堆文化第三期,年代為約前1600年至前1250年)就是《史記》中所說的從炎黃之戰到后羿代夏這個時期,《山海經》最初的底本產生於三星堆文明末期。當時,由於巫師掌握著重要的政治權力,因此,其敘事往往會對真實的歷史事件進行記錄。但是因為其記述時採用了巫術思維,因此其敘事方式本身就是宗教化的。這種敘事方式是造成《山海經》亦真亦虛的根本原因。

    三、對《山海經》中記錄的部分歷史事件的分析

      《山海經》記載的事件可以分類幾類:

      第一類,是具有準“創世”性質的。比如《大荒西經》所說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這則故事看似虛構,其實也有歷史背景。比如,《越絕書》記載有大禹娶女媧之事,而《焦氏易林》有“舜升大禹石夷之野”之說。石夷,即漢代以後所稱的石紐,其地在今川西。此諸說均合,而《山海經》記此事亦置於西部,證明這則故事與大禹的婚姻記述有關。

      第二類,是具有歷史事件記錄性質的,比如《大荒北經》記錄有黃帝與蚩尤之戰,這一事件也累見於其他先秦文獻。但與其他文獻相比,《山海經》錄有女魃、甚至咒語,這都表明《山海經》在記錄歷史事件時具有更多的巫術色彩。

      第三類,是祭祀性質的,比如《海內經》記載有祝融殺鯀之後,鯀復生禹之事。這也是一條有真實背景,同時具有強烈巫術色彩的記錄。這裡的所謂“鯀復生禹”,有的理解為產翁制,有的理解為鯀為女性,筆者則認為鯀腹生禹其實就是禹接受鯀集團權力過程中的一個巫術儀式。所謂復,有招魂之意。鯀復生禹,就是招鯀之魂,入於大禹之身,以表達禹受鯀命之意。這也正是後來夏人郊祭伯鯀的原因所在。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故事,我們知道胡厚宣還曾以《山海經》證卜辭之四方風、王國維以《山海經》考甲骨文之王亥。三星堆出土後,人們更發現三星堆的縱目面具、青銅人神、鳥首人身像等均可從《山海經》中找到解讀線索。另外,譚其驤還曾用《山海經》來考察地理,證明《山海經》的地理記載比《禹貢》更加古老,徐旭生先生亦有此說,並認為先秦文獻中能有《山海經》這樣價值的史書不到十部。所有這些研究,都證明《山海經》是一部十分珍貴的先秦作品。但是,由於《山海經》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要全面地解讀《山海經》,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使你一夜之間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