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狸影視聯盟站

     二戰時期,中國因為武器落後,吃了日本軍隊很多虧。那時候,中國的軍隊因為武器裝備落後,很多都用的日本貨。可是你知道嗎?日本的武器裝備在二戰裡是非常差的。下面排行榜123網帶你看看二戰時期最差的武器排行,日本頻頻中槍。

     手槍:

    這款手槍可以說是爛到幾點了,仿製自德國魯格P08手槍。雖說威力還可以,但穿透力差。而且最大的特色是具備了所有手槍可能有的和不可能有的缺點。供彈差,經常卡殼;體積,重量大;看過《生死線》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有一次歐陽要從後面偷襲鬼子,爬房子時他的南部式彈夾還掉了,這事真的發生過! “就連自殺自殺都無法保證”(美國大兵語)

      最差:三八大蓋(日本)機槍:  最差:“歪把子”大正十一式機槍(日本) 又是日本的,這款槍可以說是“為了簡單而麻煩”。為了可以和三八大蓋使用同一種彈夾供單,採用了一種漏斗式的供彈機。由於工作複雜,故障率極高。由於供彈機在左側,瞄準具在右側,這樣使得無論左右手使用都無法舒服的瞄準。兩腳架也較高,使得平射和俯射都要直起身子,這在戰場上是十分危險的。重量過重造型奇特的歪把子在攜帶方面也是十分麻煩的。

  • 2 # 戰爭之王

    首先說德國的PAK37式反坦克炮,其在二戰早期是德國軍隊的主力反坦克炮,但是實際效能實在太過差勁。首先是口徑太小,然後初速和穿甲能力很差,即使是在早期的法國戰役期間,表現就很糟糕,對很多法軍坦克無能為力。而在後來的蘇德戰爭之中,面對越來越多的出現的T34,KV等坦克,更是無能為力,被德軍戲稱為“敲門磚”,因為及時精確集中了也毫無作用,最多留下一個印記而已。

    司登衝鋒槍

    二戰前期英國損失極為巨大,而在輕武器方面的缺口也同樣巨大,而為了迅速提高單兵自動武器的數量,英國人設計出了司登衝鋒槍這種產品,其實際成本極低,但是可靠性較差,甚至有可能僅僅因為掉落就會出現走火的情況,比較危險,但是由於缺乏自動武器,所以英軍不得不裝備這款武器。不過好在斯登可以使用消音器,成了英軍特種部隊的利器,給了德軍不小的打擊。

    T35重型坦克

    T35這種重型坦克其設計想法比較好,即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火力支援,掩護部隊作戰。但是在實戰中表現卻不是很好,首先其火力並不是十分強大,而且機動性也比較差,這就給了德軍的坦克以及反坦克火力很好的機會,最終在實戰中,T35表現並不良好,最終停止生產,開始盡全力生產T34等坦克。其實二戰中的不少坦克就在於設計思想不成熟,結果在實戰中表現非常糟糕。

    日本南部十四手槍

    該槍雖然有著德國魯格手槍的血緣,但是實際效能卻不敢恭維。首先其威力弱,而且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差,甚至可能出現準備自殺時卻發現槍機無法擊發的情況,連美國人都對這款武器很不以為然,直接當做垃圾丟棄。

  • 3 # 下雨要打傘一一雷歐

    想糾正三個日本的,一個是歪把子輕機槍,一個是雞脖子重機槍,還一個是三八式步槍,歪把子被詬病射速慢裝蛋麻煩,歪著把子彆扭什麼的,但是它奇準無比,,雞脖子重機槍,射速很慢,但是也是奇準無比,射速慢正好便於瞄準,準確度,和慢射速更適合長時間火力壓制,三八式說是威力小,貫穿傷被打著沒事,但是這個槍依然是奇準無比,並且雖然距離近會貫穿,距離遠子彈依然翻滾造成大創傷,離大老遠就能消滅你,,現在很多抗日神劇,包括網友都在各種貶低日本,但是我想說咱們應該冷靜客觀的認清差距,承認歷史上我們確實比他們差,才能迎頭趕上乃至超越

