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estLaVie161920951
-
2 # 減法生活
“教養孩子的方法很簡便,教養孩子,只要教他永遠做孩子,即永遠不使失卻其孩子之心。”
激發孩子興趣和好奇,遵重孩子的天性,在生活中教養文化——這就是我所瞭解的民國藝術大師豐子愷的教育理念,平實中透露著偉大的智慧。
豐子愷非常重視發掘孩子的天性。他熱愛孩子,心被藝術和兒童佔據,所以他願意花費時間,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打鬧哭笑。正是在這種看見式的、尊重個性的引導下,七個子女都非常出色,在詩詞、音樂、教育等文藝領域皆有成就。
豐子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養。有一次看見了孩子踩死螞蟻不當回事,連忙阻止:“螞蟻也有家,也有爸爸媽媽在等他。你踩死了他,他爸爸媽媽要哭了。”他教育兒女:我們所惜的並不是螞蟻的生命,而是人類的同情心。如果喪失了這顆心,就可能變成一個冷漠無情危害社會的人。發自內心的教養,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豐子愷創作了好多教育的漫畫,直指其中的弊端,讓我們看其中一幅。
錄好唱片,上課播放。只要不壞,用到永遠。老師講課內容永遠不變,就像來回播著一副唱片,只要唱片不壞,就能一直講下去,不像講課,反像背課,全然不管下面坐著的學生在不在聽。
豐子愷畫作中的教育理念,以及他的日常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放到今天仍不過時!
-
3 # 西柚味兒的錯題
最近在看豐子愷先生的《音樂入門》,瞭解到他是一名教育家。下為感想,僅供參考。
你覺得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我上學時常想。比如:不佈置那麼多作業、一碗水端平、業務水平很厲害、學富五車等。但至今沒有準確答案,就算現在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老師。
但讀了豐子愷老先生的《音樂入門》這本書,我覺得他是個好老師。 第一次與他結緣是高中時讀過的一篇文章《漸》,語言生動有趣,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在其中講的一個故事:一個人每日都會抱著小牛過溝去田裡幹活,牛漸漸長大了那人也沒覺得重。但有一天因為有事沒抱牛過溝,等第二天他就抱不動牛了。
當下我就理解他在講堅持的重要性。這故事十來年沒忘。
如今又再次與老爺子相遇,就仔細研究了一下他的生平。不搜不知道,一強人矣。畫家、文學家、音樂和美術教育家、翻譯家。簡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藝術界的泥石流。 開始我覺得畫家、文學家與音樂和美術教育家是不是有點重複,但轉念一想,我們會做題和會給別人講題,是兩個維度的事。再加上讀了這本《音樂入門》,我更確定豐子愷老爺子是個好教育家,就又佩服的點點頭。
介紹這本書之前我的先承認,這本書我有將近一半都沒讀懂。因為那部分都是專業知識,我一個五線譜不認不會樂器最多能做到唱歌不跑掉的音樂小白真的無能為力。而且老先生說了:“普通學校裡專重唱歌,人們便誤以為唱歌就是音樂,這是謬見。”
