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備解碼

    劉秀是歷史上東漢的建立者,曾勵精圖治從而開創了“光武中興”,作為君王他能夠做到寬宏大度、平易謙和,成為被後人敬仰的“明君”。不過,長期以來,很多網友和歷史愛好者熱衷於調侃劉秀為“位面之子”,這是因為他每每遇到危機卻都有如神助,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難,尤其是在“昆陽之戰”中,劉秀以區區萬人對陣42萬大軍,本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未料想卻有天降隕石砸向敵營。這是史官為了給劉秀貼金還是真的“天降正義”呢?

    為什麼在眾多起義軍中,王莽偏偏就派42萬大軍來攻打劉秀呢?這得要從劉秀陣營派系說起。

    劉秀所在的陣營有兩大勢力,一個是劉秀的大哥劉演領導的南陽軍,一個是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軍。綠林軍推舉劉秀的族弟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坐在洛陽的王莽一聽有人復漢,立刻坐不住了。畢竟其他的起義軍還沒有稱帝,所謂“槍打出頭鳥”,王莽由此把鎮壓的重點放到劉秀所在的陣營這邊。

    王莽在洛陽磨刀霍霍,準備傾全國兵力一舉殲滅更始政權。一切準備就緒,王莽調集的42萬大軍由王邑帶領,浩浩蕩蕩殺向昆陽,向外宣稱百萬大軍。

    昆陽的漢軍只有不到9千人,守城的主將王匡並不想戰,去給王邑請降書。可是王邑根本看不上他,不僅把請降的使者殺了掛在大營上,還說道: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

    守將王匡只能徹底斷了投降的念頭,試圖棄城逃跑。劉秀趕到後,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了眾將守城,劉秀則趁夜帶13騎前往附近城池求援。

    第二天,王邑對昆陽發起進攻,劉秀率援軍趕來。劉秀親率千餘精銳衝入敵軍,反覆衝殺,主帥親自上陣衝殺,屬下士氣大增,新莽軍死傷無數,新莽政權土崩瓦解。

    至於傳說中的隕石,顯然並沒有這種事情。可以想象一下:兩軍交戰,近身肉搏中,天上突然冒出一顆著火的大石頭,而且這個大石頭還偏偏對劉秀軍沒有傷害。新莽軍甲士:你們怎麼沒有受傷,妖術啊;劉秀軍甲士:那你不看看我的主帥是誰,"位面之子”啊。這麼一來,劉秀的形象立馬上升到深不可測的高度,恐怕憑這些傳言,也能將對手嚇個半死了吧!

    關於隕石這個傳說,是後人為了給劉秀增加神秘色彩的臆想。關於劉秀的神秘傳說還有很多,像《赤付文》中: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這首歇後語直接表明劉秀將登上皇帝寶座,事實也證明了。還有,劉秀要渡滹沱河,本來融化的河面,當劉秀踩上去就開始結冰了。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實際上,隕石沒有出現在昆陽之戰時,卻出現在昆陽之戰前一天的夜裡。《後漢書 光武帝紀第一上》:(王)尋、(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看得出來,後人為了神話劉秀,巧妙的借用了大戰前一日的“異象”,大大增加了劉秀的神秘色彩。

    劉秀的成功並非源自“位面之子”。

    人們對劉秀的看法是“運氣太好”,一個只會種地的鄉下小子,前期靠大哥,後期一路撿兵。不過,分析起來,這些卻又運氣的成分,但縱觀劉秀一生,其成功也絕非偶然。這裡分析有三個原因。

    一是個人武藝極高。

    劉秀是個名副其實的馬上皇帝,每次衝鋒劉秀都在最前線。在最早起義的時候,起義軍馬匹不足,劉秀甚至騎牛上戰場。

    從昆陽之戰中就能看出,劉秀敢於率領13騎出城找救兵,說明其武力確實不低。13騎面對42萬人的軍隊,就是遇到小股斥候都能被消滅,但劉秀毫髮未傷,還成功找來救兵。一天未休息,又帶領1千人衝擊敵軍,反覆衝殺,士氣大漲。之後又率三千勇士迂迴敵軍,大破莽軍。這一系列作為,沒有高強的武力早就讓大軍吞沒了。

