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獻歷史
-
2 # 雲文玉601
很多朋友解釋的都很棒啊,我就另闢蹊徑,隨便吹兩句,這兩個難易程度不一樣,首先打出匡扶漢式口號的那些人大多數都是野心家,而且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盤,有自己的勢力和武裝力量,更重要的是具有成功性啊對不對,畢竟這個口號出來的時候曹操還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都有機會,無論是野心家還是忠臣都可以試一試,大漢還存在。
那反清復明可就不一樣了,大明都亡了,連吳三桂啟兵佔據大半個西南都被人家打死了,你說說還怎麼振奮人心。
-
3 # 5808647835秋
匡扶漢室是指一個整體民族振興發揚光大起來而反清復明是指推翻一個朝代而重新在恢復建立起一個新的朝代是屬於一個小範圍而匡扶漢室是屬於整體大範圍所以匡扶漢室聽起來要比反清復明更激動人心。
-
4 # 莫味道
因為匡扶漢室是三國豪傑身體力行的信仰。
而反清復明只是明清時代秘密會黨的空洞口號。
四百年的漢朝,縱然到了東漢末年行將倒塌,天下人還都處在效忠漢室的慣性下。“匡扶漢室”是人心所向,只有匡扶漢室的人,才會被有操守的人追隨。
劉備自不必說,一句“漢室宗親”吃遍三國”。
單說曹操,年輕的時候也是滿心想著匡扶漢室的理想青年,不然何以冒著生命危險刺殺董卓?
刺殺失敗逃亡路上,遇到陳宮,一番“匡扶漢室”的慷慨陳詞,陳宮捨棄官職跟隨曹操流亡。
曹操逃回家鄉,也是靠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得到鄉紳的資助得以招兵買馬,一批有才幹的人云集到曹操麾下。聯軍攻打董卓,十八路諸侯心懷鬼胎不肯前進,又是曹操帶著自己的人追擊董卓,要拯救漢獻帝,寡不敵眾慘敗而歸。
即使面對死亡,曹操也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著“漢故徵西大將軍曹侯之墓”。
即使曹操後期有不臣之心,但他至死都是漢臣。
“匡扶漢室”既有實際的效用,又有理想主義的情懷,早已跟三國的群雄融合在一起。
而“反清復明”,提出在南明抗清失敗後,抱著亡國之痛計程車大夫,不甘心失敗,為後世的反清運動播下反抗的種子。但隨即時間到了康熙年間,明朝的遺老遺少凋零殆盡,中國進入少有的盛世,“反清復明”脫離了歷史軌跡,人心思定,這種口號不再有號召力。
明末清初,秘密組織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綱領,天地會是個神秘的組織,口號只能偷偷摸摸私底下喊。
天地會流行在當時的底層社會,“反清復明”沒有成為過主流的思潮。
到了乾隆中期,天地會的林爽文、陳周全兩次起義打的口號是“順天行道,剿除貪官”。“反清”反的是貪官汙吏,至於“復明”都沒人信了。
“反清復明”從來都是空洞的口號,即使大規模的反清運動,也不是為了復明。往往與秘密結社、暗殺結合在一起,甚至有“凡滿人皆我仇也。勢無兩立,必盡殺之”這種極端思想。
而“匡扶漢室”卻是東漢末年從上到下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潮,在這個主流思潮的主導下,演繹出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動人心魄的故事。
-
5 # 林了凡10
匡扶漢室成功了,你自己當皇帝。反清復明成功了,擁立一個朱姓當皇帝。前者是創業自己當老闆,後者打工。你選吧!!!
-
6 # 使用者君1211
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漢人江山,漢室老劉家的,明朝老朱家的,他們共同的地方都是漢族人!
恢復漢室,是劉備的口號,可能是三國演義小說家家戶曉原因吧!
