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堂蕭聲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樑,而非暴力溝通是交流的藝術。如何去委婉地表達自己,如何去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和重視的。而要想成功,就不得不具備非暴力溝通的智慧和技巧。《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正好教會了我們這些溝通哲理。

    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體現為人處世與溝通交流的人生智慧。真正學會傾聽別人,會更有利於培養自己的耐心,同時也會博得他人的好感;學會愛自己,不與自己作對,不必長久陷入自責,更要學會從失誤和錯誤中總結經驗繼續成長;運用強制力的目的,則是為了正當防衛和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但絕不是為了懲罰別人;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表達感激,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蘊藏在生活與工作中的一種溝通技巧和人生哲理首先,傾聽別人、愛自己、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和表達感激,就能提升溝通質量和交流效果。也許在工作中很多人認為自己不善言辭,但是溝通也沒有他們所想的那麼困難。要聽得進別人所說的話,並適當給予相關建議;在愛自己的路上做到竭盡所能,不要過分自責,不要總是鑽牛角尖。其次,也要學會充分表達憤怒。合理的憤怒並不會引發別人的反感,只要我們表達的方式是恰當的。此外,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常去表達感激之情。也許大多數人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模式,就總是把一切當成理所應當的,不會去主動發現、去表達感激。然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感激的,針對這一點,對拉近人們關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真正掌握非暴力溝通技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出情商高、智商高的特點,在日常相處中人們也會感覺很舒適、很輕鬆,從而願意與他們溝通和相處。

    總而言之,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與其花費時間去審視別人,不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感受和表達自己上面,總是做到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去批評指責別人,總是和平地和他人相處,而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時常表達感激,哪怕是再渺小的事情,都有利於人們溝通和工作的更好相處,進而推進和諧社會的建立。

    回答完畢。

  • 2 # 悅讀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溝通不暢而產生了很多誤會,每天爭吵不斷生活的是水深火熱,有人甚至錯失了生命很多美好的事物與人 。如何才能進行高效順暢的溝通呢?《非暴力溝通》區別其他的溝湧技巧書,它從表達自己與你傾聽他人兩個方面給出了十分實用的建議。

    其中有一點我覺得說得特別好,那就是無論是表達自己還是傾聽他人,最重要一點是不要預設自己的觀點。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笑話。老師在上晚自習的時候,看到一個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著了,如果這個學生是一個優等生,那老師會說,看這孩子,太用功了,都累到睡著了。那如果這學生是個差等生,老師則會皺著眉頭說,難怪成績這麼差。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因為先入為主預設立場 ,我們對相同的事情會做出不同的結論,其實這很不利於我們正確的瞭解事物的真相,那溝通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產生了偏見後,很難客觀去對方溝通了,因此在溝通時,我們要應到,不批評、不指責,用客觀的心態去觀察對方所說的。

    同時書中還講到了很多有礙溝通的例子,如喜歡給人建議,有時我們喜歡在對方一開口講自己的情況時,就匆忙給出建議,可事實上也許對方只想向你訴訴苦罷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一個好朋友,見面了就跟我聊她老公如何苛刻她的,剛開始我就給了很多建議,可是每次我說了我的建議後,她都會有一個反駁的理由,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人家只是心裡悶得慌,想找個人吐吐心事罷了,事實上她老公並沒有她說的那麼可怕,她也根本不需要什麼建議。

    總得來講,《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運用了大量的例項來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輕鬆的溝通,這裡我就不一一詳述了,相信當你看這本書時,你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 3 # 子謙媽媽育兒經

    溝通在生活中、工作中特別重要,但是我們往往不會溝通,不知不覺中有了矛盾。

    暴力溝通包括言語上的指責、否定、嘲諷、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評價等給我們造成的傷害。

    怎麼解決暴力溝通呢?從四方面入手。

    一、觀察

    盧森堡說: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形下進行觀察,並清楚的描述你觀察到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客觀的描述事實,不要摻雜一些主觀的評價。

    比如,你看到先生在玩手機,你就說,哼,又不知道在和哪個女人聊天呢!觀察就是隻說他在玩手機,這就是客觀的描述事實。

    二、感受

    我們常常不會表達自己感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在生氣,焦慮,希望別人給自己安慰。這裡是指我們單純的只說自己的感受。

    比如,先生在玩手機,你可以說,看到你一直玩手機,我很不開心,覺得手機才是你的老婆。

    三、需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比如選擇工作的需要,追求夢想、出去玩等等需要,當我們理解自己的需要時,也要理解那個不能滿足你需要我人,他也有自己的選擇。

    四、請求

    請求的原則是,你提出來的請求不能是模糊的,必須是具體的。

    比如當你說完自己的感受後,就可以提出來,讓先生放下手機,和你聊聊天的要求。

    這四點看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其實就不那麼容易了,不過既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知道解決的方法,那就行動起來吧。

