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核桃vlog
-
2 # 二寶媽媽向前衝
自古以來國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這樣的想法指導之下,對孩子的教育自然就變得十分的簡單粗暴,不聽大人的話就打,這樣的話可能造就兩種後果:
第一種是把孩子變成了“乖”孩子,只會盲從家長。有什麼不滿也就埋在心裡,這種孩子長大之後心理陰影也會比較大,沒有什麼主見。
第二種是造就了叛逆的孩子。孩子並沒有被打服,反而越來越不害怕被捱打。俗話說,打成老油條了,嬉皮笑臉。而且當眾打罵特別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以後他可能成長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求上進,得過且過。這兩種情況的出現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絕不能想打就打,也不能用打罵來解決問題。而應該分析情況進行處理。很多時候用管教來代替打罵反而是更好的方法,也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和孩子商量定下一些規矩。如果沒有完成,會告訴他有什麼後果,怎樣解決由此帶來的後果。做到以理服人。
第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裡面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定期運動、閱讀、主持家庭會議等,有這些習慣作為基礎的話,孩子就不容易產生不良的行為,能夠擁有健康的陽光的心理。
第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多關注孩子的思想動向和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有什麼苗頭可以及時的引導糾正,不要平時不管,一旦問題變大就打罵孩子,這樣反而會陷入惡性迴圈。
推薦一本書《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是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40年育兒經驗的總結,看完這本書,對於是否打罵孩子,你肯定會有了新的想法。
-
3 # 淅爸育兒記
為什麼不能打?打孩子可以,但是重要的是你怎麼定義打孩子這件事。
很多家長說,我知道打孩子不對,但是有時候孩子真的皮,我真的忍不住,打完洩氣了自己又覺得心疼…
但是我想反問的是,打完孩子之後,你是怎麼和他解釋的?
不了了之?還是“我是為你好”?又或者是默唸不打不成器?
我們拋開親子關係來說,打人是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正當防衛不算),拉社會上去,輕的要賠償,重的要坐牢。
再加上一層親子關係,那麼就可以算是家暴,可以強制隔離。
既然打人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那麼打完孩子之後請很明確的告訴孩子,我打你是因為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緒,這是我的錯誤,而孩子的錯誤是做了違反規則的事情。
打完孩子之後,請和孩子坦白這不是愛,否則青春期了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愛你。
-
4 # 慕珂育兒
不應該,一定要杜絕這樣的行為
2002年,伊麗莎白·格肖夫博士利用整合分析方法,對60年來的兒童體罰教育研究資料進行了分析。分析發現,體罰的唯一優點是孩子馬上服從和聽話,這也是我們習慣用懲罰的最大原因。打孩子或者懲罰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非常多,在這裡說4點:
第一,打孩子其實是在給孩子做一個錯誤的示範海姆吉諾特博士曾經引用一位母親的話,這位同學說:我已經意識到我的一個自相矛盾之處,我經常使用的手段與我努力想從孩子身上根除的毛病,很相像。我提高聲音讓他們不要吵,我使用暴力阻止他們打架,我對不懂禮貌的孩子很粗魯,我會責罵說話不文明的孩子。就如同這個有覺察的媽媽說的一樣,我們教給孩子,當有人激怒你的時候,你可以打他;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用打的方式告訴他,不要尋求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我並不相信你能做到,只有用打或者吼叫才能解決問題。所以,很多孩子會發現,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父母)。
第二,打孩子會讓孩子消除對不當行為的一些內疚當父母用打他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會覺得我已經被你打過了,咱們扯平了你。
他不會去反思這個行為給他帶來的後果,以及以後要怎麼做。
第三,打孩子會破壞關係打孩子,對親子關係的破壞力是相當大的。小時經常被父母打和責罵的人,即使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他們有的還是很難原諒父母。或者就算原諒了,關係緩解了,卻再也無法親密。比如跟他們溫柔的說話,用親密的方式來聊天等,很多人根本就做不到。為什麼?因為在本該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階段,父母卻用頻繁的懲罰手段導致親密關係無法建立,讓孩子越來越叛逆,離自己越來越遠。總之,作為父母一定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父母無能的表現。
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唯有如此,才能讓錯誤成為成就孩子的機會。
-
5 # 寶根來了
那你認為中年人應不應該罵父母?