反清復明,哈哈!後來人是打著明朝旗號而已,反清的人以不姓朱,只不過想另立一個漢族皇帝而已。
-
7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匡扶漢室”,打此旗號者無不是沉浸於"兩漢雄風銳氣"的光環之下!東漢未年的老百姓仍然是″人心未忘強漢″的。
其它朝代多數是以“衰竭"而導致亡國的。唯獨漢朝是在尚未衰竭而亡於"內亂″之中。即使是到了各路軍閥彼此割據混戰之時,在事實上己經分裂了的漢朝軍閥們,仍然有餘力御外。比如:曹操破烏丸,諸葛亮平定南中,孫權安定山越。這樣的事在以後的其它朝代不能說沒有,但至少是罕見的!
“反清復明”,這個口號自明亡之後幾乎空喊了上百年!但卻沒有一次能夠真的"復明”成功!為什麼呢?因為明朝晚期大失人心才導致的這個結果!那些用“反清復明"做口號的人都是誰呢?多數是那些前朝的利益獲得者,他們留戀於那個給予過他們利益的王朝。
而普遍百姓呢?在清兵入關前後,因為清朝的"剃髮令″確實發生過激烈的抗爭!並且遭受到殘酷的鎮壓!然而,當清初的幾位皇帝釆用了各種有效的安民手段後,普遍百姓的反抗行為和情緒也就隨之消退乃至消失了。畢竟是"民以食為天″,誰能讓百姓吃飽了肚子,得以維持生計。那麼百姓自然也就不會去附合″反清復明"者了。
粗略分析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導致後人認為″匡扶漢室″的囗號,比"反清復明”的囗號更為激動人心了!
-
8 # 一貳一橙
因為漢朝延續得夠久,西漢210年,東漢195年,加上個季漢43年,三個漢室享國448年。就算排除季漢,兩漢延續了也有400年,早已深入人心了。
我們自稱為“漢人”、民族為“漢族”、衣服為“漢服”,這些都是紮根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根,不是大明那276年可比的。
匡扶漢室從西漢滅亡就開始宣揚,反清復明只喊了滿清加民國不到三百年的時間在西晉以前,人民還算是比較純正的漢人,是從炎黃時期就流傳下來的血脈。西晉末年五胡南下,以鐵與火強制民族大融合,這時候的純正漢人已經大幅度減少了。
我們現在常說的漢族、漢人,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意志的傳承,而不單純指血統。比如隋唐,這兩個是歷史上獨有的混血王朝,雖然有唐人、唐人街、唐服這些稱謂,但它的號召力遠遠要小於“漢”,有說復興漢室的,卻沒有說“興復唐室”的。而明朝就更不用說了,朱元璋上臺之初就宣傳“明繼元統”,是元朝的延續。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而且把治下人民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方漢人。漢人在元朝之下只是第三等的公民,這明顯損害了我們內心長久存在的漢人榮譽感。
加上明朝政治腐敗、廠衛酷刑,也讓我們在感情上也對大明朝敬而遠之。之所以“反清復明”的口號能在清前中期叫得響,主要還是歸功於清廷前期的剃髮易服和屠城殺戮,可到了康熙時期,所謂的“反清復明”就成為了和“阿彌陀佛”一樣的口號了。
後期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也不是反清復明,而是恢復漢人的江山,是由漢人意志領導的江山。
-
9 # 仚乃山上人
漢室是一個信仰,漢室沒有外敵,只是自己內部鬆垮,離心嚴重,但是整體還是龐大。你我無論有無異心,但本質都是漢臣,匡扶漢室其實是我們的本職,也是我們歷代祖先的工作。我們在漢室傾頹之際,吃著漢朝的俸祿,接過祖先的工作,拼盡生命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為了祖先、為了代代相承的信仰——漢室,這聽上去不是很偉大嗎?彷彿我們成了傳奇故事裡那些偉大的人物,為了並非自己私慾的東西而戰。
而且,漢朝是第一個如此輝煌而久遠的王朝,以至於所有人認為天下就應該是漢朝的,不應該出現其它朝代,天下永遠都是漢家的,漢家=朝代。即使普通樵夫農婦也如此認為。覆滅漢室如同凡人要起義上天改換道教佛教所有神佛一樣,是超出所有人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事情。就連荀彧這種高階知識分子都無法接受。匡扶漢室是天命與正義,是從世家到農民到商人到山賊土匪都承認的事情。黃巾軍是怎麼起義的,打的是道教神明的旗號。不然,誰敢說改換漢室?而黃巾軍最終失敗了。
可是反清復明不同,明朝是有外敵的。大明是一個政權,大清是一個政權,大順是一個政權,大西也是一個政權。天下人並不都屬於明朝,所以對其它政權治理下的百姓來說,明朝是個敵對政權,幫助一個敵對政權簡直就是腦子有問題。明朝又腐敗,即使南明偏安一隅還是在內鬥並貪腐。百姓對明朝沒有什麼好印象,被明朝吞併和被其它政權吞併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都是成了亡國奴。而清朝迅速完成統一,百姓生活比明朝時安定很多,鬼才想恢復明朝的生活,那是知識分子明朝死忠的事情,與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農民販夫走卒無關。對老百姓來說,不過是換了一個皇帝而已。百姓不識字卻會聽故事,秦漢隋唐他們都聽說過,那麼多朝代都被替換了,明朝被替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在清朝老老實實種地,你卻要反清復明把天下再拖入戰火,你是想害死我全家全村全縣人是不是?
