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松2369396

    務實,講究意境,不要花裡胡哨的,堆砌詞藻,和主題不搭界的詞往裡堆,濛濛朧朧似是而非,有的人明明沒看懂,為了附庸風雅,胡亂吹捧,自欺欺人良可嘆也。明明很講究的格律詩詞,也整的朦朧難懂,且自我欣賞,似有才情的樣子。詩詞講比興,但絕不是東拉西扯,把一些不搭界的美詞堆砌裡面。華而不實,只抒情不達意。

  • 2 # 天空的雲毛自良1

    古人聊天寫文章用文言文,因為那個時代的環就是那樣,現在如果出門更人聊天,更家人聊天用古文言,那別人罵死你,所以別把簡單的東西弄複雜了。

  • 3 # 川中楊柳

    現在有些人寫詩根本讓人看不懂,我自己寫看得懂的,刋物又不發表,只有棄詩而去。如愛一個人,我愛他,他不愛我,何必苦苦糾纏?只有放手,又不是隻有一種文體可抒發情致,散文小說皆可。

  • 4 # 廩子

    毛三在路上正走著,突然腳下一滑,跌倒在地。她抬頭看看周圍正好沒人,趕緊一骨碌爬起來,仔細一看,卻是不注意踩在了一塊像極了路面顏色的西瓜皮上。不由惱怒地抬腳就踹,惡狠狠罵道:“你這混蛋,被哪個缺根弦的貨扔在這裡害人。”卻聽得那瓜皮有氣無力地哼唧著:“唯……詩……人……”

  • 5 # 水上慈航

    某些現代詩太嗨澀難懂了,詩人追求所謂的深奧哲思,而把詩性和詩意卻忽略了。這類詩讀起來枯燥無味還特別累。真不懂,詩人表達哲思何不去寫論文或警句呢?何必要用分行的文字來折磨人?

    古今中外的詩壇,那些千古傳誦的好詩,幾乎沒有所謂以哲思見長的,唐詩宋詞裡被歷代人們推崇的好詩詞,大多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美侖美奐的詩句,而非讓人難懂的艱深玄幻之作。李杜白詩,句句迷人,哪有謎語般的存在?即使是晚唐詩人李賀李商隱的詩,也至多是含蓄朦朧一點,卻並非晦澀難懂。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難懂嗎?"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晦澀嗎?一點都不,詩人展現的是美和情感,讀來感人。即使是上世紀80年代風行的朦朧詩,舒婷北島顧城等一批代表人物,其作品也不晦澀難懂。

    當今詩壇的一些所謂現代詩,簡直就是不要你懂,他們故弄玄虛,玩弄技巧,大做文字遊戲,讓人云裡霧裡,還以"詩無達詁”為理由,牴觸絕大多數讀者的排斥。

  • 6 # 領袖詩人盧偉宗

    老老實實地遵循詩歌必須壓韻的規則,給人以美感。走近大眾,不要自作聰明,故作高深丶寫成天書,愚弄讀者,否則,只能死在小圈子內。

  • 7 # 看山忘水

    沒有哪個藝術門類親民“就低”,用處就是引領大眾提升自身修養。高深晦澀是相對詩文化詩修養低的一種迷惑、眩暈感。適應大眾簡單認知和一般文藝樂趣的文學也有,比如故事、網路小說、唐詩宋詞,以及部分抒情勵志懷鄉寫景新詩。要求現代詩“就低”“大眾化”,有點無恥。文化修養低趣味簡單有理?

  • 8 # 楓香嶺下

    哈哈,我的詩相信都能讀懂,該不會譏為“淺薄”?

    《秋》

    秋是收穫的季節

    但收穫的豈止是果實呢

    你看那綴滿枝頭的紅桔啊

    細嘗來已沒有童年吃過的誘人

    轉頭處那一庭驕傲的黃菊呵

    觀賞的只有播種者本人

    牆壁上貼滿了爬山虎裸露的身軀

    是秋風暴露了它攀登的雄心

    你正嘆息著秋草的死去

    才發現冰涼的池水裡放牧著魚群

    於是感慨地用肘去碰碰身邊

    卻驚覺那人正在千里之外獨行

  • 9 # 莘均

    紅桃蘤

    綠楊栁

    昨夜

    昨夜

    一地愁

    均:塗……

    謝邀。拙。

  • 10 #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我不懂哲理詩,有興就寫,興去就玩。

    .

    .

    .

    請你安好

    .

    盧秀輝

    .

    友人發來照片,如魏晉人,風度且佳,徜徉山水,得大自在矣。智者若此,風物多情;仁者若此,萬物皆頌。頓生羨慕,故作歌以誦之。

    .

    風度且佳

    仰慕魏晉

    今有君子

    行於山林

    有水山間過

    萬物被潤澤

    .

