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姐廚家菜
-
2 # 使用者曦睿
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的原動力。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天性,人活著的同時完成兩大任務:一是創造物質財富支撐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試想,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田,何來新的物質財富?社會是個什麼景象?二是生兒育女教養成才,保證人類傳承,試想斷子絕孫後繼無人,我們的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
3 # 雲寄錦書來
首先我們先來分享一個故事吧:
中古時代,法國有一位工頭到工地去,想了解工人們對工作的感覺如何。
他走近第一個工人,開口問道:“你在做什麼?”
工人粗聲粗氣地回答:“我在用這粗笨的工具劈這些要命的大石頭,然後照老闆的指示將它們堆在一起,這份工作真令我厭煩得要死了。”
工頭很快地避開,走向第二個工人。他提出同樣的問題,這個工人回答:“我正在按一定的形狀切削這些石頭,然後按照建築師的計劃組合起來。這份工作相當辛苦,但是我可以賺到5法郎,好養家餬口。”
工頭的心情振奮了些,他又轉向第三個人,問道:“你又在做什麼啊”?
“怎麼,你看不出來嗎”這個工人雙手舉向天空:“我在造大教堂啊!”——這就是工作的樂趣!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宅在家裡自覺隔離,拋開經濟壓力不談,這樣陪著家人悠閒自由待在家裡,想幹啥幹啥的狀態和時光,其實不正是以往我們忙碌的工作之餘,期待嚮往的麼?
那麼現在除了不能自由的出門,為什麼你不快樂?
拋開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也許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其實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
不管工作目的是自願或被迫,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在為自己工作。需要工作不只是說為工作投入一生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工作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事情。
工作,除了能帶給人們為謀生不得不勞動而獲取的錢財,更是它帶給人遠比錢財要多得多的東西。
簡單來說,工作是為了實現尊重: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
首先,工作是沒有成為社會的負擔,實現自我尊重的需要。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人需要滿足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工作的最基本意義是賺錢餬口。人活在世上需要養活自己,養活自己的家人,承擔起自理生活的責任。這是一個人作為社會中獨立個體必須要擔當的義務。本著對自己和家庭負責的態度,透過工作賺錢餬口,實現自主生活的目標,體現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責任感,具備對自己負責的意識和能力。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選擇了努力工作,工作就是在自我尊重,是一種“我在好好活著"的感觸。
其次,在工作找到合適的自我定位,是尋求受他人尊重。所有的工作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斷的工作生活接觸中,尊重著他人的付出,尊重那些和自己一樣選擇努力工作的人,也收穫別人和社會對自己的尊重,其實工作就是對自己、別人、社會的尊重。當工作給人生存生活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後,每個人都透過工作並在工作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給自己準確的定位,持久地發展自己,體會如願以償的感覺。
第三、工作是展現自己的能力,自我理想實現的需要。寒窗苦讀的知識,環境造就的個性,生活中慢慢積累和發展的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為人處世的道理等,都透過工作的平臺表達和展現。工作是為了學習,不斷的發展自己,提高自己避免被淘汰的能力。腳踏實地地工作著,抓住每一次不斷髮展自己得機會,人都是在工作中追求自己珍視和嚮往的價值;集中和善用自己的資源,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擾,找到自己追求的價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工作本來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始終把工作和生活割裂開來,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錯把工作作為謀生手段,那生活將毫無樂趣可言。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抱怨的人,是無法容納自己的未來的。
能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無疑是幸福的。
如果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那就學著接受。
畢竟,人生所有的現在,都是自己過去的努力和選擇的結果。
接受才能有所改變,才會有在逆境中絕處逢生的可能,人生才會有足夠的空間裝得下生命的價值,一步步走到自己想要的未來。
回覆列表
你好,我來說說,如果不是為了掙錢,有多少人願意離家到外面打工上班。
就看你的情況而定,一個你不是公務員,又不是老闆,簡單說你是要吃飯,要消費的,沒有錢你怎生活。你也可以在家搞種植戶,養植戶來掙錢,以上都不能那就只能外出打工,起碼有吃有住有錢收入,不用自己操心。出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