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嘴裡總說生生死死,太不吉利了,我怎麼告訴她人生生死死這些事?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享你所想

    我不知道孩子多大年齡,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說明家庭環境和孩子口口說到生死有一定的聯絡,孩子可能在暗示著什麼,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聆聽孩子的想法,耐心陪伴孩子,與之交流,開啟孩子心結,不要冷落或者打壓孩子,否則無法挽回孩子 ,等開啟孩子心結是什麼,直白的 和藹的告知孩子,

  • 2 # 哈帝娜

    孩子說生死,對於她(他)們來說,其實和說螞蟻搬家,葉子為什麼會落下來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對未知事務充滿了好奇心。家長也以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

    如果覺得不能直接解釋,可以藉助繪本,比如說《爺爺變成了幽靈》《獾的禮物》《和豬奶奶說再見》《長大做個好爺爺》。慢慢告訴孩子這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每個人都要面對。所以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就要努力過的更加充實,有意義。愛自己,愛家人,快樂度過每一天。即使有一天,我們分開了,你也還會感受到家人的愛。因為人可以故去,愛確是可以永恆的!

  • 3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在進行死亡教育的同時,還必須要進行生命教育。對生和死的理解是無法分割的。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貴、脆弱,才能充實對死亡的理解。

    比如,在美國,孩子在學前班的這一年裡要學習區分有生命的物體和無生命的物體,而且要做一個生命發展形態的科學專案。他們學習不同生物生命發展的程序。另外,幾乎每個班級都會養一種動物來配合這個科學專案。有的班級養蝴蝶,從毛毛蟲養起直到化蛹成蝶。有的班級孵小雞,觀察雞蛋裡的胚胎變化,觀察新生的小雞寶寶怎麼啄殼而出,還給每個雞寶寶起名字。在照顧小雞寶寶的時候,他們見證了新生命既珍貴又脆弱,需要呵護,也見證了新生命的頑強和茁壯成長。他們不僅僅學習生命發展的過程,還能激發內心對生命的珍惜。

  • 4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最近我家小寶總是嚷嚷著要長大,希望自己能趕緊長大,變成大姐姐。我說媽媽可不希望你快快長大,因為你長大了,媽媽就變老了。寶突然來一句,說那你老了會死麼。我愣了一下,說是的呀,每個人老了都會死的,死了之後人回去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寶兒說,天堂裡好玩麼,我說不知道,應該好玩吧。為什麼人會死啊,還沒等我回答,自己有在那邊自言自語說,是不是人老了走不動了,就要死了w。我說差不多吧,寶又問,那人多大年齡要死了啊,我說一般1 00多歲吧。我又跟寶講了每個人都從媽媽肚子裡面生出來,就像大姑姑家前幾天剛出生的小妹妹一樣,一點點長大,長到你這麼大,然後上學,工作,然後再像媽媽這樣結婚,生了寶,陪寶長大,等寶上學,工作,結婚。。一直延續下去。這就是生命,有生有死。寶似乎也都聽懂了

  • 5 # 張麗134387840

    孩子總是說這個是不是因為家裡的大人跟孩子說起了這些呢?教育孩子的生和死可以跟孩子講講生命的迴圈,一個生物的死亡另一個生物的開始,不單單是人,教育的時候可以跟孩子用植物來當作參照物,讓孩子看看小草的枯萎以及春天發芽的場景,給孩子一點啟發,不過這是要看孩子的年齡的,小的孩子也許是不能夠理解這些的,有的孩子會問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了,一般的家長都會往好的方向說,告訴孩子死了的人就會去另外一個地方生活,但是孩子並不能夠明白什麼意思,那孩子對於死亡也許就沒有那麼明確的理念,其實給孩子普及一下生死也是有必要的,以免孩子總是把生死當作兒戲。

  • 6 # 夏茉莉134818616

    我想媽媽別這麼緊張,孩子嘴裡總是說生死的事情,可能是遇到了什麼事情,首先可以問問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了,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是因為身邊的親人離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思念親人,孩子會疑問為什麼會有人和自己有說有笑的,突然不在了。媽媽可以說,人都有老的一天,都會有生老病死,不是人不在了,他(她)和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事情會一直在我們心裡,只要我們想她(他)了,他(她)就會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夢裡。

    如果是因為家裡的小動物,小花,小草,死了,那麼孩子都是充滿愛心的。遇到喜愛的小動物,植物沒養好,就會說它死了,沒照顧好它。小孩子一定很傷心。這個時候,要引導孩子,理解孩子的心情,小花死了,是因為可能澆水太多,太陽沒曬夠,小動物沒吃飽,我們再養植物動物的時候,一定要學習如果養,好好照顧它們,要鼓勵孩子,當它們被孩子養的很好的時候一定要鼓勵他。

    如果孩子很傷心,無法控制了,可以讓孩子緬懷植物動物,給他們做個家,時常看看他們,想想養它們的日子,這樣就不會那麼傷心和失望了。

  • 7 # 天天好心情136166711

    首先家長不要把這個事情看的太重了,如果家長反覆強調別說這個,不好或是怎麼樣,孩子會把這個當成和家長的交流遊戲。

    其次建議家長給孩子養群小魚,當發現有小魚死掉時,和孩子一起去把小魚埋掉,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知道什麼是死亡,並且讓孩子認真對待生命,知道生命是需要愛護的。

    死亡,雖然是我們大人所避諱的一個話題,但也是一個現實中所存在的現象,孩子可以說到這些,估計是聽到了一些這方面的事情,個人建議在孩子懵懵懂懂的時期做正確講解,不要避而不談!

