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情緣
-
2 # 使用者2228255600798
臨摹與創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臨摹要神似,學習不似等於不學。
創作要不似才是有自己的東西。
如果創作與歐楷一模一樣哪是書奴。
顏柳歐褚是唐楷和而不同。
宋四家王鐸都學顏,其楷與顏一樣?即使顏本身也是20帖20樣,多寶塔與麻姑帖一樣?不要在雞蛋裡挑骨頭。
在書法、藝術、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勞苦的人才能到達高峰。
-
3 # 日月明rym1220
學書法第一步要花幾年時間腳踏實地地臨貼,先從楷書練起,待功底紮實後,再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適應自己的練,以求形成自己的風格。切莫學當今那些醜書大家,靠亂寫亂畫譁眾取寵。其實揭穿這些不學無術的書家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讓他寫幾行行楷,尤其是楷書,幾乎沒一個人能寫好的。"嘴尖皮厚腹中空",說的就是這些人!
-
4 # 茂之筆法
書法本來就是臨帖古人標本為基礎,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中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和韻味!書法是需要悟性的藝術,在艱辛耕耘這種藝術途中,由於自身的悟性、審美、習慣、秉性等等一切個人特徵的原因,自然而然無意的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韻味,才有字如其人一說,見字如見人!從字的形、神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的個性特徵!
長時間的磨鍊,由於心理自我暗示認可並且習慣再到自我欣賞獨有的味道,這就是個人書法風格和韻味形成的心理歷程!
只要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求索,最終都會形成自己獨有的韻味!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
5 # 一葉小舟82704
古人書寫的唯一工具,就是毛筆。不管是記事也好,還是抒懷情志也罷,是從學童始到成年以至老,都離不開毛筆字。學的多了,寫的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已的風格。所以,書法要有自已的味道,一要以古為師,下功夫很好的臨帖,做到要形似,從點畫的架勢結構,起運收筆,提按使轉,章法佈局,筆勢氣韻與碑帖,儘可能要象;二多練多寫,在書寫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情志融匯進去,用筆雖有出處,而又不象所臨碑帖。對此,不下苦功,不易做到。三熟能生巧,用筆自然。
-
6 # 書法有云
怎樣讓書法寫出自己的味道?書法若能夠寫出自己的味道,這已經算是大家的水準了。可以這樣說,能夠寫出擁有自己風格的書法,是所有書法學習者的目標,我們也可以將這種現象理解為是一種創新行為。
圖片:楊凝式《韭花帖》
如何寫出有自己的味道書法而如何可以使我們的書法有自己的味道?古人在漫長的書法學習探索當中,已經給了我們確切的答案。簡單來講就是:旁涉諸家進行融會貫通,結合當下時代的風尚以及自身的審美。通俗的話就是多臨帖,深入地進行臨習,將眾多書家碑貼裡頭對自己有益的內容融入到自身的書寫當中。
雖然這個答案看似很簡單,但是事實的真相往往就是如此。
圖片:柳公權 《蒙詔帖》
淺談書法創新我在前面有講過,能夠讓書法寫出自己的味道,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所有的書法學習者為了達到擁有自身風格的書體,無一不是進行各種嘗試。就目前而言,像我們經常談及的“醜書”現象,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它看作是創新的一種舉動。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可至道”,最後那四個字是我自己講的,我對此的理解就是:由技入道。
在這個理論上我想說的就是好比鑑賞書法,很多人提出疑問書法該如何鑑賞?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所謂的鑑賞,只是個體對此對比之後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如果你所知道的碑帖瞭解的越多,越是深入,當你在看到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你腦中會不由自主的將眼前的作品跟自身所積累的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而這個結論正是你對眼前這幅書法作品鑑賞後的結果。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可以把書法的創新過程當做是一種書法學習的積累過程,當你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創新就會不由自主的發生。這是一種水到渠成,而非刻意追尋。
圖片:蘇軾 《黃州寒食帖》
