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國與趙國之間發生的長平之戰(今山西晉城一帶),雙方共集結了百萬兵力,先後起用廉頗、白起等名將,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其中五萬戰死沙場,四十萬降軍被活埋,六十萬秦軍湮滅近半。成語“紙上談兵”也來自於此。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很多人認為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此戰後,秦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了。為什麼一場戰役會產生如此大的歷史影響?
11
回覆列表
  • 1 # 初級小菜鳥

    戰國決定歸屬的最後一戰——長平之戰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國力日漸強大,不願呆在“山西”,在想我發奮這麼長時間,就是要打你們呢,哈哈哈,我終於強大了。

    我要收了你們

    之後發動垂沙之戰、伊闕之戰、鄢郢之戰等好幾次戰爭,國土面積大大增大了。這次進攻韓國旨在掃清踏入中原最後的地理障礙。很快佔領了韓國野王,切斷了韓國與上黨之間的聯絡,韓國一看這秦國太強大了,打不過啊,馬上準備獻出上黨向秦國求和。

    兵臨城下

    上黨郡守馮亭和上黨百姓在思考,如果降了秦國變成秦民,就得像秦民成為戰爭的機器了,不行不行,受不了受不了,於是一商量降了趙國。趙國一看白給的,不要白不要,收了。秦國出錢出兵攻打,啥都沒得到,讓你趙國佔了個大便宜,這口氣誰能受不了。於是秦趙開戰,秦國第一波進攻便攻佔上黨,胃口大開,你小趙不是佔便宜麼,那麼繼續來吧。

    秦國佔領上黨之後繼續前進,下一步就要取你的長平了,六十萬大軍屯兵於長平城下。

    兩軍對峙

    這個時候趙國害怕了,早知道怎麼也不能貪心啊(不算貪心,這塊地位置太重要),唉,後悔呀。這長平不能丟啊,丟了長平,國都邯鄲就成了秦人的嘴邊肉了。於是也開始屯兵四十萬長平城內,還好這長平城易守難攻,打不過你那我就不打,我就是守著,不讓你進來。

    雙方就這麼耗著,這可苦了兩國王上和兩國百姓了。大家都知道當兵打仗吃糧,吃糧。這可是一百萬人啊,得吃多少糧食啊。

    我餓啊

    剛開始,雙方都還能這麼耗著,全國供你們耗著嘛。在這兒就得表揚下小秦了,早就知道有今日,所以提前把蜀國(糧倉)收了,我就舉全國之力給你耗著,餓死你們。再看小趙就不行了,本來這次戰爭就比較突然,本來想佔個便宜來著。現在可倒好,別說其他人了,連國君都是隻喝粥了,耗不動了,全國人民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自古以來,打仗首先遭殃的總是百姓

    這個時候,秦相範睢使出一條反間計,聲稱廉頗已經老了不足懼,我們害怕的是馬伕子趙括將軍啊。這傳到了趙國朝廷,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這全國人民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對啊,我們有馬伕子趙括啊,他可是趙奢老將軍的愛子,他自幼熟讀兵書,深受趙奢老將軍的薰陶,用他我們肯定能一舉勝秦軍。開心啊,馬上就不用捱餓了。

    這鍋我來背吧

    於是乎,趙括上位,廉老將軍回家養老。趙括深知趙國情況,趙王想要的是儘快結束戰爭,只能放棄被動防禦,選擇主動進攻。秦國啟動核武器,秘密用戰神白起為主將。戰爭小白VS戰神白起,結果可想而知。趙括中計,四十餘萬趙軍被圍,這趙括也不愧為名將之子,欲率軍突出重圍,被亂箭射死。死在了衝鋒的路上,他完成使命了。可是還有四十萬趙軍被圍啊,沒吃沒喝。

    趙王也沒轍了,沒辦法了,徹底敗了,只有投降了,投降了我的將士們還能有個活命。

    趙孝成王

    哪成想,秦國不讓活啊,原來秦國也被長平之戰的六十萬將士拖得快不行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這個時候該秦王犯愁了,咋整啊,這可是四十萬人啊,沒那麼多糧食啊,再說就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糧食,他們以後能真心為我效力麼,叛變了咋整,也不能放他們回去啊,放他們回去不就成了放虎歸山了麼。唉,愁!沒辦法了,只能把他們全殺了。殺了他們我也不能背這個千古罵名,對,不能背,只好委屈你了,戰神,除了我只有你能背得起。