《音樂入門》共十二章,分五部分,以下為大綱:
在讀該書時,我常有在讀教科書的感覺。之後發現介紹上說這本書是以豐子愷老爺子上課用的講義為基礎稍加改編的,我就明白它不是教科書但勝似教科書。 雖然我讀不懂的地方很多,但不妨礙這還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一、顏值好。
裸書脊 ,我擁有的第二本這種書,有一種不施粉黛的真實感,我挺喜歡的。
二、對豐子愷老師的認識更立體。
從《音樂入門》我看到了這樣的豐子愷老師:
1、有時他有趣:
(1)豐子愷老師這樣講拍子: “音樂上音的歷時,叫做‘拍子’。拿步行來說,大家喜歡一步一步歷時相等。倘要一步快一步慢,就嫌吃力。又大家喜歡左右腳略有輕重之分,‘行行’地走。倘要每步一樣輕重,‘得得得得’地走,就覺得氣悶。人的行為,都喜歡合拍子。”
我彷彿能看到老師再說“得得得得”時身體還左右搖擺,樣子一定可愛極了。
(2)他這樣講音的質量:“高的聲音可以強,可以弱;低的聲音也可以強,可以弱。強的聲音可以高,可以低。弱的聲音也可以高,可以低。笛聲是高而強的,鶯聲是高而弱的,牛鳴聲是低而強的,蛾飛聲是低而弱的。”
像不像在說相聲。
(3) “怎麼可以促成這觀念的確立?沒有其他方法,只有實地練習。這是理論所無可為力的地方,這冊《音樂之門》愛莫能助了。”
臉上帶著“怪我嘍”的表情。
(4) 這是老師畫的“發母音時的內外形狀,是不是形象又直觀。
2、有時他嚴格:
(1) “不勵行這種嚴正的練習,帶著笑而任意唱歌的,都不是正當的學習者。他們是以唱歌為遊戲,他們是侮辱聲樂,他們的學習是徒然的。”
嗯,好的。
(2) “熟練不能速成,除了一遍一遍地多彈以外沒有別法。”
嗯,明白。
(3)“他們不知道彈琴一定的指法,音樂有複雜的和聲。不講指法,不用和聲,要僅在琴鍵上彈出一道旋律,原是容易的事。”
好的,我會認真對待。
(4)“彈奏的人必須充分理解其樂曲全體的內容,用了相當速度而表現其曲趣,方為完全的演奏。”
嗯,我會好好理解。
3、有時帶著過來人的勉勵和溫柔:
(1)“ 唱歌者理解歌曲,唱時自然會伴著一種表情,於歌曲內容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例如唱送葬曲時自然不會嬉笑,唱讚美曲時自然不會顰眉。可知歌曲一定深入人心,人心受了感動,就表現在聲音、姿態、容貌上。這就是古人所謂"誠於中,必行於外”。所以要音樂學習者進行這個唱歌表情的境地,不能授以方法,只可誘其理解歌詞。理解之後,表情自然就合宜了。 ”
(2) “古人教人寫字態度必端莊嚴肅,曰:“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這不是道學先生的迂闊之談,確是深解技術的人循循善誘的教訓。凡技術修練,態度正確者必多進步,習字與習音樂同一道理。但說明理由,學者必抱功利心而期待效果。今不言明態度正確的效果,則學者無功利心於其間,而可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進步了。 ”
(3)“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寧可時間短而次數多。”
(4) “凡學一種技術,其必先受一番艱苦的鍛鍊,才能獲得豐厚的效果。艱苦愈甚,其效果愈大。唱歌更是如此。任情而動,遇難即退,絕無學成之望。唱歌的基礎練習,就是枯燥刻苦的音程練習。”
“聽”著這一句句教誨,真想說一句,老師,你來教我好不好?
