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夜雨92
-
2 # 讀經典品書香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我笑,並不等於我快樂;我撐傘,並非只是為了避雨!但我看《讀者》,僅僅就是因為喜歡。
“閒閱床頭幾卷書,三更有夢書作枕”,夜簌如幻,人清如水,一書在手,我心就靜了。搬家數次,東西再多,也一直沒有捨得把家中的書和訂閱多年的雜誌《讀者》處理。
無竹使人俗,無書使人魯。文字既無色彩也無聲音,氣味更無表情思想,但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文字,把他們所看到的形象與顏色、聞到的聲音與味道書寫下來,讓後代的我們如親歷其境那些種種。總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份無可名狀的精神寄託。女人的一生,除了工作,除了家庭,擁有一份讀讀寫寫的心懷,多少會讓人變得聰明睿智而有修養,懂得會將平平淡淡的生活過得充滿詩意。
愛書的女人,也許孤獨但不會寂寞,也許平凡卻不會平庸。書中的故事,有喜有悲,有哭有笑,有俗有雅,彷彿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和我們經歷過的生活中。提起筆時,我常常覺得不是我在寫文章,而是文章在寫我,字裡行間充溢的是我的思和我的情。
漂亮女人不讀書,我既不漂亮也不時尚,但我知道環肥燕瘦,美麗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只要適合、得體,每個女子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韻。女人與其用化妝品來裝飾外貌,莫若用書籍充實內心,也許,忙碌的人們有理由申辯:身處速度時代,滿眼的燈紅酒綠還看不過來,誰還有工夫探究舷窗外一掠而過的內涵美?但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
雜誌裡,我最喜歡《讀者》,因為裡面的真善美常能讓我感覺到原來一頁紙也可以有香氣四溢,一格畫框也足以讓人口水滴答。讀一篇精彩的文章,我可以浸潤到自己以外的世界裡,用心中情感的溶液融化外部世界,使它成為我們特有的世界,感受別的人生,感受更博大的人世。心,自然會平靜下來,並且豁朗了,達觀了。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的使喚,如同最好的朋友,悄悄坐到身邊,即使一言不發,那種心靈的相通,也會讓我獲得一種安慰。
古人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有心之人在工作之餘砌上一杯香茶,靜靜地品味,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靜心沉思,乃得其旨。我在讀書中尋找到自己,我的生活我的書。
-
3 # 海闊天空雁高飛
昨天,我對朋友們發了一點感悟:“上了車的人,就不要給車下面的人多說車上的好或不好。車下的人有些因為沒有上車而不高興,多說給自己惹麻煩。而另外一些人呢,則根本不想上車,說了他們也不會懂,白費精神。在車上遇到好事自己竊喜一下,遇到不好的事情自己竊悲一下。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就好了。”一幫朋友紛紛對我的這句話表示贊同,並有同感。有這樣深刻的領悟,源自於我這種生活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生道路雖不算一帆風順,但也沒有遇到過太多崎嶇,該有的都有,該經歷的過程都經歷了,但卻又喜歡喜形於色的人,曾被同道沉重打擊後悟出來的。其實,對於這類事情,在洪應明寫的《菜根譚》裡早就有論述了,是我當初沒有認真去學習領悟其的精髓。
對於《菜根譚》裡各種哲理論述,很多都是我可以用得上的,而今天最想分享的一句話就是: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這句話的後半句本意是用在家庭,然而,當今行走社會何嘗不是如此。曾經看過一份心理學資料,妒忌來自於親近的人,身邊環境條件類似的人更多;相反,距離很遙遠的人再優秀再富有,妒忌都是難以產生的。比如:像馬雲這種大富豪、頂尖的優秀人士,普通人是不會去妒忌他的,因為,馬雲距離普通人太遙遠了,根本無法進行比較,他的富有與普通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妒忌,多產生於身邊的人,彼此相互瞭解的人,因為彼此的瞭解常常產生這種想法:憑什麼你的日子就比我要過得好?一定採用“黑暗”手段獲取的。我是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教訓是慘痛的。在社會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心胸寬闊似天空,妒忌心是人的正常的心理狀態,我不能要求別人不妒忌,而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做法,此刻我又想起《菜根譚》裡的另外一句話:毋憂拂意,毋喜快心。(對於不合意的事不要感到憂心忡忡,對於讓人高興的事不要欣喜若狂。)當初,我錯就錯在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時常欣喜若狂情緒外露了。
在《菜根譚》裡,還有幾句我很喜歡的話: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遇到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處境不如自己的人,那麼怨恨就會自然消失。)這是我的真實寫照,正如開篇我所說的我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菜根譚》裡另外的兩句話“知退一步加讓三分”和“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喜歡這幾句話的原因還是因為我骨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思想。
-
4 # 大可書畫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菜根譚》講了作者為人處世的看法,對我們的生活、事業、以及同事之間的相處之道,都有很大裨益。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人處事,讓別人一步,是明智之舉,因為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對待他人寬厚一點是為自己積福,善待他人,實際上是為日後受到他人善待奠定了基礎。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這樣退即是進,與即是得。不能因為做事不計後果,只圖眼下痛快,凡事留一分日後好相見。
-
5 # 金龍243684310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秉承道家文化以道為底本,融合儒家的中庸思想,釋出為人處世哲學,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治情操,磨練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菜根譚》裡那句話特別好,我覺得每一句都很好,對我感覺較深刻的是第一編(修身養德篇)中(心事天青白日,才華玉韞珠藏),所說,君子之心事,天青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教育後人做人要品德高尚,所想的事,如藍天白雲,沒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教人有才,如珍珠寶石,藏而不露,不誇誇奇談,謙虛為民做實事。
總之《菜根譚》雖然低調樸實,其中含有真理的結晶,擁有修身,治國,平天下等大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
6 # 送你1匹馬
《菜根譚》:“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我比較喜歡這一句。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每天喜樂的生活,可以解除疲勞、緩解壓力。
-
7 # 每天十點一本書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做人、處世語錄集。
裡面有很多實用精彩的語錄,雖然已經過去幾百年,但放在今天,還是非常實用。但是裡面有一句卻給人感覺不一樣,“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意思就是說我們要順應天道,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
這句話被代代相傳至今,其中蘊含的生存哲理真的是這樣嗎?
