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貓和老鼠承載了我們兒童回憶,現在想想,有哪些地方是你十分佩服的呢?細節、講述的道理還是什麼?
4
回覆列表
  • 1 # 中二病的紅蓮醬

    說起《貓和老鼠》,不得不提到默片時代裡的冷幽默風格,但相比於卓別林式的默片,《貓和老鼠》至少能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上,多上幾分痛覺音效的表達。

    所有的英語老師都會負責任的告訴你:看原版歐美劇提高英語水平,絕不包括《貓和老鼠》!幾乎不涉及對話,除了戰火燒到女主人時才會飄來稍有的幾句臺詞,完全是一刀一槍依靠最原始的肢體幽默和麵部表情的傳神表達,而肢體動作的幽默性,則完全考驗編劇對生活的認知和自我腦洞的實現。

    不涉及任何段子言語的《貓和老鼠》,反倒因其肢體語言的全球通用,讓幾乎全球的觀眾都能看的懂,並最直接的接受它。《貓和老鼠》完全沒有劇情鋪張,沒有前沿預告,隨便插進去看,都能立馬上手。

    借貓和老鼠的視界,令得整部作品,幾乎不會有因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困難,反倒能在自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啟一扇熟悉西方的窗戶。小時候,就羨慕湯姆家的乳酪,可以讓傑米在裡面當迷宮般躺躺睡睡,而湯姆和傑米間的愛恨情仇,幾乎以最孩子般的腦洞視角,以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小時候喜歡想象,《貓和老鼠》看起來毫無違和感。而現在若是靜靜一想,類似“嚇成一個錘子”、“嚇得我都方了”這樣的設定,怎可能在現實中存在?

    《貓和老鼠》是有著教育和警示意義的,傑米捉弄湯姆,湯姆痛到絕對會叫出來,而某羊就算燙油鍋都能談笑風生。看某羊的那代誤導些孩子去模擬烤全羊的場景,結果造成同村孩子大面積燒傷,而看《貓和老鼠》的一代人,倒是能獲得些辯證思想和想象力,並且對一些事物有所畏懼。

  • 2 # 柚攸

    有一隻貓用四川話叫賈老練,有一隻耗子用四川話叫風車車。風車車的么兒叫車車風。有一隻狗用四川話叫悶墩。悶墩的么兒叫乖乖。還有他們的小夥伴黑兒,妹娃子,春春等,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和喜歡看四川方言版的貓和老鼠!!!

  • 3 # 看啥啊

    湯姆貓什麼都會,會鋼琴吉他,會琴棋書畫,會拳擊散打,會發明創造,會開各種車,會操縱各種機器,好像還上過太空 直接就是一男神

  • 4 # 莊戶人家6

    湯姆和傑瑞,湯姆對愛情的勇往直前,傑瑞有顆善良的心。貓和老鼠不僅是一部動畫片,更是一部喜劇,從音樂,背景,故事情節都很完美,它好像一部寓言一樣,告訴我們生話的意義,對美好事物的向前,從歡聲笑語中體現生活的真諦。天馬行空的情節,讓我們不斷進取未來,各地的風情,人物,地理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之大,大人物高高在上,而小人物生活的更加精彩!!!

  • 5 # 劉艾歡虢LAHG

    最佩服的就是貓和老鼠裡面融入的古典元素,比如說湯姆演唱的《快給忙人讓路》還有演奏的 《桑塔露琪亞》 《形影貓》 《蝙蝠序曲》 《萬能指揮家》 《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等

  • 6 # 遊戲消消樂

    首先,他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老鼠是要偷糧食的,貓一直在追老鼠,並且想吃掉老鼠,雖然一直沒做到!

    不像熊大熊二竟然能和光頭強一起愉快的玩耍?羊村村長那麼老了,還不該被淘汰?作為面向兒童的啟蒙式動畫,不是傻就等於可愛!

  • 7 # 無名修仙組織

    首先,給貓和老鼠立個神作的牌

    劇情創新,每一集雖說講的都是貓想辦法抓老鼠的故事,但是每一集都有他們的特點所在,每一集的場景包括湯姆的那幾個女朋友都被設計出了各自的特點,使我們看完對每一集的印象都很清晰。面向全年齡,雖說一集只有五分鐘,但每次看都覺得像看了一部二十分鐘的微電影,從頭笑到尾,不得不佩服制作者的創新能力和花費的精力之多 。

    製作成本可見一斑,以上世紀的冷幽默風格不讓主角說臺詞的情況下還想把劇情表達清楚,需要肢體語言和角色神情刻畫的入木三分,製作中參考了真人加上無數次的推敲設計,才得以這兩個形象栩栩如生 。 配樂專業一流,使用真交響樂隊演奏,每一部片子都有它們獨立的音樂配樂,一部音樂的製作有時要花費18個月才能完成,鋼琴演奏真人與動畫中湯姆的指法是同步重疊的,歌唱時口型也完美與歌聲契合,使得貓和老鼠的藝術效果經得起推敲 。

