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開心影視集結號
清廷對北洋水師的重視程度是極為高的,曾經清經常苦於外國的利炮,有感於器械上不如洋人,因此從大力發展海軍。是北洋水師總共有4000餘人,大型戰艦25艘,主要的裝備是從德國,美國的先進的國家購買來的,是最先進的戰艦。當時的美國人有報道稱,北洋水師紙面上的實力,在萬國爭霸的當時也能排在全球第七位。而清廷對北洋水師的日程維護,也是極為重視的,不惜耗費巨資,就是為了這支軍隊能夠維護他們的統7粉絲
關注
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大莊看歷史
2018-10-18
關注
在甲午戰爭之前,從紙面上來看,北洋水師是寄託的大清復興的重望的軍隊。一次,大清的海兵們在日本的長崎與當地人起了矛盾。海兵的統帥直接將炮口對向的長崎,威脅要開戰。日本畏懼,只能認錯。這件事給日本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在那之後,日本人從上到下,列緊褲腰帶,在短短不到十年之間建立起一支隊伍,擊敗了北洋水師,又用與當年我們同樣的氣焰,叫囂著開戰,迫使清畏懼求和。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在當時世界上也排的上號的,號稱亞洲第一實力的北洋水師,在短短的幾年之後就打不過日本了呢?歷史學家對這件事的說法有很多。比如說水軍的炮彈裡面填充的是沙子,海兵們訓練不足沒有士氣,李鴻章的畏戰情緒等等,種種原因,讓人看上去北洋水師就是一個虛胖的巨人。那麼決定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清廷對北洋水師的重視程度是極為高的,曾經清經常苦於外國的利炮,有感於器械上不如洋人,因此從大力發展海軍。是北洋水師總共有4000餘人,大型戰艦25艘,主要的裝備是從德國,美國的先進的國家購買來的,是最先進的戰艦。當時的美國人有報道稱,北洋水師紙面上的實力,在萬國爭霸的當時也能排在全球第七位。而清廷對北洋水師的日程維護,也是極為重視的,不惜耗費巨資,就是為了這支軍隊能夠維護他們的統治。
北洋水師的強大和對日本人造成的曾經的陰影,讓日本人非常認真地研究這支艦隊的。有心的日本人在調查之後,他們發現。這個軍隊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因為紀律散漫,腐敗等等問題,日程訓練,士兵計程車氣等等問題都很大。日方認為,這個軍隊的戰鬥力,不會與他們的裝備一樣能唬住人。果然,清日戰爭的一開始,北洋官兵的熱情雖然愛國熱情高漲,接連進攻,但是日軍不為所動,實行保守的戰策,在頂過了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北洋水師因為後繼乏力,缺乏指揮,最終,最終遭受了日軍猛烈的反擊最後是腐敗問題。這個就比較多了,比如煤炭,北洋艦隊和日本艦隊使用的都是中國開灤煤礦的煤,但日本人是拿真金白銀來買的,而中國是清政府要求開灤煤礦平價提供給北洋艦隊使用,依然是封建式的管理模式,結果開灤煤礦將好煤賣給日本,將劣質煤提供給北洋艦隊。還有油漆,海軍軍艦使用的油漆應該是防火油漆,不易燃燒的,而一般的油漆很容易燃燒。由於腐敗造成的管理不善,北洋艦隊後期根本沒有防火油漆可用,只能用普通油漆;更嚴重的是,原本按照條例,在重新塗刷新漆之前應該剷掉老漆,但是因為管理不善,大部分軍艦都沒有這麼做,結果北洋艦隊的軍艦上都是一層又一層的塗上了厚厚的普通油漆,這都是最好的引火劑,在海戰的時候一旦被敵艦擊中起火,那就是地獄般的災難!還有炮彈不足,黃海海戰打到最後竟然成了日本艦隊8艘主力艦圍著中國的定遠和鎮遠打,而定遠和鎮遠已經沒有炮彈還擊了,幸好德國伏爾鏗船廠的造船技術十分過硬,才給北洋艦隊保留了一絲顏面。鎮遠定遠的炮彈都被慈禧拿去修頤和園了!