    對不住了,白大將軍

    遵命,我頂著

    大家熟悉的場景發生了,除了240名年紀尚小計程車兵被放了回來,其餘四十萬趙降軍全部被活埋。

    坑殺四十萬趙軍

    自此之後,趙國再也沒有實力跟秦國抗爭了,戰國也從七國爭雄的時代進入到了秦國獨霸的時代,統一六國只剩下時間問題。

  • 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為什麼說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最後的轉折?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戰國的歷史分期,

    戰國時代進入七雄變強開始第1個歷史時期是魏國獨霸時期,魏文侯首先任用李悝進行變法是的,魏國首先成為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後來又任用吳起進行變法,並進行著兼併戰爭使得國家富強疆域空前擴大。魏國作為超級大國,衰落是從魏惠王中期開始的,隨著齊國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兩大戰役的展開,極大的削弱了魏國的軍事力量。兩大戰役之後,魏國再也沒有能力參與當時國際格局的主導爭霸戰爭。由此,魏國衰落。這是戰國時期的第1個重大轉折。

    魏國衰落以後霸權並沒有落到齊國手裡,齊國雖然兩次贏得了對外戰爭,但是還沒有強大到像以前的魏國那樣,任意攻擊別的國家。雖然算不上超級大國但是齊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也是較其他諸國比較強的,再加上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雖然變法的後勁還沒有完全起來,但是已儼然有了大國的狀態。因此以第1次商鞅變法結束為標誌,戰國進入了第2個歷史時期——秦齊並強。

    齊國在經歷了齊威王和齊宣王兩代君主之後對於國際爭霸好像十分感興趣。齊閔王繼位以後,齊國稱霸天下的野心愈演愈烈。齊愍王發動滅宋戰爭,引起了中原諸國的恐懼,於是在燕國上將軍樂毅的率領下,中原諸國組成了五國聯軍,討伐齊國。一舉攻下齊國城池70餘座,齊國從此一蹶不振。以田單復國為標誌戰國時代進入了第3個歷史時期——秦趙並強。

    在齊國一心一意想要爭霸天下的時候,秦國一方面關注著國際局勢,一方面延續著國內的商鞅變法,國家的綜合國力與日俱增。在此同時,幹活的趙武靈王也進行著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一躍成為北方軍事強國。魏國衰落了,齊國衰落了。南邊的楚國也是病懨懨的。當時有能力統一天下的,也就是西北的秦國,東北的趙國。

    秦國和趙國作為兩個超級大國,在爭奪當時的國際霸權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必有一戰。此戰誰勝誰負則天下勝負,花落誰家便可見分曉。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再也無力與秦國爭奪國際霸權。從此秦國一家獨大,長平之戰短短几十年之後,秦國統一天下。

    長平之戰的結束,標誌著秦趙國際霸權爭奪的結束,也標誌著魏國衰落以來,兩大國家共掌國際霸權的局面結束。戰國行將就木天下必將以一國統一而結束。如此重要的意義,能不能成為戰國曆史上的最後轉折?當然可以。因為長平之戰後,秦國雖然受到重創。但是在經過20餘年的休養生息後,滅掉其他六國就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毫無波折。

  • 3 # 明慶1

    在歷史的記載中,經歷了受人矚目的長平之戰後,強大的秦國滅掉其他的諸侯國,一統天下。眾所周知,秦始皇嬴政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團的皇帝,在歷史上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評斷,長平之戰可以視為秦國大一統的關鍵,也就是說,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時代諸多戰役的典型一戰,是一個龐大系統中的一個點,而且還是一個關節點。

  • 4 # 認真的猴小俠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規模戰役,“三年而後決”,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軍戰勝,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趙軍。

    經過長平之戰和邯鄲之圍,趙國的實力嚴重受損,山東六國次第削弱,魏韓兩國甚至入朝於秦,委國聽令,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長平之戰後,秦國既取得了東方各國的大量土地,也大量殺傷了各華人力,奠定了取得統一戰爭勝利的基礎。