  • 4 # 思維導圖PPT肖老師

    謝邀,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候說話對人的傷害比被打一頓還嚴重,比如有一次我的母親就是因為和嫂子吵架而生病住院,母親可是幹了一輩子農活的人,背100多斤的農家肥上山,就和我平時走路一樣,就這樣一個身體結實的人,被嫂子一次無賴式的辱罵而病倒住院,可想而知,語言的暴力傷害比拳頭的暴力傷害還要大,而且挨拳頭這樣的事機率很小,但暴力溝通卻幾乎人人都經歷過,比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還不是為你好,你。。。

    你一直都這個死樣,一說到。。。就。。。

    不要怪我說話直啊,你。。。

    不是我說你啊,你。。。

    一般出現上面的話題之後,多半都是各種批評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暴力溝通,好像你不聽他們的就是不領他們情,沒想到他們是為自己好,沒考慮到他們說話直,等等,在一個看似“為你好”的幌子下面,開始各種批評教育。

    所以,《非暴力溝通》給出了一套有效溝通的4個步驟:

    2、感受,多問“你的感受是什麼?”而不是“你的想法是什麼?”,一旦帶上想法,自然而然就不客觀了。

    3、需要,識別真正的需要,談論一件事情就不要扯上別的事情,比如有時候媳婦說某個習慣不好時,她會把我曾經的各自不足、錯誤、失誤一股腦的說一遍,甚至有時候會把我家人的不良習慣也扯進來,最後就變成了無休止的爭論。

    4、請求,提出很具體的請求,而且這個請求是對方真正理解了你的意思,避免你以為他知道了,但事實上你要求的是A,他認為你要求的是B。另外,要為對方無法滿足你的請求提供預案,因為可能存在對方確實無法做到你的要求。

    舉例,一位媽媽對正在上初中的兒子說:"兒子,我看到桌子下有一雙髒襪子,茶几旁邊也有一隻,我感覺不太習慣,因為我不喜歡東西到處亂丟,你可以把襪子拿回你的房間或放到洗衣機裡嗎?"

    這位媽媽的思路就是典型的非暴力溝通,看到髒襪子,她沒有批評,而大部分父母處理這樣的情況,一般是先教育上幾句,比如,“你看看,到處都是你的臭襪子,桌子底下、茶几旁邊,到處都是,臭烘烘的,和豬窩一樣”。

    其次,父母對孩子,多數情況下都是採用命令的語氣,不像這樣媽媽“你可以把襪子拿回你的房間或放到洗衣機裡嗎?”,我們往往這樣說,“把你的臭襪子拿去你的房間,要不然我就把他扔到垃圾桶了”,瞧瞧,批評加威脅,孩子多半是牴觸的,即便他把襪子收起來了,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甚至直接和父母頂起來。

    對比一下非暴力溝通的4個步驟:

    (觀察)看到髒襪子

    (感受)我感覺不太習慣

    (需要)我不喜歡東西到處亂丟,意思是我喜歡東西整整齊齊

    (請求)把襪子拿回你的房間或放到洗衣機裡

    怎麼樣,這4個步驟是不是確實有效,最後,書中還提供一套訓練“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 5 # 每天都要在路上

    每週讀完一本書:《非暴力溝通》——如果“明學教主”看過這本書的話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每週能夠讀完一本書,每本讀完後,寫幾百字的讀後感,我能否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呢?為此,我思索良久,終於在國慶前夕踏出最重要的一步,開始行動。

    讀完下面這本書以後,我不禁想到,要是“明學教主”看過這本書的話,是否還會有如此爆炸性的溝通事故呢?

    生活、家庭、工作等方面不知道如何去有效溝通的人可以一讀一試,本週讀的書偏向實用性,如果能在實際生活應用出來,會變成非常有意思和有意義的一件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這本書中,小馬同志介紹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以上是它的官方介紹,我本來是嗤之以鼻的,當初買這本書,一是封面好看,

    二是它正在打折,三是名氣大,是個人都在說“非暴力溝通”,作為緊追潮流的時尚年輕人,必須跟上。

    什麼是真正的非暴力溝通?那麼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暴力溝通。作者在第一章就開門見山地指出,“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教主躺槍),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溝通是指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聽起來是不是很玄乎?其實作者提到很關鍵一點,當我們聽到批評時,我們第一反應是申辯、退縮還是反擊?

    如果我們能冷靜下來,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這將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然後作者論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每個要素都分章進行了重要介紹,並且還留了課後練習,幫助讀者來區分。

    當你學會了這四個步驟後,你就會非暴力溝通嗎?

    非暴力溝通有一個行為的動機,或者源動力,就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作者把這個源動力設定為對生命的愛,深度體會生命的感受和需要,專注於自己想做的

    而非恐懼、內疚、羞愧或義務。

    做到這個程度就很難了,方法可以學,意識和境界達不到,永遠只學到皮毛。我們需要找到我們的“非暴力溝通”的源動力。

    作者在最後幾章介紹如何用非暴力溝通來表達憤怒、感激、運用強制力等等,配上實際的案例,手把手教讀者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幾章如果學以致用,絕對受益匪淺。

    比如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表達感激,包含三個部分:

    1、對方做了什麼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是不是比簡單的讚揚更有助於深化彼此的聯絡?

    透過這本書,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更加美好,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還會不會毫無保留的去幫助和支援一個人(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