-
3 # 一支菸007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甲午戰爭時期
“鎮遠”艦與“定遠”艦的坐作戰效能並沒有遠遠落後。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是有很多人為因素的。
兩艘艦都是清朝廷派中國駐德國大使李鳳苞,與德國政府聯絡,訂購德國薩克森級戰艦。1880年,派劉步蟾等去德國柏林,以監督製造戰艦。 1881年12月22日,“定遠”艦竣工。1882年12月28日,“鎮遠”艦也製造成功,並順利下水。兩艘艦都是7300噸是亞洲最大的戰艦,日本旗艦松島號也就4000噸。
1885年10月,“定遠”艦和“鎮遠”艦抵達天津大沽港,成為北洋艦隊的主力艦。 1894年9月17日,爆發了黃海海戰,最終結果北洋艦隊覆沒。
據史書記載當時主要是因為炮彈奇缺,再與日本聯合艦隊做戰的時候,沒有全部使用開花彈,擊中日本戰艦的很多都是實心彈,一打下去就是一個洞,不能形成重大殺傷力。使日本艦隊得以生存,否則全軍覆沒的是日本艦隊。日本吉野號,西京丸,秋津舟,赤誠等艦都捱了不少實心彈,如果是開花彈,都將沉沒,戰爭的結果將大翻轉,歷史將重新改寫。
所以可以這麼說甲午戰爭的戰敗並不是中國戰艦不行而是清政府的腐敗,把錢都花在了皇家。艦隊沒有炮彈,官兵平時操練也少。
-
4 # 獨家回眸
規模和戰鬥力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甲午戰爭時由於清政府對敵策略和舉棋不定,主戰和主和兩個派別爭論不休,使得海軍行動受到制約,再一個雙方軍隊素質上的差異,本身存在官場腐敗,士氣不振等現象,至使日本軍隊屢戰屢勝,又由於李鴻章下令不對抗政策,至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
5 # 西瓜籽影片
一,鎮遠號鐵甲艦
在西方又被稱為“薩克森”改進型軍艦,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相當今天的航空母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鉅艦”。二艦長94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為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臺發電機(“鎮遠”為2臺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裝甲厚305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櫃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編制329-363人,管帶為總兵銜。
二,定遠級鐵甲艦
中國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Stettiner Vulcan AG)製造的7000噸級的鐵甲艦(Ironclad),也常記為戰列艦。定遠級鐵甲艦有兩艘,分別為定遠及鎮遠,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與姊妹船鎮遠是中國海軍歷史上唯有的兩艘鐵甲艦,裝甲厚12英寸至14英寸,主要武裝為四門12吋口徑的主炮。
三,總結。。定遠、鎮遠二艦不但是北洋水師的主力,服役時更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二艦為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大東溝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物件,二艦中彈極多,但因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入威海衛以自保,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而鎮遠則因觸礁受損,最後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
6 # 金主ming
建造完成的時候,無論從主炮炮位設計,火炮口徑,防護,航速,價格,都很不錯,可稱為世界先進水平。二艦在大東溝海戰中打滿全場,最後日方先主動撤退,二艦鐵甲堡安然無恙,鎮遠一發305毫米開花彈就讓松島喪失戰鬥力,就是證明。
甲午海戰當時,已經過去了10年,技術更新換代,日新月異,主力艦已經從鐵甲艦轉向前無畏艦,作戰陣型也從變換。火炮也從架退炮變成管退炮。日本已經向英國訂購富士和八島級戰列艦,所以,那時候定遠、鎮遠已經不先進了。
日軍的軍艦裝備是持續不間斷的,所以,後期裝備的軍艦大量採用了新技術,與清軍的拉開差距(航速、火力投射),雖然開戰前也不是有十足把握,但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海軍是綜合技術軍種,是綜合國力的體現,需要強大綜合國力作為強有力的支援,如穩定的政局,繁榮的經濟,和持續的投入(人財物),以及適時的使用。另外,戰略思維,戰術戰鬥素養
-
7 # 海鏡清
“定遠”號,排水量7335噸,航速14.5節,主要武器4門305毫米25倍徑主炮(身管是當時最短的,所以威力只相當於210毫米35倍徑炮),2門150毫米35倍徑副炮,裝甲最厚處360毫米
沒錯,甲午戰爭時“定遠”級鐵甲艦已經落後了,準確的說當時各國的鐵甲艦都已經落後了,因為近代戰列艦(或者說叫前無畏艦)已經出現了。
“皇權”級戰列艦,排水量14380噸,航速17.5節,武器4門13.5吋主炮,10門6吋副炮,裝甲最厚處432毫米
十九世紀的最後三個十年,是海軍技術更新換代特別快的一段時期,一艘新式軍艦往往幾年後就落伍了。1889年9月(距離“定遠”完工只有六年時間)開工的英國“皇權”級,是第一級被稱為“戰列艦”(Battleship)的海軍主力艦,她的問世,宣告了鐵甲艦時代走向結束。
“布倫努斯”號,排水量11190噸,航速18節,主要武器3門340毫米主炮,10門164毫米副炮,裝甲最厚處460毫米
作為世界海軍的千年老二,法國海軍的步伐要慢一些,而且其海軍產能也不足。同樣造一艘萬噸級戰列艦,英國人只需要兩三年時間,法國人得翻個倍。其第一艘戰列艦“布倫努斯”號,也是1889年開工,結果1896年才完工,用了七年多時間!(算了,別提他了。)
“印第安納”號,排水量10288噸,航速16.8節,主要武器4門330毫米主炮,8門203毫米二級主炮,4門152毫米副炮,裝甲最厚處457毫米
後來的霸主美國海軍此時還是個小字輩,但已經開始奮起直追。1891年5月開工的“印第安納”級戰列艦效能在列強中算是平庸,不過比“定遠”級還是強了一大截。
“偉大的西索伊”號,排水量10400噸,航速15.7節,主要武器4門305毫米炮,6門152毫米炮,裝甲最厚處356毫米
俄國海軍於1891年7月開工了參考“皇權”級的“偉大的西索伊”號戰列艦,也是俄國建造的第一艘具備高幹舷的遠洋型主力艦。
“勃蘭登堡”號,排水量10670噸,航速16.5節,主要武器4門280毫米40倍徑炮(注意,雖然口徑小於“定遠”級,但身管更長,威力更大),8門105毫米副炮,裝甲最厚處400毫米
