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近衛步兵師
-
2 # 一經發現
“軍容嚴整”是多數國家軍隊的基本要求,尤其在軍營或閱兵等重大軍事活動期間,軍裝必須熨燙,穿戴整齊。然而,不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即使現時也會有士兵歪戴軍帽的情況出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作戰期間,硝煙瀰漫,加上野外運動量大,無暇顧及軍帽是否歪戴第一次世界大戰,或是其它戰爭期間,士兵都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戰鬥之中,全部的精力都用於消滅敵方儲存自己,帽子戴的整樣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尤其是在野外進攻時,戰術動作幅度很大,跑步前進中很容易就把帽子給跑歪了。例如,德軍特別注重軍容,德式軍裝威五酷帥,但是有些士兵沒有配發鋼盔,也沒有方便帽,戴著大蓋帽參加戰鬥。
在槍林彈雨中,特別是特種兵在叢林裡作戰,荊棘樹枝狠容易把軍帽搞歪了,你說是保命要緊,還是時時調整把帽子戴整齊呢,個別計程車兵乾脆就把不便於作戰的大蓋帽丟了,沒弄丟帽子的歪戴的情況就經常出現。
一場緊張的戰鬥下來,疲憊不堪計程車兵們就坐下來休息,喝咖啡、抽菸、打盹,這時還存在的人已經非常幸運了,帽子歪戴也管不著了。
相對來說,美軍作戰部隊都配發了鋼盔,歪戴的現象就比較少,但其它帽子都一樣很容易歪戴的。
和平時期,一些特殊情況下,也經常發生歪戴帽子的情況主要是在訓練場上,例如:在瞄靶的時候,如果遇到逆光,士兵就會把帽沿拽過去遮擋陽光,便於瞄準射擊,直到訓練結束,在班長下達“整理服裝”的時候,才會想起來把帽子整理戴好。
在戰場上進行“肉搏戰”和拳擊搏鬥訓練中,有計程車兵覺的帽沿會遮擋視線,不利於摔打搏擊,經常會把帽沿轉到腦後,這個情況也是常常會發生的。
當然,不管是一戰的時候還是現在,有計程車兵為了調適情緒,放鬆緊繃的心情,也會歪戴帽子調侃一下自己,畢竟相比那些西生了的,歪戴軍帽也算不了什麼。
關於歪戴軍帽的問題,中文網路上流傳的說法,我可以輕易地舉出反例來。
比如被好幾位復讀的說法是:二戰德軍黨衛軍部隊,加上潛艇部隊戰功卓著的人員在希特勒的特批下,獲得的獎勵之一是歪戴軍帽。
反例: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留下了很多歪戴軍帽的照片,如果只有黨衛軍和潛艇部隊的立功軍人才能歪戴軍帽,那麼請問莫德爾這個陸軍為什麼有資格這麼做?
更何況,莫德爾元帥的名氣無論從二戰戰時宣傳還是在軍迷中的熱度,都遠比不上隆美爾,甚至比不上曼施坦因。
更有意思的,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軍,也就是一戰結束到納粹上臺這一段時間裡的德國武裝力量裡,也能找到不少歪戴軍帽的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攝於1925年的合照上,很多德軍官兵明顯歪戴著軍帽,這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士兵甚至沒有佩戴任何勳章,請問如果戰功卓著的軍人在希特勒的特批下可以這麼做的邏輯成立。
那麼他們沒有獲得戰功,憑什麼可以這麼做?
這時候希特勒因為啤酒館暴動在服刑,也可能剛出獄,不過是個街頭運動的領袖,如何批准軍隊這麼做?
又有人說,俄國的哥薩克軍隊放蕩不羈,俄軍也不怎麼管他們的軍容,所以他們歪戴軍帽也被默許了。
甚至有人說,拿破崙從軍容上能輕易地分辨出俄國近衛軍和哥薩克。
說這話的人可能不知道,在拿破崙時代,不但每個兵種的軍服差別較大,每個團的軍服式樣都可能有明顯的相同。而俄國近衛軍裡,同樣有哥薩克部隊,如下圖:
而且,這個時代的主流軍帽樣式是高筒軍帽,和近現代軍帽大相徑庭,我看不出兩者有什麼比較意義。
更大的反例:一戰時期的朱可夫,他可不是哥薩克騎兵,可是有張1916年的照片清楚地表明這位未來的蘇聯元帥也歪戴著軍帽拍照,如下圖:
我們再看看美國,二戰美軍的許多照片中,照相者也歪戴著軍帽拍照,那麼請問,這種佩戴方式確實要特許嗎?
所以說,網上這些說法都是以訛傳訛。
有些軍人歪戴軍帽,最初可能是因為舉槍瞄準和使用望遠鏡方便,如此畫像和照相看起來別具一格,所以有不少人喜歡而已。
後來,有些軍隊甚至專門配備了輕便方便的軍帽,比如船形帽、貝雷帽,水兵帽等等,這些帽子想要戴的好看,歪戴簡直就是標準操作。
下圖為美軍特色的水兵帽——“狗盆帽”:
縱觀軍服的發展史,軍裝的樣式一直在演化,而且和平民服裝互相借鑑,有些軍人覺得歪戴軍帽很好看,也屬於人之常情,說什麼因為戰功被特許,顯然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