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木02061028

    雍正的改革,在中國政治制度中有特別重要的一筆,尤其是稅收制度的改革。自古以來,三大賦稅:土地稅,人頭稅,徭役。王朝如流水,到稅收基本沒變,只是多少,變個名頭罷了。直到雍正時期,開始取消人頭稅,也就是攤丁入畝,簡單來說,就是原來老百姓生了孩子先交稅,有一個算一個人頭。雍正後,隨便生孩子,不再繳稅,所以中國人口大爆發,雍正時期首次突破一億人口,清朝末年突破四億。新中國建立,又鼓勵生育,導致人口增長迅猛,直到1979年開始計劃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另外,徭役,直到新中國建立,毛主席取消此稅種。而土地稅直到胡錦濤主政,2006年才取消農民的土地稅,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農民種地交稅的歷史。

  • 2 # 歷史也風流123

    從《甄嬛傳》出發,這雍正皇帝選角怎麼那麼老?仔細百度百科了下,雍正在繼承康熙皇位時,已經45歲了,《甄嬛》裡的雍正皇帝歲數很符合。

    回到問題,雍正要是再幹60年,那就是要活到105歲,em……幾乎不可能。

    但是,雍正作為大清最勤勞、最成功的打工人,一年只給自己放一天假,每天睡四五個小時。他要活得長些,可能會讓清朝延續幾年,但是僅憑一個封建君王是不可能改變落後的封建君主體制的。

    看看他的那些改革措施,雍正雖然是鐵面無私的改革家,但是沒有跳出時代的圈圈。

    第一,嚴厲打擊貪汙分子。

    雍正是非常討厭貪官的,他上臺以後,只有一個指令,那就是殺貪官。然而官場腐敗是制度漏洞,殺再多貪官也無濟於事。

    第二,火耗歸公。

    火耗是地方官員在收完賦稅後,要把老百姓上交的碎銀子熔鍊後再鑄成銀錠,由於老百姓的的碎銀子純度質量不一,在熔鍊鑄錠的過程中一定出現損耗,因此,地方州縣在收稅的時就會以“火耗”為由,多向老百姓收一些賦稅。

    到了雍正皇帝這,所有火耗歸公。

    第三,官員跟老百姓一樣,要交稅。

    古代的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不需要向國家交稅了。

    現在雍正皇帝要求無論是讀書人還是種田的,全部都要交稅,沒有理由讓這些收入高的人,反而逃過了稅收。

    總而言之,雍正皇帝的改革實質是在修補封建落後體制,隨著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封建體制必然要崩潰,即使雍正也無能為力。

  • 3 # 丿映月灬芙蕖

    雖然說他很勤勉,但幹久了未必是好事。隋文帝當朝前期也是勵精圖治,後期也有驕奢淫逸的事。唐太宗,唐玄宗都是當政二十年左右就開始瞎搞了。近點的雍正他爹和他兒子都是如此前期明君後期昏聵。當然可能有用詞不當過激的。你理解就是差不多這意思吧。自己總結了下歷史,哪怕是明君,在至尊的位置上當久了,也難免有志得意滿驕傲自滿的時候。皇帝又不是聖人,也不能一輩子不犯錯。只是我們普通人犯了錯影響力有限。而九五至尊手握天下,哪怕是一個不經意間的一個錯誤,都有可能是給百姓帶來災禍,給國家帶來災難的根苗。他這樣的位子容不得錯。二十年吧,最多不要超過二十五年,一個皇帝一個明君的極限當政歲月。再多就開始霍霍了

  • 4 # 晨饕曦餮

    1、朝政方面

    雍正上位便籠絡人才,開恩科取士,不看出身,只看能力,他破格錄用劉墨林就是一個策略,就是讓天下看看他的愛才之心,這樣不僅能為新朝選拔人才,更能體現他的皇恩浩蕩。如此以往大清朝吏治,朝堂更為清明

    2、經濟方面

    經濟主要便是看當時的國庫,康熙在位時,連年征戰,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等等,代價就是把國庫掏空了甚至還欠著地方的錢。而雍正上位勵精圖治重用田文鏡、李衛、張廷玉來為自己推行新政,也正因此才有了康雍乾三朝盛世。如果雍正在位60年,大清朝經濟也會越來越好,國泰民安

    3、繼承人方面 雍正傳位乾隆是其只有兩位成年皇子(一位被雍正逼迫自殺,一位在雍正面前發誓只做一個快活王爺才得以活命)在位60年,難保其會有幾位皇子,也難保其不會變心(或者再出現几子奪嫡的事也不是不可能)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爬上雲彩看地球

    這個問題我本來不想回答,因為你問這個問題太弱智了,按照經濟學雍正做13年的皇帝比康熙61年皇帝的總收入都要好,雍正太相信乾隆了,使乾隆的兒子嘉慶被雷劈死,個人覺得清朝所有皇帝堪稱第一的當屬雍正皇帝

  • 6 # 尚新源蠍子

    打贏西北平叛一仗,雍正坐穩江山,經過十多年改革,已經初步見效,其實用不了60年,改革成果會更加明顯!

