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悟道

    首要要糾正一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意思是豪門貴族家裡的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下層人民卻因飢餓而死。詩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統治者奢侈荒淫腐敗,而下層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階級矛盾的尖銳性。這首詩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

    這首詩的創作環境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即政治環境、個人環境和直接環境。政治環境天寶年間(公元742~755年),這是唐玄宗的年號。對於唐玄宗來說,天寶年間是他執政的分界線,他的政績止步於天寶年間。在此之前的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他的政績是輝煌的,他勵精圖治,重視人才,任用賢相,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革除了武則天后期出現的弊政,並且提倡節儉,精減機構;完善科舉制度,選賢任能;重視農業的發展。開元時期的唐朝呈現一片盛世景象,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但是到了天寶年間,政局開始紊亂了,各方面逐漸走起了下坡路。主要原因在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沉迷於情色,不理朝政。此外還重用奸佞之臣,如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對外,他還發動了對吐蕃、南詔、契丹的戰爭,由於戰爭加重了人民負擔,激化了民族矛盾。他好大喜功,重兵部署在邊疆,造成邊將手握重兵,內城兵力薄弱。可以說,此時唐朝的政治內部矛盾,經濟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達到了一靈界點,就等著點火了。

    於是,有人想來篡權了,“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載(755)爆發了。

    個人環境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770年,經歷了唐朝的鼎盛,也沒有錯過唐朝的衰落。天寶年間對於杜甫而言,也不是什麼好年份。杜甫一生追求為國效力,可惜天不遂人願,到死也沒有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

    天寶年間最值得慶幸的事情就是,與李白見了兩次面。從天寶六載(747年)到天寶十四載(755年),他一直困守長安。朝廷奸佞當道,仕途之路走不通,“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於是只好換個走法,不得不攀附權貴,走干謁之路。然而奔走獻賦意義也不大,經濟上沒有保證,他在長安的生活過得十分清貧。

    直接環境由於受到唐朝大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杜甫個人的仕途之路不暢,造成了他的家庭生活也一樣困苦。天寶十四載(755),杜甫為了生計,只好接受了朝廷的一個小官職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和保安工作差不多,保安看得是大門,杜甫看得是兵器。之後不久他自長安赴奉先縣探親,回家後便遇上自己的小兒子因飢餓而亡,他痛心疾首。

    在此種情況下,他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用詩句表達了出來,於是創作了這首名詩。

    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這首詩體現出了杜甫極強的政治敏銳性,他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唐朝統治的衰落即將直線下滑的趨勢。

  • 2 # 阿蠻你好呀

    熟讀《全唐詩》的小阿蠻來回答。各位且細聽哦!

    我們讀古詩詞,首先第一點:要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才能有的放矢。不然空對空,單純地來說幾句詩,只能瞭解到字面意思而已,它深層次的東西我們是不會把握的。

    ”門前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裡的兩句。這首詩非常長,是杜甫為數不多的五言古詩之一。但是它在杜甫詩裡面佔有重要地位。

    在這首詩下面,杜甫自己有一個注,說明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在:天寶十四載十月初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我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詩歌作品中,記錄了唐朝發生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是寫實的,不是他亂編的。

    天寶十四年,就是公元755年。這一年重要嗎?很重要。杜甫寫這首詩是在十月份,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去華清池遊玩,也是在十月份;而安史之亂,就在下個月就要爆發了。杜甫他知道北方會爆發叛亂嗎?應該是不知道。但是,他從身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看到了。

    這一年,杜甫從都城長安,要去奉先縣(現在的陝西蒲城)看望家人。就是在這段旅程中,杜甫看到唐朝社會的真實面貌,什麼樣的?驪山那邊,皇帝和他的妃子正在玩樂,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呀;而那些平民老百姓,只能穿著薄薄的衣服,破爛的草鞋在寒風中艱難前行,甚至還有餓死在路邊的。這就是:“門前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王公貴族,在盡情享樂;沒錢的人被凍死,被餓死。這其中,就有杜甫的小兒子,也被活活餓死了。杜甫他好歹也是個當官的,情況尚且如此,那麼那些窮苦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會是多麼艱難困苦了!

    杜甫就是在看到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寫出這兩句流傳千古的詩的:門前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也不是說杜甫預感到會爆發安史之亂,而是這樣的一種社會不公平,貧富差距之大,百姓生活之艱難,讓杜甫的心中萬分的痛苦但是又無奈。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始終存在於杜甫的胸中,這首詩不過是他在面對嚴酷的現實加上喪子之痛後發出的一聲吶喊而已。

  • 3 # 酣睡的孩子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句詩的意思是“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這首是的背景環境是天寶五載(746年)杜甫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與願違,屢屢受挫,連生活也很難維持。親身體驗,並廣泛的接觸了廣大下層人民的苦難,洞察了“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的社會矛盾。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時,寫出了這篇劃時代的傑作!

