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12貝兒
-
2 # 諸城小二黑
《論語》自成書以來,社會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論語》的研究和譯註。近些年以來,更是迎來了研習《論語》的熱潮,一度出現了,沒有古漢語基礎的學者為了博人眼球,妄加註釋,誤導大眾。但是還是有良心學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運用當代思維深入研究《論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透過簡練的語言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書中所闡述的儒家文化。
現在對於《論語》的譯註可謂是百家爭鳴,有的是針對青少年讀者,有的是針對老年讀者,還有的是學術專著,這就導致了註釋水平的參差不齊。《論語》雖文字簡練但意義深遠,添字、刪字都改變其原來意境。
即便是有極高古漢語造詣的國學大師在誦讀《論語》時都有不解或疑惑,只能擇善而從。更何況我們這些對古漢語沒有研究的人,如何正確理解《論語》,可以說知之甚少。
-
3 # 稀語紅樓
只讀《論語》是不夠的,讀完《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洪範九疇》、《四書五經》......再來分析孔子的言論,判斷孔子的對錯吧。
-
4 # haydnch
孔子出現在兩千年前,思想肯定有侷限,說的肯定也有不對的地方,比如他最看重的周禮,就一直再也沒有應用過。看論語要結合時代背景,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什麼?經過和網友一起論證,是說周禮。當然,論語中一些閃光的思想也一直在照耀著人類,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5 # 趙日金141
不是孔子說的對不對的問題。孔子述而不作,《論語》裡孔子說的話,都是後人“記錄”的孔子生前說的話,這些記錄是否真實?
《史記》裡的子曰與《論語》裡的子曰,就有所不同。如,關於孔子學《易》,
《論語》子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史記》子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朱自清考證:
《論語》裡雖有“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的話,但另一本子作“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所以這句話是很可疑的。
據朱自清的考證,就沒孔子學《易》之說,而是,亦,變成了,易。
-
6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論語》是孔子的思想體系,不是雜亂無章的語錄,應用數學乘法得出的結論,說的都對。它不是為古代統治階級服務的,也不是讓人人成為聖人的典籍,而是為今天科學社會每一個人發展需要服務的應用數學、科學思想、法則。應用數學、科學思想、法則怎麼能說是為古代統治階級服務,為人們成為聖人服務的!就像三乘以二等於六代表的民主思想、法則不是為古代統治階級服務,為人們成為聖人服務的一樣。
因為孔子的思想是總結、傳承原始科學社會的偉大的大同思想,不是他自己的思想,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我在青年時也是“批孔"的,三十年來探索真理,才探索到孔子繼承的原始科學社會的“絕世"的“絕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她是應用數學、龍,是用數理邏輯說理的。
《論語》都是用數理邏輯編排說理的。
比如:“道"的意思是交換、票決道路的民主原則。過去卻解釋為不清楚的法則。
人們痛恨、批判的儒學“孔學”是,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統治者為其反動統治曲解的儒學“孔學”,至今還有人用此曲解的理論為封建主義辯解。因此,很有必要解釋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論語》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千古冤案徹底評反、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
詳見《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
-
7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不能說孔子每句話都對或錯。兩千多年前的聖哲,能說準今天的事嗎?我從讀《論語》至今,將近八十年了,多聽點聖賢的話,比在麻將和酒桌上聽到的,沒法比!
論語中都是希望我們往好的方向發展,變成聖人,這樣真的好嗎?我們一定要朝向做聖人努力嗎?當然我也不是希望變壞,在追逐成功和聖人的途中是很辛苦的乏味的,況且當今時代成功並不簡單,何不直接過上清新的小生活,你也許會說我,找藉口,偷懶,但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每件事,每句話都是要看環境的,不同語境或者語氣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做事情也是一樣,要看從哪個角度思考問題,想要得到什麼效果,而決定如何去做。我們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應用。孔子的年代跟當今社會已經無法相比,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相當豐富,外界誘惑也多,人的慾望不斷增加。我們要把握孔子提倡精神基礎,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蕩蕩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