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深度揭秘

    《尚書》裡帝辛最大的罪也就酗酒,後世加的罪越來越重,該信誰的?肯定是記載早的啦,還有還有,周給商定罪,其中一條就是不用活人獻祭,媽耶,人祭!殘暴這條不說給帝辛去掉,起碼也要給姬氏加上吧。

    帝辛大刀闊斧的改革切斷了貴族和巫師的利益,人心渙散卻連連征戰,倒戈叛離不止。另一邊,周朝的禮法制度則是鞏固了封建體系,士人貴族和巫師的階級地位得以保障,對內可安定民心,對外統一戰線,滅商為大勢所趨。而作為一個激進的改革者,性別平權活動家,帝辛難免生不逢時,即便在今天,也是值得大家嘆息和思考的。帝辛作為天子,被周打過來(實際上也不能算是突襲,因為前後時間很長),不但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出去打仗家都不要守嗎),連個勤王的諸侯都沒有,這能說是個“有為”的君王?

    商紂徵東夷根據甲骨文記載有兩次,但沒有一次能和周伐伐商的時間點對上的,因此只能說商因為伐東夷導致自身實力進一步衰落,和偷襲之類的沒關係。還有當時商是神權合一政體,商王本人就是最大的祭司,貴族就是大大小小的其他祭司,因此紂王收攏神權和任用小人兩件事應該連在一起看,都是為了打擊貴族和其他聯盟方國的實力,增強商王室的權威。

    商紂王出兵東夷,是因為在西邊沒有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勢力,誰知道周人搞了個八百諸侯聯盟,一下就實力雄厚了,每個諸侯出一百個人就是八萬啊,還都是精挑細選的,這時候交通不方便,資訊閉塞,商紂王能怎麼辦?商被周滅掉,所以週會大肆描述商的殘暴。漢取代秦,一方面宣揚秦的殘暴專治,一方面又延續秦的法治。項羽一把火燒掉的史記,燒掉了歷史多少珍貴的印記。唐推翻隋,又何嘗不是篡權來了?每一個朝代之出幾乎都是幹著同樣的事,誰又比誰好多少,都是千年狐狸,你裝什麼聊齋。但大家口中的壞人,難道真是這樣嗎?

    其實我真的信不過歷史,歷史是史官記載,史官也是人,他也會有不瞭解的事實真相,而且,人心這個東西很難說,誰知道史官的品行如何呢?

    周打敗帝辛就能順利接班了?當天下的諸侯不存在?所以說,帝辛未必是個“暴君”,但一定是個無能的君王:內不能發展國力,外不能控制諸侯,反而耗費大量國力軍力遠征不服管的東夷。

    其實紂王既不殘暴也不荒淫,先說帝辛殘暴,帝辛徵東夷用的懷柔政策,是把東夷納入中國而不是僅僅掠奪,所以帝辛時代無論東夷南南皆服,而到了周朝不但殷商百姓造反連東夷也造反;再說帝辛荒淫,帝辛一生不過兩個妻子兩個兒子,比後來的皇帝三宮六院如何?比周天子100多個兒子如何?荒淫不止的人能生長高大威猛力能搏虎嗎?這不符合生物學吧!

    司馬遷寫史不拒權貴,漢武帝大胸懷不殺司馬遷。史記多是景上添花,畫蛇添足,應有的真實面孔都被"生、旦、淨、末、醜給戲化了。均是花紅柳綠的舞臺史!就歷史的真實,人們的落印都是戲化,書化、影化印象史。誠如子貢所言:“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帝辛未曾作惡,所謂的罪惡,誕生於天下所有道貌岸然計程車人君子之腹,卻皆歸之其名下。勝者重寫歷史,敗者遺臭萬年,此規律延續至今,但無論怎麼寫,也難以徹底蓋住真相,真正拜倒在罪惡腳下的,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讀書人。

