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春惡水

    從歷史看,儀式在夏商周就產生和存在,當時的先民對自然、對科學瞭解甚少,所以對自然很敬畏,對天地很崇拜,這就產生了原始的宗教,這種原始宗教與現代佛道等的宗教是不同的,而至少這種原始的敬畏天地自然的宗教是現代宗教的原始起源;另一方面這種原始宗教反映了先民對天地自然的一種哲學認識。

    商周的青銅器,是一個儀式與宗教、政權、技術相合一的一個器物。商周的青銅器反映了當時的先進的冶煉技術,先民與青銅器的行為互動,表述為圍繞青銅器的儀式。而藉助於青銅器祭拜天地、顯示奴隸主貴族的權威。這是一種及物的儀式。

    宗教的發展,其表面形式重在儀式,對這種儀式的態度,則可以反映態度背後的哲學觀念。現代宗教之所以還有市場,是因為相信宗教的背後所反映的個人的思想深度(程度),反映了希望以及對希望的重視和維繫,反映了對利益的敬畏,並懼怕失去,所以這裡存在一個深層的個人或家庭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宗教的市場。

    儀式並不僅僅重在宗教中體現,在現代政治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和存在。升國旗,唱國歌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內容和儀式。清明節掃墓也是對先烈的祭拜和崇敬,這是一種定位我們思想基礎的一個莊重的儀式行為。

    我們國家還有一些節日,節日是儀式的另一種形式。其與附著在物質(青銅器等)上的儀式又有不同,其同樣是反映情感意志的一種節日習慣的需求。另外,還存在一些廣泛的民間風俗習慣儀式,其是人們對生活方式的文化儀式表現。節日儀式和風俗儀式都是文化習俗的反映。

    行為的、及物的、節日的、習俗的、宗教的以及政治的儀式等等,都是反映了人們的感情、意志和榮辱的要求。這個是儀式最本質的東西。

    這種本質的要求,反映了不同層次的思想和文化,也反映了對待儀式的態度的哲學理念。也許有人會懷疑這個觀點,儀式怎麼和哲學掛上鉤了呢?凡宗教的、政治的儀式,都反映了人們對事物根本的看法,(隨後才有鄭重的儀式筐架)。這種對事物的根本看法,就具有哲理性。凡是能形或儀式的,都具對自然、對事物有根本性看法。凡是一般性的看法,就難以形成儀式。

    凡是你對儀式有異議,要麼你達不到儀式所具有的理念和境界,要麼你超越了儀式的境界,如果你超越了儀式的境界,那麼你和儀式都會有提升發展的空間。

    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是在不斷地進步的,所以老儀式會不斷地淘汰,新儀式會隨著鄭重地被推出。這是認識進步的緣故,是對事物哲理深入理解的緣故,是文化進步的緣故。

  • 2 # 水底之物

    儀式的本質是,人們對不可知的事和物因敬畏與需求,而用某種可見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得到啟發激勵和心靈的慰藉。既能起到表達願望又能團結人心。在某種條件下是能滿足群體的需要。如古有祭祀,今有典禮、升旗、入黨、加入某國籍、公司早操集體活動、婚喪嫁娶...

  • 3 # 韶樂聲聲

    有些事情為了加強印象,以鄭重其事,和加強事件的重複難度,而設定一套複雜的儀式。如結婚,過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明媒正娶,接新娘有規定程式,婚禮也有規定的程式。這樣複雜過來,人對於結婚的事就印象深刻,再來一次都有點怕,這樣的結果使離婚率極低。現在結婚也有儀式,但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也沒有明媒正娶了,所以現在的婚姻都比較輕浮,很容易就離婚了,平均離婚率幾達50%,令人擔心啊。所以儀式雖然有點麻煩,但對於事件的結果是有利的,所以也是應當堅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肉該不該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