  • 4 # 盒中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中名句,意思是豪門貴族家裡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卻暴露著凍餓致死的人的白骨。揭露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殘酷現實。

    杜甫赴長安十年後始被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擔此任不久,他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寫下了這首詩。

    這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已在范陽起兵反叛,鬧得的雞飛狗跳,朝野不穩。“安史之亂”是唐朝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此後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根據十載長安生活和這次途中的見聞,敏銳地感到國家的危機已迫在眉睫。回想十年前自己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與願違, 屢受挫折, 連生活也難於維持,“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親身體驗、並在廣泛接觸了下層人民的苦難,洞察了“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的社會矛盾,於天寶十四載 (755)十一月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時,面對社會貧富不均,民不卿生的這樣的大環境寫出這篇劃時代的傑作。這首詩作充分反映了作者所處那個年代的社會腐敗,富人花天酒地,窮人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黑暗現實,抒發了詩人對這吃人社會的不滿和對苦難勞動人民的同情。今天我們誦讀詩人的名句,更加深了對過去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痛恨,倍感社會主義社會的無比溫暖。

  • 5 # 殘陽暮裡酹江月

    要回答這個問題,建議可以先讀讀這首詩,雖然比較長,有500個字。

    但讀了才會明白,這種邊敘事,邊抒發情感的寫法,這樣讀到“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拍案而起,扼腕嘆氣!

    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這段是說 我這個布衣,年級這麼大了,才混個芝麻官,還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在這動亂的年代,不懂結交權貴,為同輩冷嘲熱諷,卻仍然憂國憂民,像螞蟻一樣簡單鑽營,圖個舒適不好嗎?朝廷上有那麼多棟樑之才,難道還缺我這塊料?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快過年了,我這個孤零零的漂泊人,半夜離開京城,拍一拍身上的寒霜,想結上破衣帶,指頭卻凍住了。天矇矇亮的時候,我來到了驪山腳下。這裡這是仙境啊,華清宮裡溫泉熱氣騰騰,皇帝和大臣們在酒池肉林裡盡情享樂。這些被皇帝賞賜的人,穿綾羅綢緞,泡溫泉,是不會有穿布衣麻鞋的人的。皇帝把綢帛整框整框的賞給他們,是指望他們感恩圖報,救國救民的啊!這些棟樑之才,但凡稍稍有點良心,看看外面的世界,應該怵目驚心!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更何況皇宮內的金銀寶器聽說都搬到樂樂國舅家裡。美人曼妙,玉體芳香,聲樂動聽。供客人保暖的都是貂鼠皮襖,勸客人嘗的都是駝蹄羹湯,香橙壓著金橘,來自遙遠南方的水果數不勝數啊。豪門了的酒肉飄出香氣,大老遠就聞到了,可是就算爛了,就是豪宅外面的人都凍死了,他們也不會憐憫的,只會讓他們滾得遠遠的!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我轉向北去的道路,來到涇渭河邊,河水衝擊著巨大的冰塊,波浪翻湧,我看是崆峒山從水上飄來,怕要把天柱碰斷!橋樑雖沒沖毀,可是這顫巍巍的,旅客們忙著歸家趕路,也只好相互攙扶著過橋。

    老婆孩子寄居在奉先,無依無靠,漫天風雪,受凍捱餓,巴巴地等我回去啊!可是我一進門,就聽見他們嚎啕大哭,我那可憐的小兒子已經餓死了!!!我一個當父親的,沒本事養活孩子!這真是人間慘劇啊。

    可是誰知道,今年的秋收還算不錯。窮苦人家,卻仍然弄不到飯吃!我好歹還是個小官,不用服兵役,不交租納稅的,還不免遭此劫難!哪些平民百姓,可想而知就更加辛酸了啊。再想想在邊關計程車兵,還不是一樣缺吃少穿!這離亂悲慘的世界啊!

    我們都知道杜甫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其寫實的詩篇 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廣為傳誦。

    杜甫的前半生其實還算生活優越,他父母都出身名門。可惜母親早亡。杜甫多次參加科舉,雖少有才名,但也考了好多次不第,後來更因權相李林甫等“野無遺賢”的鬧劇落選。

    此前唐朝最高統治集團已經開始日益腐化。從開元末(741)年,唐玄宗就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755年,杜甫才因生計開始做兵曹參軍(看守軍資)這樣的小官吏。這年冬天他回家時候就聽到小兒子餓死了!結合所見所聞和自身經歷,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裡面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至今仍熠熠生輝。

    這年的冬天,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的爆發(755年,天寶十四年)後,盛唐就急轉直下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 6 # 國珠13山中鶴

    應該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首詩是杜甫所寫。杜甫是現實主義大詩人,很多詩都是反映安史之亂後朝庭的昏暗,民間百姓的疾苦,貪官汙吏的狠毒,貪得無厭。很受百姓喜歡。富人家天天過著花天酒地生活,窮人掙扎在死亡線上,無人問津。