德國海軍的第一級戰列艦“勃蘭登堡”級於1890年5月開工,總體水平在同時代戰列艦中處於中流,最明顯的差距是主炮口徑要小不少。
“海軍上將聖邦”號,排水量10531噸,航速18.3節,主要武器4門254毫米主炮,8門150毫米副炮,裝甲最厚處249毫米
義大利海軍反應最慢,1893年7月才開始建造“海軍上將聖邦”級戰列艦,缺點是火力明顯不足,而義大利之前的鐵甲艦主炮口徑都很大,這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採取全面防禦概念、大幅度增加裝甲厚度的緣故。
“特格特霍夫”號鐵甲艦,1882年完工,排水量7390噸,航速15.32節,主要武器6門280毫米炮,裝甲最厚處305毫米,這恐怕是列強海軍主力艦中唯一可以被“定遠”級戰勝的存在了
當然義大利人足以自豪的是,他的主要假想敵奧地利海軍由於財政困難,1899年才開工“哈布斯堡”級戰列艦,而且也是當時最小的戰列艦(排水量僅8232噸)。但即使是虛弱的奧地利海軍,其現役的“特格特霍夫”號鐵甲艦雖然艦齡老了一點,論戰鬥力也不遜於“定遠”級。
“富士”號戰列艦,排水量12734噸,航速18節,主要武器4門305毫米炮,10門152毫米炮,裝甲最厚處457毫米
後起之秀日本海軍沒有自造戰列艦的能力,於是向英國訂購了2艘“皇權”級的弱化版“富士”級。該級於1894年才開工,1897年完工。
“佩拉約”號
即使不算這些開了掛的戰列艦,“定遠”級在鐵甲艦中也已經落後了。例如長期在列強中掛尾巴的西班牙海軍,其唯一的一艘鐵甲艦(法國造)“佩拉約”號,建於1885年,排水量9745噸,武器2門320毫米炮,2門280毫米炮,9門140毫米炮,航速16.2節,裝甲最厚處451毫米。這個標準在列強中不算什麼,但也要遠遠勝過“定遠”級了。
-
8 # 風情漸漸依舊
北洋水師於1888年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1880年李鴻章向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該級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艦——英國“英弗來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二艦的優點,為“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定、鎮二艦和濟遠艦為同批建造,三艦懸掛德國商船旗由德國水兵駕駛護送於1885年交付中國。
鐵甲艦:定遠、鎮遠北洋艦隊是大清建立起來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更是規模最大的一支。定遠、鎮遠並不落後於世界各國的艦隊。
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即擁有七艘2000噸級以上的戰艦等,雄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更讓當時日本望塵莫及。多年戰艦無法更新,原有戰艦年齡較遠。隨著世界格局變化,裝備不斷推陳出新,北洋艦隊到甲午戰爭爆發前的六年裡,再未添置一艦一炮。而這六年裡日本海軍發展最快的時期,其高薪聘請外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專門設計針對中國的新型軍艦。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艦,就以當時海軍軍備,甲午中日戰前日本聯合艦隊從總噸位、火炮配置、水兵數量、航速等方面,已經全面超過了北洋水師。
甲午中日前期部分軍艦已經落後於日本,甚至落後世界。技術上北洋海軍缺乏帶反後座裝置的速射炮,是一個致命的技術缺陷。
據統計:150毫米口徑速射炮每分鐘可5發至6發,而同口徑之剛性炮架的後裝炮每分鐘才1發。
日本聯合艦隊卻擁有大量速射炮,達150多門,日本艦隊充分發揮了速射炮的威力。
據統計,日本艦隊的速射炮“所發炮彈相當於清艦隊同一口徑火炮3-6倍”。
北洋海軍另一個技術缺陷是缺乏與日本聯合艦隊抗衡的快速巡洋艦。航速太慢對北洋海軍的影響,交戰開始時表現為隊形轉向不利,難以協同作戰,所以甲午中日戰爭前北洋艦隊已經從巔峰走向衰敗。北洋水師經費的大幅度削減,令北洋水師發展舉步維艱。由於財政困難,停止進口新式戰艦,北洋水師彈藥儲備嚴重不足,部分戰艦已經年齡較遠,技術上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諸國,而日軍在甲午戰爭前購買了大量新式戰艦,中日海軍力量的對比也發生了逆轉。
-
9 # 凱哥講史
你說的沒錯,甲午戰爭時期北洋艦隊的軍艦已經遠遠落後日本,落後世界了。
首先,甲午戰爭時,日本就擁有了吉野艦。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在裝巡方面,日本的實力是遠遠超過北洋艦隊的。
其次,甲午戰爭開打之前,日本訂購的富士級戰列艦已經在英國開始建造了。看一組當時富士級跟定遠級艦船的資料對比:
定遠級 富士級
分類 (鐵甲艦) (戰列艦)
排水量 7670噸 12533噸 航速 14.5節 18節
主炮 305mm/L25四門 305mm/L40四門
舷側齊射數 2門 4門
舷側裝甲 365mm 457mm
清政府把錢用到了大興土木,日本把錢用到了軍事建設,這結局能一樣嗎?既然說的是清政府自上而下腐敗,就不得不說說下面的人。上面的人這樣,下面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的軍需官簡直就是肥差,大炮什麼的隨便賣,有的軍官吃空餉,剋扣下級,屢見不鮮;而且當時的軍官根本就不是一條心,打起仗來,各自為戰。
“擁重兵據要害,徘徊觀望,乍卻乍前,不能出死力以決一勝。”
軍隊的軍紀十分渙散,你讓我幹什麼我偏不幹,洗了衣服就晾在艦艇的大炮上,甚至偷偷離開艦艇出去玩的,毫無戰鬥力可言。
就是這樣的軍事作風,即使北洋艦隊不落後於世界,打起仗來也是必輸無疑。 -
10 # 咖哩豬排飯
如果是在定遠建造完成的時候,無疑處於先進水平,取薩克森和英弗來息白之長,避兩者之短,無論從主炮炮位設計,火炮口徑,防護,航速,價格,都很不錯。二艦在大東溝海戰中打滿全場,最後日方先主動撤退,二艦鐵甲堡安然無恙,鎮遠一發305毫米開花彈就讓松島喪失戰鬥力,就是證明。
如果以甲午海戰當時,畢竟已經過去了10年,而這十年又是海軍技術發展最快的十年,主力艦已經從鐵甲艦轉向前無畏艦,作戰陣型也從船頭對敵到縱隊發揮舷側火力。火炮也從架退炮變成管退炮。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已經服役,日本也已經向英國訂購富士和八島級戰列艦,所以,那時候定遠、鎮遠已經不先進了。
日軍的軍艦裝備是持續的,所以,後期裝備的軍艦大量採用了新技術,構成了對清軍的代差(航速、火力投射),雖然開戰前也不是有十足把握,但結果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富士和八島入役,那海戰中中國會輸的更難看。從這個事情來看,海軍是技術軍種,是綜合國力的體現,需要強大的海權意識(和需求),穩定的政局,繁榮的經濟,和持續的投入(人財物),以及適時的使用。另外,還有攻勢的戰略思維(如果1890年,中國發動對日戰爭,那結果會完全不同,可是,前述幾點都不具備,一段時間的裝備優勢有有什麼用呢?)
