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謝邀!如果僅僅是為了學習邏輯思維方法,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至少數學和物理學的大多數教科書,在邏輯編排的系統性方面肯定大大優於這兩本科學原典,更遑論專門的形式邏輯和方法論著作了。但若想了解原創性科學表述,包括其中不那麼符合邏輯體系的創造性思路,那倒是可以借鑑一下這些原典。比如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一方面聲稱自己絕對不做任何假設,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但在談論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問題時,卻無法避免的隱藏著某種假設在裡面。雖然這裡存在矛盾,但牛頓還是藉此基本解決了運動與參照物關係的問題。

    實際上,現代人學習數學和物理,已經沒有多少人會直接閱讀原創者們自己的著作了,其原因就是新的教科書在整個邏輯體系和文字表述方面更加嚴謹和明晰。而原典因為是探索和創造性的,多少會存在著模糊和不嚴謹之處。這與創造性活動的思維規律是相對應的,原始創新過程總是伴隨著新內容的產生,特別是有重大創新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原有邏輯前提的自然外推,而是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亦即非邏輯性,這樣才能擴大認識範圍,將新的認識包含進來。

    1661年出版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 2 # 羅陽人家張明堯

    一般來說是沒有必要的。但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史和科學思想史的研究工作者,希望更多更細緻地瞭解這些著名科學家在建立這些著名科學理論時的思想歷程,還是仔細研讀他們的原著為好。還有一種情形,例如,高斯非常年輕時寫的專著算術研究(也翻譯為算術探索)一書中至今尚有未能解決的難題(即著名的高斯關於實二次域的類數猜想),研究高斯的這不原著不僅有歷史的意義,而且有現實的價值。

  • 3 # 得亮1

    在數學裡的邏輯思維運用是任何學科裡所不及的。可以這樣說,離開了邏輯思維就不成其數學了,這句話一點都不為過。數學的發展史就在邏輯推理中踐行的,離開了邏輯推理數學就死了……

  • 4 # 龍一歐

    這個問題怎樣說呢?如果有人說,一個大學教授需要從重讀加減剩除,這句話有錯嗎?如果大學教授真的不懂加減剩除,大學教授難道不需要重讀加減剩除嗎?如果情況屬實,大學教授的確需要重讀加減剩除。如果大學教授對加減剩除已經很精通,要求他再讀千遍萬遍,這就是整人了。還有,知識分垃圾知識和真正知識,大學教授如果真正在搞科研,在研究過程中會自動把垃圾知識丟掉,把真正需要的知識留下,如果大學教授都把某類知識丟掉,已經說明這類知識是垃圾知識,大學教授需要重讀垃圾知識撿回來嗎?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 5 # 冰封的刀1

    一本名著,別說重讀一遍,重讀十遍八遍都可以。有一句話叫溫故而知新。尤其是像《幾何原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類經典之作。你絕對是,看一次收穫一次。我個人,讀《三國演義》讀了五六遍了,可是每次都有新的收穫。為此,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書,不是你一遍兩遍就能深悟其中的奧妙的。

  • 6 # 學霸數學

    幾何原本有興趣可以去研讀

    幾何原本距今雖然已有2300年之久,但絲毫不影響它在數學領域的重要性,它的出版和銷量僅次於聖經.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幾乎是所有現代科學(物理、數學、甚至包括一些哲學心理學)的正規化方法論基礎.幾何原本的重要貢獻並不在於其提出的一系列定理結論,而在於其嚴密邏輯的建立思想.它奠定了西方科學的基礎,幾乎影響著後續很多學科的發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按照幾何原本的標準樣式寫出來的,後面的伽利略,愛因斯坦的研究都是如此.有興趣可以去研讀一下.

    質疑權威的前提要在同一體系之下

    研讀<幾何原本>並不是讓大家鑽研那些定理及性質結論等,而是體會其嚴密的邏輯思想.這些才是影響科學研究大方向的前提,很多人拿"三角形內角和大於180度"來反駁歐氏幾何的正確性,或者拿黎曼幾何來反駁羅氏幾何,你說有什麼辦法,根本就不在同一頻道,爭論根本就沒有意義.在很多領域內都有一定的邏輯基礎,例如物理學中也體現很多,例如拿光速不變來反駁相對論,說光速不變是錯誤的,於是相對論是錯誤的.每個學科內的邏輯體系非常重要,否則可能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 7 # 尚慧際易簡

    橢圓公設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是基礎研究的工具書,非常重要,必須再看。我們需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做歸納分析提出新的思路,用新思路指導創新研究。

    公理推演體系《幾何原本》成就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首先假定無窮小的量dx存在,用二項式(x+dx)的n次方,減去x的n次方,得到增量再除以dx,最後設dx為0。這個假設在於最初無窮小的量dx不為零,最後卻又讓dx等於零。

    這裡提到的無窮小的量dx它在微積分的規則裡,時而參與運算,時而隱形而去。但在嚴密的數學證明中,無窮小的量成了牛頓終身的夢魘。

    由羅巴切夫斯基對“第五公設”的證明衍生出了非歐幾何學,使“第五公設”成為了經典未解問題。同時《幾何原本》的”龐斯命題”及其邏輯迴圈的“驢橋”,目前還是難以跨越的數學難關。

    也許是這些原因導致了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佈局中歐氏無刻度度量方法,鮮為人知,幾乎成為了邊緣學科,但這不能成為數學基礎研究匱乏的理由。

    倘若在“代數與圖形”結合的應用建模中,針對無窮小的量,就可同歐氏幾何規定無刻度的度量建立起聯絡。涉及到直線的無窮小的量使用公設I.1的線段,曲線的無窮小的量使用公設I.3的圓。然而,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的廣泛應用已擴充套件到了流形,以致於數學界對微積分基礎理論展開論戰,最終導致了數學史上的第二次危機。

    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以來,把自古希臘時代割裂的代數與幾何所體現出的“數與形”都重新粘合在一起,同時把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歸為一類曲線。他指出:在幾何中,我們只追求推理的準確性,討論這種曲線就像討論更簡單的曲線一樣,都肯定是絕對嚴格的,不能相信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超越那兩個公設,①兩點間可作一條直線,②繞給定的中心可作一圓過一給定的點。但,他們在討論圓錐截線時,就毫不猶豫地以任一給定的圓錐用給定的平面去截。

    與此同時,笛卡爾想到一條必要的假設,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可以一條隨一條地移動,並由它們的交點確定出其他曲線。

    基於上述歸納和分析,有理由提出原始設定的橢圓公設,並以橢圓公設所奠定的橢圓圖形作為歐氏幾何的第五個基礎元素,並列線上段、直線、圓、直角之後。

  • 8 # 為太陽增輝的人

    沒有必要,這兩本書我都有,這兩本書的內容在初中高中大學都已經講過了。你既然都已經是科研工作者了,我想你應該大學畢業。至少有博士學歷。這些內容對你來說就像1+1=2那麼簡單那麼基礎。如果你還要從頭再去學這兩本書,說明你的學位是花錢買來的。成為科研工作者是託關係進去的。這兩本書也就是睡前讀物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走親訪友,什麼樣的妝容最適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