    只是,雍正過於勤政,透支身體,過早駕崩!乾隆繼位後沒有全力繼續改革,所謂的乾隆盛世其實是雍正已經打好的底!如果乾隆繼續改革,那樣的盛世不知好過多少!

    只是可惜!雍正壯志不已,乾隆崽賣爺田!

  • 7 # 風雪夢不逝

    雍正如果也能幹六十年,那自然沒乾隆什麼事了,乾隆1711年出生,1735年繼位。如果雍正繼續執政四十七年,乾隆要順利繼承皇位已是71歲了,若果真如此的話,乾隆也許因為心力交瘁早已不在人世了。而大清將是雍正的舞臺。康雍盛世會出現嗎?我們試想一下。

    一、雍正皇帝是冷麵鐵血改革皇帝,是位理財的能手,又不喜巡遊。大清的財政狀況肯定是越來越好。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改土歸流,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將會延續下去,大清的GDP也還是會無敵於天下。二、文治武功方面。雍正對於軍事人才的選用,可能沒有乾隆眼光銳利,阿桂、劉統勳、兆惠可能不會如此發光。但是大清以全國對一隅,財力是邊疆大小和卓等無可匹敵的。所以,邊疆穩定也是大可放心的。至於文治方面,雍正可能會不太在意,也不像乾隆那樣詩情畫意,四庫全書也不會誕生,紀曉嵐等文臣可能不會登上歷史舞臺。許多文化經典也許會因而淪喪。

    三、可喜的是乾隆年間的閉關鎖國政策可能會不復存在,因為理財能手雍正可是最會算帳的。對外開放的利與弊,雍正肯定能知曉。中國也許會更快與世界接軌,而不是被英法等國轟開大門。中國也許會更快,更強的發展,也許就不會經歷那一段屈辱的歲月。

    所有這一切都是假想,如果雍正在位六十年,清朝將徹底改變,中國也將徹底改變,歷史也將面目全非,也許我們都將不復存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想那麼多都是多餘的,努力活在當下,為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奮鬥吧。

  • 8 # 雍親王府

    雍正皇帝1722年繼位的時候,已經是45歲了,如果真的幹上60年再駕崩,那麼雍正去世時就將會是105歲的高齡,乾隆一生遊山玩水、保健養生也只活了89歲,那麼以勤政著稱的雍正皇帝,確實很難活到這個年齡。

    而即便雍正在位的時間超過了13年,儘可能的長些,清朝的國力會更強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依舊不能擺脫19世紀被世界列強們“胖揍”的局面。

    雍正治下的大清朝,經濟發展,吏治革新,君主集權加強。

    不得不承認的是,雍正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為勤勉,最為勤奮的皇帝,作為一位每年只給自己放一天的假,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皇帝,雍正自登基之日起,就一直處於忙碌的工作中,當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國成效。

    雍正先後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攤丁入畝,減少了普通農民和百姓的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維持了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保障了國家的根基;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緩解了社會階層矛盾;火耗歸公,增加了國家收入,規範了民間貨幣流通,雖然減少了官員的額外收入,但是透過養廉銀製度的執行,極大的減少了官員的貪墨行為,也讓官員不再打火耗銀的主意,改善了官場風氣;而透過改土歸流,又讓國家加強了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力加強;設立軍機處,則徹底廢黜了傳統的八旗貴族議會制度對於皇權的制約,加強了君主集權。

    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讓康熙晚年積累的諸多社會問題得以解決,同時讓整個國家得以快速發展,更為關鍵的是,徹底擺脫了國庫空虛的局面,雍正在位十三年,國庫存銀就從不到700萬兩,增加到了超過5000萬兩,如果雍正的統治能夠繼續下去,國庫的存銀必然是越來越多,甚至只要多給雍正5年時間,雍正都可以將國庫的存銀增加到1億兩。

    雍正卓越的政績,依然無法掩蓋大清王朝與世界脫軌的現實。

    “八股文”、“文字獄”禁錮了讀書人的思維,“重農抑商”限制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而“閉關鎖國”更是將大清王朝與世界所隔絕。歐美先進的思想、先進的制度、先進的技術,都與大清無緣,而大清除了政治管理體制上得到了發展,在其餘的領域幾乎失去了創造了,科技、文化水平全面落後與世界。