  • 4 # 德意志獵人

    說到漢陽88,見到這些差評,事實上雖然不算什麼表現突出,但以當時來說也説不上是特別差勁的武器。

    漢陽88我沒摸過,但正版的德製1888委員會步槍卻曾經親自拿上手,材質不錯,圖中你可以看到木託經百多年仍非常完整堅固,槍機為後來很多來福槍的設計模仿及參考。其造工也頗精細用心,槍身上每個部件小至螺絲皆有刻印或編號!看標尺射程也應該不錯。圖片中這幾顆舊弾殻都是加上了木製彈頭作為裝飾。

  • 5 # 雜談記

    “要說二戰武器哪家差,軸心國兩兄弟扛起大旗”,有些極差武器更是別人沒槍沒炮,也不願意用的。

    所以可以想象這些武器是多麼的差勁,長話短說我們來看一看二戰最差武器排行榜吧!

    二戰最爛手槍:南部十四式手槍

    此槍在1925年被列為陸軍制式武器裝備,在二戰期間多裝備於日本將校級別的軍官,此槍也就是大家在影視劇中常見到的“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手槍還有個別名是“東方魯格”,但並不是這槍效能上有多麼的優秀,只是外觀和德國造的魯格手槍相似罷了。

    上榜理由:1、穿透力極低,五層棉被就可防禦。

    2、內部結構原因,必須經常保養,如若保養不周經常發生卡殼現象,這時候需手動上膛,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手動手槍”

    3、瞄準度非常低,距離遠點子彈射出後就會亂飛。

    最佳評語:據當時八路軍說這破槍就是木板子也射不開,就算是沒槍沒炮也不用它。(日本軍人自殺都不能保證)

    二戰最爛坦克:m11/39坦克

    m11/39是義大利在二戰初期使用的一種坦克,主炮口徑33mm,並有兩個8mm口徑機槍。該坦克被命名首字頭為m義大利語為“medio”之稱,意為中型坦克,但它卻遠遠沒有達到中型坦克火力的標準。

    上榜理由:1、主炮轉身非常困難,在轉身期間就會被別國坦克擊毀。

    2、30毫米履帶太薄了,隨便一門火炮就可摧毀。

    最佳評語:義大利說我這是在坦克大戰中為大家送福利了!

    二戰最爛機槍:九二式重機槍

    92式重機槍是在二戰中日軍使用較多的機槍,92式重機槍空槍27.6公斤,槍架29公斤。

    上榜理由:1、彈鈑極易變形,經熟練的人才能操控輸送彈藥,實戰中副手死亡就意味著無法射擊。

    2、必須用水冷卻,無水則無法射擊

    3、機槍太沉,讓本就身材矮小的日本軍人吃盡苦頭,造成機動性太低。

    最佳評語:日本人說這槍可真沉,你來扛一下試試。

    二戰最爛手雷:OTO型手雷

    義大利不光在戰場上頗為搞笑,武器也被其它國家嘲笑過,OTO M35型手雷也是其中之一。這種手雷不光造型獨特,外表也被塗成了鮮明的紅色。

    上榜理由:1、故障頻發,有時扔出去不會響成為了一個“啞炮”。

    2、半天不爆炸,等半天后會給你個驚喜突然爆炸。

    最佳評語:日本說武器最差榜就看咱老哥倆了。

    大家一定發現了最差武器排行榜上只有日本和義大利的武器上榜,而在二戰時這兩位“大哥”在武器方面也使德國操碎了心。

  • 6 # 石海釣沉

    二戰前期德國海軍潛艇部隊裝備的撞針式魚雷和磁性魚雷,不僅是二戰公認的爛武器,而且還導致德國在最有利於潛艇發揮作用的時期 因為魚雷的問題設計,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殺傷力,讓英國最終挺住了德國的傾力一擊。

    一戰之後 由於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德國軍工系統只能暗度陳倉,用向空殼公司秘密轉移資金的方式來秘密研發各類武器,日後飽受詬病的磁性魚雷就是這一時期的傑作。魚雷從設計到生產,從試驗到驗收,都是由一夥人來全權負責。日後臭名昭著的撞針式魚雷,儘管在實驗中兩發兩沒中,但不要緊啊,裁判官就是它的研發設計者啊,一點不耽誤它透過實驗獲得生產許可並裝備部隊。