總而言之能夠書寫出擁有自己味道的書法,是每一個書法學習者所向往的、追求的,但同時這個過程也是我們積累的一個過程,只有當你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創新的靈光就會閃現,此時你能把握住它,你就可以達到書寫出自己味道的書法,否則你還得繼續積累。
-
7 # 世通27
這個問題很簡單。簡單的說;書法就是書寫軟筆字的方法,嚴格的說,書法就是書寫軟筆字方法的昇華,使漢字透過書寫的方式達到有藝術昧力的作品叫書法。
學習軟筆字要通過幾個過程才成。讀帖,臨帖,進帖,出帖這樣就逐步形成了每個人獨有的風格了。
首先要讀帖,看字帖中的筆劃,結構,每筆的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方法弄清楚後,再去臨帖。臨帖是按字帖上的每個筆畫,結構去摸仿。
當你寫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揹著帖寫字了
如果揹著帖,軟筆字寫的很好了。說明你已經進帖了。這時你可以寫一些作品或寫字帖中沒有的字。如果寫字自如說明你已經出帖了。以後書寫時揮筆自如很快就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有你自己的味道更不在說下。
不過在臨帖時要多臨一些不同風格的字帖最好。取各家之長後,形成你書寫軟筆字的風格後,你就成功了。誰看到字後都知道是你寫的,那時才是你的最隹狀態。
-
8 # 橙哥雜說
書法的味道,也就是書法的所謂韻味,而韻味需要筆法來實現。我們常說某書法大家的字頗具晉人、唐人、宋人,或二王、歐體、趙體神韻,形容的就是該大家書法的味道。
練習書法離不開臨摹,模仿前人的字形以及筆法,以達相像程度。學精前人書法之後,就要試著脫離他們的影子,以求自成一家。所謂自成一家,即書法風格特點明顯,字如其人,讓他人看到你的字便能想起你來。如“宋四家”沒有被唐楷法度羈絆,推崇寫意,最終各成一派,流芳後世。
歷朝書風,若論崇尚法度,清朝為最。清人極其推崇館閣體,素以唐楷為準則,習字、寫字務求與唐楷各體相像,且工整精緻如運算元,以致千遍一律,因而常為今人所詬病。換言之,脫帖後要是一味追求與原帖相同,等於抄襲,久而久之,就很難走出前人的藩籬,無法寫出自己的味道。
學習書法,要師古而不泥古,臨前人的字,寫自己的字。模仿一家書體容易,自成一家書體困難。如今諸多所謂“歐體大家”、“顏體大家”、“柳體大家”等等書家,其實尚未具備“書家”資格,因為他們一直在模仿,根本沒有自成一家。
-
9 # 書畫日課
首先、書法就是以書寫漢字為載體來表達書者情感的藝術,魅力在於能使情於毫端、情於點畫。喜則字舒、怒則字險、哀則字斂、樂則字麗的表情顯現。表情是感情之外貌,而書法的線條、結體、章法、還是墨色變化都是書法的表情,應在內容的意境下賦予人的思想情感。有感情的書法作品,才能傳遞給讀者一種味道,那就是書法的味道。
其次、一幅書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見的東西,筆畫、墨色、字形、詩句等,這是“軀體”; 還有看不見的東西,感情、風神、韻律等,這是“靈魂”。而書法藝術的靈魂就是“意” ,書法要寫出味道, 往往就出在這“意”上,故此只能靠細細品味,才可感悟得到。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的書法有味道呢?
應該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字內功夫。
即筆墨功夫。就是指駕駛筆墨的本領、能力、造詣。
1、用筆:提、按、使、轉,抑、揚、頓、挫,中、側、逆、順,方、圓、藏、露等等,達到駕御自然,隨心所欲,一種“必然” 程度。
2、長期的讀帖,臨帖。
3、文字功夫:要熟練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及其變化,漢字的結構及其變化,尤其是草書符號及其變化。
第二、字外功夫。
1、漢字知識。書法是系統的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涉及到史學、哲學、文學、美學等。
2、學識修養。因為書法作品是書家淵博的知識、高深的修養、嫻熟的技法的結晶,所以,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有味道的書法作品的。
3、藝術素養。“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藝術素養是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培育出來的。
4、品德素養。人的道德品性與書法作品的風格及其價值是切切相關的。
最後;無形不能成字,無意則不能成書,書法藝術的靈魂就在於“意”。這種意境就是作者素質、技能與性情或者情感的統一再現。有神韻、風骨、氣韻、神采、風采,使人才能品出味道,觸動人的心靈。
回覆列表
書法就是要有法則,也就是你寫的字要在古人流傳的字帖典籍碑文或者名家的傳世作品等等中找得到寫出來的依據,兩種方法:一個是:不斷的臨帖然後從中找到特點和適合自己的地方,然後把這些不同的特點和規律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個獨特的風格,這種比較容易被現代書法同人認同。另一個是:單獨寫出一個字來和人或者物品或者某一樣東西事物進行感悟,再寫出一個詞來和大自然事物關聯感悟,再寫出一句話來和思想物質精神等事與人與物的感悟,最後寫出一個文章來和世間宇宙萬物感悟,最終得到自己的風格,這個就很難了,而且要想讓人認同也需要你在其它領域有所突破或攀上高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