    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對長平之戰趙國主帥趙括的評價不同於史書上的“紙上談兵”,作者孫皓暉認為他的決戰方針是符合現實的,並借白起之口評價他“假以時日,必是秦軍大敵”,然而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長平的消耗戰暴露了秦趙兩國的實力懸殊。只是由於秦軍採取殘暴的殺降辦法,在長平坑殺數十萬降卒,激起了趙國廣大人民的義憤,加上秦相范雎用人失利,魏楚兩國又合縱救趙,秦軍反而一度遭到了反包圍。魏楚等國雖然取得了一時的勝利,在東方有所擴張,但沒能削弱秦的力量,秦在稍事整頓後繼續進行統一戰爭,到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時,秦的完成統一已經水到渠成了。

  • 5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我們知道,每一段歷史的走向都是有它自己內在的邏輯,有一定的規律。我們甚至依靠這些規律可以預測未來和歷史走向。

    歷史轉折點,就是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改變原來歷史趨勢,讓它轉到另外一個方向。有很多事件的發生,就可以改變歷史底層的邏輯,從而改變歷史發展方向。

    就像我們駕車行駛在道路上,突然道路上出現一個拐彎或者異常的障礙物,我們就只能選擇停止前行而後拐彎或者繞道。很多歷史事件都是轉折點,例如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是一戰轉折點,新中國的成立是近代中國歷史的轉折點等等。

    長平之戰是怎樣改變歷史的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長平之戰前期。那時候是東周晚期,也是戰國時期。諸侯之間戰爭中很多諸侯國都被吞併,宮室貴族流散在社會上。但是他們不甘自己的社會地位墮落,選擇不斷的學習,去積極思考這個劇烈變革的時代。他們提出了許多思想,將這些思想不斷的傳播開來,有的著書立說,形成了諸子百家思想爭鳴的局面。一部分士子也選擇位列各個諸侯國朝堂,為國家和君主出謀劃策,或者為官一方,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從而形成了世人階層。

    就這樣,冶鐵技術的提高讓社會生產效率提高,士人階層出現讓很多諸侯國擁有了更多的人才。這些國家和國君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在自己的國家推行改革,國家迅速發展強大,然後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戰爭,讓其他諸侯國乖乖臣服,成為當時的霸主。

    有意思的是,沒有那一個國家能夠長期保持這個地位。總會隨著時間推移,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國家衰落下去。然後新的諸侯國又崛起,歷史就是繼續同樣的事情。我們通過當時的歷史來做詳細分析。

    田氏代齊到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歷史就進入了戰國時代。最先是經歷兩代國君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努力發展,魏國成為一代霸主。但是經過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兩次戰爭的失利讓魏國從此一蹶不振。

    這時候贏得戰爭一方齊國迅速崛起,而西部的秦國透過商鞅變法也積累空前的國力,兩國並稱東帝和西帝。但是縱橫家蘇秦導演五國伐齊,齊國差點亡國。

    這時候的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國力也強盛起來,滅中山國,並多次打敗秦國。

    然而秦趙長平一戰,趙國軍事力量也被徹底摧毀,從此衰落。長平之戰後,放眼天下,只剩下秦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天下獨強。而且沒有一個國家再次崛起,有能力能夠與秦國抗衡。而之後歷史我們大家都知道,就秦國經歷了三代君主逐一滅掉其他衰落下去的國家,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

    可見秦趙的長平之戰打破了原來的歷史趨勢,改變了歷史發展內在邏輯。我們熟悉歷史已經改變,歷史也不在按照原來的方向和軌跡走下去。那種一個國家崛起後又衰落,新的國家再崛起挑戰一個國家的歷史趨勢,再也沒有出現。