-
11 # 不沉的經遠
定遠級鐵甲艦設計時其實就有很多問題,並不算很先進,到甲午戰爭時更加落後了。
在李鴻章籌建海防時,一直認為唯有鐵甲艦才時海上力量的中間。因此他多方籌措,終於湊了一筆資金,在德國訂購了兩艘大型鐵甲艦,這就是後來的定遠和鎮遠。李鴻章之所以選擇在德國購買鐵甲艦,而不是老牌的海上強國英國,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之前在英國購買軍艦時,英國人推銷的蚊子船和碰撞巡洋艦都華而不實,李鴻章吃了大虧,因此對英國人極不信任。
二是因為英國的軍艦太貴,李鴻章手裡的經費緊張,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找了價格比較便宜的德國。
不過德國雖然在工業上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但是總的來說在海軍技術上要比英國落後不少,加上受限於資金和中國港口條件,李鴻章在訂購鐵甲艦時嚴格限制了噸位,導致定遠級鐵甲艦在設計上開始就有不少缺陷。
比如定遠級鐵甲艦裝備的305毫米口徑主炮因為噸位和空間限制,不得不使用了25倍徑的短身管炮,其威力甚至比日本浪速級巡洋艦裝備的260毫米火炮還差。還有定遠級鐵甲艦的斜對角主炮佈局隨著縱隊戰術的逐步復興,也成為了落後的設計。此外斜對角主炮佈局也佔據了寶貴的側舷空間,導致副炮數量嚴重不足。
在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中的定遠
實際上就在定遠級建造時,英國的海軍上將級鐵甲艦就是主炮中軸線佈局,側舷則是副炮,接近後來的前無畏戰列艦。所以在定遠級鐵甲艦設計、建造、服役後不就,其設計就已經落後了。而隨著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服役,定遠級鐵甲艦更是成為了已經被淘汰的艦型。
不過早起定遠和鎮遠畢竟是大型鐵甲艦,而且其的噸位遠遠超過了日本任何一艘戰艦,因此還是可以對日本形成一定威懾。不過到甲午時期,隨著日本大批新型軍艦的服役,這一威懾力也就非常有限了。
甲午戰爭前日本在英國訂購的富士級戰列艦,效能遠遠超過來了定遠
-
12 # 車市90觀
這兩艘軍艦不但不是落後世界,反而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戰艦
為什麼戰爭會失敗,主要還是寡不敵眾
北洋艦隊面對日軍的重圍中,在怎麼難啃也是無濟於事的
其實這個時候南方的湖廣艦隊能支援一下,賭上國運,應該不至於讓清朝殞沒的那麼沒臉面
-
13 # 北洋1888
強盛
組建北洋水師之時“定遠”級還是相當可以的,建造參考了德國“薩克森”級和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擁有強大的鐵甲堡壘,兩座雙聯裝4門305mm克虜伯後膛炮,船艏艉2門150mm克虜伯後鏜炮,7335噸的排水量,讓日本海軍剛下水沒幾年的“扶桑”號相形見絀。自日本“牡丹社事件”,兩國海軍開始了一場無形的角力。先是日本海軍擁有了幾艘小型鐵甲艦後,開始入侵臺灣,吞併琉球。吃了虧的清政府,開始籌建近代海軍。兩國在不斷較勁,特別是日本海軍以中國海軍為假想敵,開始了購艦行動。清政府也不示弱,先購進“超勇”級、“定遠”級、“濟遠”、“致遠”等。
平庸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之時開始,北洋海軍的海軍建設戛然而止,“定遠級”也慢慢歸於平庸。這幾年是世界海軍大發展的時期,艦用活塞蒸汽機的換代,新式速射炮的出現,讓“定遠”級的優勢逐漸只省了鐵甲堡。實際上到甲午戰爭爆發之時,艦船兩弦無裝甲防護,配置大量速射炮,擁有更高機動性的巡洋艦更為盛行。
實戰1894年的黃海大戰中,日本海軍之所以採用縱隊戰術,並非伊東祐亨在海戰中對戰術的靈活運用,而是針對日本海軍的優勢所在,採取的一種戰術。北聯合艦隊並沒有同級別的戰列艦出戰,但是多艘新式戰艦,除了噸位,在機動效能、火炮及彈藥效能上領先北洋海軍一代。日本海軍史專家外山三郎認為,這就是聯合艦隊採用縱隊陣型的原因,為了發揮機動性上的優勢。事實上海戰前兩個月,在佐世保海軍基地,聯合艦隊就定下了一個死板的戰術規則。不論北洋海軍採取何種陣型,聯合艦隊都會以縱隊陣型出戰,在發揮機動性優勢的基礎上,不斷穿插回旋,讓兩弦速射炮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
結束語這是“定遠”級,跟當時最先進巡洋艦的對決。“3年後,日本“富士”級戰列艦入列。假如這個時期,兩國海軍再進行一場海戰的話,萬噸級、配備更強火炮的“富士”級可以完虐“定遠”級。這只是亞洲範圍內的較量,如果和當時最發達的歐洲各國海軍再比,又是十萬八千里的差距。1895年2月17日。“定遠”級“鎮遠”號,被歸入日本海軍,僅僅3年後就被列為二等艦。回想十餘年前,“定遠”級還是亞洲第一鉅艦,不免讓人唏噓。
-
14 # 南政昔風▲北洋艦隊
甲午戰爭期間,北洋艦隊單從實力上而言,比他們的敵人好,但這個好主要是資料壓制,例如老虎的資料壓制獅子,但獅子咬死老虎多於老虎要死獅子。
▲鐵甲艦甲午戰爭我們的失敗並不是裝備上的問題,而是操作上的問題,指揮上的問題,鎮遠和定遠這兩艘鐵甲艦雖說在世界上算不上好,但不可能是落後於世界。