  • 2 # 永不言敗剪輯

    實際上商紂王跟秦始皇,隋煬帝一樣,都是處於改朝換代中被勝利方故意摸黑的存在,商紂王在位期間將中國領土的影響擴張到了今天的山東,在對外戰爭中消耗了國家的力量,使得周王朝有機可乘,任何勝利方都不會對失敗方歌功頌德的,相反的,他們還會瘋狂抹黑前朝,也許商紂王有政策上的失敗,但是這些不至於得到如此嚴重的詆譭

  • 3 # 深井小逸

    帝辛(約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後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都於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帝乙死,應立長子啟,因啟母賤不能立,而立少子辛為帝。帝辛自幼聰敏過人。 《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紀》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裡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帝辛敢於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擇後選妃,不分出身貴賤,立奴隸之女妲己為後。寵幸倍之,唯言是從。

    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對浮獲的大批浮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武王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擊敗商軍。帝辛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滅亡。《左傳》稱:“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帝辛死後,葬於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 4 # 回到漢朝當遊俠

    權力!權力就是春藥!權力就是良知的腐蝕劑!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

    商紂王在做王子的時候,天資出眾聰明絕頂,是個天才兒童;而且天生神力,據說可以勝過九頭牛,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才。但做了國君之後,套用周杰倫的歌詞,就是“紂王變化太快,就像龍捲風”,在位期間做了好多人神共憤荒唐透頂的事。如果你看了《封神演義》,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呼風喚雨千變萬化的神仙們,都來幫著姜子牙攻打商紂王了,雖說《封神演義》只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故事,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商紂王在中國歷史上的惡名昭著了,而以商紂王命名的成語“助紂為虐”,更可以說明一切。

    商紂王荒淫無道,微子啟與他的兩個叔叔箕子和比干,就拼了命地勸他改邪歸正。但商紂王偏偏像中了邪似的,不僅不聽勸告,還威脅要殺掉他們。商紂王有個令人心驚膽寒的愛好,喜歡把人剁成肉泥或做成“人肉火腿”。微子啟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再嘮叨下去,很可能連命都保不住,所以微子啟就選擇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悄悄地離開了。而箕子也只能“你是瘋子我是傻,瘋瘋傻傻走天涯”,裝瘋賣傻做了奴隸,躲過了一劫。比干則是個非常勇敢的“糊塗蛋”,他抱著“不信東風喚不回”的信念,拼了老命去勸商紂王,說大侄子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死在你面前。商紂王正愁著沒人肯獻身做人肉火腿呢,便說,我說聽說聖人之“有七竅”,我倒要看看你有幾“竅”,於是便以做“科學實驗”的名義,挖了比干的心。

  • 5 # 郅薈

    有歷史的必然性,因為周朝建立需要一點的政治環境來彰顯周王伐紂的正義性,鼓舞士氣,所以將歷史上的商紂王殘暴化,雖然商紂王也有一些暴行但也沒到人人得而誅之的地步,《封神演義》作者對紂王形象刻畫的目的在於要揭露當時社會統治者的昏暴醜陋,貫穿了“以善伐惡”、“以有道伐無道”的主要思想,以及抒發對美好政治的嚮往。但也讓紂王成為被無限扭曲和被謾罵的無辜標靶,很多人以為紂王真的如書中講的那樣荒淫無道,但這只是一本小說而已,什麼酒池肉林、妲己是狐狸精、比干的心有七竅,其實都是編的。

  • 6 # 漢家二郎

    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筷子的發明者,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紂王的歷史貢獻:

    1.他開拓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的功績。商朝疆域的擴充套件,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有助於華夏大地的生產力發展。

    2.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對神權,改革舊俗。

    3.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大膽地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為其革新路線服務。

    4.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現代新考:

