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魔心MC

      端午節插艾葉的傳說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就拿插艾葉來說,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具有相應的典故,聽起來很有趣。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後,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幹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了他。申喬五歲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趙巡撫上任後,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年,長沙市嶽麓山的一個山洞裡,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為一個老和尚,到長沙市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嶽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走進它的嘴裡,許多人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走來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雲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就可以毒死它。如果它到老百姓家裡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裡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禍。”趙撫院醒來後,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雲箭。原來這個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雲箭,走到嶽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橋軟綿綿的。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趙撫院抬頭一看,嶽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他拉弓射箭,一盞燈籠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燈籠也熄滅了,這時天橋也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後,立即曉諭長沙城內各家藥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藥,不可把真藥賣給他,可以把一包雄黃給他。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裡放些菖蒲根。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藥店買眼藥,藥店老闆給了他一包雄黃。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從前門進,各家各戶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後門到廚房水缸裡去放毒,泡在水裡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後,立即全身潰爛,不一會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讚趙撫院的功德。人們趕到嶽麓山趕到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的嚇死人。後來,人們從洞裡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戴的金銀首飾,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從此以後,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艾葉,還要喝雄黃酒。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聽起來很有趣,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意義在裡面,相信端午節插艾葉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

  • 2 # 山村玉石

    小時候,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插著艾草,也不知道插艾草有什麼講究,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

    過去有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意思是到了清明,氣溫升高,種什麼也容易成活,折一塊柳枝插在地上,就能長成小樹;端午節,要到坡上拔艾草,回家驅蚊蟲,且能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記得小時候,到了端午節,早上要早早跟大人上山,說是“拉露水”,就是在太陽沒出來前,到山上去拔艾草,回家插在門口,擺在院子裡,剩下的艾草,大人就會捻成繩子,掛在幹牆上涼幹。等涼幹後,晚上點著放在地上,用來燻嗆蚊子,人們就能睡個安穩覺了。

    問老人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老人講了一個艾草辟邪的傳說 故事,聽起來有點神乎。其實,那只是傳說。端午節已到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蚊子、蒼蠅等蟲子很多,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在過去年代,沒有好的藥物驅除,多年的經驗告訴人們艾草能驅除蚊蟲。

    艾草還有祈福納福的寓意,門口插艾草,表示這家人接納百福的美好祝願。因此,現在農村有很多人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 3 # 華南農小白

    關於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的問題,對於民間各種各樣的傳說,愚人在此不必過多贅述。下面我說說除了傳說的習俗外,現在我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自打我記事那時起,端午節那天,父親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到野外找艾草,拿回家後在家各個門口都上一支香,同時插上一株艾草。這是一種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在我的家鄉,如今一直都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對於艾草能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的傳說,那畢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景,重要的是對傳統民俗的一種傳承。

    據瞭解,目前有很多年輕人對端午節要掛艾草的事不知情,由於平時都是外出工作,在家比較少,加上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一些農村已經演變成了城鎮,平時過節不再遵循一些傳統的規矩。因此,一些傳統的文化已經慢慢淡化,反而是一些西方的節日在年輕人中興起,如情人節,聖誕節等。筆者認為這既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時代的悲哀。作為年輕人我們接受新時代的各種新生事物沒有錯,但我們作為華人,也應該繼承和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燦爛文化,從哪些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出這些傳統的民間習俗中其實都蘊含著忠、孝、義等傳統美德,教導我們如何去做人做事,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應該進行弘揚和傳承。

    端午節在門前插上一支艾草,就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這就是我對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的回答!