▲定遠在當時,定遠和鎮遠成為了中國北洋艦隊的頂樑柱,其擁有300多毫米的裝甲和主炮,雖然不敵歐洲強國的軍艦,但在亞洲卻可以稱王稱霸。
▲全軍覆滅這兩艘軍艦的防禦力及火力,可以說超過了日本人所有的軍艦,但甲午戰爭的吃虧並不能表明這兩艘軍艦已經遠遠落後,要知道想打勝仗中國士兵崛起才是關鍵。
-
15 # 上海小施4749
在技術角度在當時算準一流了,然後呢在亞洲算一流,畢竟亞洲就只有日本有實力,其它國家大部分連海軍都沒有,所以光技術角度是沒什麼問題的。
-
16 # 王松林
清政府購買的鎮遠,定遠是亞洲一流的軍艦,壯大了北洋海軍實力,成為亞洲第一,國際排名第八,日本第十一位。但在甲午戰爭中最終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清朝海軍擺擺樣子嚇嚇人,而日本躲在暗處窺視,秘密發展海軍,迎頭趕上,最終日本海軍實力超越北洋海軍,終於,發動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第一次海戰。黃海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投入海軍力量最大的一次戰役, 是雙方海軍主力的決戰。日本投入了以旗艦松島號為首的十二支軍艦, 總排水量為40840噸; 中國北洋艦隊參戰的有鎮遠、定遠等十艘軍艦, 總排水量為31366噸。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鏖戰, 結果是北洋艦隊致遠、經遠、揚威、超勇被擊沉, 廣甲自毀, 合計約9196噸。其餘各艦也不同程度受傷。日本聯合艦隊中雖未有艦船被擊沉, 但松島號被定遠擊中, 致使日本艦隊不得不“改以橋立為號旗船”。北洋艦隊的損失還是較日本艦隊重。中日雙方傷亡比例為3:1。
再看最後一次海戰。威海海戰是甲午戰爭爆發後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 它以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而告終。黃海海戰之後, 日本將受傷的松島、吉野、扶桑、比睿等艦修復後重新編入艦隊, 此外, 還編入了其他巡洋艦和炮艦數艘, 總共25艘軍艦以及16艘魚雷艇。真正有戰鬥力者不過十餘艘艦艇。北洋艦隊方面, 黃海海戰痛失致遠、經遠二新型鐵甲巡洋艦後, 實力更加空虛, 實力還不及落後的日本炮艦, 與日本艦隊相比, 北洋艦隊的實力處於明顯的劣勢。
1895年2月, 威海衛防禦戰打響後, 先是北洋艦隊定遠號被日艦偷襲中魚雷, 重傷, 不得不擱淺並自行炸燬, 接著日本魚雷艇再次偷襲, 擊沉了來遠、威遠、寶筏等艦,2月9日, 靖遠也被擊沉。這樣, 北洋艦隊失去定遠、來遠、靖遠、濟遠四主力艦之三, 無力再戰。日本聯合艦隊中, 松島、橋立、吉野、扶桑、筑紫等艦也被擊傷, 但傷勢不重, 主力尚存。2月17日上午, 日本聯合艦隊佔領了威海衛港, 並將港內北洋艦隊殘餘的除康濟外的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中、鎮邊、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全部俘虜,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爭以失敗而告終。
這就需要我們拋開這些表面現象,看深層了原因了,在當時的滿清政府,雖然有像李鴻章這樣的洋務派官僚。但就整體而言,封建的清朝政府是不配擁有勝利的。封建國家永遠是封建國家。整個國家的體制落後,是無法改變的。
而且就人員素質而言,大清根本就沒有具備能夠統領北洋水師的水師提督。丁汝昌是陸軍軍官出生,又是舊軍閥官僚主義,根本就不懂什麼現代化海戰。而同樣,北洋水師的官兵,根本就不知道現代戰爭是怎麼樣的,他們和身經百戰的日本海軍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更重要的是自以為海軍力量強大無比,於是,停止不前,而日本卻悄悄跟上,反超清政府。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無數。
從1885年到1888年清政府再次意識到海防建設的重要性,北洋海防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北洋水師購買了“致遠”“經遠”等級新式巡洋艦,是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
北洋水師快速發展,也就短短三年,購買兩艘先進的軍艦就完成了海軍實力的提升,可以說19世紀80年代是世界海軍軍艦發展的快速迭代期,海軍軍艦發展一日千里,迅速迭代以清政府購置最先進的兩艘鐵甲艦,到甲午戰爭的時候已經是老古董了。
三年打造的北洋水師,六年時間竟然未添一艘戰艦前文已經說了,北洋水師的發展其實就是三年快速發展期,北洋水師建成後規定,北洋水師每三年舉行一次大檢閱。
也就是說,北洋水師一共有三次大閱兵,第一次是1888年建成時的北洋海軍閱兵;
第二次1891年也是成軍後對外大規模檢閱,當年七月北洋水師還到日本馬關去耀武揚威,當時一度震撼了整個日本,這也是北洋水師的巔峰時期;
第三次是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前的5月,這個時候北洋水師還是1891年那個模樣!