每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命運都不一樣。有人一出生綾羅綢緞,有人一出生家道中落,還有的人一出生一貧如洗。但是經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有人敗家,有人興家,還有人創家。
按常理說,他們應該順應天道,什麼都不做,那還是天道嗎?天理、規律、境界等才是天道,但是有個前提,是在努力奮鬥過之後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我努力了,我失敗了,但是我不後悔。這才是佛學說的放下,才是“真正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8 # 芳馨小雅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我笑,並不等於我快樂;我撐傘,並非只是為了避雨!但我看《讀者》,僅僅就是因為喜歡。
“閒閱床頭幾卷書,三更有夢書作枕”,夜簌如幻,人清如水,一書在手,我心就靜了。搬家數次,東西再多,也一直沒有捨得把家中的書和訂閱多年的雜誌《讀者》處理。
無竹使人俗,無書使人魯。文字既無色彩也無聲音,氣味更無表情思想,但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文字,把他們所看到的形象與顏色、聞到的聲音與味道書寫下來,讓後代的我們如親歷其境那些種種。總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份無可名狀的精神寄託。女人的一生,除了工作,除了家庭,擁有一份讀讀寫寫的心懷,多少會讓人變得聰明睿智而有修養,懂得會將平平淡淡的生活過得充滿詩意。
愛書的女人,也許孤獨但不會寂寞,也許平凡卻不會平庸。書中的故事,有喜有悲,有哭有笑,有俗有雅,彷彿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和我們經歷過的生活中。提起筆時,我常常覺得不是我在寫文章,而是文章在寫我,字裡行間充溢的是我的思和我的情。
漂亮女人不讀書,我既不漂亮也不時尚,但我知道環肥燕瘦,美麗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只要適合、得體,每個女子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韻。女人與其用化妝品來裝飾外貌,莫若用書籍充實內心,也許,忙碌的人們有理由申辯:身處速度時代,滿眼的燈紅酒綠還看不過來,誰還有工夫探究舷窗外一掠而過的內涵美?但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
雜誌裡,我最喜歡《讀者》,因為裡面的真善美常能讓我感覺到原來一頁紙也可以有香氣四溢,一格畫框也足以讓人口水滴答。讀一篇精彩的文章,我可以浸潤到自己以外的世界裡,用心中情感的溶液融化外部世界,使它成為我們特有的世界,感受別的人生,感受更博大的人世。心,自然會平靜下來,並且豁朗了,達觀了。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的使喚,如同最好的朋友,悄悄坐到身邊,即使一言不發,那種心靈的相通,也會讓我獲得一種安慰。
古人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有心之人在工作之餘砌上一杯香茶,靜靜地品味,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靜心沉思,乃得其旨。我在讀書中尋找到自己,我的生活我的書。
回覆列表
《菜根譚》是明代的大學者洪應明所寫,是明代家喻戶曉的一本書,書中融合了儒家,道家,釋家的學說精華,闡釋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後來,有一段時間,這本書被國人漸漸淡忘,反而在日本書攤上能看到。如同王陽明思想一樣,在我國曾認為它是唯心主義,反而在日本倍受推崇。有一位明治維新時的將軍曾把“一生俯首拜陽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菜根譚》中那一句話特別好呢?我覺得開篇的一句就很有道理。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事。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這句話告訴我們,堅守道德的人,只會受到一時的寂寞,而依仗權勢,胡作非為的人,則要受到萬古的寂寞,悲涼,唾棄。
通達的人,不在乎眼前的蠅頭小利,能看清隱藏在事物背後的精神價值。他們寧願忍受一時之寂寞,也不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樣也不會受到後人唾棄。
印度的佛陀釋迦,潛心修行,力圖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忍受了一時的寂寞,而至今受人頂禮膜拜。
中國的文聖孔子,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周遊列國十四年,想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張,儘管四處碰壁,仍堅持自己做人的底線。孔子本人就是一位身材高大,文武雙全的勇士,他的學生如子路等,都精通劍術,再加上很多弟子相隨,對於一些小的國家,孔子想奪取政權,那也是分分鐘的事,但恃強凌弱的事,孔子是絕對不會幹的。
為什麼至今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呢?你看看現在的市場上,有些人為了眼前利益,挺而走險,不惜弄虛作假。長生製藥公司的假疫苗案,康美公司的虛報利潤,都是耍小聰明,害人終害己。還有以周老虎為代表的官場的敗類,他們為了貪圖眼前的享受 ,而不惜招來千古罵名。
可見,棲守道德者,才是真正通達的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