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手機繪本豐富,發音準確,情感到位,感覺比自己讀的好多了,也想偷個懶,就是不知道哪個對孩子更好?
14
回覆列表
  •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中,很多家長會有兩個誤區:

    1.給孩子讀繪本,就是在培養閱讀習慣;

    2.讓孩子透過APP來看繪本,可以免掉很多麻煩。

    以上兩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在對孩子的閱讀啟蒙和閱讀習慣培養上,都不應該出現。為什麼?雖然,孩子在自主閱讀以前,親子閱讀是主要表現形式,但是請記住:給孩子讀繪本,只是一種互動方式,低齡階段有薰陶和引導的作用,長期這樣做,你只能培養一個“聽書”的孩子,並不能培養一個會閱讀的孩子。

    同樣,在電子產品越來越便捷的時代,手機APP確實能夠給我們育兒帶來一部分實用的內容,但是它不應該成為育兒方式出現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為了偷懶,就完全把手機丟給孩子去“閱讀”,仍然無法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他只會愛上手機,這才是真相。

    因此,建議家長擯棄這種懶惰和錯誤的引導方式,真正切實可行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你可以這樣做: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孩子主動閱讀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做一個熱愛書籍的人,給孩子營造出好的閱讀氛圍,經常帶孩子參加讀書會,去書店和圖書館買書或者借閱,讓孩子從小開始接受正確的引導。

    選擇優質童書,為孩子做好閱讀啟蒙

    童書繪本越來越白熱化,好的童書卻越來越少所以在孩子還不能自己選擇的情況下,家長就必須負責把好這個關。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閱讀需求,來進行選擇,也可以借鑑別的家長的書單來篩選。

    繪本故事拓展,讓閱讀更精彩

    很多繪本故事,其實不但畫面精彩,情節也相當吸引人。不妨將這些故事改編成繪本劇,來和孩子一起表演,領略閱讀的另外一種美好探索故事背後更深刻的含義。這不但是鍛鍊孩子,也是鍛鍊家長的好機會,我自己正是透過這樣做,練就了寫兒童繪本劇劇本的能力。我家孩子也曾多次表演繪本劇,並獲得最佳表演獎。這就是繪本拓展帶給我們的不同魅力,也是我和孩子都特別喜歡並且堅持了多年的習慣。

    自己動手做繪本,讓閱讀變創作

    小朋友幾乎沒有不喜歡塗鴉的,那麼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把塗鴉變成自己的繪本故事。家長幫助孩子整理文字,負責排版,孩子負責繪畫,兩者結合,就是獨一無二的繪本。這樣的方式,將會成為培養孩子閱讀和創作的最有力的武器。這個創意,也是源自於我家孩子當初的塗鴉以後,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靈光一現,於是堅持記錄下來的成果。上小學以後孩子參加學校的原創繪本大賽,還多次獲得“最佳原創繪本故事獎”和“最佳繪本設計獎”,這也是閱讀帶給他的另外一種樂趣。

    堅持閱讀,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

    培養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堅持下去的結果。比如說,每天閱讀十五分鐘,天天雷打不動堅持。和孩子一起探討繪本內容,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教會孩子觀察畫面等等這才是習慣培養的正確開啟方式。總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必須要用對方法,不可以偷懶,否則你很難讓孩子愛上閱讀。

  • 2 # 心寶貝121

    我喜歡給孩子讀繪本,一歲多的時候開始給她讀,而且我給她讀的時候都是指著讀,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講故事。我覺得自己給孩子讀繪本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對於她的閱讀能力和識字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在她大班,簡單的繪本故事可以自己看下來,比較喜歡看書,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和堅持

  • 3 # Amber琥珀兒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繪本的幾大益處:

    1.不認字的孩子透過看優秀繪本中的圖畫理解故事的情節。

    2.移情,感知繪本中主人公的情緒,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

    3.發揮想象力,鍛鍊觀察力。

    4.在親子閱讀中使得親子關係更融洽和諧。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按照上面的幾個益處分析一下你陪孩子看繪本和app陪孩子讀繪本的區別:

    1.你陪孩子讀,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前後故事情節孩子沒理清的,或者沒反應過來的,會相應地調整速度,或者返回到前幾頁一看究竟,而app更多的是按照設定的速度朗讀,或孩子自己翻看。

    2.陪孩子讀,可以適時透過故事引導孩子感知主人公情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陪孩子讀可以簡單地提問,讓孩子多觀察,多延伸,好的繪本可以用來畫、用來演。

    4.你不陪孩子就和app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家長千萬不要懶省事把該陪孩子做的事交給機器,app陪讀和看電視一樣,是被動地觀眾而不是主動的參與者。

    愛孩子的表現不是捨得給孩子花錢,而是捨得給孩子花時間。

  • 4 # 圈圈育兒點點滴滴

    不同之處:

    1.讀的人不同

    手機APP的優勢是發音標準,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專業度高。但為什麼許多人選擇給孩子讀繪本,甚至很多專業人員也提倡讀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看手機APP。就因為一點,大人讀是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把孩子抱在膝上,唸書給他聽,這時,大人與孩子有肌膚的接觸,語言的交流,孩子反覆體驗這種感覺,體驗的是幸福,是心的愉悅。

    2.看的書不一樣

    繪本和APP的效果不一樣。繪本的色調柔和,給人舒服的感覺,還有利於藝術薰陶;圖的大小也適合孩子的視角等。雖然APP有動感,但是由於手機色調的問題,和原繪本有差異,出現色差,影響孩子對美的感受,還影響孩子的視力。

  • 5 # 失落男Z

    親.那首先需要知道繪本閱讀的閱讀兩個字的內涵,繪本的紙質和厚度可以培養幼兒手部動作和感知,而這個是手機APP無法讓幼兒體驗到,繪本畫面和繪本尺寸大小的不同給幼兒視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例如繪本爸爸我要月亮,回用跨頁面和上下翻的頁面才呈現文字,而電子繪本無法呈現,如果讀者覺得無法透過不同聲音或事更好的用聲音展示畫面可以利用APP給幼兒播放.但是個人不建議只用電子產品為幼兒閱讀繪本,陪伴幼兒閱讀其實更多的是透過繪本的媒介與幼兒進行互動,情感交流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 6 # 糯米麻麻Coco

    給孩子讀繪本是親子“共”讀,體現的是“共“。 也就是說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有互動,有分享,知識的交流,在親子過程中,孩子讀書收穫的不但但是知識,鍛鍊了自己的思維,語言表達恩能夠力,還有跟父母在一起的寶貴時光,留下的是美好的記憶,每次看到某一本書的時候,當時父母跟自己在一起讀書的溫暖記憶都出來了。

    而讓孩子自己去看手機繪本,跟孩子看動畫片,看電視時一樣的,都是資訊的單方向的輸出,孩子被動的接受資訊,缺少了獨立思考,親子互動的過程,相反起不到陪伴孩子的作用,反而會增加孩子喜歡上手機,迷戀手機的機率。 所以大人們還是讓孩子放下手機,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吧。 因為你不但會收穫一個愛看書的孩子,還有收穫一份濃濃的親子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料探勘的就業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