既然歷史上出現過這麼多朝代,那麼為什麼要反清復明?明朝對老百姓很好嗎?老百姓經常起義的吧?所以,復明?沒心情。如果真要復明,那也是知識分子的事情,他們祖上是明朝的官,如果復明,他們還是明朝的官,老百姓還是老百姓,老百姓不摻和。而且知識分子講究忠君愛國,這是被儒家洗腦一輩子了,老百姓可沒有,老百姓沒錢,三代農民湊不起一本論語的錢,老百姓才不懂忠君愛國,只知道聽說書的講改朝換代。誰統治他們都是農民。而知識分子呢,也不是人人忠孝。明朝末期那群知識分子什麼嘴臉大家都清楚,指望他們講忠義那真是白日做夢,100個官員裡能有一個忠義的就不錯了。到了清朝,他們作為知識分子,照樣是統治的基石、做官的人選,他們為什麼要反清?危險性大,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如果我有能力反清,我為什麼要復明?歷史上那麼多人造反最後都改朝換代,如果我有能力反清,我不如自己當皇帝,還去復明?腦子有問題嗎?
漢朝作為正數第二個也算是第一個朝代,明朝作為倒數第二個朝代,這二者面臨的國民思想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變化,華人從官員到百姓,對於“朝代”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
在漢末,忠誠是理所應當的,因為除了漢室你沒有其它選擇,你與你的主公、你的下屬都是漢臣,沒有前車之鑑告訴你可以改朝換代。可是明末,忠誠需要很大的決心,歷史上無數前車之鑑告訴你不需要忠誠,你面前有逃跑、投降、死忠三條路,死忠最沒有收益且危險。
漢臣們都算是忠義之士,還講道義。可是明末的官員基本上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或者損人不利己的傻清官,指望他們作出符合道義的選擇,那真是非常困難。
說白了,所有人都覺得,漢室是值得去救的,所以匡扶漢室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祖先也對得起百姓也對得起子孫,匡扶漢室會有無數志同道合的人,非常熱血。而明朝在眾人眼裡缺點太多,不值得自己犧牲一切去救,搞不好還淪落到于謙的下場,這路走的人沒有幾個,而且聽起來也對百姓挺不負責的,讓人很難提起熱情。
至於後來的魏晉、清朝會對百姓如何,當時沒有人能想到,反正從當時的角度出發,匡扶漢室很好,反清復明很糟。
-
10 # 犀牛村夫
“匡扶漢室”和"反清復明"這兩句話,主要是出現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一些組織為了能把大清趕出關外而提出的激勵漢人的口號,也相當於給漢民進行洗腦的一種手段。至於說哪一句話的作用力更強更有號召力,應該說各有特長,可在意義上說,則是“匡扶漢室”更有意義,因為它可動員所有的漢人與大清異族分清界線,也能挑撥漢人與滿人的宗族分枝,還能激起漢人敵對滿人,總之是給所有漢人進行洗腦。
而“反清復明”的口號,它雖然也是激起漢人行動起來抵抗滿人,驅逐滿人,可它的意義是反抗大清入主,恢復大明的統治,這個意義,其作用好像只對大明遺臣作動員似的,因此說它比不上“匡扶漢室”更有號召力。
-
11 # 吟祝之光