  • 8 # 藍藍湖

    孩子一開始不會有生死的概念,大人有必要給孩子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既不要太多沉重,讓孩子為此過於擔憂。也不能太草率,讓孩子不愛惜生命。

    生死本來就是個平常的話題,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要孩子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家長必須要冷靜,要以很平淡的口吻來談這個事情。

    如果覺得無從談起, 可以從養一盆植物,養一種小動物開始,比如讓孩子養一盆花草,就可以從花開花落,草榮草枯,讓他逐漸認識到生命的過程。告訴他人的生命也是一個迴圈的過程,老人逝去,嬰兒出生,新舊生命總在更迭。

    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在變老,可是你也在長大啊,等到爸爸需要照顧的時候,你已經長得很強壯,頂天立地,可以照顧爸爸媽媽,那時候,你也會有你的孩子。

    也可以把孩子熟知的英雄、偉人、偶像作為切入點,這些人的生老病死,也可以有助於孩子慢慢接受和認知這個正常的過程。

  • 9 # 青盞問心

    怎樣跟孩子談論生死,要依據孩子的不同年齡來談。匈牙利心理學家納吉等將兒童對死亡概念的年齡模式分為4個階段:第一,3歲以下的兒童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常會產生分離焦慮;第二,3~5歲的兒童不瞭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們認為死亡是短暫的或可以復活的,甚至認為自己更乖一點,死去的家人就會回來;第三,5~9歲的孩子已經瞭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會用擬人方式來看待死亡,比如他們會認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第四,9歲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視死亡。

    平時家長應選擇適當的時機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比如孩子飼養的寵物過世,父母可藉機跟孩子說:“狗狗過世了,但我們很感謝狗狗在世時的陪伴,咱們一起祝福狗狗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生活得很好。”還可告訴孩子,因為我們對狗狗有愛,所以我們會難過悲傷,無需故意忍受、逃避悲傷。善用這樣的教育機會,孩子今後面對死亡時就容易用正向態度來面對,還可以讓孩子更珍惜活著的時候,用有限的生命做一些更積極、更有意義的事情。

  • 10 # 蜜桃姐姐

    死亡是孩子們最難對付的話題之一,尤其是當父母在努力處理自己的悲傷時。但是死亡也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們需要去理解它,找到讓自己自然感受悲傷的方式。

    在這個年齡,孩子們開始明白,死亡是永久的和不可避免的。他們會知道,死亡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也可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他們可能擔心有些死亡是會傳染的,但是,小學生仍不認為死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戰勝或逃避它。但是如果他們的兄弟姐妹或是朋友死去了,他們可能會深感震驚和恐懼。

    孩子們對死亡的反應多種多樣。如果孩子變得粘人,過於安靜,或者突然拒絕上學,父母也不要驚訝。畢竟,這個世界可能突然以孩子以前從未見過的方式反應出來。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對死亡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反應,或者他的反應可能是斷斷續續的,夾雜著他平常的快樂。

    這也是正常的。孩子們一點一點地處理悲傷,而不是一次性地。許多人會推遲悲傷,直到他們覺得讓這些感覺消失是安全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特別是如果他們失去了父母或兄弟姐妹。

    如何孩子解釋死亡

    1.不要回避問題。

    孩子對死亡很好奇,即使他沒有失去所愛的人也是很正常的。事實上,少了感情上的煩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孩子在失去親人的時候做好準備。回答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不要害怕閱讀有關寵物或祖父母去世的孩子的故事。

    2.表達自己的感情

    悲傷是治癒兒童和成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過分悲傷地嚇唬孩子,但也不要把話題排除在外。向孩子說明成年人需要有時哭泣。孩子能敏銳地覺察到父母的情緒變化,如果他感覺到悲傷是一種神秘或禁忌的話題,他會更擔心。

    3.避免委婉語

    不要說爺爺是“睡”或“走了”,這樣會讓孩子暗自擔心自己會在睡眠過程中再也醒不過來。如果家長外出旅行,他也會擔心家長再也不會回來。儘可能簡單地陳述死亡的真正原因:“爺爺患了嚴重的癌症,他的身體無法恢復健康。”。

    4.為各種各樣的反應做好準備

    孩子們不僅對所愛的人的去世感到悲傷,他們也可能感到內疚或憤怒,尤其是如果死者是近親。即使不說出來,孩子可能會認為弟弟的死是因為自己的嫉妒導致的。又或者孩子可能會生氣,因為他自己或家長無法阻止死亡。家長需要向孩子強調,他所說的或所做的都不會導致死亡。如果孩子對家長、醫生、護士甚至死者表示憤怒,也不要感到驚訝。

    5.預計這個問題會反覆出現

    準備好接受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同樣的問題,畢竟死亡並不是一個那麼容易理解的事,尤其對於孩子來說。隨著孩子對死亡的認識和認知能力的提高,他們也可能會提出新的問題。家長不要擔心第一次沒有充分解釋死亡,只要耐心地回答他們就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在什麼時候結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