李鴻章當時還表示要好好表現一番,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什麼1888年北洋水師建成後,一直到甲午開戰前未能添置一艘戰艦呢?原因就是1888年剛剛引進軍艦,還沒有到更新的時候,等到1891年之後應該更新軍艦的時候,清廷卻突然批准了一項奏請,停購海軍軍火兩年的決策,實際也是無限期擱置海軍軍艦更新的方案。
在前面已經說的,在高速發展的海軍迭代時期,北洋水師竟然未購買一艘軍艦,想要打贏甲午戰爭,已是不可能之事。
1891年後日本海軍整軍備戰,準備趕超中國當日本7000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號鐵甲艦到達日本後,日本整個國內都感覺到羞愧,認為中國已經威脅到日本的發展了,在日本天皇接見丁汝昌的前一天,日本內閣已經透過一個5860萬元的海軍支出方案。
1892年日本著名首相伊藤博文上臺,其最大的為政方案就是計劃建造10萬噸軍艦。
1893年,日本天皇決定在之後的6年時間裡,每年從自己的私房錢裡撥出30萬日元,甚至還表示一日不擊敗大清國,一天就只吃一頓飯,日本皇族積極籌資準備建設海軍。
以當時購買日本購買吉野號的情況來說,不僅天皇省吃儉用,就連民眾都積極捐款,當時日本還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籌集的資金可以購買三艘吉野號。
1893年的時候,日本海軍已經可以和北洋艦隊持平。
1894年清政府在進行第三次海軍檢閱的時候,日軍已經派軍艦來摸底了,再對清廷軍艦瞭解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於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
黃海海戰,日本海軍徹底擊敗北洋水師,完成了趕超,時間僅僅是三年。
中日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在縱橫看來,就是意識的區別,清政府不是拿不出錢來搞海軍,左宗棠西征花費白銀上億兩,北洋海軍建成的時候不過兩三千萬。
從根本上來說,清政府的“海防”注重一個防字,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就疏於購買軍艦,認為這是無底洞,在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1885年中法戰爭後,他才想起來要發展海軍。
實際上這就是夜郎自大的表現,想要保持國防永久立於不敗之地,永遠要有假想國,永遠不能鬆懈,這是歷史的慘痛教訓,牢記不忘,同時,要牢記,千萬不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
-
17 # 溪源影視
以甲午中日海戰為例,簡單來說大概有如下幾點:
第一,沒有速射炮。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艦,機動力強、攻擊力強,缺點是防禦力較弱。主力艦基本都是穹甲艦,也就是裝甲只保護動力艙的軍艦。之前豐島海戰,濟遠艦使用150毫米尾炮,曾經一炮就擊穿了吉野號的穹甲,彈頭射入動力艙。但這枚炮彈是實心彈,不能在穿透之後爆炸,這才沒有將吉野號擊沉。要是這枚炮彈在動力艙爆炸,吉野號不沉也得重創。由此可見,對付吉野號這種軍艦,150毫米中口徑火炮就足夠了。濟遠艦的210毫米火炮,定遠號305毫米火炮,威力都屬於過剩了。況且,150毫米火炮即便不是速射炮,射速相對也較高,精度也高,短時間內可以進行連續炮擊。相反,更大口徑火炮射速很慢,往往幾分鐘才能開一炮,命中率低。所以,如果北洋水師裝備大量150毫米速射炮,是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聯合艦隊的較大損失,雙方就火力上會相對均衡,不至於有十多倍的差距。而日軍的軍艦不足以對付中口徑速射炮,肯定會有軍艦被擊沉的。可惜,北洋水師沒有中口徑速射炮。
第二,北洋水師的攻擊力不足。整個北洋水師只有3門速射炮,其餘都是普通火炮,150毫米火炮數量還很少,更多是射速很慢的大口徑火炮。海戰中,雙方發射大中口徑炮彈數字相差有十多倍之多。北洋水師開一炮,日軍能開十多炮,這就必敗無疑了。至於大口徑火炮,事實證明在實戰中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命中率很低,即便擊中了一二發,也難以構成致命傷。比如日軍的比睿號,被被定遠、鎮遠、廣甲、濟遠等艦圍攻。受到四面猛烈轟擊,以至艦體、帆檣、索具幾無完膚,連懸掛在檣頭的軍旗也被擊碎。但比睿號並沒有沉沒,甚至被定遠號305毫米就跑擊中右舷。炮彈在後檣中爆炸,下甲板受損,引起大火,也沒有沉沒。這充分說明,北洋水師火炮的攻擊力不足。還有平遠號發射260毫米炮彈一發,命中松島左舷軍官艙,並貫穿魚雷用具室,打死左舷魚雷發射員四名。3時10分又擊中一炮,炮彈打穿左舷中央魚雷室上部,在大檣下部爆炸。打死左舷魚雷發射員二名。3時15分,嚴島又被平遠擊中兩炮。同樣沒有被擊沉。日軍這兩艘軍艦都沒有沉沒,反而平遠號遭到日軍一頓速射炮猛攻,被擊中起火,被迫退出戰場。