    商紂王時期酒池肉林的確存在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戰豔 桂娟)考古專家們在商代第一個都城--河南省偃師商城內發現規模龐大的石砌水池遺蹟,證實商代帝王池苑確實存在。《史記》中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考古專家們在偃師商城內發現的“池”,經研究與史籍記載相近,是供商代帝王娛樂的池苑。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說,夏商帝王沉溺於宮室陂池,以前只見於古代文獻記載,而今在偃師商城內發現大型人造水池,不僅印證了古文獻記載之確實,而且相當直觀地揭示了商代早期帝王池苑的規模。該水池於1999年被發現,長約130米,寬約20米,現有深度為1.5米,四壁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池底內凹,水池兩端各有一條水渠通往宮城外,與城外護城河相通。

    學者們基本否定了水池主要是用來“提供水源”的說法。杜金鵬說,在偃師商城各個宮殿建築附近有多處水井,說明人們可就近汲取井水,更重要的是,在水池附近也有多口水井,使用年代與水池相同,井內出土了大量汲水用的陶器。水井與水池並列而存,可證明水池的主要用途不是提供生活用水。

    杜金鵬說,但大型水池的存在,無疑會提高附近地下水位,從而間接地起到了“提供水源”的效果,也可用來防火、美化環境、改善小氣候。

    在偃師商城大水池南岸,還發現了臨水建築的遺蹟。杜金鵬說:“結合古代文獻中關於夏、商帝王擁有池苑的記載,偃師商城宮池內的大型水池,應是早商帝王池苑的主體部分。而早商池苑已有一定規模,不像是萌芽中的形態,在夏代應當有其更原始的形態。因此,中國古代帝王池苑的出現,最遲可推定在夏、商交替之際。”古代並不缺乏山川秀美、林木茂盛之地,為何還要人工造池築景?學者們認為,夏商時期,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相當頻繁,而國內利益集團之間,也是爭鬥不斷,帝王們往往深居高牆水壕之中求安,失去了接觸自然景觀的機會,因此開始建造人工山水。

    商代池苑的確認雖有賴於偃師商城的發掘,但是商代池苑的最初發現,卻是在鄭州商城。那裡出土的兩個水池遺址,曾一度被認為是“提供生活用水的蓄水池”。偃師商城建於公元前1600年,於1983年被發現。遺址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約750米,內有宮殿、廟宇、祭祀場所、青銅作坊、供水和排水系統等,是迄今為止儲存最完好、並經過大規模發掘的商代都城遺址。

    2.商紂王讓男女裸奔的真實原因: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說:“(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唯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益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 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後人眼裡,商紂王的這種“裸奔”癖好是無法容忍的,紂王也因此成了淫蕩君王的代言人。

    其實,紂王讓男女在沙丘苑囿裡裸奔,未必就是淫蕩。古代有“歡樂谷”的遺俗,為的是解決未婚男女的性問題。周代時,也依然組織男女於桑林裡“奔”。《周禮》規定:“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節,周朝官方就會指定某些地方作為歡樂谷,令未結婚的男女聚到此處,結識性伴侶,不必履行結婚手續就可同居。

    原始人類沒有婚姻一說,也就無婚姻制度的產生。到了氏族社會,才開始採用集體群婚制,即一個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體嫁到另一個氏族。這也是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亂LUN導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個習俗。再到私有制社會,才有了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固定夫妻關係,於是也就產生了婚姻制度。

    男子是私有制社會的主體,產生於私有制的婚姻,與人的財產關係密切相關,女子也被看作男子的財產之一。在商周時代,婚姻制度並不完善。那些“奔者”的同居關係並不穩定,他們在某個地方同居一段時間後,等到下一次歡樂谷開放的時節,可能又會跑去挑選新的性伴侶。換句話說,因為他們沒有建成穩定的長期的家庭關係,而他們的同居關係又是臨時的,他們隨時有重新挑選性伴侶的權利。

    從考古發現,商周時代的墳墓,半數以上都是單墓,僅有一個商周人孤睡在墳墓裡,很少見雙墓或合墓的。這也說明當時結婚組建家庭的事例還不甚普遍,結婚也還不夠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沿襲著原始社會時期的習俗,不婚或群婚,單身跟歷史風俗有著關係。原始社會時期,是沒有結婚的習慣的。

