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0歲是老年人嗎?
4
回覆列表
  • 1 # 老衣12

    60歲是老年人,我有切身體驗,剛到60身體各部分都感覺不靈了,腿腳開始疼痛,走路久了不行,精力下降,老是覺得乏,想睡覺,體力下降,不能長時間提東西,反映也慢,走快了就要摔跟頭,腿腳跟不上思想,有心無力,身體各種毛病開始找麻煩,老去醫院,還老忘事,拿東忘西,有一事倒是老不忘,就是離死不遠了。

  • 2 # 劉道春6

    退休年齡法定六十週歲,但還不能真正算老年人。有的景點把七十週歲的人當作老年人免大門票,乘公交車也把七十週歲人當老年人,從而才發放老年免費票卡。由此看耒,七十週歲人該算老年人吧。

  • 3 # 陳琳翰養老運營

    之前美國把55-70歲的老人叫著青年老人,70-80歲叫著青年老人,80歲以上的才是真正的老人。

    也就是會所在80歲之前,都不是老人。比如1946年出生的特朗普,今年已經73週歲,和他同時競選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則77歲。

    這些所謂的老人,依然活躍在政治舞臺上,而且據資料顯示,美國70%的財富都掌握在這些老人手裡,所以那些房產、汽車等奢侈品,主要購買人群是所謂的老人。

    醫學發展到今天,90歲根本就不算足夠老,發達的醫學未來能夠讓一部分人活到120歲。1800年,65歲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例不超過2%。可是今天全世界超過65歲的老人,占人口總數的15%以上。在日本、瑞士等國家,65歲以上的老人佔比高達20%以上。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人類的壽命是122歲,隨著我們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們這一代人大機率會活到100歲,人的最後幾年才是進入老年的狀態。

    還有一種老人,是心理上的老人。

    老人給我們的印象是,他們不能接受新事物,比較古板守舊。

    那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從網際網路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不到10年的時間,因此讓很多老年人無可適從,尤其是那些常年生活在農村的老人,無法適應新的變化。

    美國老年人的水平非常高。他們不但很能接受新事物,而且玩的比年輕人還好 —— 而且他們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創造者。他們才是科學研究和各大公司技術研發的主力。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即使年紀輕輕,也有可能成為一個“老人”

  • 4 # 崇文之文

    人多少歲了算老人?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法一下子說清楚的問題。我覺得界定多少歲算是老人,不在於被看者的年齡有多少歲,人的相貌有多老,皺紋有多深,而在於看人者的年齡有多大。

    直觀點說,人多少歲算老人,不是用其人具體有多少歲來確定的,而是由看人者的年齡確定。

    真是稀奇,判斷人是否是老人,不是從該人年齡上來決定,而是由看人者的年齡來確定的。

    領悟到了嗎?其實我們都是過來人,想想都有感受,都有經歷,也就都有發言權。

    具體說吧!一到三歲的小孩認為的老人大概從五十歲上下開始。小孩看人識別年齡的能力是很強的,會說話了,可以根據對方的年齡識別稱呼。小孩自己主動喊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三歲的小孩一般將50的人開始喊“爺爺““奶奶”說明在他們的心中、情感上把50歲的人當成老人了。

    還大一點,到了八歲十歲,把老年的年齡降低了,認為四十多歲已是老人了,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的老年人從父母身上來界定的,認為父母是老人。孩子近十歲的階段父母大都是四十多歲。

    十四五歲,進入懵懂期,在他們的心中,把老人的年齡往後推了,又回到五十歲以上。

    三十歲,人趨向成熟,對老人的界定逐漸統一化,大多認定為65歲左右。

    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當自己到了六十歲,甚至六十五歲,或許並不承認已經進入老年了。

    不服老在心理層面上是人人都有的。

  • 5 # 世界真的很大

    在中國,如果你年滿60歲,那麼你就算進入老年人的行列了。如果你生活在中國古代,那麼對不起,你將提前10年,即當你50歲的時候,就是一個老年人了。這在現代人眼裡,似乎有幾分可怕。50歲,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呢,怎麼就老了?由此可見,時代不同,老年人的標準也不同。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年人的標準,比中國延遲了5年,即65歲。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大大提高,全球性的壽命延長也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一些國家,如日本、新加坡、歐洲諸國等等,正在考慮提高老年人的標準到70歲。中國也在延後退休年齡,意味著是否也會提長老齡標準呢?

    關於“老年人”的定義,除了出生到活了多少歲這一年代年齡,還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年代年齡和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有些人基本同步,有些人則不盡然。年代年齡如前所述,是你活了多少歲,生理年齡則指你的生理功能、生理指標,心理年齡則指你的心理狀態等等,所謂60歲的年齡40歲的心臟30歲的性格,就是這個意思。

  • 6 # 懶螞蟻29

    所謂"老",與年齡無關,與個人的健康和心態有關。古人云:人過七十古來稀,"藥王"孫思邈近七十歲時寫的千金藥方,就是想老了要把經驗留給後人。九十多歲時又重新修改了一次,一百二十歲時又修改了一次,最後活到一百二十五歲,在那個年代真是難能可貴。現代人的壽命普遍長,但是外面的各種誘惑太多。作為年齡大的人更要有一種定力,不為之所動。最後送給老年人,或者家中有老人的朋友三個千萬:"千萬別吃飽,千萬別吃好,千萬別跌倒"。

  • 7 # 燈影書畫

    多少歲算是老年人?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說法。

    在中國,往前倒數100年,那時由於生產力落後,人們普遍生活條件較差,而勞動強度大,醫療水平偏低,一過50歲就成了“正兒八經”的老人了。我們常從過去的一些書報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兩鬢斑白一臉蒼桑年過半百的老人”。