第三,北洋水師的裝備過時了。當時聯合艦隊已經放棄了大口徑艦炮,轉而採用中口徑速射炮,採用大量的爆破彈而不是實心彈。同時,聯合艦隊具有機動性的優勢,其實是立於不敗之地,打不過也可以逃走,還可以多次變陣。事實證明,聯合艦隊的武器和戰法都是正確的。北洋水師在敵人飽和炮火攻擊下,除了定遠號和鎮遠號鐵甲艦以外,其餘軍艦統統架不住攻擊,連裝甲巡洋艦經遠號都被擊沉。經遠號的防禦力是比日軍要強得多。至於定遠號和鎮遠號分別被擊中一二百發炮彈,雖沒有沉沒但也燃起大火,導致軍艦失去大部分戰鬥力。可見,日軍戰術沒有問題,而北洋水師的戰術已經過時。鐵甲艦很厲害,但主炮口徑大且笨重,其實只適合對付重灌甲防護的鐵甲艦,而不適合對付聯合艦隊的快速巡洋艦。其實,這並非是末日。定遠號上面空間還是很大的。只要滿清願意,完全可以在定遠號、鎮遠號上加裝150毫米速射炮。7000多噸的排水量,可以加裝很多速射炮。這樣一來,最低程度北洋水師可以擊沉幾艘日艦,拉平雙方差距。事實是什麼都沒有,任憑丁汝昌、劉步蟾焦急萬分,連連上折,朝廷就是不撥款。沒錢自然不會有先進裝備。
所以,定遠號鎮遠號在甲午海戰中毫無建樹,其早已遠遠落後世界了。
-
18 # qyf碧海藍天彩霞萬里
這兩艘艦是從德國引進的鐵甲船,不會落後的。
落後的是清軍海上作戰的現代化理念沒有。戰爭拼的是戰術的配合和戰略體系的支撐。
當時的清海軍固守自封,沒有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海軍強軍理論,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
19 # 歷史笑春風
甲午戰爭的時候,北洋艦隊的鎮遠和定遠兩艘軍艦是落後了,但是,還沒有到遠遠的程度。在亞洲面對日本海軍的艦隻還有著一定的優勢。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一支排名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艦隊,那就是中國的北洋水師。這支艦隊不管後人如何評價,它對中國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的存在威懾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保證了中國幾十年的和平。
在日本挑起的朝鮮事變時,是北洋水師趕到朝鮮,袁世凱有了底氣,消除了叛亂。日本人只能龜縮一隅,不敢吭氣。從此,北洋水師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這支艦隊中,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甲艦鎮遠、定遠兩艦。這兩艘姊妹艦構成了北洋水師的核心。當年,為了震懾日本人,這兩艘軍艦訪問日本,讓日本人目瞪口呆。他們感到了雙方的差距,這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兩艘鉅艦在日本人眼中的分量。毫不誇張的說,整個甲午海戰就是圍繞著定遠和鎮遠兩艦打的,兩艦存,北洋水師存,兩艦亡,北洋水師亡。
這兩艘鐵甲艦都是由德國的伏而鏗造船廠建造的。1881年開始建造,當年12月28日定遠艦下水,次年11月28日鎮遠艦下水。1884年兩艦竣工,1885年服役,定遠艦還成為了北洋水師的旗艦。
這兩艘軍艦的具體引數是: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5噸或743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航速定遠14.5節,鎮遠15.4節。武備為主炮德國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副炮為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 2門,75mm克虜伯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 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 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
從紙面的引數來看,這兩艘鐵甲艦堪稱船堅炮利,是當時一流的戰艦。而且價格也比英國的艦隻購買價格低得多。北洋水師是做了一筆好買賣。
可是,當時的中國人並不知道,這兩艘鐵甲艦之所以價格低,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德國為了開啟亞洲市場,和英國造艦業抗衡。相比價格高昂,技術先進的英國老牌造船廠,德國只有降價才能開啟市場。
第二個原因是,德國剛開始向海洋進軍,它在軍艦的製造方面進行著探索。而定遠、鎮遠兩艦就是它的探索成果。實際上,這兩艘軍艦是未來德國海軍艦型的實驗品。這樣,德國拿著中國的錢,為自己做著研究。
中國的定遠和鎮遠就是這樣的成果。因此,中國的這兩艘軍艦有著德國造的血統烙印,埋下了將來失敗的伏筆。
1885年,兩大鐵甲艦服役,而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覆滅,定遠艦沉沒,鎮遠艦被日本俘獲,編入日本海軍。