    角色性格表現相當鮮明,本人是喜歡湯姆多一些的。佩服湯姆又會造火箭又會打掃做飯又會開車開船但就是抓不到傑瑞,真的是傑瑞太聰明嗎?對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說法,我比較青睞於相信是湯姆有意為之,因為只有這樣他和老鼠才能一直玩下去,畢竟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湯姆身上有著很多讓人感動的優點,也有很多讓人跌眼鏡的毛病,這個角色真的是一個能走入觀者的內心的角色

    22

  • 8 # 使用者3243595094927

    貓恨老鼠搶了十二生肖位置,動物比賽老鼠躲著大象鼻子裡,貓到了前面被把碰一下,老鼠比貓快了一點,所以貓恨老鼠。

  • 9 # 九單元

    最佩服的事創作人員豐富的想象力,才把兩隻小動物以人的動作行為展示出來,給所有觀眾帶來歡笑。絕對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鉅作。[贊][贊][贊]

  • 10 # 動畫媽媽

    我看完了《貓和老鼠》全集,還是你這裡最讓我佩服,佩服理由如下

    一、得到主人的寵愛,基本本能都已經喪失

    二、被同伴嘲笑和欺負卻不敢反抗

    三、讓同伴看輕自己,以為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

    這種現象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會遇到,特別是工作中,得到上司的賞識或者表揚,就仰起頭走路,不知道下一秒你就會跌倒谷底,在自己得意的時候想想自己低落的時候,別得意忘形,職場失利

  • 11 # 三聯中讀

    說起《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可以說是幾代人童年的回憶了。活潑伶俐的小老鼠傑瑞和幽默搞笑卻運氣不佳的湯姆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大戲,陪伴了我們的成長。

    很多人說被《貓和老鼠》中精彩的動畫製作所折服。不管是湯姆還是傑瑞,它們的形象都不是傳統意義上乖巧可愛的樣子,卻自帶喜感,一出現就讓人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它們奔跑的時候,腿會快速到模糊,像風火輪一樣旋轉;它們吃東西的時候,大塊的食物會卡在脖子的位置,凸起一個大包;它們被打到牆上時,會變成一張“照片”,還是能摳下來那種;甚至傑瑞逃跑時還不忘回頭給湯姆設計一個陷阱,它不是在逃命,而是在進行最日常的遊戲;它們一行一動都充滿了靈氣,彷彿真的有生命一般,這種感覺是很多動漫所沒有的。

    《貓和老鼠》的劇情非常簡單,沒有什麼大的主題,也沒有太多的對白,它們每天在做的就是奔跑,就是追逐、嬉鬧。這就是它們的生活,這就是它們簡單的快樂。這也正是那麼多人喜歡這部動畫片的原因,輕鬆愉快,不論從哪一集開始都能看下去,都能看得懂,並且都能得到快樂。如此巧妙的設計實在難能可貴。

    當然,動畫片中湯姆和傑瑞的關係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在我們的認知中,貓和老鼠是天敵,它們似乎生來就應該敵對,應該你死我活。動畫片中的湯姆和傑瑞也的確是這樣,傑瑞喜歡偷東西吃,湯姆就抓它,只是運氣不好,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他們就這麼彼此陪伴著、生活著,少了誰日子都會索然無味。

    動畫片中沒有強行讓它們改變天性,和平相處,而是維持著彼此最本真的樣子,任由它們在嬉鬧中把快樂帶給大家。沒有童話故事一般的“湯姆和傑瑞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它們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真正實現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目標。是的,它們追逐了一生,也陪伴了一生,離開了湯姆的傑瑞會孤獨,一心想抓住傑瑞的湯姆也一樣離不開這個淘氣的玩伴。

  • 12 # 145310240

    創意太好了,世上一般都是貓捉老鼠,到了這部動畫片裡變成老鼠是勝利者,打破了常規,米高梅公司從1939年開始創意至今,每部都很精彩

  • 13 # 思想者想的頭都大了

    不知道怎麼佩服,不知道佩服哪裡,,只知道小時候每週一集是不看不行的,捱揍都要看。既便現在,偶爾看幾集也是個小快樂

  • 14 # 菲丶凌颯

    不請自來:只說三條

    1,動畫人物表情:根據不完全統計,傑瑞的表情喜怒哀樂等等總共十多種,純手工作圖。

    2,背景音樂,純交響樂,每段音樂都切合故事劇情,每個節奏,鼓點,都完美搭配故事發展。

    3,我就是喜歡。

  • 15 # 王小辮兒閒話

    前幾天還發了一個關於貓和老鼠的朋友圈。我各人認為這部動畫片幾乎拍到了喜劇的最好境界。一直認為喜劇的最高境界就是悲劇。就像老舍先生曾經說過的話,我要拍一部真正的悲劇,其中充滿無恥的笑聲。湯姆是可悲的,它跟傑瑞之間已經沒有仇恨,更多的是陪伴。沒有傑瑞的生活湯姆還能開心嗎