其實,無論是高中時的《漸》還是此時的《音樂入門》,我覺得豐子愷老師都在講一個詞:堅持。 就如我羨慕豐子愷老師的多才多藝,我也羨慕生活中很多過的比我們優秀的人。但就像一句知乎名言所說: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所以我常說那句:”Ta好厲害,我想變成Ta這樣的人“的完整表達應該是:Ta好厲害,我想什麼都不做就變成變成Ta這樣的人。那豐子愷老師估計會送我兩個字:做夢。
回覆列表
豐子愷是著名的漫畫家,所以家裡經常有客人來訪。而每到這個時候,豐子愷總是耐心地教育孩子們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他對孩子說:“客人來了,要熱情招待,主動給客人倒茶、添飯,而且一定要雙手奉上,不能用一隻手。要是客人送你們什麼禮物,可以收下,但你們接的時候,要躬身雙手去接。”
這些教導,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裡。
有一次,豐子愷在一家菜館裡宴請朋友。孩子們吃飯時,還算有禮貌、守規矩。在孩子們吃完飯後,其中就有吵著要回家的。豐子愷聽到了,也沒有大聲制止,就悄悄地告訴他們先別急著回家。回到家後,豐子愷把幾個孩子叫到自己身邊,說:“我們家請客,我們全家人都是主人,你們幾個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對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一樣,這很不禮貌。”孩子們聽了,都很懂事地點頭。
豐子愷的兒子豐陳寶,特別害怕見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顯得不大懂禮貌。豐子愷覺得,小陳寶平時很少接觸生人,缺乏見識,自己必須要在這方面鍛鍊他。於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機會,帶著小陳寶出去見世面。一次,豐子愷到上海的一家書店做一些編輯工作,把小陳寶也帶去了。那時,小陳寶十三四歲,已經能幫著抄抄寫寫、剪剪貼貼。帶上他,一方面是為了有機會讓小陳寶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慮給他一個接觸生人的機會。
有一次,來了一位小陳寶不認識的客人。客人跟豐子愷說完話要告辭的時候,看到了小陳寶,轉過身來就與小陳寶熱情地打招呼。小陳寶顯得不知所措,竟沒有任何反應,呆呆地站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似的。送走了客人,豐子愷就對小陳寶說:“剛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別,你怎麼不理睬人家?以後要記住,客人向你問好,你也要向人家問好;人家跟你說再見,你也要說再見。”如此幾次下來,小陳寶對生人的態度明顯有了改善。
寫給父母的話
如今流行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界專家認為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對孩子的教育培養,強調“細節成就孩子一生”。如果要讓孩子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也從細節開始吧。
(1)要讓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
這些問候語雖然都很簡單,只有寥寥幾個字,但卻意義重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主動和人打招呼的習慣。因此,當孩子主動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語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知道懂禮貌的孩子是多麼受人歡迎、惹人喜愛。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時,父母也要及時制止。
(2)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做出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例如,喜歡叫別人綽號,見到殘疾人會上前圍觀,見到別人陷入困境會加以嘲笑,看到別人倒黴會幸災樂禍。家長要明白,孩子這樣做或許是因為想看熱鬧、好奇,或許是想開個玩笑,有時則只是盲目地跟著別的孩子做。通常情況下,他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沒有意識到他這樣做會傷害到別人。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先要平靜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有針對性地指出他這樣做的壞處。要讓他知道,有教養的孩子應該同情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
(3)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彬彬有禮
當有客人在時,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譁、說話要清楚,而且要主動向長輩問好。甚至可以要求孩子幫忙擺擺糖果和小零食,或是幫忙給客人端茶倒水。如果有小客人來家裡玩,那麼,可以讓孩子自己學做小主人,領著小客人到處看看,並拿出心愛的玩具和小客人一起分享。
如果是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就要教育孩子不要狠抓主人遞過來的糖果,和主人家的小朋友要友好相處。而且不可以隨意亂動別人家的東西或是翻別人的抽屜、櫃子等,也不要在主人家大聲打鬧。尤其是在餐桌上,更要注意禮貌,因為在餐桌上最能看出孩子有沒有禮貌。要教育孩子飯前洗手,不隨便亂跑,應該聽從主人的安排,也不能讓孩子在飯桌上挑挑揀揀,或是將東西隨便亂吐等。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細節需要注意,例如,要教育孩子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後說“對不起”;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收到不喜歡的禮物後,不要對禮物本身或送禮人表示不滿,同樣要說“謝謝”;全班同學一起朗讀的時候,要全神貫注;不能主動索要獎品;不要盯著正在受批評的同學看;進出時,為別人扶住門;外出活動,進入公共場所時要保持安靜;在自動扶梯上,要站在右側,從左側走動;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時,不大聲說話,要保持安靜;在與大人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並認真傾聽;當大人正在談話時,孩子也不要隨便亂插嘴;乘公共汽車時,如果有人給孩子讓座,一定要讓孩子說“謝謝”。
細節更能體現一個孩子的修養,源自家庭的細節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教給了他怎樣的細節,將奠定他將來生活品質的基礎,也決定了他將來有怎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