    整個18世界,中國經歷了“康雍乾盛世”,但是反觀歐美,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且啟動了工業革命,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法國也在醞釀著大革命,世界都在發展的同時,大清王朝卻停滯了前進的腳步。

    而雍正皇帝固然是將國家治理的很好的好皇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雍正真的能夠當政60年,也依然無法開啟大清的國門,依然無法讓大清與世界接軌,而最終也無法改變19世界大清王朝落後捱打,被世界列強“胖揍”的局面。

    換一種假設,如果雍正之後能夠是恭親王奕訢繼位,結果可能會真的不一樣。

    很多時候,大家都批判乾隆是個敗家子,敗光了雍正為他開創的基業,將一個虛晃的盛世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也讓大清朝再也無法與世界列強抗爭。如果換一種假設,試問將雍正所留下的盛世局面與充盈的國庫資產交給誰,可以好好利用起來,將大清朝帶到世界的前列,我認為,這個人就應該是恭親王奕訢了。

    不少人都說,如果道光將皇位傳給了奕訢,而不是傳給咸豐皇帝奕詝,那麼中國的近現代史就不會如此的屈辱。而縱觀晚清的皇室,奕訢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首先,奕訢算的上是最後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子,因為從同治皇帝開始,皇帝就沒有再生育過,都是過繼繼位的;而奕訢也是皇親國戚中,思維最為敏捷,思想最為開放,對於外國的制度、技術與文化最為接受和認可的人,更為重要的是,奕訢的能力真的強,不管是對內的治理還是對外的交流,都展示了他過人的能力。

    所以,如果能將雍正留下的充盈的國庫,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以及經過強化的君主集權統統交到奕訢手中,讓奕訢有錢、有人、有權力去搞改革和發展,或許大清的結局真的會出現不一樣的局面。

  • 9 # 向敬之

    如果雍正在位六十年,給清朝帶來的命運只有提前滅亡。

    不可否定,雍正是一個最勤政的皇帝,勤於改革,鐵腕治吏,在前期就創造了一個國庫充盈的局面,足夠二三十年使用。

    但是,有不少社會問題是值得重視的。

    一、緊張高壓的政治環境。雍正即位,遭到皇族宗室、八旗王公、勳戚後代及滿漢大臣的集體反對,就連其生母孝恭仁皇后也是堅決抵制的態度。於是,雍正推出打擊朋黨運動,嚴厲打擊異己勢力,不但康熙生前的暗定儲君、雍正胞弟胤禎(允禵)被迅速拘禁,皇八弟允禩、九弟允禟死於非命,就連其皇三子弘時表現出不滿情緒,也被責令出宮,出繼廢黜宗籍的允禩為繼子。對雍正登基出力不少的隆科多、年羹堯,最後難逃死於非命的厄運。不僅如此,雍正將打擊擴大化,就連皇兄胤祉主動臣服自稱“奴才弟”,也改變不了被幽禁至死的命運。統治階層內部出現了嚴重的矛盾。

    二、雍正在位第一年秘密建儲,在位十三年始終不出京外巡、行圍和親征,就是擔心各方面的明槍暗箭。

    三、雍正雖然重用了不少漢臣,如張廷玉、李衛、田文鏡,但是,他骨子裡仍是堅持崇滿抑漢的既定國策。他在即位之初宣示的康熙遺詔,強調“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後來在自證清白的《大義覺迷錄》中稱“本朝之得天下,較之成湯之放桀、周武之伐紂,更為名正而言順”,滿漢之分,他還是堅持的。雍正十年,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進京朝拜,被雍正留在京師,後來居上,站到了漢人首輔張廷玉的前面。

    三、雍正對能征慣戰的年羹堯,先是過分崇隆,繼而無情處死,為雍正中後期積極進行西北戰事而無大將可派的局面埋下禍根。名將嶽鍾琪、傅爾丹出師不利,很快被雍正議罪論死。雍正為了證明自己的武功不輸於康熙,主動打響西北大戰,不顧滿朝反對。

  • 10 # 夕陽下的晚楓

    雍正帝是不可能幹六十年的,他即位的時候人已至中年了,如果再幹六十年,就成了百歲老人了。當然,拋開這一問題不談,假如雍正帝也能執政六十年,可能同樣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雍正帝與康熙和乾隆各不相同。康熙皇帝以實施仁政為主,對待皇子和文武百官,往往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只要事情過得去就可以。

