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羿星辰
-
2 # 大醫同仁
寒溼同源,但是寒溼在症狀上有根本的區別,寒症主要以怕冷疼痛為主,溼是以沉重,粘膩為主。寒為無形之邪,溼是有形之邪。溼氣和寒氣都會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影響。當人體溼氣過重的時候,身體沉重不想動,關節痠痛舌苔厚,消化不良沒胃口,脂肪肝,腫瘤等各種疾病隨之而來;當人體寒氣過重的時候怕冷,總要比別人穿許多衣服,還有舌苔總是白白的。腰背四肢冰冷,以雙下肢為重。
-
3 # 每天美一天
寒氣的主要表現有怕冷、四肢冰冷、末梢關節迴圈差、腰膝酸冷、宮寒等。溼氣主要表現有水腫、手腳起蘚、溼疹、關節腫大、腸胃不便利等。注意經常運動,注意保暖,泡澡泡腳,加速血液迴圈,注意飲食調理都可以改善溼氣寒氣的侵害
-
4 # 神經內科知識網
寒氣跟溼氣都是中醫的一種致病因素,區別就是寒氣主要表現是怕冷,可以導致疼痛腹瀉等等功能減退症狀。
溼氣可以這樣理解,是某天出去沒有帶傘,被雨淋了,結果很久才能回來換乾衣服,那就是溼氣進了身體
-
5 # 蘇晨小寶貝
溼氣和寒氣有什麼區別?溼氣和寒氣的症狀不同:寒氣主要表現是怕冷可以導致疼痛腹瀉等等功能減退症狀。溼氣主要是有蔓延和下注的特性,有四肢無力,身卷,腹瀉等等在中醫裡面都屬於陰邪。而不管你體內是溼氣還是寒氣過重都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
6 # 曉娟談養生
首先,何為寒氣重呢?
在中醫學裡面兒,被定義為邪氣,是最容易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況得淋雨,出汗後吹空調,睡覺時受風,都容易導致寒氣入體,而夏天吃冰糕冷飲,也會導致寒氣由體內而生。嚴重的表現為怕冷,易感冒、身體疲憊、手腳冰涼等。寒氣呢是導致許多疾病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夏天來臨的時候很多人吃冷飲吃吹空調,洗涼水澡都會導致體內寒氣增多。
其次,何為溼氣重呢?現在人呢,大部分時間都會處於空調之下的房間裡,而且不愛運動,所以天天水溼常年無法排出體外。飲食不規律的情況,各種熬夜加重。這些習慣影響了脾胃的運轉,導致身體沉重乏力,頭腦昏熱,尿黃。油膩,溼疹長痘,面板瘙癢,這些都是溼氣的表現。
雖然溼氣重和寒氣重,是兩個不同的意思,但是,寒氣入侵體內得不到排洩,勢必會逗留在體內。就像房間內儲陰暗寒冷的環境,就開始生溼。
人體內也是如此,寒氣儲存太多,就開始生溼。那溼氣重,最常容易引起的就是發胖。
-
7 # 慶餘閣
體內的寒氣與溼氣,有什麼區別?
風寒署溼燥火,都是自然界存在的現象,同時又幹擾這人體的正常功能發揮,中醫將不同的生理狀態分別歸納為不同的六淫邪氣導致的,所以有的時候辨別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導致的疾病,非常重要,有的時候事關疾病的治療及預後。
在六淫邪氣重,不同的邪氣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是同時也有明顯的重疊,比如我們知道的風邪,有的時候與寒邪就比較相似。風邪中人則惡風,寒邪中人則惡寒,但是惡風與惡寒之間其實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別。
寒氣與溼氣,都是陰邪
在這六個邪氣之中,寒氣與溼氣是相對比較難辨別的,因為他們之間有著非常多的相似性。寒邪與溼邪都是陰邪,都會體現陰邪的一些特徵。比如,寒邪主收引,主痛,所以寒氣重就會有身體收引的感覺,也會有疼痛的時候。但是,溼邪很多時候也會有身體重,身體痛的時候,所以寒邪與溼氣之間很難鑑別。
寒與溼,都有水
其實不管是寒,還是溼,都有水的參與,寒是兩點,是冰,而溼則是三點水,是水。所以寒溼都是有水參與的,但是寒與溼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那就是寒氣一般出現在比較寒冷的時候,而溼則出現在相對較熱的時候。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從得病的季節推測出寒溼的差別。
比如,冬天一般寒比較明顯,而夏天則溼比較明顯。
脈象上有區別
在脈象上,寒與溼是區別最大的,溼氣一般都有脈細,脈稍微有點沉,或者很多時候都是浮脈。溼氣在不同的部位,就會在不同的部位出現相對應的浮脈,比如溼氣在面板,一般就會出現區域性的浮脈,或者全部浮脈。
很多溼氣重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細脈,也就是整個人的氣血守在體內,特別是肌肉層,所以脈象上表現出細脈。
寒則完全不一樣,寒有很明顯的緊象,同時還會有沉象。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浮象,主要看寒氣所在的部位的不同了。
寒與溼,都要除溼
不管是寒氣重,還是溼氣重,其實中醫最講究的就是津液的執行,寒氣與溼氣都是津液執行出現了問題,所以在治療的時候,就必須都考慮。治療寒氣的時候,根據寒邪所在的部位,同時加一些祛溼的藥;溼邪根據性質,比如寒溼之邪,則需要在祛溼的時候加一些溫陽的藥物;對於溼熱的患者,那就在祛溼的時候加一些清熱的藥物。
-
8 # 天一堂房宅診所
對於上述問題我認為人身體的寒氣是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寒冷的氣息侵入人體內就叫做寒氣;人身體的溼氣是人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陰暗潮溼氣息侵入人體內就叫做溼氣。人身體由於寒氣所致的疾病中醫要做寒症,由於溼氣所致的疾病叫做溼症,寒溼是一種病名,是指人身體長期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由於寒溼之氣侵入人體所致的疾病。
-
9 # 桂花芳香77105282
人身體的寒氣和溼氣有什麼不同?它們是怎樣存在的?