    譬如屈原在《天問》中說,大禹“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說的就是大禹和塗山女沒有履行結婚手續和組建家庭,就在臺桑“通”,“嗜不同味,而快朝飽”。後來還生下了個孩子啟。《史記》裡也有大禹“予不子”的記載,大禹從塗山女手中把孩子搶回來。也斷定不了孩子就是他的,因為塗山女也是自由的,可以跟其他的人發生關係。

    那麼,紂王讓百姓“大聚樂戲於沙丘”,“使男女裸相逐其間”,這其中的“沙丘”,有可能就是一個被官方指定的歡樂谷,是當時的一個習俗而已。說紂王淫蕩也許並不是最客觀的說法。

    其實商紂王也是一個文公武略不錯的國君,但是在長期享受後,迷戀上蘇妲己,漸漸喪失朝政。但是,也有歷史書說紂王沒有所傳的那麼壞,有很大一部分是周朝加給紂王的。

  • 7 # 某且說句公道話

    商紂王帝辛功蓋寰宇,不亞於秦皇漢武。

    商朝被滅主要分四個階段:

    1紂王徵東夷,掏空國庫

    從帝辛四年開始到帝辛十五年,紂王集中兵力多次與東夷人開戰,將商朝的版圖擴大到了現今的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短短的十二年時間,紂王把本應該上百年甚至更久才能造成的任務一次性做完了。不得不說紂王確實是對華夏名族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由於紂王連年征戰導致國家財政空虛,給周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2任用奴隸,打壓親族,得罪了貴族勢力

    紂王對奴隸的處理方式跟別人不同,他把有才能的奴隸提拔起來做官了,可以說是“唯才是舉”。得罪了貴族勢力。

    另外,紂王棄用那些佔著位子不幹活的貴族,說他們尸位素餐。比方說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同樣得罪了貴族勢力。

    3遭遇天災,饑民遍野,姬發趁機煽動饑民造反

    根據現代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商朝末年中原地區正好處於“小冰川時期”,莊稼大量凍死。餓殍遍野,凍死餓死的百姓無數。紂王國庫空虛無法賑災。

    周族首領姬發趁機煽動饑民造反,帶了部隊把國都朝歌給圍了。

    4貴族叛變,擅開城門

    之前說過紂王“唯才是舉”,被紂王長期打壓的這些貴族通敵賣國,開啟城門,迎接姬發的軍隊進城。紂王以死殉國,商朝滅亡。

    紂王的滅亡更多的是思想太過先進,在落後的奴隸社會行不通。

    這點我們從姬發討伐紂王的檄文就能看出“1牝雞司晨,聽女人話;2任用奴隸為臣,惑亂朝綱;3棄用親族,違反人倫”。

    以我們現在的觀點,姬發說的這些都是先進的,怎奈在奴隸社會行不通。在此心疼紂王三秒。

  • 8 # 白玉湯1975

    一部家喻戶曉,多次搬上熒屏的小說《封神演義》,寫的是在武王伐紂的時代背景下,一系列正邪鬥法,神妖混戰的故事。

    書中主要的反面人物商紂王,生性殘暴,荒淫無度,糜爛腐朽。是人人切齒的暴君。

    那麼,歷史上的商紂王是什麼樣的呢?

    商紂王,名叫帝辛,是商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史書上記載的紂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嚴酷刑法,暴政殘忍,殘害忠良,重用小人,不敬先祖……。簡直是罄竹難書,天怒人怨。

    最終,被武王所敗。紂王換上華貴的服飾,掛滿珠玉,登上鹿臺,舉火自焚了。他的妻子妲己也被送上了斷頭臺。

    紂王真的這麼殘暴不仁麼?

