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1陽
-
2 # 石頭媽閱讀陪伴
我們家孩子三歲七個月,最近也經常會說:“不讓媽媽回家,把媽媽賣掉!”我就問他:“哦,媽媽讓你很生氣嗎?”孩子就會說:“嗯,我很生氣!你都不陪我玩兒。”一般就是孩子生氣憤怒時會這樣說。
我覺得,孩子這樣說時,大人不要太在意。原因有兩點。
第一,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但語言表達能力還沒那麼強。會把看過的動畫片,聽過的故事,透過自己的想象,用到平時的生活中,是孩子對大人不滿時的一種類似誇張的表達方式。並不像大人想的“孩子小小年紀,怎麼這麼狠心,這麼壞呢”這麼嚴重。
當孩子這樣說時,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樣說的背後原因,以理解和共情的態度引導孩子說出原因,再來解決問題。
第二,從情緒管理方面來講,孩子能這樣說,是件好事。就像大人,有時候一件事會讓我們很生氣,很想發火,當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說出來,比如:“我真想把這亂七八糟的東西給扔出去。”說出來後,會發現事情也沒那麼糟糕嚴重的,心情也會緩和下來。
當孩子說:“讓大灰狼把你吃掉!”心裡也許對你感到很憤怒,很生氣,他用這種自己覺得很厲害的辦法來懲罰你。說出自己的感受想法,比哭鬧,扔東西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容易明白孩子的心情,不得不說,這也是孩子情商好的一種表現。父母要好好的引導。
1.別把孩子的話當真,但請正視他們的感受
我們平時經常說“別跟孩子一般見識”,可現實生活中,成人總是會揪住他們說的話不放,但卻忽略了他們在話語之後真實的感受。
孩子說狠話特別常見,當時我很疑惑地問教授,為什麼孩子這麼自私?一句話,“Do not take it personally (不要把這些話當成對你的評價).”教你一個萬能句式來應對這些狠話,“I am sorry you feel that way(非常遺憾你這麼想). ”
與孩子接觸多了你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太明白自己一句話能有那麼大的殺傷力。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外婆,他之所以說那些狠話只是要單純地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憤怒與不滿。面對這樣的情況,成人首先需要根據情況來選擇對策,不管怎樣,都建議不要急著讓孩子認錯。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氣得不行了,最好的辦法是離開,氣頭上是最不適合和孩子講道理的。即使冷靜如你,覺得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也不建議馬上和孩子講道理,和他約定另外一個時間討論,給他充分的時間來幫他釋放掉憤怒。你可以這樣說,“我非常遺憾你這麼想,看到你現在很生氣,聽你這麼說話我也很傷心,我們都摸一摸自己的心跳,等感覺平靜的時候再找個地方聊這件事。”
這樣的延時冷處理是我覺得對狠話最好的解決方案。等孩子有心思聽你說的時候,你再來和他談,“你的話真的讓我特別難受,我哪裡做的不對你可以指出來,但是如果這樣說話會很傷人。如果別人這麼說你,你也會不高興吧。下次你可以直接說,你錯怪我了,我不是故意要把衣服蹭髒的,我很生氣!而不需要用傷人的話來表達。” 只有這樣與孩子平等的交流,才能讓他們最直接地感受到自己的狠話帶來的結果,同時成人也需要勇於承認事件中犯的錯誤,讓孩子看到正確的溝通態度。當然這裡也想和所有人分享一個秘密,其實孩子不會隨便對什麼人說狠話,如果他對你說了,一定程度上說明你倆的關係還不錯。這話好像不好聽,但卻是事實。
有句話叫我們總是把最壞的一面留給最親的人,孩子願意與你發脾氣,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出於對你的信任,他知道對你再任性你也不會拋棄他。如果成人能這樣看問題,也不會那麼計較“狠話”本身的意思,狠話也構不成多大的威力了。
2 家長之間育兒觀念不一致常常導致孩子“說狠話”
孩子說狠話,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受到了“不一致”的待遇。其實這是由中國特殊的育兒結構造成的。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而兩代人對於孩子哪些問題該管哪些問題不該管存在很大的分歧。這樣到了孩子那裡就出現了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他可能真的很委屈,覺得我昨天這麼做什麼事情也沒有,今天卻被劈頭蓋臉的說了一頓,氣得要命。
所以還是那句話,大家應該多坐在一起談談兩代人的育兒想法。也許當今社會,長輩們保守老套的育兒方式確實有些過時,但就百分百全無道理嗎?而你真的願意拿出足夠的耐心,來與長輩們溝通,多讚美他們,肯定他們的付出,而不是一味指責嗎?一個教育系的前輩說過“就算家長們有再多觀念上的不同,有一點是不變的,都是想讓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只要這個底層基礎不變,多用共情的方式溝通,最後都是可以改變的。”這也是我想對很多80後和90後家長說的。3 “讓警察來抓你”是對付狠話最low的招數
面對孩子的狠話,我覺得其中最錯誤的介入方式是,“你再這樣,我就打電話告訴你媽媽!” 哪怕孩子最後道歉了,其實他什麼也沒學會。孩子停止說狠話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說出這樣刻薄的話傷害了別人,而是因為害怕媽媽知道而不這樣做。這樣孩子心中完全不會有內疚感。
這樣說的另外一個壞處是丟失了建立權威性的機會。 如果長輩覺得場面失控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沉默。不需要孩子說一句回一句,而是板著臉的沉默。孩子捕捉表情比語言更敏銳,他看到你突然不說話了心理會有感覺的。
類似的錯誤還有很多,比如“你再這樣,我打110叫警察來抓你!”這些都是用恐嚇的手段,讓孩子因為害怕而減少行為,但他們卻從始至終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別人的情感造成了什麼後果。4 別讓孩子的快速示好衝昏了頭腦
孩子一個抱抱一個親親就能輕鬆搞定。所以很多時候,這些小伎倆完美地掩蓋了孩子行為背後雙方需要反思的地方。
比如孩子需要理解自己的刻薄是會傷到別人的,自己憤怒的情緒需要換一種方式表達。成人也會因這一抱而忘掉了自己的錯誤。自己是不是過於武斷地去判斷孩子的行為?自己是否沒有和小輩溝透過教育的一致性?自己是否過多地關注孩子的語言而忽略了語言背後的情感?最要命的是長輩會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你看,孩子向我示好認錯了,果然“請媽出山”非常給力,下次再用!
也許上面說的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在事情發生時,我們往往還是會喪失理智,特別在意孩子憤怒的表現和難聽的字眼,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面子”在作祟。
在中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長輩們往往把自己面子放在了孩子發展之前。
“乖,聽話”成了一種證明自己帶孩子能力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個時候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小孩拆臺,那簡直想馬上找個地縫鑽下去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小輩大吼大叫就沒錯,只是想讓大家意識到,如果真的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孩子的一些行為,那麼首先需要放得下面子。長輩和小輩都需要學會從他人的視角看問題,不然那些所謂的“我是為你好”都是空話,孩子最終會變為長輩們人際交往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