道理相同,都要以理服人,孩子不是誰的撒氣桶,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
-
6 # sunqiong73369738
看情況,該打的時候不能手軟。我打之前把所有的利害,緣由全部講一遍,問她服不服?不服就說。服了就打,不能手軟。也不能經常打。偶爾打一次讓她記住終生。
-
7 # 資深寶媽嘚吧嘚
教育應該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引導、身教”,但往往說者容易做者難,作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參與者、負責者,家長難免會動粗,適當的可理解,要注意的是:不到迫不得已不動手,孩子越大越要少甚至不動手
-
8 # 愛兒子的老媽
不應該打孩子,個人觀點。我和我老公是從沒打過孩子,做錯事講道理唄。我兒子現在也很乖很孝順。我兒子是那種吃軟不吃硬的孩子。
-
9 # 雨蛙與娃
這個問題有些老了啊!首先法律就不許啊!
以前的棍棒教育發展到現代潛能教育,打不打孩子已經不是重點了。
重點是家長是否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
無論孩子多大年齡,家長的教育目的永遠是引導方式,而不是直接教授知識。
1.在嬰幼兒階段,適當的小敲打是很多教育理念和傳統教育都認同的做法,因為這時的寶寶沒有任何是非觀念,大多是本能條件反射性行為。比如很多寶寶見啥咬啥,很不衛生,此時父母在發現的時候用手輕輕拍打孩子可以讓孩子在本能上停止亂咬(在訓練寵物時,馴獸師常常使用此招,只是敲打輕重的區別)。
2.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擁有基本人格和是非觀,以及男女性別觀,此時孩子的獨立人格逐漸顯現,產生自尊心和分辨心。從這以後,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就會弊大於利。
美國式家庭教育培養的孩子,普遍自信心強,動手能力強。這與長久的尊重教育或者叫平等教育分不開。
我們現在的學校不是也取消戒尺了嗎?
前段時間的新聞,長期打罵女孩的父母不是也被警察叫去訓話麼?!
打罵只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
10 # 建造師考試
打是必須打的!
這個沒啥說的,做什麼都要有個度!掌握好就行,沒有太完美的!
計劃沒有變化快!
隨機應變就行了!
該打就打!好孩子是打出來的,打也是教育的一種!
-
11 # 小胖湯圓栗子
家長應不應該打孩子,孩子哪有不犯錯的,批評懲罰是必須的,多次提醒非但不聽還調皮搗蛋就必須打。我兒子也調皮搗蛋,平時犯錯了我就先給他講道理,他能積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還是會表揚他。如果我把道理講給他,他嬉皮笑臉,該怎麼做還怎麼做,那就肯定要捱揍了。孩子不能慣,打孩子也要注意分寸。孩子再大點我覺得就要說服教育。
-
12 # 實惠小子
打孩子幾乎在每個人兒童階段都或多或少的經歷,在孩子小的時候,身教很重要,家長身體力行還不能讓孩子有所感悟時,適度在一些如屁股等不會有明顯傷害的地方打幾下也是必不可少,要讓孩子事後知道被打的原因,有愧疚感,打不是一味讓他怕你,更多要讓他知道被打的原因以及打你愛你的一種表現方式,這樣打才有價值才有效果。當孩子已經是學生後,可能教育和打的側重點就不同,更多需要的是說服教育,此時老師和家長要相互配合好,做好紅白臉的角色不同事態時段的轉化,讓孩子明白道理,能真正理解老師和家長的良苦用心。此時家長和老師一定互相配合,要有耐心要方法去教導孩子和學生,老師與家長不能相互推脫責任,老師此時的好與壞最能體現出來。言歸正傳,打也是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看如何使用她!
-
13 # 細雨微微
不同情況分別對待,有的孩子必須要打,而有的孩子不需要你去打。
誰也不可能從家庭教育中找到固定模式,包括學校在內,我們都只能因材施教!
-
14 # 馮玉春5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孩在8歲之前許多道理聽不懂,需要有一些懲罰性動作,8歲之前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影響,8歲以後應該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引導、身教”,絕對不能打孩子。
回覆列表
可以適當的打,但不是往死裡打。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看你的寶寶犯了什麼的錯誤,可以適當打一下,讓他的內心能承受更多的打擊。為什麼現在有好多小孩動不動就有輕生的念頭,那是他們心裡面從來沒有委屈和責罵過,所以,面對外界的時候,他們承受不了,而那些從小經過責罵的孩子就不一樣了,面對外界不好的言論的時候, 他們可以接受,可以應對,所以,小孩可以適當的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