    我羨慕你呢

    行走的旅人

    你在山林的一回首

    我在想

    我為什麼羨慕你

    .

    羨慕你的

    行走

    羨慕你沐浴在

    山間 水間

    羨慕你

    放下自我

    羨慕你

    跟著鳥兒的腳步

    聽著自己的心聲

    自由徜徉

    .

    一縷金色的Sunny

    穿過林間

    落在你紫色的披風

    似碎金

    似細雨

    詳和的像母親的手

    拂過你的肌膚

    一陣風兒過

    弄溼了我的眼角

    .

    目光裡

    我見到了你的恆心

    是行走嗎

    忽有玉聲起

    你腳下的古道

    曾經

    印遍了前人的思想

    思想者啊

    對山無語

    對水無語

    他和你一樣

    只是在行走

    .

    遙想前人兮

    我獨神傷

    仰望今人兮

    我獨痴想

    旅人

    請你安好

  • 11 # 莫不惹塵虛做魂

    人們對於詩從古至今的認識,李白等等那些詩句,淺顯易懂的就不說了,那些字,句高深的又有多少人能懂,能理解的了。有時回答某詩句當時詩人的境遇,心情,根本無從回答……然而,這種似懂非懂的詩,人們皆認為是好詩,“極品″,有史以來,根深蒂固的思想扼制了詩,詩歌等的創新和發展,應“大眾化″,情景並存,一看便懂,心領神會,身臨其境之感,既愉悅了心情,又可即性吟詩作對,不用牽強附會,生拉硬扯………何樂而不為……

  • 12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回憶一九四七年秋,我鄉兒童團長集會,我十二歲,因為有文化能歌舞被另村一位十五歲蒙古族小姐姐看中,拉我去她家吃飯,飯後拉我同她一道放馬,嘮家常。七十年前的事,很感傷。詩如下一一《花兒與少年》:秋雨細細/阿姐呀/馬耳朶溼溫地/我抱著馬頭/馬耳朵溼溼地。柳葉如黃金針/灑落一地/一灣野水望著天/天撲進水裡。你那珊瑚手串/燒穿我手心/還是還給你/阿姐呀/馬頭被我抱熱/馬耳朶溼溼地……我覺得它不胸澀,獻給詩友,希望你們開心。八十三歲老翁。

  • 13 # 張春龍

    有的現代詩,既不押韻,又不通暢,總是彎彎繞繞,好像是水昏昏而有魚,實際伸手捉魚,一條魚也捉不到,故作深奧,以顯高雅。實際上是讓讀者為難,要改掉這種詩風,一是現代詩也要押韻,不要無韻取巧。二是現代詩也要明瞭,不要朦朧不清。三是現代詩要適眾,使多數讀者讀得懂。

  • 14 # 吾系胖菇涼

    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首先要選擇和自己年齡相符的現代詩,太深奧的,看不懂的我們可以選擇不看,去選擇淺顯易懂的。

    再者,有人看就有人寫,說明有人能看懂,所以為什麼是泥沼呢?看不懂,也許和自己的生活閱歷知識有關,也許到達一定的階段就懂得了作者的心境。

    就如我們小時候學魯迅的文章,無論老師怎麼講也感受不到魯迅要表達的和傳傳遞的精神,成年以後經歷各種人生百態,才發現魯迅的文章對舊社會的批判,對人性的揭露,也依然在鞭策著我們現在的社會,人性。

    所以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有它的價值!

  • 15 # 轉角風情

    問這個問題感覺還是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自己的鑑賞能力差,就說別人故弄玄虛,晦澀難懂,那麼容易就看懂的能叫詩歌嗎?沒哲詩的能叫詩歌嗎?

  • 16 # 老胡-本翔

    這個現象已經埋單很久。不是作詩人故弄玄虛,而是現實生活某些令人費解的因素而造成的局面。作詩人的心是純潔善良的,出於對創作的衷情而熱愛,在弄不清方向的困惑裡也就湧現難以令人接受和費解的詩句,並不是故顯深奧,而是在無處撣釋的心境中虛以委蛇,讓那腔糾結的心有個安放的處所。這個也並沒有錯,深奧與簡單只是看情況而定。

    因此,我們還是一如既往,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關注些自己對口的事情來消遣餘時最好不過,操那份閒心幹嘛!

  • 17 # 塗之人995

    舊體詩,字數少,希望容量大,用典總不能少的。一用典,讀起來自然難一些。新詩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哲思”是很好的,但不應“晦澀難懂”,讀者讀後自然明白才好。

    詩人把自己的作品罩上一層迷霧,讓人難以捉摸,讀者只好去讀別人的文字了。

  • 18 # 秦春目

    聖經雅1:17節,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19 # 南縣易可85635859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個文化公司舉辦的一個《某某杯全國詩王詩聖大賽》約有幾百人網上報參賽,有編號,有參賽詩歌,有投票顯示,有用現金買票,大約一元民幣可買幾票。但看到一些詩句很讓我傷腦筋。一是很多詩句,晦澀難懂,往往反覆看好幾遍,也無法揣摩透其文字背後究竟深藏著什麼樣的詩意?