  • 4 # 蝦吃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端午節的民俗活動都豐富多彩,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等民俗活動最為常見。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採艾”是端午節裡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也是從古至今一直傳承的一項民俗活動。

    艾草也叫“艾虎”,它是勞動人民認識和使用較早的一種藥草,最先是以醫藥用途為主,許多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對“採艾”最早的記載,可以溯源至《詩經·王風·采葛》:“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從中可以看出,採艾在公元前便是勞動人民生產的一部分。但是這裡的“採艾” 並沒有和端午節掛鉤,它先是在醫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後來才漸漸與民俗聯絡起來。

    過去的歲月裡,五月在人們心中是“惡月”,也叫“百毒月”,這個時期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季節,蚊蠅孳生,百蟲活躍,如何平安度過次月成為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於是,便產生了驅邪護生的巫術活動,即巫術與禁忌。

    艾草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人們便聯想到將艾草掛在門口,以阻止病毒進屋,類似“門神”的功能。艾草與端午節便聯絡在了一起。最簡單的形式是直接掛一束艾草於門上和牆上,複雜一些的,有人將其做成人形、虎形,像《夢梁錄》中所提到的,做成天師馭虎像。就這樣,插艾草由一種民間巫術,轉變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進而漸漸成為了與端午節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節俗,流傳至今。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 5 # 豫鄉文旅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

    其實在沒有端午節之前的中華古代先民,就懂得如何利用艾草來治病防病了。那時候的先民,因為神農嘗百草,而瞭解到艾草可以預防和治療很多的疫病的,這個和後來的端午節並沒多大的關係。

    根據古書記載,很久以前的先民就摸清了艾草的功效和作用,總的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面板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外用適量,供灸治或燻洗用。搗爛如絨,製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可以見得的是,艾草能治百病,祛除百毒的困擾,是一種經濟實惠的中草藥。在農村大地上分佈很廣,可以隨手而得的製作看病治病的藥材,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大家知道在古代,大體上農民和貧困人家都是沒錢而缺醫少藥的,而艾草的多功能的治病療效正好彌補了勞動人民的需求,而受到廣泛的運用與推崇。

    艾草也叫艾蒿,屬於民間的一種野菜,在南方人可以吃的居多,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多以入藥為主。艾草的奇異的香味,可以驅除多種的毒蟲和害蟲,起到消毒殺菌的左右。對於勞動人民來說,不花錢少花錢能治大病的藥草,自然是喜歡多加。

    至於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應該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芒種至夏至之間,天氣漸熱,各種毒蟲和害蟲開始活動頻繁有關。炎熱的夏天來了,蚊蟲肆虐,影響人們的休息,而艾草就是能夠驅趕它們的天然的剋星,而且環保生態沒有汙染,很適合勞動人民的迫切需求。那時候是沒有蚊香和其他的藥物的。

    端午節在自家門楣上兩邊和窗戶上面插艾,可以杜絕蚊蟲進去室內侵害人類的正常作息,勞動人民可以安穩的晚上休息,白天才有精神勞作的。

  • 6 # 薇健康

    健康先知:端午插艾為端午節民俗,意在避晦氣、驅鬼邪、消疾病。

    民諺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為菊科蒿屬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馨香味,端午插艾為端午節民俗,意在避晦氣、驅鬼邪、消疾病。每到端午節之際,民間家家都會灑掃庭除,以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以起到避晦氣、驅鬼邪、消疾病的作用。除此外,一些地方還有懸掛菖蒲和大蒜的習俗。

    另外,艾草可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又被稱為“醫草”,廣泛應用於民間。

  • 7 # 普濟

    端午節門兩邊掛艾草的風俗,古來有之,三大緣起:⒈南方的農曆五月進入盛夏,高溫高溼的氣候來勢兇猛,各種溼熱、瘟疫開始發作,蚊蠅蛇蟲橫行。所以,五月被俗稱為“毒月”,五月初五叫做“毒日”。這天懸掛艾草為的避諱這些夏日的溼毒。⒉艾草自古就是良藥,避晦、除毒、消炎。艾草的清香味道正好吻合抗擊“毒日”的需要。至今艾草的藥物治療作用仍被廣泛運用,譬如艾灸,在民間始終發揮著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⒊農曆五月是植物生長旺盛期,艾草長勢正旺,已成棵型,藥物成分盈實。尤其是南方地區,潮溼悶熱的空氣中,門邊掛著的艾草,清香久遠,沁人肺腑,聞著心清氣爽,討厭的蚊蠅卻避而遠之,更是受人喜愛。

