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熙聲聲
-
2 # 王者蔣哥
你好,我是幸福蔣哥!
其實在我兒時的記憶裡父親所佔到的比例非常小。隨著鄧小平主政以後開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父親也就隨著外出務工的大軍跟著表親出去所謂的“搞副業”去了。所以只能在農忙或者比較特別的時間裡能看到父親,那時候唯一想念他的,只是他會給我帶些小玩具回來,比如足球。
在我的記憶裡,我們家基本上是由母親養雞餵鴨賣豬撐起來的。長大後在母親的言論裡得知。在外出的前幾年父親還有拿錢回來。但後來由於自己想獨立做一些事。這個錢嘛,也就“呵呵”了!唯一值得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退伍證以及當兵時的老照片。還有就是作為廣西兵上過越南戰場。
由於兩父子之間的脾氣非常像。還都很直很衝。記得讀高中時有一次學車。由於打火後鬆手慢了。他直接一巴掌過來把我手從鑰匙上打掉。後來我再也不上他的車。即便目前長期生活同在一個屋簷下。一天時間也很難說不上一句話。嚴格意義上,這個問題我不想做答的。
也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吧。所以做為人父的我。下班後有空的活我會盡量多陪我的小孩。
說到父親不得不從爺爺奶奶說起,爺爺老實的有點窩囊,奶奶在孃家養尊處優什麼都不用幹,也不會幹。
母親說奶奶下地摘了一個南瓜,回家睡了三天,太陽曬的。
我不知道爺爺怎麼找的奶奶?奶奶怎麼會和爺爺成親?爺爺老實,從後代身上能看出來,爺爺年輕時候長的帥。
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特別要強。當年爸爸考高中到哪都能考上,無奈家裡沒有錢,上不起。
爸爸十四歲和三個同齡人要飯離開家,那兩個半道回去了,受不了那份罪。爸爸說多虧從家出來的時候帶了一件棉襖,不然非凍死不可。
人煙稀少的地方遇到過狼,爸爸說晚上找不到地方睡就爬到樹上,怕睡著了被狼吃了。
一路要飯到西北二奶奶家,正好鐵路上招工,認識字有人擔保就行。二奶奶做擔保,爸爸有了工作。
七十年代初全家都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找人辦戶口。不久奶奶病逝,爺爺和小姑在老家。
爺爺寫信讓母親帶著我們回去,那時候爸爸工傷在洛陽住院。母親帶著我們回到老家,不久爸爸也回來了,那時候農村還是生產隊。
兩年後農村土地包產到戶,村裡好多人等著看我家的笑話,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爸爸走路一瘸一拐不會種地。
包產到戶第一年爸爸到農科院高價買玉米種子,那年我家的玉米穗比別人家的大一倍,收成自然比別人家的多,讓村裡人刮目相看。
那時候種麥子兩口合起來拉播種機播麥種,我家沒有勞動力,沒人願意和我家合夥,爸爸端著麥子滿地撒種子,村裡人笑話爸爸不通莊稼性,祖祖輩輩沒有這樣種麥子的,簡直是出洋相!
二十年後村裡家家戶戶都用爸爸的辦法種麥子,簡單省事。
我們姐四個,只有弟弟一個男孩。爸爸在地裡拼命勞作,供我們上學。
那個年代女孩上幾年學認識幾個字就行了,都說爸爸放著好日子不過,累死累活供閨女上學,閨女早晚是人家的人,純屬是和自己過不去。
大妹妹是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孩子,後來弟弟妹妹相繼考上大學,一個一個走出農村。
六年前爺爺去世,村裡好多人去幫忙,爸爸已經去世二十多年,母親也不在了,村裡人說:當初都覺得你爸爸憨,放著好日子不過,和自己過不去,現在再看你爸真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