    今非昔比。現在的情形早已大不同了。社會發達了,生活好了,醫療跟上了,人們普遍長的年輕了。5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很多人看上去一點不顯老,精氣神還足著呢!只能說是人到中年。

    按照國家統計的標準,人到了65歲才歸入老齡人群。我理解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客觀符合實際的。

    而具體到個人,每個人又情況各異。有的人65歲還不顯老,有的人55歲就活脫脫像個老頭了。有的人長得像老人心態很年輕,有的人長得年輕心態已經老了。有的人身體好,有的身體差。等等。

    但不管怎麼說,按照自然法則,一般情況下,人一過60歲,身體就是走下坡的趨勢了。把身體鍛鍊保養好,把心態調整好,人老心不老,活得有勁,才是硬道理。

    對老年人來說,健康長壽是最大的幸福。

  • 8 # 樹德漢碩

    按照正常說法,現在不論男女,進入六十歲之後,都可算是老年人了。過去平均壽命不高,五十之後都算老年了,而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人的平均壽命大大提高了,進入老年也會相對推遲一點點,但無論怎麼說,從生理年齡來講,甲子回頭之後,都應是老年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前人壽超七十歲的不多,查古時帝皇,年過七十的也不多,讀史讀文,不少名人名家壽年超七十的也甚少,所以過去半百之後便可稱晚年叫老人了。而現在耄耋之年的不少,百歲也常見了,五十歲前尚可屬壯年中年。五十到六十之間還可不叫老年,但六十之後應屬老年了。人生四十四,眼有刺。人年歲過四十歲,生理上就往下坡路走了,這是自然規律,逆不得。我感覺,我四十多時已要戴老花鏡了,不戴看書看報就蒙就看不清,會很慢,記憶力也大大減退了,說明從生理上確是老年趕了。

    生理年齡不可逆,但人進入老年也不要悲觀,人生是有限,但也應豁達樂觀看開看淡些。人老心還可年輕。做人心態性格很重要,心態性格也影響到人的健康與壽命。年歲可以老,而思想心態自己是可以把控掌握的,因此年老了,思想心態不可跟著老化,而應越活越年輕才好。心理年輕有朝氣,對老年人,對健康對壽命對辦事是大有益處的。因而十年前,我就高喊:人老心要年輕,人老不要心也老。

  • 9 # 東方炫公69253975

    六十歲夫妻全健在的少之又少,我們不知怎麼說好,城市喊著延遲退休,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無著,還是廳天由命為好。

  • 10 # 清之源2

    到底多少歲算老年人,這個還真把我搞糊塗了,政府對我的年齡非常認同,非挽留我再幹幾年,告訴我不允許六十歲就算老年人,可是我到找工作的地方,人家告訴我,只收到四十五歲的,五十歲就屬於老年人了,即使勉強用了,要眼神沒眼神,要體力沒體力,拿東忘西,登不了高彎不了腰,既影響別人,自己還受罪,我都不知道自己還是該不該算老年人了

  • 11 # 股彩45816501

    60歲不老生活剛剛開始,有退休工資了生活不愁了,段練好身體就是你的任務,我60歲考個駕照,經常去旅遊,開始健身,肌肉出來了比年青時還健美。

  • 12 # fadeaway34921283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真理名言。生活中隨著年齡的增大,社會勞動力的喪失,自己不能透過有效的勞動保障生活的就是老年人。。

  • 13 # 0老三兩0

    答,人的遺傳基因和飲食內容,是決定人們多大歲數變成老人的主要依據,社會或個人的看法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從千人千面的現實情況出發,一般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六十不留宿,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座,九十不留門。人到六十以上一般就不能在別人家過夜了,這說明古代人六十歲已經很老了,怕住在別人家夜裡出意外。七十不留餐,說明七十歲以後的老人串門的時間已被限制。八十不留座,是明顯的趕人。九十不留門,是路過門口都恐懼的心理。由此可見,對待老年的認識,不僅是歲數問題,而且也是觀念問題。

    二,在西方一些國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極端的看法,認為人老是被人為灌輸的概念,歲數與人老沒有關係,人只要活在當下,不存在年齡大小。你五十歲了,你認為你是老人,你就是老人,您八十歲了,您認為您不是老人,您就不是老人。決定一個人什麼時候變成老人,不是歲月,而是個人的主觀意志,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衰老觀。

    三,在歐美城市的公交車上,年輕人從不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不是人們不慣老年人,而是怕老年人誤以為被歧視。因為是不是老年人傍者說了不算,想不想當老人是個隱私問題,不是公德問題。

    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十分清晰的劃分,六十歲以後的人,每一個階段的叫法都不一樣。六十歲的老人和九十歲的老人稱呼是不一樣的。聽上去很科學,實際上很不公平,因為非洲、亞洲、歐洲的生存環境是不一樣的。

    五,回到本問題的中心,我個人認為,人在七十歲之前都不要稱老,更不要以老賣老。我見過很多六十歲以上的民工在工地上幹活,我自己六十出頭,兒子三十多歲,外出爬山涉水、拉箱趕路,體力一點不比他差。別人怎麼想,科研機構怎麼定,我不管,反正我就這麼認為:人,只要不到七十歲,就不算是老人!回答完畢。

  • 14 # 好漢子

    謝邀:以上提到的問題,不知道是問那個方面,以我領會的問題回答好嗎?老年人節段不同分公益享受如:公交卡,遊覽卡,讀書卡等等,和老年人的生活補貼不是一個概念。公益方面,不分男女一律六十週歲即可享受,老年人補助則不同,分節段,七十,七十五,八十,九十,一百週歲等,每個年齡段的補貼金額是不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門玩遊戲的手機,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