  • 8 # 武俠哲學

    端午節之發端,是由於五月開始溼熱,蟲蠹滋生,人易患病。於是五月遂有惡月之稱,而人就要在五月採取相應的防病措施。漢人則以陰陽鬼神之說來解釋所謂「惡月」,所以五月五日的活動就主要是辟邪。

    (詳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64298237820272903/)

    所以我們看到,端午節的兩個基本方向,一個是防病,一個是辟邪。端午節插艾,也就可以從這兩方面理解。

    首先是防病。《夏小正》中都說了,「此日蓄採眾藥,以蠲除毒氣。」

    而艾,就是一種藥。陶弘景《名醫別錄》錄「艾葉」雲:

    「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

    《荊楚歲時記》引《師曠佔》語云:「歲多病則艾先生」。所以既然端午應該採藥以除毒氣,那麼艾作為藥之一種,自然可以採而以除毒氣了。所以《荊楚歲時記》中亦云:

    「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這是從防病一方面說的。

    插艾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辟邪。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

    「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

    這裡插艾就是為了「禳不祥」,也就是辟邪,而不是防病除毒氣了。

    艾作為一種藥,可以除毒氣,可艾怎麼有辟邪的功能呢?《燕京歲時記》中的「艾虎」就是線索。原來是把艾做成虎形,就有了辟邪的功能了。

    吳自牧《夢梁錄》中即有云

    「御書葵榴畫扇、艾虎、紗匹段,分賜諸閣分、宰執、親王。」

    周密《武林舊事》亦云:

    「插食盤架,設天師艾虎。」

    可見人們以艾作虎形確是可以辟邪的,此亦是端午習俗之一。

    可為什麼艾作虎形就能辟邪了呢?這其實意味著是虎能辟邪。《風俗通》雲: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縛性銳,噬食鬼魅。」

    瞧見沒有。虎能食鬼魅,用這個辟邪,那太靠譜了。與艾虎一起的,還有「蒲劍」,「蒲」就是菖蒲,所謂「蒲劍」是指菖蒲的葉子很像劍,所以菖蒲也就成了劍的象徵。所以艾和菖蒲,一個是能吃鬼魅的老虎,一個是寶劍,人們就會覺得,以之來辟邪,那自然是很靠譜的了。

    明清時的端午節,人們會在小孩頭上用雄黃酒畫一個「王」字,會編老虎頭掛在小孩胸前,穿老虎肚兜等,大抵皆與這種老虎能辟邪的觀念有關。

    端午節插艾,與端午節的兩種意蘊即防病和辟邪有關。而插艾,是兼具防病和辟邪的功能的。所以插艾就成了人們在端午節的一個普遍行為了。

  • 9 # 把生活當旅行

    民間流行在端午節插艾,應該是看重它的藥用價值,同時又以為它有辟邪作用。

    一是看重艾蒿的藥用價值。

    東周戰國時期的孟子就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中國最古的漢族傳統醫學方書——西漢的《五十二病方》記載了艾葉的療效與用法,歷代的《本草》更是幾乎沒有不記載的;南北朝的梁朝,有個叫宗懍的人寫了一本《荊楚歲時記》,也有“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的記載;現在仍有許多地方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

    中醫絕技之中,尤以號脈和針灸為神技,號脈是為知病,針灸則為治病,而針灸中的灸法就是以艾為主要治病成分。說到針灸的歷史,起碼也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針灸的最早著作《針灸甲乙經》的作者就是西晉的皇甫謐。

    二是看重艾蒿的辟邪作用。

    同是西晉時期,一個叫的周片著的《風土誌》就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以驅邪卻鬼”的記載;清代道光年間的才子顧鐵卿寫了一本《清嘉錄》,也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的記載。