    據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懷疑過,他認為這是後世之人有意為之。故意把一些罪惡或放大,或故意,強加在紂王身上。

    近代歷史學家在考察了紂王的種種罪惡發生次序之後,發現他的罪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加越多。歷朝歷代都有人在不斷的醜化,放大他的罪惡。那麼後世人為什麼這做呢?

    原因一:政敵為之,對手有多仁慈,你就有多殘暴。

    奢侈腐化,暴虐荒淫,排除異己,……這些都是帝王的共性,非他一人獨有。從古至今那個帝王都不是道德上的聖人,都在用帝王權術,治國馭民。都不是心慈面軟之輩。自古天下相爭,都被分成正邪之爭,得天下者為正,失天下者必邪。看看歷代人王帝主,相互爭伐時寫的討逆檄文,那個不把對方罵的狗血淋頭,罪孽深重。為了章顯勝利者的正義仁慈,亡國之人你不殘暴都不行。這些劣跡放在一個亡國之君的頭上就成了標籤,符號。

    原因二:紅顏禍水,罪惡之源,女人啊女人。

    把你的對手打下神壇,光是殘暴是不夠的,他身邊的"禍水"必 須是標配,妲己本身是紂王剿滅蘇部落的戰利品。公元前1047年,商王朝下屬蘇部落叛變,紂王率大軍討伐,蘇部落失敗,酋長把女兒妲己獻與紂王乞和,已是六十開外的紂王,見到青春年少,骨肉性感的妲己,加上她身上游牧民族那種粗獷而開放的氣質,迅速重新點燃了內心深處的生命火焰。回朝後開始沉醉於聲色,建摘星樓為她專門遙望家鄉之用。(情慾是人類的人性,人皆有之。見到美色,皆會側目。誰也別用聖人的道德標準說事,凡人如此,何況手握天下的君王,不寵愛美色也不現實)。說白了妲己就是紂王的"玩物",她何能左右王權。武王伐紂一千年後的《列女傳》中把亡國之罪都歸於妲己一人,這就是"女禍亡國論"。就在他寵愛妲己,醉生夢死之時,在陝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漸發展壯大了,強大就要擴張,野心勃起,把征服的觸角慢慢伸向了商都朝歌……

    原因三:抺殺功績,亡國之君,百無一用。

    亡國之君即為寇,寇是沒有功績的,是一無是處的。如果現代人這麼看是不客觀的,據《史記》記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臂力過人,他曾攻克東夷,把彊土開拓到中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當時的東夷經常向商朝發動進攻,擄走大量百姓為奴,對商王朝型成了威脅,其父帝乙和東夷幾經大戰,未能取勝。紂王登基後,練精兵,鑄兵器親征東夷。商軍摧枯拉朽,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東夷部落。從此,中原和東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係密切了。文化上也相互傳播……。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身上。

    商朝滅亡了,周武王成為新天子,周之前,夏、商的國君都被尊稱為"帝",帝辛的失道,使他被後世貶黜了“帝”的稱號,而改稱為“王”,“紂”是“殘義損善”之意,“紂王”是後人對他的貶損之意,這也是“紂王”稱呼的來歷。

    作為一個帝王,紂王的聰明才智與荒淫殘暴集於一身。亙古少見,這兩點或許就是他斷送天下的原因吧!

    說了這麼多無意為誰翻案,歷史也須要這樣一個荒淫暴戾的帝王,來警示後人。我想說的是紂王也非惡名昭著,也非仁王帝主。他就是一個有些作為的亡國之君而己。

  • 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商紂王帝辛的歷史定位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像提問者一樣認為帝辛雄才大略的,也有人把帝辛說得一文不值、是徹徹底底的昏君、暴君。那麼,帝辛到底是怎樣的君王呢?