  • 7 # 浪裡金刀

    杜甫寫這首詩是在公元755年十月份,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去華清池遊玩,也是在十月份;而安史之亂,就在下個月就要爆發了。杜甫當然不知道北方會有暴亂髮生。但他精準地捕捉到了那時鮮明的貧富差別。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8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詩句考源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是說從富貴之家飄出酒肉的香味;“路有凍死骨”,則是說貧苦之人凍死在路上。臭,在這裡讀“xiù”而不讀“chòu”,是氣味的意思。從酒肉上散發出來的,自然是香味——酒香與肉香。從修辭手法上來說,這一聯是互文。富人不但喝酒吃肉,而且還身著皮袍輕裘;而窮人則不但受凍,而且還要捱餓。所以,他們不是單純被凍死的,而是凍餓而死的。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竺法深在簡文坐,劉尹問:“道人何以遊朱門?”答曰:“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遊蓬戶。”由此可知,“朱門”與“蓬戶”(又曰“蓬門”)相對。杜甫《客至》有句雲:“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古人用“朱門”代指富貴之家,而用“蓬門”代指貧窮之家。喝酒吃肉的富人住在大宅門裡,而凍死在路上的窮人,是連“蓬門”也沒有,簡直可說是“貧無立錐之地”。

    僅僅一聯詩卻將富人與窮人在居住、飲食、衣著三方面的鮮明對比描寫出來。由此可見“詩聖”杜甫筆力之豐腴。而且杜甫的詩也與別家不同,他不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而是以局內人的身份,既寫別人也寫自己。在這首詩中,他也是一個既挨凍又捱餓的路人。

    詩句寫作背景

    天寶十四載啊!公元755年,杜甫43歲,在長安呆了十年有餘,終於當上了河西尉,但他不想幹,又被任命為一個看管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小官。這一年的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而杜甫由長安往奉賢縣探望妻兒。途經驪山,唐玄宗和楊貴妃正在夜夜笙歌。然而,他們都不知,安祿山已經於這一年的十一月在范陽起兵反叛,只是訊息還沒有傳過來而已。(月份皆為農曆)

    杜甫在這首詩中描寫了途中的見聞和感受,他憂國憂民、懷才不遇、忠君且顧家,他把錯綜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寫成了這沉鬱激昂、宏大浩瀚的宏篇鉅製,社會的腐敗、動亂的端倪,已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般凸顯出杜甫的敏銳觀察力。

    能夠寫出這等名句,可知杜甫當時的心裡有多痛苦、多難受、多憋屈。想當初,杜甫也是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將家小安置在奉先縣(即今陝西省蒲城縣),託給親戚照看,自己隻身去長安求官,一心報國。可當他歷盡艱辛,總算當上了管理門禁鎖鑰的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正八品下的小京官)。不過,不管官職大小,好歹也算個官,總算能夠自己養活自己了。

    杜甫的這個小官,雖然養活了自己,卻養不了家人,只能繼續把家人放在遙遠的奉先縣託親戚照顧。有一次,當杜甫回到奉先縣探望妻兒的時候,小兒子卻已經餓死。杜甫由自己的遭遇想到黎民百姓的苦難,悲憤萬分,淚流滿面,痛不欲聲,夜不能寐,揮筆寫下了控訴政治腐敗、聚斂殘酷、貧富懸殊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就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

    一點感想

    在杜甫所有詩歌中,我覺得有這兩句最有分量、最有感覺,也最有豪氣,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個字,讀後卻讓人出汗、流淚、入心、拍案,引起強烈的共鳴,像喝了一杯陳年茅臺般痛快,大呼過癮。這類詩,歷史上當然有人寫過,但是誰也沒有杜甫寫的這般鮮活、準確、傳神、直接。不像現在那些文人,下筆萬言,還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牛可以吹,但功夫就是功夫。那股憂國憂民、天下興亡的情懷和意識,很多就是從他這裡繼承來的。因此,杜甫的詩沒有忘記老百姓,老百姓同樣也沒有忘記杜甫的詩,雖然一千多年已經過去。

    如果有心人對數千年中國官場吃喝掉的錢財統計一下,那肯定是個驚天動地的天文數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官吏們吃掉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舊制度下的官場就是一幅醉生夢死的“吃喝圖”。吃吃喝喝會從星星點點的腐敗現象發展成為社會的整體性腐敗。吃吃喝喝喪失民心,動搖國本。

    時間雖然過去了一千多年,至今讀起杜甫的這兩句詩,還能夠讓人強烈地感受到當年杜甫心中的憤怒,手中的顫抖,胸中的不平,血淚的控訴。歷史上也曾有過數不勝數的“朱門”,如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酒肉臭”的荒唐事也發生了不少,洋相更多。“詩聖”不愧是“詩聖”,其所寫的詩句就是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就是在今天也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何潔離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