  • 6 # 無月文化館

    長平之戰後,戰國曆史進入了秦國時代。

    從此,六國或先或後,或早或晚都是秦國碗裡的菜,大勢已定,天下歸秦。

    原本晉國是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晉國橫在秦國面前,牢牢地扼住秦國的通道。

    春秋時期,秦晉多戰事,但總以秦敗居多。

    “秦晉之好”的成語就來自這兩國,比喻來之不易的友好關係,由此可見,這兩國之間的關係是有多麼的惡劣,兩國之間的衝突是多麼的頻繁。

    若晉猶在,天下形勢便多變數,能否歸秦仍要兩說。

    可惜三家分晉,偌大的一個晉國一夜之間變成了三塊王國。

    三家分晉,是秦國最大的利好。

    從此,橫在秦東出路上的不再是一個晉國,而是趙魏韓三國。

    上嘴唇和下嘴唇尚且要打架,更何況是三家姓氏,三個家族呢。

    一塊鐵板變成了組合板。

    老秦人終於有機會出頭了。

    但事實並不容易。

    先是魏國,魏武卒的威力打的秦國批滾尿流,河東之地都給丟了。

    老天爺給秦國送了個商鞅,秦國發生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徹底成功的變法。

    積弱多年的秦國從此從鄉間小路駛上了快車道。

    趙國又跑出來了。

    胡服騎射,使得北方的趙人戰力提升,國力精進。

    幾代良臣名將的齊心輔佐下,趙國成了秦國東出最大的絆腳石。

    雖然趙國不如當年的晉國,但是也足夠成為秦國東出的絆腳石。

    只要趙國仍在,秦國要麼與趙國正面對決,要麼就要提防趙國在後面掣肘。

    總之,有趙國,秦國就不能安心吃天下。

    長平之戰,趙國雖已不如當年,但舉傾國之力,仍有四十萬壯勇。

    不說別的,但是這份氣魄雄心,就足可見趙國對秦國的阻礙,試問,六國還有哪國有這般志向骨氣!

    可惜,長平一戰,白起屠趙兵降卒四十萬。

    從此,趙國國內無精壯戰力,等同國內空虛以待。

    趙國想要恢復國力,至少安心休養20年,怎可能給趙國這麼好的時間和環境。

    長平之戰後,秦國形勢一片大好。

    南韓等同亡國,魏國不肯吭聲,趙國隨時會亡。

    秦國東出的路上已無阻礙。

    如此這般,說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並不為過。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7 # 得不到的愛17

    對戰國那段歷史,很多人將長平之戰作為轉折點,認為秦國一戰消滅趙國40萬士兵,自長平之戰後秦國再無強敵,導致秦一統六國。但實際上趙國因為處於四戰之地,北有匈奴,東有燕世仇,南有魏韓已經倒向秦國,西有強秦,常年處於戰爭狀態,難以修生養息。趙國土地貧瘠,綜合國力相較秦國差一大截,即使戰勝秦國也是險勝,無法動搖秦國根本,而且其餘5國定然不會讓他做大,各國再回到平衡狀態。而且趙國勝利的希望渺茫,持久戰最後的結果也是失敗,只是不會慘敗罷了1、其實楚國當時是有實力攻打秦國並取得豐碩成果的,但是秦趙兩國相持階段不斷放出和談之意,加上楚國外交政策已經甘心依附秦國,導致楚國雖然想收復鄢郢地區,卻害怕和談成功秦國復仇。 2、外交工作到位,韓魏兩國原本是想趁機攻秦的,卻被秦國許諾歸還了部分土地而作罷。 3、燕國離秦國太遠且燕國是弱國,燕國與趙國世仇,甚至在長平之戰後居然還想趁機從趙國撈取好處,被廉頗打敗,確實太弱了。 4、齊趙原本是盟國,但是當初五國伐齊時趙國參與,在田單復國後齊國對當時六國憎恨至極,五國伐齊後所有合縱齊國都不參與,並且外交政策轉向和秦國結盟,當時趙國是向齊國借兵借糧的,但被齊國拒絕。

  • 8 # 積翠古亭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把視野放到整個戰國曆史發展總圖景當中去。

    從戰國總體格局的發展變化來看,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國初期,魏國率先變法,成為超強戰國,掀起第一波變法潮流

