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由於不同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就會因地制宜的來建造居住的房屋,從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房屋建造形式,我們就稱為“民居”。比如在我國西南地區雲南省的西雙版納,當地地處熱帶植被茂密,傣族的竹樓就是適應環境的理想居所;在我國的長江流域的江南地區,民居多是粉牆黛瓦,前後通透,廳堂高大,與當地潮溼多雨,夏季氣候悶熱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地坑院

    在我國北方地區,由於年降水量減少,民居建築的防水功能逐漸減弱,特別是到了我國的西北地區,降水稀少,房屋多以土牆建造,很少考慮防水排水。不過,我國北方地區由於緯度較高,冬季氣候較為寒冷,民居建築的防寒保暖功能比較突出。比如,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由於擁有深厚的黃土覆蓋層,當地居民在垂直的黃土立面上,開挖窯洞,作為居住場所,成為黃土高原特有的景觀。窯洞民居在我國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份都有廣泛的分佈。

    黃土高原分佈圖

    我們知道窯洞的開挖需要一個垂直的黃土立面,也就是相當於要有一個黃土懸崖,但是黃土高原有些地方地勢整體十分平坦,比如在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就是類似情況,也就是說當地人沒有辦法開挖窯洞。由於當地地下黃土覆蓋層深厚,厚度在100米以上,而且當地氣候較為乾旱,地下水水位多在30米以下。所以,當地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深達6至7米,長寬12至15米的巨大正方形或長方形深坑,把這個坑作為院子,然後在深坑的四壁水平開挖10至14個窯洞,從而形成居住的場所。

    過年時的地坑院

    這種當地特有的居住方式,所有的房屋建築和家居設施都在地平面以下,也就是居住在地下,所以就稱為“地坑院”,這是當地人們因地制宜的智慧體現。在地坑院的院子當中一般都會種一兩棵樹,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所以種植的樹多屬於溫帶落葉闊葉林,常見的樹種包括梨樹、榆樹、桐樹或石榴樹,樹冠通常高出地面,露出樹的頂部。院子裡種一棵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起到“警示作用”,由於地坑院隱藏在地下,地面上的人們很難發現,利用高出地面的樹冠來提醒人們,以免掉落到坑內。此外,院子中種上一棵樹在夏季季節也可以起到遮擋陽光的作用,到了冬季落葉後又可以減少對陽光的遮擋。

    地坑院和院中的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容易出油,頭髮也容易油膩,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控制出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