    二是大義和隱忍。

    劉秀並不是一介莽夫,他年少時曾去長安的太學裡面學《尚書》。在那個時代,也算是很高的文憑了。光武帝的大志求學時就已暴露,他說: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這是劉秀太學學習時所寫,展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起義後,劉秀帶領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更是秋毫不犯。愛護士兵,對手下將領更是護短。史載,劉秀看見一個傷兵沒有穿鞋,他便自己的鞋脫下給傷兵換上。

    昆陽之戰後,更始帝劉玄便把功高蓋主的劉演殺了。劉秀得知大哥死去,痛苦欲絕,幾天不下水飯。問其手下軍師現在起兵攻打劉玄幾成勝率,軍師說不到三成。劉秀便放下兵權,前去負荊請罪,劉玄到也沒好意思殺他。沒了兵權的劉秀便在家蟄伏著,終於等到機會,劉玄讓他前去河北招撫。劉秀到了河北安頓下來,他從前的部將便都來投他。後又對謀害他大哥的兇手朱鮪不計前嫌,讓他投降。這也正是劉秀的魅力所在。

    三是極高的軍事才能。

    昆陽之戰平王朗、三徵隗囂這些戰役,都能看出劉秀的軍事才能。劉秀到達信都之後勢力擴大,於是便向一直追殺他的王朗進攻。先攻邯鄲,久攻不下,劉秀便領大軍佯攻鉅鹿,後領精銳進攻王朗的老巢邯鄲,邯鄲的內應從城內開門,一舉攻下邯鄲,王朗被殺。

    三徵隗囂中七員大將過不了的隴山,劉秀一到,隴山防線就破了。就是這麼神奇。如果劉秀不是皇帝,那一定是一員悍將。

    劉秀可謂是打遍天涯南北,先是王莽,打王朗,平銅馬,滅赤眉,殺劉永。這些戰役都有著劉秀的影子,真正算的上是一位“馬上皇帝”!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評價劉秀:“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誒。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

    太祖則說劉秀“十年不鳴,一鳴驚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是封建社會里“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總的來說,劉秀能夠成功靠的絕不是運氣,能將分裂的九州再次統一,充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魄力。同時,劉秀也是為數不多不殺將領的開國皇帝,更是主張文治天下,其時名臣雲集,驍將雨聚,君臣同心,始艱危,終克定。就憑這些,劉秀也是一位真正善待百姓、愛惜良才的好皇帝。

  • 2 # 微課草堂

    歷史的車輪迴轉到公元23年。

    王莽亂政,天下群雄四起。綠林軍以劉玄為首,起義討伐王莽。

    在昆陽(今河南境內),雙方就發生了一起歷史上著名的戰役-- 昆陽之戰

    當時,綠林軍攻佔了昆陽城。王莽遣兵百萬,欲奪回昆陽。

    王莽大軍到達,將昆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城內斷水斷糧,軍心渙散,唯獨劉秀鎮定自若。王莽大軍在城外安營紮寨,欲困死綠林軍。

    就在當晚,奇異的事情發生了……

    夜幕降臨,忽然烏雲滾滾、狂風大作,繼而雨下如注。

    天幕之上,只見巨大的隕石,包裹著熊熊烈焰,呼嘯著從天而降,直接砸入王莽軍大營。隨著地下被砸出一個大坑,營內火光四起,鬼哭狼嚎,王莽軍四處潰逃,不戰而敗。此時,劉秀殺入營中,自取王莽軍大將首級。

    昆陽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隕石天降”的異象,《後漢書》也有記載。至於是不是劉秀之功,以常人所想,應該不可能。或許是後面劉秀稱帝,達到了“光武中興”,後人為神化帝王誇大功績,而強行杜撰;也或許是王莽亂政期間,惡行罄竹難書、民不聊生,後人為進一步醜化王莽,以此表達“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教訓。

    不管歷史真相究竟如何,

    不管劉秀是否真有奇能異術。

    歷史的車輪走過了千年,無一不在驗證一個真理 ——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歷史新畫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怎麼溜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