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貨の漫想記
-
2 # 邱思民
抹茶的味道,幾乎人人都愛。清香中帶著厚實,甜美中泛著苦澀,這種深刻的味蕾體驗,複雜而多變。抹茶不但美味,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它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對身體非常有益。
-
3 # 品品香茶葉旗艦店
抹茶的歷史
抹茶起於隋煬帝年間,發揚於唐朝,興盛於宋朝,原名叫末茶。唐 · 陸羽《茶經·六之飲》:“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
唐中期,日本有個僧侶行基,將茶道和茶樹帶回島國,中國茶樹在日本落地生根;到了宋朝,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文人時代,這等風雅之物得到極大的寵愛與傳播,抹茶迎來了它紅到發紫的鼎盛時代。
然而到了明朝,務實主義壓制了享樂主義,繁複精緻的抹茶方式不再受到推崇,沖泡飲茶方式迅猛上位成為新的網紅。
抹茶的製法將春天茶葉的嫩葉, 用 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儲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 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 碾磨成粉末。
成功的抹茶有3個關鍵詞:
1.覆蓋
2.蒸青
3.石磨
經歷過覆蓋+蒸青+石磨的綠茶,才是能稱作“抹茶”的綠茶,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愈加鮮美。
平時吃的抹茶是真抹茶麼?別天真了,即使是在日本買的,也不一定是真抹茶,更別提我們國內了。
畢竟相比吃貨的需求,抹茶的年產量簡直少之又少,按照“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經過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粉末”的標準,每小時人手磨出來的40g左右抹茶粉,還不夠你一個冰淇淋的呀。
所以即便是標明瞭“抹茶”的食物,旁邊也會註明是它其實是 “綠茶粉”的。
辨別抹茶與綠茶粉1、看顏色
由於出身環境、採摘時間不同,抹茶更加翠綠鮮亮,綠茶粉則黃綠偏暗,不要相信店家為了賣綠茶粉而宣稱的“越偏黃越暗淡才是真抹茶”的論調。
2、看細度
放在一張白紙上用手指碾磨,抹茶觸感非常細膩,猶如上色一樣均勻,綠茶粉則略有顆粒感,粘紙不均勻,可擦去。
3、聞香氣
抹茶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聞起來有海苔的鮮香味;綠茶粉則同普通綠茶相似,聞起來多為草木香氣。
4、打泡沫
溶於水中攪拌打泡
抹茶由於顆粒極小,出現的泡沫非常豐富且細膩;綠茶粉打出的泡沫量較少且分佈不均
-
4 # 菩提樹花盛開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裝置,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回覆列表
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抹茶是日本的,其實早在我國隋朝時期,就有關於抹茶的記載。抹茶起源於中國,古時候被叫末茶,是將春天茶葉的嫩葉,透過蒸汽殺青,製做成餅茶。食用時,只需用火對其烘焙乾燥,經石磨碾磨成粉末來食用。抹茶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後來流傳到日本,就被日本人民將其發揚光大,有著日本之最的美譽。如今日本抹茶和飲品,已經成為全世界所青睞的美食,用抹茶做的食物更是不勝列舉。像抹茶蛋糕、抹茶拿鐵、抹茶布丁、抹茶冰淇淋等等,都深受年輕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