    如今插艾的民俗仍然盛行,說明這一中華文化傳統是有很強的生命力的。

  • 10 # 六甲番人

    端午插艾是漢人很重要的習俗,有些地方至今仍然保持,那麼,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

    端午插艾,一般會“手執艾旗招百福”,或“懸於門上,以祛毒氣”,或“艾虎形以辟邪穢”,插艾草或將艾草做成老虎的樣子,都是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景,期盼透過艾草的藥效和誠心祈福,能讓自家驅邪避害,平安多福。

    透過艾草來驅瘟辟邪的習俗來自遠古,早於端午節出現時,那時我們的先祖已經認識到艾草可入藥,“艾葉能灸百病”,比如史書就有記載春秋之前有醫者將艾草用於針灸,長期的實踐也證明,燻艾草可以抗菌、抗病毒、止血、祛痰、平喘、鎮靜、抗過敏和護肝利膽等,而其藥效最好當是農曆五月時,到了夏至艾草就會長得很快,藥效降低,所以端午前後採集艾草曬乾是最好的時間段。

    同時古代先民認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氣候溼熱,毒蟲出沒,瘟病流行,人們容易得病,而巫術是遠古時期驅除毒病的最主要手段,遠古的巫術並不盡是迷信,除了咒語、巫舞、符圖外,還會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後來符咒部分的咒語、巫舞、符圖逐漸失傳,但插艾掛蒲和喝雄黃酒卻保留了下來,再後來蛇越來越少見,雄黃酒也很少人喝了,到了今日,就只剩下了插艾掛蒲的習俗了。

  • 11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端午是一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端午是一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

    端午節,亦有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等等別稱。

    《全唐詩》中直接寫到端午的詩不在少數。有宋一代,72卷《全宋詩》中詩題裡含有“端午”一詞的就有二百餘首。徜徉在古人的詩裡行間,沿波討源,溯流而上,一幅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風情畫,以詩詞的形式鋪陳開來。

    既有遙寄先賢之感懷,又有雅集、射柳、賽龍舟之娛樂,又有踏青、插艾、佩香囊、系五彩之習俗,復有解粽、煮酒、食五黃、品黃鱔齒間之清香……

    發軔於中華民族悠遠歷史深處的端午詩詞文化,為探索中華民族三千年來的端午文化風俗,提供了清晰的歷史線索,詩意端午裡,吟詠踏歌的先賢詩人、文人墨客款款走來、綽約閃現於目前……

  • 12 # 布衣荊釵

    端午節快要到了,家家戶戶插艾葉,不僅僅是一種裝扮,更是因為它特殊的香氣。五月份之後,天氣越來越熱,蚊蟲都出來了,而這個時候也是艾草長得最繁盛的時候,它特殊的香味可以祛除蚊蟲,消毒殺菌,保持室內的清潔。其實,艾草的作用遠不止這些,艾草可以用來泡腳,以殺菌,還有的地方喜歡用艾草來熬粥,從而增強抵抗力。在我們家鄉,尤其是對於產婦,艾草的作用可大了,每天來一碗艾草煮的茶,對祛除體內寒氣作用特別大,當然,這裡的艾草是幹艾草,就是收割後經太陽暴曬而喪失了水分的艾草。

  • 13 # 鎧速戶外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關於為什麼端午節插艾草;其一,老一輩有的人們迷信,認為艾草驅鬼辟邪。其二,艾草本身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能驅除蚊蟲,還可以淨化空氣。其三,艾草是一種藥材,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 說到講究的話;以前有許多地方人們把艾草編成老虎形掛置門前,取虎為吉祥瑞獸,保護全家平安之意。也有大門一邊掛一根或幾根,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隨性就好。

  • 14 # 星空動漫撩撩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插艾草到窗臺,在老家寓意著辟邪,有一定的防蟲防的病作用。艾葉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也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現在養生中也經常燻艾,保護身體。除了“辟邪,端午節又有“衛生節”這麼一說,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楊廣,他真的殺父弒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