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哎喲哥哥Besos

    【製作過程】

    1、上好晚米1500克用清水浸泡一夜後撈出瀝乾,摻水3500克磨成稀漿,再加入食鹽5克、10克熟石灰溶於100克清水的水溶液,攪拌均勻

    2、米漿倒入大鍋,灶內燒中火。在米漿的加熱中不停地用鍋鏟攪動米漿以致加熱均勻和不粘鍋底(避免燒糊)同時適時逐漸地加入約1000克溫開水(降低粿糊的稠度),當米漿全部炒成熟糊時,鍋內退火加蓋焐20分鐘出鍋裝盆內成半成品

    3、半成品的米凍可切小菱形塊加輔料用煮的方法,如海鮮煮米凍、三鮮煮米凍等,也可以切成長方塊用煎的方法,如煎燒米凍,還可以在切成長方塊後用清炸的方法

    【特點】 質地比九重粿和鹹粿更為軟嫩

  • 2 # 大笑影娛

    米凍粿

    米凍粿在福建是挺地方特色的小吃,口味Q談軟糯,澆上醬油汁,伴著蔥香微鹹清鮮,是午後很好墊飢的食物。在那個年代,製作米凍粿是很繁瑣的過程,不到農閒一般家庭製作的次數不會很多。在我印象裡,自家也只做過幾年,後來不在村裡住,母親就再也沒做過了。

    拍拍粿

    關於做米凍粿的記憶,還停留在竹賢老屋的廚房裡。米需要提前泡好,到村裡磨豆腐的人家去磨一桶米漿水,然後需要用特殊的樹枝燒土木灰淋水行程植物鹼水。以前都是土灶,為了製作米凍粿,需要提前劈好柴壘在灶前,方便使用。

    如果煮婦們在鍋前攪拌,那燒火的事宜就交給丈夫或者大點的孩子。燒火不能太大,鍋裡米漿容易糊,米漿在鍋裡沸騰,凝結,熟透的過程中,需要不停的攪拌,這個過程卻是一個體力活,只有煮婦們才有耐心去為家人完成。等熟透後,將迷糊盛出裝入器皿,降溫到一半時間,我們就要開始製作,揪出一坨,在手中左右拍(這就是本地人叫拍拍粿的由來),拍到緊實,擺好在大竹篾篩上,自然晾涼,再製作醬汁,澆蘸食用即可。

    米凍粿

    由於製作程式太繁瑣,隨著現在零食越來越豐富,做古法手工米凍粿了的人更少了,可能在當地菜場或許還能買到,就是少了全家互動的熱鬧氣氛,鄰里互幫的熱情,以及自家的煙火味。

  • 3 # 影風影視剪輯

    材料:乾酵母粉(yeast) 1/4 oz = 7g,

    大米粉(rice flour)[注:不是糯米粉]16 oz = 450g,

    麵粉1/4 cup,糖

    製作過程:

    1。將乾酵母粉,加入1/4杯40C度的溫水調和好,然後加1茶匙糖調勻,靜置10分鐘,如果混合物體積變大,發酵粉就發酵了。

    2。將1/4杯麵粉和1/2杯的40C度溫水調和均勻,然後和(1)中的混合物一起調勻。用保鮮膜蓋好,然後放在30C度的地方10小時。

    3。將米粉和2杯30度的溫水調和均勻成比較稀的糊,然後將(2)中的發酵湖加入攪拌均勻。(這時麵糊的濃度應該比平時吃得芝麻糊稍微稀一點)

    4。將(3)用保鮮膜蓋好,放在30C度的地方2個小時。

    5。蛋糕烤盤中(或碗,但不要太厚太深)抹少許油,將(4)倒入,不要太滿。然後上蒸鍋大火蒸20-30分鐘就好了。

    6。取出等其稍微冷卻就可以切塊吃了

  • 4 # 風火年華

    做米凍粿最重要的是草木灰,草木灰呈鹼性,用水過濾完的鹼水加入到米漿中,米凍粿會帶著一股獨有的鹼味和韌勁。

    1、米漿與鹼水混合,倒入鍋中反覆攪拌,逐漸濃稠直至凝結。

    2、凝結的米漿在鍋中小火悶上幾分鐘,降溫幾分鐘,揪出一坨,用手左右拍打,拍出米凍粿的形狀。倒入鍋中煮熟即可。

    03

    吃法有三。

    一為沾著吃。豆腐乳、醬油、還有烤過的辣椒調的湯。

    米凍粿Q彈軟糯、帶著特有的鹼味。

    二為炒著吃,加些簡單的配菜、調料。

    三是將鍋裡剩的鍋巴油炸,也是下酒菜。。。

  • 5 # 明歌廚記

    準備原料:晚米,熟石膏,鹽,水

    製作步驟:

    1、上好的晚米2000克,提前一晚用清水泡好後,撈出來瀝乾,

    2、然後摻水4000克用石磨磨成稀漿,(也可以用料理機)

    3、加入食鹽10克,15克熟石膏融入100克清水裡攪拌均勻備用,(有結石的朋友要少吃哦)

    4、起火燒鍋,把米漿倒入大鍋,用中火,在米漿加熱的過程中不停的用鍋鏟攪動米漿,以至加熱均勻和不粘鍋,攪拌的同時慢慢加入溫開水(避免粿糊的稠度)

    5、煮到濃稠加入調好的石膏水,一邊加一邊攪拌,米糊會變成淡黃色,繼續熬煮,煮到米糊光滑,沒有疙瘩,就可以出鍋了,倒入模中,放涼就可以了。

    做好的米凍粿,可以煎著吃或者煮著吃,Q軟不粘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澱粉可以做蘿蔔糕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