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分鐘看世界
-
2 # 中式文化解讀
先說李白
李白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詩主要以山水風景為依託,抒發情感。用現在的人通俗說法,就是借優美的風景抒發情懷,用美好的事物表達心中所想,所以說是浪漫的。
再說蘇軾
蘇軾的詩詞充滿了家國情懷,以豪放為主。讀他的作品,你會感受到氣勢恢宏,場景宏闊雄壯。他善於把心中所想,或宏偉或悲愴的這種感情,用繪圖的表現方法,將情感變成一幅畫卷。讓人在品讀的過程中,腦海裡呈現出恢宏的場景。
兩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李白是用現實的場景,抒發情感,睹物抒情。而蘇軾,是用情感,勾勒宏圖,用並非肉眼所見的場景,透過主觀情感的表達,將其描繪出來。
-
3 # 祁門小謝
昨天還和朋友剛剛談完三仙。謫仙坡仙戍仙,因為我最近迷楊慎,滿腦子都是他,可惜這個問題問的是李大爺和東坡大爺。
這兩人相同的地方很多:
1、不得志,日常抑鬱。
李白無緣科舉,不肯待詔翰林,最終寥落山澤曠野。蘇軾夾在新舊黨之間,長期流放在外,沒能得到重用。雖然原因不同,但壯志難酬的感覺是一樣的,壯志難酬自然就會抑鬱,對於李白蘇軾這樣的人來說,當然會相當抑鬱。
2、性放達,走遍天下。
有意思的是,雖然他們都很抑鬱,但他們沒有頹廢,他們的血液中似乎有不息的火焰,讓他們樂觀積極,流露出超脫飄逸的風采。也正是這樣的風采,才吸引我們去仰慕他們,熱愛他們。李白是個旅行愛好者,他走遍了很多名山大川,蘇軾因為被流放,足跡也遍佈天下。
3、愛喝酒,醉中作詩。
酒是掃愁帚,酒是釣詩鉤。詩人離不開美酒。李白愛喝,會須痛飲三百杯。蘇軾也愛喝,詩酒趁年華。喝到深處,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長嘆一聲,高呼長風破浪,直掛雲帆。酒到濃時,蘇軾醒又復醉,轉念小舟從此逝,滄海寄餘生。
他們有一艘屬於自己的船,承載著澄澈的靈魂,駛向遼闊未知的星辰大海。
如果要說李大爺和東坡大爺的不同,我覺得就一點:李大爺回到天上去了,東坡大爺沒有。
謫仙人,他本來就不是凡塵所有的。他來到人間,留下一星半點的蹤跡,就從此無影無蹤了,我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又消失於何處,他整個人都帶著捉摸不透的神秘感。
我每次寫李大爺的時候,都要說,李白是一種感覺。感覺這個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甚至形容不出的。
但蘇東坡不是。坡仙的仙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是可以把握的。他不是天上的神仙,他接近於我們想象的神仙。神仙是神秘的,但東坡不神秘,我們知道他從哪裡來,知道他經歷了什麼,知道他的心情,知道他的性格,甚至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格,最後還知道他去了哪裡,死於何時何地。如果願意,我們還可以挖出他的老家他的老婆兒子,他曾經住過的地方。他留在我們這個世界,成了我們這個世界裡接近神仙的人。
前兩天寫文章說李白是一個傳說。對比的話,蘇東坡是一個傳奇。
傳奇是什麼樣的?故事曲折離奇,人物超乎尋常。東坡大爺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他經歷的太多,他遭遇的也太多,這樣奇特的人生與經歷叫人痴迷,叫人讚歎,叫人落淚。
那麼傳說呢?傳說很遠,很模糊,這種不真切卻莫名讓人嚮往。
傳奇是有開始有結局的,但傳說沒有,傳說永遠沒有結束。
--------丸--------
-
4 # 汴苑春韻
李白平素喜歡喝酒、朋友遍天下,有一次和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酒後詩興大發,揮筆寫了一首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和李白有同樣嗜好而飲酒作詩的豪放派人物那就是蘇軾;蘇軾喝酒之後的作品也有很多佳作,李白和蘇軾都是屬於豪放派人物,
那麼關於李白和蘇軾這兩人之間的人豪放有什麼區別呢?李白的豪放,重在“俠”的浪漫不羈;蘇軾的豪放,重在“士”的圓融曠達。
李白無愧於“謫仙”這個讚譽,他的詩歌天真浪漫,富有想象。讀李白的詩歌,會被他仗劍天涯的豪氣所吸引,會為他藐視權貴而叫好,也會為他天生的樂觀與自信所讚歎。那種奔流到海不復還的氣勢,貫穿了他詩詞的一生。
李白就如一個俠者,在江湖闖蕩,快意恩仇,我行我素。不如意的時候,就借酒消愁。即使飲酒也不想孤單,還要邀明月一起對飲,不懼醉後的舞凌亂。開心了,就仰天大笑出門去,哪管什麼功名與富貴。