    三晉分立,天下始入戰國。魏國率先任用李悝推行變法,戰國法家宣告正式破土而出,變法完成之後,魏國一舉成為戰國七雄中的超強戰國。

    這一時期,魏國主導戰國格局。魏國任用吳起為將,訓練出了一支裝備精良,戰術素養極高的大軍,天下號稱“魏武卒”。隨後聯合韓魏,對秦國、楚國、齊國等大國,以及對鄭國等中等諸侯,保持了強勁的連續攻勢,並獲得了一連串的巨大勝利。這其中,猶以秦國被壓制的最慘,魏國連續對秦國用兵,全部攻佔河西高原與關中東部地帶,將秦國壓縮到關中的華山以西。魏國對秦國的強大壓力,魏國的戰爭優勢,也一直保持到商鞅變法成功之後。

    魏國變法崛起之後,天下競爭態勢加劇,所有諸侯國都普遍面臨強大的戰爭壓力,貧窮弱小就會滅亡,成為當下殘酷而緊迫的事實。為此,求變圖存迅速瀰漫為一種強大的社會思潮,各諸侯國都在醞釀或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這是戰國的第一波變法浪潮。

    第二階段:戰國中前期,秦國迅速崛起,合縱連橫風起雲湧,一時各國皆有機遇,難見真山真水

    這一時期,秦國任用商鞅推行變法,由於商鞅變法的徹底性與深刻性,以及在戰國變法中絕無僅有的長期性和連續性,秦國一舉崛起為空前強大的戰國。一朝崛起,大出山東爭雄天下,並帶起新的一波變法強國潮流,其間合縱連橫風起雲湧,一時各國皆有機遇,難見真山真水也。

    公元前314,燕國發生了極為滑稽的一幕,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邦子之,引發燕國內亂。齊宣王趁機發兵干預,血洗燕國,燕國國力大衰。之後,燕昭王重用樂毅開始變法,國力有所恢復。此時的齊國非常強大,甚至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但是齊湣王非常驕狂,引起諸侯國的公憤,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齊,連下72城,齊國幾乎滅亡,之後由於燕惠王猜忌樂毅,樂毅被罷黜,齊國田單採用火牛陣反擊燕軍成功,收復齊國。這一時期,燕齊兩國互毆,同時衰弱,基本退出了一統天下的爭奪。

    公元前294年,伊闕之戰爆發,白起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韓魏兩國精銳喪失殆盡,事實上已經退出了一統天下的爭奪。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打響,白起重創楚軍主力,攻破楚國都城,焚燬楚國宗廟王陵。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大幅削弱,從此一蹶不振,基本也退出了一統天下的爭奪。

    第三階段:戰國中後期,趙國崛起,秦趙全面抗衡,天下進入兩強並立之勢

    趙國以胡服騎射引領變法,崛起為山東超強。東方六大國的抗秦軸心,從不斷轉移的魏、楚、齊三國,穩定地轉變為趙國,強大的趙國,成為山東六國抵禦秦國風暴的屏障,兩大強國的直接碰撞開始了。

    公元前263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戰爭的結局是,趙軍戰敗,趙國精銳主力大軍被一舉摧毀,國力被極大的削弱。

    長平之戰後,天下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秦國獨大,六國衰落。以長平之戰為分水嶺,六國已先後紛紛退出統一天下的爭奪。此後,秦國雖然歷經秦昭王暮政,與秦孝文王、莊襄王兩代低谷,前後三十年紛紜小戰,天下終無巨大波瀾,秦國一統天下的態勢已無可阻擋。

    所以,長平之戰可以認為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

    最後一個階段,秦開啟了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程序。這裡就不再細說。

  • 9 # 古樓殘卷

    說長平大戰是戰國的一個轉折,因為長平大戰之後,天下格局最終轉變為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

    戰國初期興起了變法狂潮。戰國舞臺絢麗奪目,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多曇花一現!只有秦國國力始終不斷上升!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加之軍事奇才吳起仕魏,使得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申不害在南韓的變法,整頓吏治,使得南韓朝堂煥然一新,南韓有過短暫的強國!

    公仲連在趙國的變法,乃至日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使得趙國成為秦國之外戰國最後一個強國!

    楚國吳起的變法,曇花一現,迅速沒落!

    燕國的燕昭王中興,君王勵精圖治也只是暫時的變革!

    齊國慎到的改革,齊國不痛不癢始終未能脫穎而出!

    到長平大戰爆發之前

    韓魏已成秦國附庸。

    楚國因鄢陵之戰遷都之後國力大衰且內亂不斷!

