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吐槽說騙子騙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三無產品買坑爹保險,往往老人受騙後根本不敢說,最重要的非常的自責。你要是看過就懂了,我不稀罕錢,我怕他們自己想不通。 而且有時候,爸爸媽媽想跟你說話又怕打擾你時間,他們知道世界發展太快,自己跟不上。他們不想成為負擔,不想無所事事又擔心做事出錯。甚至連個iPad系統都不敢升級怕弄壞東西。
17
回覆列表
  • 1 # 苗萬平談情感

    01.兒走千里母擔憂,父女不見情難斷。父母盼望兒女在外安全,然後才是升官掙錢。

    02.在家老人最怕孤單,怕兒女扔下不管。老人不需要你給他多少錢,渴望你常回家看看,陪他坐下來聊聊前300年、後500年,給你提供經驗,論論家長理斷,好吃的飯菜給你炒個沒完。

    03.老人最喜歡孫輩,喜歡子孫繁延,甚至多多益善。(貓老吃子,人老惜子)名言,在農村代代相傳。

    04.老人喜愛兒女雙全,在有病時需要兒女跑後忙前。在拉屎拉尿上廁所也很困難,更喜歡女兒、孫女陪在床邊。兒媳照顧更顯有禮,親戚來到誇個沒完。

    05.人人都有一老,不願意兒女不和去吵鬧。在摔到、生病、偏癱不能走動,最喜歡兒女快快來到。有時她也心裡煩躁,怕耽誤兒女工作不斷嘮騷: 為什麼自己不早死?好使我解脫痛苦去除兒女負擔煩惱?!這時越需照顧,甚至住下來忙跑。等到老人不吃不喝,駕鶴西去半月來到。

  • 2 # 和風細語言

    可以說老人對於所有在外打拼的子女,其牽掛之情是無限你,那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哪怕兒女們的隻字片言的電話傳播,老人們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此外,由於老人孤單在老家,其寂寞無助的心理,在年輕人看來也是難以理解的,老人們享受不了一家長久團聚的天倫之樂,對他們的健康也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在生病之時,其心情恐怕更孤寂難受吧。

    所以,在外打拼的兒女,抽時間多打電話關心問候老人,有空餘長的時間帶上自己的孩子經常看望老人,讓老人們在後半生多多享受一下人世間應有的天倫之樂吧!

  • 3 # 寧靜致遠john

    改革開放釋放了大量剩餘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市,尋找就業機會,又迫使城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向更高階的產業發展,這是良性迴圈。問題是家庭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化。幾代同堂已不復存在,小家庭結構成為主流。家庭關係因為聯絡漸少也會產生大變化,老人面對這些變化,會無可適從,會不適應,這是自然現象,尤如城市裡剛退休的人員的失落感一樣,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總之,老年人迂到的心理問題,必須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福利和養老事業的進步,而改善。

  • 4 # 生在狗年的豬寶寶

    因人而異!由各人的性格而定,自強的人,老人會自己處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不想著給兒女增添麻煩;一些年輕本就很麻煩的人,老來還是一個樣,興許會變得越發矯情。總之,不管什麼樣的心態,首先要隨遇而安,從自己做起,老有所樂,心態平和,安享晚年!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新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可是現在的年輕人,為了尋求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也為了享受現代文明發展的紅利,很多都會選擇離開家鄉而留在大城市去工作、生活。這種人口的流動也催生了兩個新名詞“空巢老人”、“留守兒童”。

    那麼子女在外的“空巢老人”是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呢?

    首先,是對兒女的牽掛和思念吧。去年聖誕節前有一個德國的公益廣告,老父親準備了一大桌豐盛晚餐,然後一一給孩子們打電話,希望孩子們能夠回來過節,結果電話一個個打過去,孩子們都回不來,老人的神情在一個個的拒絕中越來越落寞無神。這樣的一幕,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並不少見。

    其次,應該是對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一種擔心吧。老年人的心理特徵之一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會過分關注,甚至對死亡的恐懼也會與日俱增。

    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他們其實很希望子女能都時刻陪在身邊,以防萬一,也就是俗話說的“養兒防老”。而子女不在身邊的現實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第三,有些老人應該還會有一種對子女的自豪感吧。他們覺得孩子們在大城市成家立業,成為教授、經理、工程師等等,都是人生的一種成功,而自己作為父母,也算盡到了養育的職責。擁有這種心態的老人會有比較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對提高其生活的幸福度會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不管怎麼說,子女在外的老人都需要子女和社會各界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孩子們,空閒的時候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老是借錢不還,但都是親戚的錢有時候他們不要我還,被寵壞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