    雍正皇帝則不然,他以嚴苛為主,眼裡揉不得沙子,做錯事的官員,貪汙腐敗的官員均難逃制裁。

    乾隆皇帝上臺伊始,雖然主張結合其祖和其父的治國特點,採取寬嚴相濟的態度,實則乾隆皇帝這個人好大喜功,而且疑心很重,因此朝廷中的大臣多被他一鍋端了。

    雍正帝是這三個皇帝中最為勤奮的一個皇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均下江南,北巡木蘭秋狄,當然,這是這二位皇帝重視邊疆、滿漢統一政策的象徵,但其中也不乏遊山玩水,給自己放假的心態。

    而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幾乎沒有離開過京城。而且在雍正朝之時,創建於康熙末年的密摺制度也在雍正朝之時得以廣泛推廣。

    也就是說,雍正帝對朝廷內外一切事務均親自裁決,而且對於各大臣的摺子均批閱的十分詳細,往往硃批比大臣所上內容還要長,每每批閱至深夜。可見其用功之勤了,雍正皇帝的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操勞過度所致。

    如果按照這個勤政的狀態維持六十年,首先朝政中的吏治腐敗應當會得以有效的控制。雍正皇帝罪痛恨的就是貪官汙吏。

    雍正帝上臺之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變了康熙朝後期的腐敗現行,並設定了養廉銀等制度,以保證官場清廉。乾隆即位後放鬆了這一政策,導致了後期的腐敗,如果雍正在位六十年,官員應該多較為清明。

    另外,雍正皇帝十分重視人才,不會因其自己的心胸狹隘,而嚴打大臣。

    這一點與乾隆皇帝有著諸多不同。雍正帝具有十分寵信的四大臣,鄂爾泰、張廷玉、李衛和田文鏡,彼此雖有爭寵的嫌疑,且互相的爭鬥,但雍正帝看中的是他們的治國之才,只要有才能,其私底下的較量便不會放在心中。

    當然,需要明確的是,雍正時期,皇權高度集中,官員的黨爭也不會對皇權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其三,百姓的生活較之乾隆朝當會更安居樂業一些。自康熙五十年推行地丁銀之後,雍正年間,進而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減輕了賦稅。

    即使雍正朝也對西南和西北地區進行了治理,但長期以來的廉政建設,導致國庫銀兩仍十分充足,這便不會存在乾隆後期財政拮据,以致此後搜刮民脂民膏的現象。

    當然,若雍正皇帝在位六十年,同樣會面臨處理乾隆朝的邊疆問題,但雍正皇帝並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他對於急需解決的邊疆問題,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加以平定,但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徵緬甸,而使清軍陷入尷尬的境地。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因勤於政務,很少去後宮,以致子嗣頗少,即使其能在位六十年,估計也並不會有過多子嗣,如此一來,關於皇子爭奪皇位的現象便不會如康熙九子奪嫡般激烈,但同時也面臨著小阿哥的成長,弘曆是否能繼承大統都是未知數。而且隨著年齡增大,後期是否會出現吏治腐敗均很難說。

    當然,這只是假設罷了,雍正皇帝雖沒有六十年的為政期限,但其在位的十三年,無疑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雍正帝的十三年的積累,便沒有後來乾隆時期的輝煌。

  • 11 # 達摩說

    要是按《雍正王朝》裡雍正的幹法,先別說他根本幹不了六十年,就算真能幹六十年,中國歷史的走向也不會因此而被改變。

    咱們撇開真實歷史,就看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話,會發現雍正皇帝十三年執政的核心目標其實就兩個,一是擴充國庫收入,二是減輕小民負擔。

    那麼,如何做到這兩點呢?雍正的辦法是對官員和富人多索取,而對小民百姓少索取。於是才有了轟轟烈烈的新政。

    如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將原本有免稅免役特權計程車紳階層納入賦役徵收的人群中,這樣國家不就能增加收入了嗎?