  • 16 # 執生啦

    我是一個九零後,貓和老鼠系列作品一直陪伴著我。小時候喜歡看是因為他們總能帶給我歡樂,很多情節看了不止幾遍,即使再看一遍都覺得不亦樂乎。後來慢慢了解貓和老鼠創作過程之後更是讓我對創作他們的團隊更加敬佩。

    第一,音樂。印象最深刻的是開頭那一段音樂,是由樂團演奏出來的,一些情節還採用貝多芬莫扎特等大師的作品,實在讓人驚喜。

    第二,美術。據我所知最初貓和老鼠製作一集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畫面細膩,表情非常的豐富,裡面幾乎沒有臺詞,也能把該表達的展現出來,可想而知作者的功底。貓和老鼠的動作表情能與音樂節奏結合更是難能可貴。

    第三,寓意。我現在快奔三依然很喜歡看,除了搞笑以外還有就是他最裡面的內容。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湯姆手沾著大煙花飛向天空,煙花炸成星條旗,傑瑞向星條旗敬禮。還有傑瑞帶著他侄子打到印第安湯姆投降(這集拿過奧斯卡)。這是一部有內涵的作品。

    因為太優秀所以佩服。

  • 17 # mimi哼哈

    1.能死好多回,依然頑強的活著

    2.他們是對手,但遇到困難時亦是朋友

    3本領很大,才能很多

  • 18 # 捕蚊者

    一開始看的是《貓和老鼠》,沒有配音的版本。後來,出了一版雲南話版的《小米渣和大洋芋》。小米渣就是傑瑞,大洋芋就是湯姆,還有那隻大狗叫老冬瓜。其實《貓和老鼠》有很多配音的版本,四川話版、東北話版等。正是因為豐富誇張的動作和抑揚頓挫的節奏,讓配音可以有更多的創作空間,所以很多方言版本也開始流行起來。因為家鄉話的配音,一開始的時候看得捧腹大笑,但是沒看幾遍,還是覺得原版的貓和老鼠好看。原版的《貓和老鼠》把湯姆和傑瑞的喜與悲表現得更存粹,在配樂的烘托下,更能調動我們的情緒,可以留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

    所以,這部動畫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就是它的配樂。每個角色的動作、表情和神態,製作人員都透過配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部動畫片的配樂簡直是古典樂集大成者: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肖邦的作品,蘇格蘭民歌,古典童謠,又比如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圓舞曲》,喬治·比才的《卡門》,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等等。這些古典樂配上瞌睡,摔摔打打的音效,背後功臣就是Scott Bradley。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1891-1977,美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他創造了一種卡通作曲模式,叫做“米老鼠化(Mickey-Mousing)”——意為為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作曲。他和華納兄弟的Carl Stalling一起成為早期動畫片音樂的代表人物,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動畫片音樂的行業標準。

  • 19 # 宇宙動漫解說x

    說起《貓和老鼠》,不得不提到默片時代裡的冷幽默風格,但相比於卓別林式的默片,《貓和老鼠》至少能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上,多上幾分痛覺音效的表達。

    所有的英語老師都會負責任的告訴你:看原版歐美劇提高英語水平,絕不包括《貓和老鼠》!幾乎不涉及對話,除了戰火燒到女主人時才會飄來稍有的幾句臺詞,完全是一刀一槍依靠最原始的肢體幽默和麵部表情的傳神表達,而肢體動作的幽默性,則完全考驗編劇對生活的認知和自我腦洞的實現。

    不涉及任何段子言語的《貓和老鼠》,反倒因其肢體語言的全球通用,讓幾乎全球的觀眾都能看的懂,並最直接的接受它。《貓和老鼠》完全沒有劇情鋪張,沒有前沿預告,隨便插進去看,都能立馬上手。

    借貓和老鼠的視界,令得整部作品,幾乎不會有因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困難,反倒能在自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啟一扇熟悉西方的窗戶。小時候,就羨慕湯姆家的乳酪,可以讓傑米在裡面當迷宮般躺躺睡睡,而湯姆和傑米間的愛恨情仇,幾乎以最孩子般的腦洞視角,以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小時候喜歡想象,《貓和老鼠》看起來毫無違和感。而現在若是靜靜一想,類似“嚇成一個錘子”、“嚇得我都方了”這樣的設定,怎可能在現實中存在?

    《貓和老鼠》是有著教育和警示意義的,傑米捉弄湯姆,湯姆痛到絕對會叫出來,而某羊就算燙油鍋都能談笑風生。看某羊的那代誤導些孩子去模擬烤全羊的場景,結果造成同村孩子大面積燒傷,而看《貓和老鼠》的一代人,倒是能獲得些辯證思想和想象力,並且對一些事物有所畏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彭于晏和李易峰本質的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