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波印象
-
2 # 月餅亮亮
屏下攝像頭與機械彈出攝像頭的設計相比,最好的就是解決了機械結構厚重,不穩定,散熱差,耐用性差的問題。
如果再用題主這種機械結構,就像是“拿給前女友寫的睡前故事哄現女友睡覺卻被發現了”一樣…尷尬(=_=)…
-
3 # 衛華科技
6月3日,OPPO釋出了一段影片,瞬間引發了微博熱議。在影片中,OPPO沈義人展示了自己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同時各種文章還爆出了OPPO屏下攝像頭的專利。
在OPPO釋出影片後不久,小米的林斌立即爆出了一段類似的錄影,也是展示攝像頭拍攝。效果與OPPO的如出一轍。
種種跡象表明,屏下攝像頭的真全面屏手機真的要來了。
一、 螢幕下攝像頭的原理
其實,螢幕下攝像頭並不是一個新東西。現在很多手機都支援螢幕指紋識別了。而螢幕指紋識別的方案之一,就是螢幕下攝像頭技術。
螢幕指紋識別可以用感光元件直接採集指紋影像,也可以透過攝像頭拍照來採集指紋影像。
我們用到的OLED螢幕,在畫素之間是有縫隙的,當我們做指紋識別的時候,OLED螢幕發光照亮指紋,然後反射光線從縫隙透下來,就可以識別了。
而螢幕下攝像頭也是類似的原理,利用從顯示屏透下的光線,實現拍照功能。
但是,這裡就有一個難題,通常,我們拍照的鏡頭稍微髒一點,都會讓拍照效果大打折扣。
而OLED螢幕大部分都是發光元件,只有很小的縫隙透光,這點光線識別個指紋夠了,但是要前置拍照,畫質就沒法看了。
所以,螢幕下攝像頭主要的問題就是解決拍照畫質的問題。
二、 解決問題的幾條路線
關於螢幕下攝像頭,幾乎所有廠商都知道原理,也都在研究解決方案。
從專利看,OPPO想過用微透鏡來解決問題,縫隙小不要緊,用透鏡曲面把周圍的光折射過來,小的縫隙也能投進更多的光線,這不就能用了嗎?
類似的還有華為,華為像的辦法是用導光板,用導光板把縫隙周圍的光線導進來,不久也能用了?
小米更直接一下,直接把一塊螢幕做成高透光螢幕,拍照的時候不點亮,讓外界的光線直接透進來。
原理上,這些方案都可行,但是真正用起來,小米首先要面對拍照效果與螢幕顯示效果的矛盾。
一小塊螢幕高透光,需要有代價,可能是PPI,可能是其他,而這一小塊螢幕顯示顏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就很難看了。而如果顯示的一樣,那麼成像就沒法看。
OPPO和華為的方案則有一個匯入光線靠譜不靠譜的問題,透過縫隙匯入的光線真的能還原總體採光嗎?演算法能解決嗎?
這次,OPPO公佈的專利,顯示了另外一條路線,你看到的顯示內容,是投影投出來的,有一塊區域是不發光的,而是靠投影背光投射出來。
這樣做,不發光區域的透光率會提升,屏下攝像頭可以有更多的光線,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但是這塊靠背光的區域,與其他區域顯示的一致性也會是挑戰。
三、 其實可以簡單一點
目前,手機還不能做到上下邊框都非常窄。下邊框還在3-4mm,如果上下邊框做對稱的話,那麼上邊框還是可能塞下體積比較小的前置攝像頭的。
這樣,就不用做高難度、又影響拍照效果的螢幕下前置攝像頭。
如果有一天,能把上下邊框都做到1-2mm,那個時候螢幕下前置攝像頭會逐漸成熟,再用也不遲。
所以,今年或者明年初的屏下攝像頭可以再觀察一下,看看實際的顯示效果和拍照效果。屏下攝像頭未必很美好,這項技術成熟也許沒有這麼快。
-
4 # 繁星落石
可行,而且已經存在了原型機。
在OLED螢幕上,因為畫素之間具有明顯的空隙,因此允許外部光線透過,同時因為OLED畫素的發光是向外的,因此對攝像頭造成的影響比較有限。
需要做出的改變包括對顯示材料基底的變化,需要使用透明基底來幫助光線透過,提高螢幕玻璃的透過率,降低反射率避免玻璃反光對攝像頭的影響。
在軟體方面需要在啟動攝像頭的時候,關閉攝像頭上方畫素來提供拍攝視窗。
這種拍攝方式其實類似於狙擊手蒙在瞄準鏡上面的網狀蒙布,不會對視野本身造成影響的原理是一樣的。
-
5 # 永灬不忘初心
在“全面屏”時代,手機廠商正在絞盡腦汁地將手機表面的功能都隱藏起來,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把它們都隱藏到螢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貪慾”:既要功能齊全,又要更高的屏佔比。
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出現,可以讓“真·全面屏”手機無需改變現有形態,徹底擺脫複雜機械結構的束縛,不會增加機身重量影響續航,堪稱最完美的全面屏解決方案。雖然該技術還存在顯示和成像質量下降的問題,但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更完美的陽極材料、感測器和AI演算法攜手後,就是“真·全面屏”手機徹底的普及之時,一起期待吧。
屏下攝像頭手機外觀顏值(在這個看臉時代)都很好看:比如榮耀v30,20,20i等都銷售的很好,經過市場檢驗,屏下攝像頭可行!!!!
回覆列表
可行。
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需求帶動技術。這幾年人們對於手機全面屏的追捧愈演愈熱,從最開始的大額頭大下巴,到後來的窄邊框,曲面屏,再到如今到打孔平,其實都是在朝向真正到全面屏發展,只不過囿於技術,目前無法做到真正的全面屏,而做出的妥協。但是技術在一點點進步,我相信不出兩三年,一定可以實現真正的全面屏,也就是屏下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