而蘇軾,他身上一直流淌著士大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文人風骨。他有出世的遠大理想,面對政見不同的紛爭,他也敢於據理力爭。即使宦海沉浮,屢遭貶謫,他仍抱有濟世的志向。
面對坎坷,蘇軾能從山水自然中自我超脫,甚至萌生歸隱之意。蘇軾的豪放,就在於這種自我的超脫。既然無法服務蒼生,自己也能在山水之間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那麼多次的貶謫,即使悲痛,最終也能自我昇華與解脫。
相比較而言,蘇軾更具有人間煙火氣,他的豪放更接地氣。每一個失意中的人,都會在心裡無數次默唸“一蓑煙雨任平生”,但很少有人會那麼堅定地篤信李白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就如貶謫人間的仙人,有自己揮灑不盡的才華,也有自己揮霍不盡的浪漫。
借用葉嘉瑩先生對此二人的評價,李白是“仙而人者”,蘇軾是“人而仙者”。一個是仗劍走天涯的俠者,感受敏銳,實為天成,一個是揮毫潑墨的文士,心繫蒼生,白首忘機。
-
5 # 崑崙之柏
李白和蘇軾都是中國文化詩詞方面的晈晈者。古有“嶢嶢者易折,晈晈者易汙”用在他們身上是比較有點相似是的。他們同是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詩詞歌賦方面的兩顆閃亮的星星,可是世不容大才,才高見妒。雖然他們出生在不同的時代,一個盛唐,李白開始被唐玄宗看中,併為楊貴妃寫了三首著名的讚美詩,被唐玄宗授於翰林學士,李白放蕩不羈的性格不為唐玄宗和一些大臣欣賞,反而引起他們的猜忌而逐出朝庭,最後李白便沉浸入詩酒之中,沉浸在舞劍尋仙的履途之中,杜甫和高適還陪同李白三年採藥、尋仙、喝酒、吟詩的生活中去。這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十分浪漫的生活,而且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最後杜甫便退了出來。
而蘇軾父子三人在宋朝時期便是名震天下的名星。父子三人:蘇洵、蘇軾、蘇徹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作者中的佔三名。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涉及兩個朝代的八個人,他們家確佔三人。這也是中國的一大奇觀。蘇軾的詞在宋詞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會炙人口,一直受到文人騷客的追捧。
首先,他們的詩歌有相似的地方,同樣受到儒、釋、道各家的影響,認真學習各家之長,也都為了求得功名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李白確未能如願,可能才高八斗,名滿天下,為考官所不容,所以終究名落森山,而蘇軾雖然考上了進士,也得到重用,可是由於他對王安石的改革不滿,一再遭到貶斥,貶到湖北的黃州他寫出了著名的巜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們二人的詩詞都已流傳百世而不衰,但是他們在世時都是懷才不遇。
雖然李白盼望著“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但機遇對於他因為才高而被人為的棄之不用,雖然他三次上書韓荊州需望他推薦自己,但終歸天不如人願,最後不得不承認士途無望“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感嘆而自勉。蘇軾同樣也是面對失落而沒有喪失信心“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充分反映他們二人雖然落漠不堪,但仍然處於樂觀面對現實的生活的態度。雖然,後世的人們對他們的人生際遇十分同情,但是也讚賞他們的生活狀態,借酒澆愁,斗酒詩百篇,一個是公認的詩仙,一個是公認的詞聖,他們的成就是無人超越的,至今令人高山仰止,是值得華人和世界人們崇拜的。他們二人都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文學領域的璀燦名星。
-
6 # 百邦的詩
李白的豪放,重在“俠”的浪漫不羈;蘇軾的豪放,重在“士”的圓融曠達。
李白無愧於“謫仙”人這個讚譽,他的詩歌天真浪漫,富有想象。讀李白的詩歌,會被他仗劍天涯的豪氣所吸引,會為他藐視權貴而叫好,也會為他天生的樂觀與自信所讚歎。那種奔流到海不復還的氣勢,貫穿了他詩詞的一生。
李白就如一個俠者,在江湖闖蕩,快意恩仇,我行我素。不如意的時候,就借酒消愁。即使飲酒也不想孤單,還要邀明月一起對飲,不懼醉後的舞凌亂。開心了,就仰天大笑出門去,哪管什麼功名與富貴。
而蘇軾,他身上一直流淌著士大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文人風骨。他有出世的遠大理想,面對政見不同的紛爭,他也敢於據理力爭。即使宦海沉浮,屢遭貶謫,他仍抱有濟世的志向。