      我擔心我的鑑賞能力有問題,就與另一些老朋友老詩人交流看法,他們是老專家,見解肯定比我精到,但他們與我居然“所見略同”,也有同樣的感覺。這些詩代表了一種普遍“晦澀”的詩風,而這種詩風也正成為大量詩人和詩歌愛好者追求的美學趨向。難怪現在寫詩的人,遠遠超過讀詩的人。也難怪在各大書店或網路書店的銷售排行榜中,絕對尋找不到現代詩集的蹤影。我覺得,這不能僅僅從讀者方面找原因,把原因簡單地歸咎為讀者不識貨,或時代環境等等因素使詩歌邊緣化了,恐怕不是太客觀。

      我們一定要反思詩歌本身出了什麼問題?如果大家都以“晦澀難懂”來顯示“玄奧深刻”;以“佶屈聱牙”來代替“朗朗上口”,現代詩怎麼可能有什麼生機和活力?當然也很難走向大眾。

      最近看到一則報道,讓我心生感慨。報道說,日本百歲女詩人柴田豐的詩集《請不要灰心呀!》翻譯成中文版,書剛剛印好,遺憾的是她還未來得及看到這本詩集就仙逝了,終年103歲。頗堪玩味的是這位曾風靡日本的長壽女詩人,92歲才開始學習寫詩,寫詩完全是為了充實晚年孤獨而無聊的時光,居然一不小心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她的處女詩集《請不要灰心呀!》10個月銷售了150萬冊,詩中表現出的對生活的熱愛和人生的信念,撫慰了億萬因地震海嘯而傷心沉痛的人的心靈。那麼,她寫的都是些什麼詩呢?我這裡轉引其中一首,就是那首《請不要灰心呀!》,只有短短几行,明白曉暢,而又讓人感受到一種力量:

      我說/你不要唉聲嘆氣地/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微風和Sunny/並不偏心/夢/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看看我/也有過傷心往事/可我依然覺得/活著挺好//所以我說/你也不要傷心/不要氣餒

      這首詩通俗得連小學生也一眼能看明白,為什麼卻能打動那麼多人的心呢?這位世紀老人一生經歷了各種社會動盪,生活歷盡艱辛。當她開始過上安詳平靜的好日子時,老伴又去世了,只得在敬老院裡過著孤獨的生活。就在這時,她迷上了寫詩。她哪裡是寫詩呢?她是用詩給自己的生命新增熱量,她是用詩訴說飽嘗人生滄桑後的淡然和感悟。從照片上看,那張灑滿Sunny慈藹笑容的臉,本身就是一首詩。寫到這裡,我突然又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後那首讓億萬華人垂淚的詩《媽媽,請拉住我的手》,同樣感情濃烈而又曉暢明白。

      由此我想到,無論作文或寫詩,最怕的是“裝”,“裝”深沉,“裝”高雅,“裝”得像個著名詩人或作家,乃至“裝”得像個大師。要寫得明白,首先自己要想明白;要想明白那就要活得明白……那位92歲才開始寫詩的百歲老太太的寫作經歷,不知能否讓我們的現代詩人明白一點點寫詩作文的基本道理?

    附帶說說古典詩詞詩人,也有讓看不懂的,比如婉約派代表人物李商隱。他的

    詩有兩個特點,一是特別好,二是看不懂。

    這是他的《海上謠》,感受下:

     

    桂水寒於江,玉兔秋冷咽。

    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

    借得龍堂寬,曉出揲雲發。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

    雲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

     

    果然看不懂是吧?翻譯一下先:

     

    桂水比江水更冷

    玉兔在秋月裡悲泣

    去海底尋覓仙人

    卻只見香桃瘦骨嶙峋

    紫鸞啊不肯起舞

    蓬山萬古的白雪

    壓著她華美沉重的翅膀

    只好借來高闊的龍堂

    細數雲鬢,於清晨出發

    劉郎求仙的香柱還在

    (或許那煙還未曾散盡)

    展眼,他長眠的茂陵已松柏蒼蒼

    一代代的兒孫啊都臥在了他的腳下

    平野上秋煙茫茫

    而仙人的細字,那無解的細字

    如蠶如絲

     

    以上這一段譯詩只負責解釋大概的字面意思,因為它的美基本不在於“意思”,而在於透過錯綜複雜的神話意象所展現出來的那一片幽冷的閃著華光的精神質地。

    只當戲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