因為你聽的三國多。上學還學過出師表,看過三國演義。耳濡目染腦海中總會出現一些諸如"匡扶漢室”“諸葛村夫”等的聲音。匡扶漢室,正氣凜然。不涉及民族矛盾,體現忠君愛國。
而"反清復明"貫穿清代。主要是南明政權和明鄭政權還有天地會等地下組織的口號。在當今並不提倡。看看歷史影視劇辮子劇鋪天蓋地,每天滾動播放。而又有多少反清復明題材的影視劇呢?寥寥無幾。而且大多都被禁。如《長河東流》《鄭成功》等。理由就一點:為了和諧。
-
12 # 史水老鼎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某種程度,中華民族裡的漢族、漢服、漢文化等諸多漢元素,就是來自於兩漢大一統後的四海一家的認定和同屬!“漢”之於華夏子孫,早已深入骨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裡的“匡扶漢室”,已不止是江山社稷的重整,也不止是山河袈裟的再收,更多的是億萬子孫要為之奮力凝聚成同心圓的耕耘和創收!事關切身和靈魂,如何不萬眾一心?焉能不激動人心?
……
崖山之後無中國。
因了明朝之前的蒙元、驅宋、立國,漢文化遭受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重創。無論是現實家園還是精神家園,都幾近蕩然無存……
反觀那“反清復明”。不僅負累太重,而且道遠任重。一切都要修復,一切都要治癒。前路不僅模糊,而且關山險阻。不但需要打破一箇舊世界,而且還要建立一個新世界。人人身心都太憔悴、太愧悔、太心堵、太苦累……身心疲憊無盡,何來愉悅人心?遑論激動人心!
-
13 # yuyongxi
匡扶漢室更符合正統價值觀。歷朝歷代官方史學家和文人處於維護政權的考慮,都是積極評價劉備維護漢王朝的舉動,貶低曹魏篡權反動。加上以劉備陣營為試點的三國演義小說和電視遊戲的影響力,更加深入人心。
反清復明帶有明顯的民族關係不平等、滿漢矛盾對抗的背景,在推翻滿清時起到了號召作用。但與現階段強調中華民族大統一的思想是不一致的。
回覆列表
最奇葩的朝代-明朝,我想提起反清復明永遠底氣不那麼足,說起明朝,一個放牛娃,當上皇帝就殺功臣。剩下的朱允炆就是要玩削藩,結果被他的叔叔給削沒了,蟋蟀皇帝朱瞻基—熱衷鬥蟋蟀。撿漏皇帝朱祁鈺,因為哥哥被綁票,他撿漏當了皇帝。煉丹皇帝朱厚熜,美食皇帝朱高熾一不小心胖死了。木匠皇帝朱由校,28年不上朝的朱翊鈞,朝政張居正把持,最後張居正貪汙。戀母皇帝,煉丹的,弄個豹房養孌童的,最後崇禎天天換宰相玩,換了50個,平均3月一個。派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秘密跟滿族人義和,大臣陳新甲洩露議和被處死,最後災民李自成直接打進京城,才想起來讓太子跟3個兒子2個皇后逃跑避難。殺掉6歲昭仁公主,砍了15歲長平胳膊,然後砍死數位嬪妃。催懿安張皇后自盡,逼周皇后自盡後,騎馬跑到東華門被阻,又跑到齊化門,沒跑了,最後歪脖樹吊死,左腳光腳,(跑丟只)右腳穿紅鞋,更有九千歲魏忠賢,權傾朝野的王振。劉瑾!嚴嵩!隨便一個歷史之最!明中期就開始閉關鎖國。天災每朝每代都有,折騰到讓災民滅了的朝代真不多。提起明朝底氣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