寒是冬天的主氣。
外寒是指導致人體發病的外界寒邪。凡寒邪傷於肌表,則為“傷寒”,而寒邪直中臟腑的則為“中寒”。
內寒則是指人體的機能衰退,陽氣不足所致。
外寒與內寒雖不同,但又互相聯絡,互相影響:如陽虛內寒者,易感受外寒;外寒侵入人體,又常損傷人的陽氣,導致內寒的產生。
至於溼氣,明顯與寒氣不同:
外溼,就是指存在於自然界的溼氣。四季中以長夏時期溼氣最盛,所以長夏多溼病。外溼傷人,除與季節有關外,還與工作,生活環境有關(如水上作業,涉水淋雨,居處潮溼等)。
內溼,是由於脾失健運,水谷津液運化傳輸的功能受到障礙,蓄積停滯而成。
因此,寒氣與溼氣不同,須鑑別之。
-
10 # jian386
人體的寒氣是影響其氣血流暢的一種滯氣,溼氣是食積不化的熱氣,此氣的存在會造成人體高血壓,糖尿糖的機率向升。
-
11 # 劉老107409131
所謂寒氣是指身體受寒邪所傷正陽不足人身感不溫,所謂溼是溼阻滯經絡使氣血執行不暢,如果寒溼則是身體既感不溫則又易上火。
-
12 # 柳暗花明有幾何
謝謝邀請。相同的是:一是同是六淫之病邪,即“風、寒、暑、溼、燥、火”之邪氣,二是同是陰邪,風寒溼是陰邪,暑燥火是陽邪。不同的是:當疾病發生時,由於病因病機病理以及病人的體質不同,病邪會混合存在體內,例如寒邪會和風邪和燥邪混合,稱風寒、寒燥;溼邪會和風邪和暑邪混合,稱風溼、暑溼。所以當疾病發生時,症狀各異。但中醫的診斷並不複雜。
-
13 # 查悅保障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體內有溼氣,但是從症狀來看又多少有些寒氣的徵兆。那麼作為沒有醫學常識的普通人,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寒氣和溼氣的區別呢?
其實體內有溼氣又和脾虛有很大的關係。在此,查悅生活不僅要跟朋友們分享一下體內溼氣與寒氣的不同症狀,還要說一說脾虛的症狀及原因。
從中醫角度來說,好多脾虛的人,會致使身體肥胖、溼氣過重。那脾虛的症狀有哪些?相應體溼人群與寒體的區別在哪?下面就讓我們一條一條來了解下吧!
一、脾虛的症狀
所謂脾虛,為道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二、脾虛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溼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三、體溼的症狀
體溼即為體內溼氣,其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道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道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道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每天早上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可判斷體內溼氣很重。道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四、體寒的症狀
“體寒”,以道醫看,大部分叫做“虛寒”,就是體質虛且寒。道醫對於病情,可以用“八綱辨證”法說明,分成“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這個八綱辨證,虛跟寒都在同一個人身上表現,所以我們就說這個人虛寒。寒體質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長期處於寒性體質,女性會影響到生育、月經等,男性就會引發性功能障礙。
體寒是由於體質和生活習慣的交錯而引起的症狀,要想徹底治療體寒,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意,並且長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防治體寒。身體中的熱量大部分是由“肌肉”產生的,特別是透過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夠有效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從而達到體熱的效果。平日裡,可儘量用腳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迴圈流暢了,體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預防。
輕度體寒症狀:1)怕冷,手腳冰涼;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4)面色暗淡,無血色;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痠痛;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中度體寒症狀: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2)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3)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4)面板乾燥易乾裂;5)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迴圈差;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症狀。
重度體寒症狀:1)尿頻尿液不易排出;2)下半身水腫嚴重;3)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4)起床時手腳發麻;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6)經常感到胃脹氣。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無論體質如何,認清事實,調理身體是首要的,如果是肥胖人群,先把脾虛調理好,身體也會跟著慢慢瘦下來。
此外查悅生活建議,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體溼或者是體寒的症狀,記得看醫生,不要自己亂下結論。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
14 # 樹林書屋
低溫狀況;寒性。寒冷的氣;冷的氣流。 “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東西。寒氣乃七氣之一。見《諸病源候論·七氣候》。指為寒氣所傷而產生的噁心嘔吐。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溼氣,是中醫理論概念,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 認為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透過飲食、起居可以都溼氣進行調節。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回覆列表
簡單的講溼使人感到身重,比如頭上有溼,中醫形容“首重如裹”,腰以下有溼“身重如帶五千錢”,對於溼中醫原則上用溫藥和之,講究腰以上汗解、腰以下利小便。但是溼的存在讓氣機執行不暢,與熱互結,常有肝經溼的龍膽瀉肝湯證、三焦溼熱的三仁湯證、等、、、
寒的主要特徵是痛,寒與溼、風也會相互存在造成寒溼痺痛,如: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是應用不同型別風寒溼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