    齊燕相互撕咬兩敗俱傷!

    只有經過胡服騎射變革的趙國可以勉強與秦國抗衡,因此長平大戰的爆發也是歷史的必然,兩強遲早必有一戰!這也是秦國東出的絆腳石,必須踢開,同時一個強趙的存在,也是號召六國合縱的旗幟,必須拔掉!

    在此背景下,長平之戰爆發!最終在“紙上談兵”的趙括手裡,趙軍慘敗,四十萬大軍單單回來二百個小孩,對於人口三四百萬的趙國來說,後果不言而喻!

    而在戰前,就軍力而言,趙國勉強可與秦國一戰。然而,就國力而言趙國差的太遠,趙國土地貧瘠,糧草短缺這是致命傷!而反觀秦國巴蜀糧倉,鬥志昂揚!並且在一幫隔岸觀火的隊友冷眼觀望之下,趙國孤軍奮戰!

    經此一戰,趙國衰落,列國再也沒有能與秦國抗衡的力量!戰國格局由多國並立的局面轉變為秦國一家獨大的格局!自此秦國東出再無障礙,六國如砧板魚肉等待著秦國的戰刀!

  • 10 # 開新說事

    長平之戰當然可以說是戰國最後轉折,因為在長平之戰結束以後,秦國統一天下的

    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但是這種情況,在長平之戰以前是不夠明顯的。

    戰國時期可以說是各國紛爭激烈,戰爭規模空前強大的時期,戰國七雄中每一個國

    家都在積極變法。我們知道最後是秦國統一了天下,但在戰國初期,並不是這樣。

    首先是魏國,魏文侯任用李悝和吳起變法,使魏國的國力迅速上升,還組建了著名

    的魏武卒,多次打敗秦國,取得了黃河以西的河西之地,魏國一度稱霸天下。但是

    魏國並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為了對付魏國,韓趙結成了同盟,齊楚也對魏有所防

    範,而且在此期間,秦國一直在變法增強國力。後來,魏國在馬陵之戰中被齊國擊

    敗,龐涓戰死,魏國的霸權也就隨之結果。

    但是天下總要有人主事,秦國迅速崛起,商鞅帶軍隊打敗了魏國,又收復了河西之

    地。同樣,秦國的崛起又引起了東方六國的恐慌,大家紛紛合縱結成同盟,共同對

    付秦國。按照魏國的經驗,一個國家稱霸一段時間總會衰落的。可是秦國偏偏就能

    一直保持比較強勁的勢頭。所以這增加了東方六國的恐慌。

    這個時候天下諸侯就要考慮了,是繼續聯合起來攻打秦國,還是再崛起一個國家和

    秦國對抗。恰恰在這個時候,趙國崛起了,成為了戰國後期東方最強大的國家。此

    時,出現了秦趙兩強共存的局面。明眼人都知道,兩國早必有一戰。秦趙之爭可謂

    激烈異常,和氏璧之爭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體現。後來,終於因為上黨的歸屬問題

    引發了長平之戰,秦趙之間的大對決終於開始了。結果大家都知道,秦國大敗趙國

    。再無一個國家能和秦國單獨對抗,於是大家又聯合起來,在秦國攻打邯鄲的時候

    ,魏國和楚國出兵幫助趙國打敗了秦國。此後,信陵君又率領五國聯軍攻打秦國,

    又一次將秦逼回到了函谷關。可這也是東方六國最後的餘輝了,自此之後,再無力

    發動大的進攻,只有坐等秦國將其逐個消滅。

    所以說,長平之戰以前,霸主地位還可易主,如秦代替了魏成為了霸主,趙國也試

    圖挑戰秦的霸主地位。但長平之戰後,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已定,統一隻是時間問

    題。

  • 11 # 月明如昔

    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清楚戰國時期的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實力變化!

    比如前期的晉齊楚越-前475到前453年三家分晉;然後就是魏國首霸-前453-前341年馬陵之戰;中期的秦齊楚三大強國-前342年-前301年,楚國垂沙開始衰落!

    然後秦趙爭霸-前284-前260.魏楚齊都已經衰落了,長平趙國也衰落,所以之後秦國東出再無屏障!

    秦國獨強,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有效、最簡單的美白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