    “紂”是周武王給帝辛的諡號,再說一遍,這是諡號,是帝辛死了以後周武王給下的蓋棺定論!不少電視劇裡一口一個紂王如何如何,顯然是荒天下之大謬了……“紂”這個諡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諡,《諡法》雲:“殘義損害曰紂”。單從“紂”這個諡號來看,帝辛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但是,不要忘了,這個諡號是周武王給的,正是他糾結一幫地方實力派、趁著商軍主力被派往東夷戰場作戰,從西面偷襲商都,滅掉了商,他下的蓋棺定論有多大可信度其本身就有待商榷。而後來大多數史籍中對帝辛的記載與評價基本都源自周代的官方史料,總體上與周武王保持了一致。於是,便有了我們在大部分史籍和藝術作品中看到的那個商紂王的形象。

    雖然商紂王帝辛未必就像周武王定性的那麼不堪,但是亡國之君的位子那是坐得穩穩當當的!如果帝辛真的雄才大略,又怎麼會讓周武王有機可乘呢?很顯然,帝辛是有重大戰略性、甚至戰術性失誤的!這個鍋他必須背!

    和歷朝歷代的末代君王差不多,帝辛從他父親帝乙手裡接過來的也不是什麼“盛世”,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不僅國內狀況每況愈下,東夷部落也在迅速崛起、甚至威脅到了商的統治。帝辛即位之後,在國內推行嚴刑峻法,正所謂治亂用重典,此舉本無可厚非,但是帝辛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因此便有了後來傳說中的“炮烙”云云,雖不一定是真,但起碼重典用過頭了卻是不爭的事實。亂世用重典最重要就是度,用輕了達不到效果、用重了便成了暴政虐民!很顯然,帝辛沒有掌握好這個度。

    在收拾完屋子之後,帝辛便開始著手解決外患了。史載,帝辛於在位第十年、第十五年,兩次征討夷方,均得勝而歸,重創了東夷各部。因為這巨大的功勳,帝辛也有些飄飄然了,不僅窮兵黷武,而且開始大興土木、粉飾太平,也漸漸聽不進不同意見了。帝辛的叔叔比干就是因為政見不同、反對帝辛窮兵黷武、大興土木觸怒了自己這位侄兒最終被殺的,和妲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對外用兵、大興土木都是花錢如流水的事情,就算是後世大一統王朝的所謂盛世也經不起長期這麼折騰。商王朝名為王朝,實際上不過就是更大、更緊密的部落聯盟而已,商本身的實力雖然凌駕於諸侯之上,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根本經不起這麼大規模的折騰。為了滿足花銷,帝辛除了挖地三尺之外,也不得不向諸侯進行攤派,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部分諸侯的離心,倒向了周文王、周武王陣營。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東夷問題,帝辛不顧實際繼續大規模對東夷部落用兵,將商軍主力幾乎全部派往了東部戰場,以至於西部地區防守空虛,幾乎到了不設防的境地。而這,恰恰給了周武王可乘之機。隨著商國內怨憤四起以及部分諸侯的離心,周武王糾結了部分與商離心的諸侯,趁著商國內空虛、西線防守薄弱之機發動了一場冠冕堂皇的軍事政變。因為主力都被派往了東部戰場,周軍兵臨城下之時,帝辛竟然無兵可用,將奴隸草草武裝便送上了戰場。一群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對抗準備充分的正規軍,結局可想而知。牧野一戰,血流漂杵,商軍一敗塗地,帝辛最終一把火結束了商王朝和自己的性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武王滅商”,沒有那麼高尚,更不是什麼“以至仁伐至不仁”!不過就是一場趁火打劫的軍事政變而已……

    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不管帝辛雄才大略也好、窮兵黷武也罷,總之他輸了、輸得一敗塗地!連商王朝和自己的性命都搭了進入。作為失敗者,帝辛只能任由勝利者周武王抹黑。為了給自己發動的這場軍事政變正名,周武王開始不遺餘力的抹黑帝辛,無論帝辛幹了什麼,都是錯的。不錯不足以彰顯自身的合法性、正統性!“紂”這個諡號便是最典型的例證。於是,商紂王成了中國歷史上昏君、暴君的典型,他平定東夷的功勳被完全掩蓋在了所謂暴行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你最期待哪部電影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