我們從兩艘軍艦的艦齡來看,它們從服役到甲午海戰爆發已經過去了九年。這九年,是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年代,兩艦的技術指標和新造的軍艦來說,是已經落後了。如果和日本當時購買的最新銳的巡洋艦“吉野”號相比較,航速低,炮速慢。但是,就僅僅從這些方面,就判定定遠、鎮遠已經完全落伍是片面的。如果是這樣,日本艦隊就不會那麼處心積慮的去對付它們了。
甲午戰爭的失敗,主要失敗在定遠和鎮遠的身上。它們辜負了國人對它們的期待。但是,除了軍艦的技術指標落後外,對它們的使用錯誤,戰術錯誤是比技術指標更嚴重的原因。
北洋水師的最根本的缺點是,它的海軍軍官都是留學英國的軍官,接受的都是英國海軍的理論。而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則主要來自德國。
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的軍事思想是完全不同的。面對發展多年的英國海軍,德國海軍為了生存,更看重軍艦的生存能力。因此,德國的艦隻都是放棄一部分火力、航速,提高裝甲厚度,加強生存設計。而定遠和鎮遠就是依據這種思想造出來的實驗品。
這樣,駕駛著德國的軍艦,使用著英國的戰術,北洋水師成了個四不像。在黃海海戰中,失去指揮的北洋艦隊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自為戰。這種缺陷暴露無遺。
而留學英國的日本海軍軍官,駕駛著從英國購買的軍艦,雖然水兵的素質差,可是戰術適合,在戰鬥中佔了上風。
可是,最終日本也沒有能夠在海戰中打沉定遠和鎮遠艦。德國造的軍艦,使得失去其他艦隻配合的北洋水師將士,不自覺的實踐了德國的海軍思想。
在海戰後期,日本本隊的五艘軍艦圍攻定遠和鎮遠,雖然拼盡全力,也毫無建樹。以至於日本水兵絕望的喊道,“定遠怎麼還打不沉啊。”與之相對照的,日本海軍旗艦“松島”號被定遠的一炮命中,立刻就失去了戰鬥力。
如果北洋水師採取正確的戰術,在思想上重視敵人,帶足炮彈,打敗日本海軍是有可能的。外國的軍事專家評價說,“如果日本海軍懂得海戰,就不會去攻打北洋水師,如果北洋水師懂得海戰,就不會讓日本海軍逃走。”
北洋水師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軍艦的落伍,更重要的是清朝上下根本上就不懂海戰,所以北洋水師最終失敗了。
-
20 # 畫素說
本可以算先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甲午戰爭之時間,已經是落後於日本艦隊、落後於世界!
北洋艦隊,是清政府於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建立起來的一支近代海軍艦隊,是清朝四大艦隊中實力最強的一支。雖說剛成軍之時的北洋艦隊一度達到世界第八、亞洲第一實力。但由於軍費的短缺與清朝內部的政治鬥爭,北洋艦隊的裝備逐漸顯得老舊、落後起來,到了甲午戰爭之時北洋艦隊已落後於同期的日本海軍、落後於世界。
在“定遠”、“鎮遠”建造完成之時,毋庸置疑兩艦皆處於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先進水平,無論是從主炮的炮位設計、火炮口徑、防護效能、航速等都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定遠”與“鎮遠”兩艦能在大東溝海戰中打一個滿場,且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被鎮遠主炮擊中,並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喪失戰鬥力,就是證明。要知道彼時“定遠”與“鎮遠”艦齡都已超過10年(1881年製造,1885年服役於北洋艦隊)。
但,這個時間段其實也是武器更新迭代最快的年代,加之甲午海戰之時,距離“定遠”、“禛遠”兩艦服役已經過去10年了,這十年正是世界海軍技術發展的最快的十年。彼時的主力艦也已經從傳統的鐵甲艦轉向無畏艦、作戰陣型也變成了縱隊舷側火力、架退炮變成管退炮。顯然“定遠”與“禛遠”已經遠遠落後世界了。
就甲午戰爭來看,日軍的軍艦是持續更新的,構成對北洋水師的代差壓制,雖說日軍在開戰之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最終還是勝利了,這也告訴我們,海權意識的重要性,清政府的不重視、不追求,甚至將軍費用於慈禧的大壽,是有多迂腐,引以為戒吧。
回覆列表
如果是在定遠建造完成的時候,無疑處於先進水平,取薩克森和英弗來息白之長,避兩者之短,無論從主炮炮位設計,火炮口徑,防護,航速,價格,都很不錯。二艦在大東溝海戰中打滿全場,最後日方先主動撤退,二艦鐵甲堡安然無恙,鎮遠一發305毫米開花彈就讓松島喪失戰鬥力,就是證明。
如果以甲午海戰當時,畢竟已經過去了10年,而這十年又是海軍技術發展最快的十年,主力艦已經從鐵甲艦轉向前無畏艦,作戰陣型也從船頭對敵到縱隊發揮舷側火力。火炮也從架退炮變成管退炮。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已經服役,日本也已經向英國訂購富士和八島級戰列艦,所以,那時候定遠、鎮遠已經不先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