    再比如攤丁入畝,就是將丁稅攤入田稅中,從此按田畝數去收取丁稅。這個政策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地多的富人就要多交稅,而無地少地的小民百姓就相應減輕了賦稅負擔。

    另外還有火耗歸公,火耗就是在徵收賦稅的過程中因熔鑄銀錠而產生了損耗,故地方政府在收稅時會多收一些,把這損耗給補上,但後來就出現了監管不力,各級政府開始無限制地多收,增加了百姓的負擔。而火耗歸公,就是把火耗銀製度化,即事先規定好火耗銀的具體徵收數,然後統一徵收,存入藩庫,再由國家統一調配,拿出一部分錢補貼給官員。這麼做不僅減輕了小民百姓的負擔,而且遏制了灰色收入,更重要的是,國家財政也能從中得利。

    當然還有一系列節流政策,雍正在位期間厲行節儉,比如他從不搞大規模出巡,吃飯也簡簡單單,後宮也人丁稀少,不尚榮華,這也給國家省了不少錢。

    可以說,要是堅持這個路數幹滿六十年,大清的財政肯定是更加充沛富裕的,老百姓的負擔也能減輕,吏治和腐敗問題也能得到進一步遏制。但是,即便賺再多的錢,也仍然是侷限在農業文明生產力下,再怎麼上緊發條,再怎麼開源節流,它也無法追趕工業文明的步伐。

    比如,為了提高生產,雍正鼓勵旗人也自耕自種,不要吃老本。如果他繼續幹下去,可能下一步還會有別的既得利益者被趕下農田自耕自種,但說到底這還是種地啊。就算你有能力讓所有華人都種地,你的生產力比得上煙囪聳立的工廠,比得上嗚嗚作響的火車嗎?

    雍正的新政很好,但卻看不到一點生產方式上的突破,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句話說得好,選擇大於努力。選了錯誤的道路,即便再披荊斬棘,再矢志不移,再堅持不懈,也無法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所以,雍正別說連續幹六十年,就算是連續幹八十年,也不過如此而已。

  • 12 # 炒米視角

    雍正是一個改革之君,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團,因而受到了很多抹黑。但是他正是整個清朝的國運所在。

    我們回顧康熙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 ,建功無數,幾乎難以翻版。但是他的晚年,弊政叢生,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因為兩廢國本,導致九子奪嫡,禍生牆鬩。如果他在康熙40年之前去世,那麼幾乎可以算是個完人。

    再說乾隆,乾隆13年,因為富察皇后死掉了,性情大變,從寬變嚴,大興文字獄。變得幾乎和女人一樣,對人對事斤斤計較。那麼乾隆13年之前的乾隆幾乎也是聖君的翻版。他不但從制度上繼承了雍正的改革,而且懂得寬嚴並濟,廢除了一些苛政,緩和了社會矛盾。使得整個大清帝國處於農業文明的巔峰。

    然而乾隆13年,是個坎。這個坎之後的半個世紀裡,大清帝國就生活在迷夢中,雖然表面上仍然有所建樹,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步落後於世界文明。

    雍正王朝雖然也只有短暫的13年,但是這個13年是令人振奮的13年。

    雍正竭盡全力,將這個開始跑偏的大清帝國拉上正軌。透過推行“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實現了國庫豐足。有人說雍正最大的功勞在於將康熙700萬兩的家底變了了6000萬兩,給乾隆留下了一個豐厚的家底。其實不然,而是給乾隆朝創造出平均每年的戶部稅收就達到7000萬兩。而保障了乾隆朝如此之高的稅收,是因為雍正留下的合理的賦稅制度和廉潔高效的吏治。

    但是這些在乾隆13年之後,制度逐步開始廢止,吏治逐步開始崩塌。到了乾隆後期,甚至直接由戶部銀庫直接每年撥300萬兩給乾隆的內帑,乾隆仍不足用,最終,在和珅的幫助之下,國庫掏空到存銀不足500萬兩,仍然不夠他內帑開銷,不得不開發出”議罪銀”這種高階的收入渠道。而幫乾隆搞錢的和珅最終被抄出8億兩之巨。相當於乾隆朝15年國庫收入總和。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按道理乾隆相當於給嘉慶留了8億兩家底。是不是比雍正留給乾隆的多10幾倍?比康熙留給雍正的多100多倍?然而,乾隆同時留給嘉慶的還有一個吏治腐敗,利益鏈條叢生的帝國。嘉慶再有能力,又能如何?

    雍正繼位時業已44歲,讓他再幹60年是不現實的,但是再幹13年,他或許能發現新的危機。

    事實上乾隆13年之前這段時光,主政的仍然是張廷玉等人,執行的政策也與雍正朝大同小異。這個26年(雍正13年加乾隆13年),才是大清最關鍵的運數。而這些恰恰都是雍正的功勞啊。這一年如果雍正還活著,正好是70歲,人生70古來稀。

    所以雖然面對一個“西方工業革命”異軍突起的世界,雍正同樣無法解決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但是他致力改革,打造出的高效廉潔的體制之下,面對“兩千年未遇之大變局”,我們應該不會輸得像晚清那麼慘。甚至雍正可能成為彼得大帝那樣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堅持跑步的動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