面對坎坷,蘇軾能從山水自然中自我超脫,甚至萌生歸隱之意。蘇軾的豪放,就在於這種自我的超脫。既然無法服務蒼生,自己也能在山水之間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那麼多次的貶謫,即使悲痛,最終也能自我昇華與解脫。
相比較而言,蘇軾更具有人間煙火氣,他的豪放更接地氣。每一個失意中的人,都會在心裡無數次默唸“一蓑煙雨任平生”,但很少有人會那麼堅定地篤信李白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就如貶謫人間的仙人,有自己揮灑不盡的才華,也有自己揮霍不盡的浪漫。
借用葉嘉瑩先生對此二人的評價,李白是“仙而人者”,蘇軾是“人而仙者”。一個是仗劍走天涯的俠者,感受敏銳,實為天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個是揮毫潑墨的文士,心繫蒼生,白首忘機,可終究逃不過何似在人間。
簡而言之,李白的魅力在於天真,在於純粹,在於其噴薄欲出的生命力,那是一種渴望衝破一切束縛的自由衝動!蘇軾的魅力在於豐富,在於真率,在於趣味,在於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倔強,在於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在於無往而不可的通脫達觀!李白的存在,告訴人們生命可以真純,理想到怎樣的境界!蘇東坡的存在,則為豐富完整的人樹立了一個光輝而永恆的典範!
-
7 # 青霞人文
李白與蘇軾一樣好酒吟詩,不過差別挺大的。李白浪漫狂傲,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縱酒狂傲真是沒邊了。
李白有錢就花錢如流水,沒錢了也不小氣,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個馬和裘可不是李白自己的,是別人的,李白讓人家賣了換酒喝。呵呵,李白,可是太可愛了哦!
李白在政治抱負失敗後,一個人喝悶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傳說李白是醉酒撈月而死,當然是不真實的,總之,李白喝酒痛快豪放,詩情與酒意,臻於化境。
蘇軾呢,哪有李白那麼狂放,時代氛圍不同了,盛唐的大氣開放與北宋的平和雅緻是迥異的。
北宋文人官員,生活待遇不錯,都琴棋書畫茶酒美女,樣樣愛好,一個都不能少。蘇軾是官員,安分守己,沒有李白那麼載妓隨波任去留的任性,蘇軾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些冷清。
在中年以後,烏臺詩案之後,被貶官到黃州,日子不富裕,這個時候,蘇軾喝點濁酒,與朋友們泛舟赤壁,感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但比李白曠達灑脫了。
有一次,朋友捕到一條鱸魚,蘇軾沒有酒啊,回家問老婆,老婆拿出藏起來的一罈子濁酒,開心極了,朋友幾個帶著酒菜,復到赤壁之下泛舟,吃喝了半夜。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功夫厲害,登山攀援,朋友都跟不上。蘇軾在山石上劃然長嘯,悄然而悲,四顧寂寥,一隻老鶴從他們小舟頭上掠過,嘎然長鳴。
夜深人靜,朋友散去,蘇軾回家大睡,夢見一道士,問他,赤壁之遊快樂嗎?蘇軾驚醒,推窗一看,一無所有,夜風如水,吹來空寂。
一條魚,一罈子酒,惹出這麼多事來。
-
8 # 美詩美文的世界
一:相同點很明顯
我們先說兩個的相同之處,題中也說了“好酒吟詩”,這說的是兩個人的共同愛好,但其實古代多數詩人都如此,所以也算不得什麼相同點,他們真正的相同點應該是以下幾點:
起點很高。說起來蘇軾的起點比李白要高一點,蘇軾21歲就中了進士,與弟弟蘇轍和父親蘇洵一起揚名京城,那時候的蘇軾是京城冉冉升起的一顆巨星。李白其實也不差,42歲在玉真公主等的推薦下,是唐玄宗親自下詔書讓他進京的,他享受的待遇是其它詩人一輩子沒得到過的。一輩子懷才不遇。蘇軾的坎坷是從“烏臺詩案”開始的,為了這件事他差點兒丟了性命,從此就被一貶再貶,直至”天涯海角“的海南。而李白則更慘,因為高力士等人的使壞,唐玄宗終於惱了他的任性,給了他點金銀就打發了他,史稱”賜金放還“。詩詞文采都曾是他們進入仕途的法寶,最後卻都成了他們排解憂愁的工具。翻看二人早年和晚年的作品會發現,早年二人都很願意表現自己,詩作也多狂傲;但晚年兩人寫詩都不過是為了圖一己之快,詩只為抒發心情。所以兩人最好的作品多數集中在中晚年時期。二:不同點藏得挺深
唐宋大環境的不同,讓他們性格迥異。初、盛唐代詩人多狂傲,這是因為唐代整體的強大,所以才會誕生李白這樣的詩人。而到了宋朝,蘇軾身上則少了點狂,卻多了點灑脫和豁達,這是因為宋朝並不強盛。這也決定了兩人不但性格不同,詩詞作品的風格也並不相同。李白精於詩,而蘇軾則是全才。只論詩的水平,很顯然蘇軾是達不到李白的高度的。但蘇軾詞、書、畫、散文樣樣精通,這一點是李白完全無法比的。所以這兩個人其實一個是專業性人才,一個是全能性人才,很難說哪個更高明3.對愛情、親情兩人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李白一生共有4段有名的感情,其中兩個還是宰相的孫女,但李白一生為自己寫的情詩很少,哪怕是《秋風詞》也有炫技之嫌,並不一定是寫自己的感情。同時李白很少在詩作中提到自己的父親及唯一的妹妹,事情上自從出蜀後李白就沒有再回過江油老家。雖然《靜夜思》很感人,但現實中的李白卻是個挺冷的人。但蘇軾不一樣,蘇軾把愛情和親情看得很重,蘇軾一生最出名的兩首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悼亡愛妻王弗,《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回給弟弟蘇轍的詞作,可以說親情和愛情在蘇軾詩詞作品中有相當重的份量。
綜上,三點相同三點不同,相同點很明顯,不同點藏得挺深。但不管怎麼說,兩人就像雙子星一樣,照亮著幾千年的文壇。
回覆列表
唐代出了個獨一無二的詩人,詩仙李太白;宋代出了個獨一無二的文人,蘇仙蘇東坡。
李白,是唐代文壇的驕傲;蘇軾,是北宋文壇一哥。雖“文無第一”,但多年來關於兩
人誰更牛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李白真愛粉丟擲了很多李白更牛的理由,他們認為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等作
品達到的水準,別說蘇軾,放眼幾千年文壇,也沒有人能達得到。挺蘇軾的,自然也有
自己的理由,蘇軾詩、詞、書、畫、散文,樣樣精通,他的成就令後世可望而不可及。
聽過最有見地的,非常中肯。
康震講了這樣一段往事:當年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欣賞,便有意問侍臣:我
朝中誰可與李白相比。侍臣回答神宗:“蘇軾可與李白比”。神宗則表示:“你說得不
完全對,李白有蘇軾的才氣,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宋神宗這樣說,看上去有點兒想為自己北宋爭面子的意思,但其實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康震老師當場也是認可神宗的這個看法的。接著王立群老師,也表示贊同,而且他還給
出了客觀的原因:宋代文人普通比唐代文人有學問,因為宋代雕版印刷通行,所以文人
們讀書量比唐代詩人們大得多。
二位老師的說法是非常中肯的。要理解這一點,其實大家比較一下李白和蘇軾在同一地
點寫的兩首詩,就能發現兩者的不同: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
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
此山中。
大家來看看這兩首七言絕句,寫的都是廬山,李白寫的是廬山的瀑布,蘇軾詩則是對廬
學問。
李白的這首詩,論文學價值個人覺得是所有詠廬山詩中最好的一首。前兩句就寫得出神
入化,太陽照在香爐上為何會生紫煙?因為此句中的香爐指的是廬山的香爐峰,以山為
爐,以山中的煙氣水氣霧氣在陽光下呈現出的紫煙,為香爐中飄出來的煙,這開篇7個字
的格局之大,筆力之雄,非一般詩人所能及。
而後兩句,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三千尺和落九天,那一掛廬山瀑布的氣勢和神韻,被
抒寫得大氣磅礴。前一句“掛前川”還是靜態之美,這兩後句則躍筆而起,由眼前寫到
銀河之上,太白之筆令人歎服。
而蘇軾的詩作,在語言顯然要低調了很多,但他卻在936年前就悟出了“當局者迷”的道
理。而且他還有本事,將這一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話,為我們呈現出來。這要的不只是才
情,更多的是學識,以及運用學識的能力。全詩28個字,寫景和寫哲思完美融合,李白
的詩僅是一首千古名作,而蘇軾的詩則是一番哲學和美學的思維方式。
李白和蘇軾,不能說誰更牛,只有說兩人各有特點。蘇軾雖學問比李白強,但他對李白
是很服氣的,他的多首詞作中都有李白詩的影子。比如《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以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就有借鑑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
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