    在整個挪威戰役裡,德國共派出42艘潛艇,發射了數百發魚雷,但只取得擊沉8艘盟國運輸船的戰績,自己則損失了4艘潛艇。最要命的納爾維克戰役裡,潛艇向英國厭戰號戰列艦發起了4次攻擊,對一艘巡洋艦發動了14次攻擊,又對一艘驅逐艦發射了10次,對運輸船進攻了10次,這38次攻擊的戰果僅是擊沉一艘運輸船而已。

    在潛艇部隊官兵的強烈要求下,有關部門對魚雷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磁性魚雷問題最多,因為潛艇長時間潛航,水下壓力很容易導致魚雷上密封的定深器產生過大壓力,加之戰區周圍峽灣彌補,極富礦石磁性,從而導致魚雷故障頻出。另一款撞針魚雷也大同小異,魚雷必須要以九十度角直直打在船體上才會產生爆炸,角度稍偏就會錯失戰果。

    儘管發現了問題,但問題魚雷對潛艇部隊的干擾一直持續到1942年。而這段時間,正是德國潛艇大顯身手的黃金時期,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給英國掐死了,,但該死的破魚雷硬是把這一把力給卸掉了。這魚雷是不是足夠該死呢?

  • 7 # 薩沙

    恐怕就是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了。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該槍是日本自行設計的一種輕機槍,時間是1922年。

    客觀來說,在20年代世界上輕機槍還很少,日本能夠自行設計出一款已經算是不容易。

    但是,歪把子機槍的設計是非常失敗的,只是解決了日軍有無輕機槍的問題而已。

    歪把子的問題很多,

    第一是裝彈繁瑣。

    歪把子採用古怪的漏斗式裝彈,需要射擊副手將5發的彈排填入漏斗中壓好,機槍才可以射擊。

    具體操作步驟很多:按日軍教範的動作規定,裝槍彈時,射手右手握槍頸,左手開啟裝彈機壓彈蓋板;副射手位於機槍左側,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從彈箱中取2~3個彈夾(彈頭朝前、彈夾朝後),使彈夾底邊對齊後裝入裝彈機(裝彈機)中,並使彈夾與裝彈機(裝彈機)後沿對齊,裝入5~6個彈夾後,扳回壓彈蓋板,裝彈動作複雜。

    相比使用彈匣裝彈只需要二三秒中,歪把子裝彈至少10秒到15秒時間,火力會出現中斷現象。對於輕機槍來說,這麼長時間的火力中斷是致命的。

    而且如果使用歪把子的射手沒有帶著副手,作戰效力就會大減,甚至接近於0。

    如果是普通的輕機槍,即便副手被打死了,射手只要將彈匣背在自己身上,戰鬥時候自行更換即可。

    但歪把子的副手死了,射手只能將5發彈排裝在身上,自己進行填裝,又要射擊又要繁瑣的裝填,在激烈的戰鬥中簡直是笑話。

    第二,兩腳架太高。

    歪把子的兩腳架過高,設計的本意是為了更好的發揮火力,以及在山地戰時進行仰射。

    然而,實戰中發現一旦兩軍交火,敵人一定會用盡手段先幹掉你的機槍。

    而歪把子的讓射手火線高度為4分米,普通機槍最高3分米。

    這導致歪把子的射手很危險,經常在對射中傷亡,是一種要人命的機槍。

    在抗戰中很多對射中,歪把子根本不是捷克式的對手。

    出現了歪把子射手只敢匍匐在地上,根本不敢抬頭射擊的情況。因為一抬頭,自己腦袋很可能就被射穿了。

    而且歪把子的射手在對美軍時候,傷亡率也偏高。

    第三,人機功效極差。

    歪把子因為槍的左邊有個漏斗裝彈系統,所以人機功效有很大問題。

    其一是槍的重心偏左,射擊時候機槍會逐步向左偏,影響精度。

    其二是瞄準具被迫向右偏,射手瞄準要歪過頭,非常變扭。

    其三沒有提把,只能扛在背上,不能提著前進,也不能端著進行近距離遭遇戰。

    其四機槍太重,重達11公斤,也就是22斤,長期攜帶很累。

    等等。

    其實說來說去,歪把子實戰效果很差,它的火力虛弱,經常中斷,壓制性差;機槍故障較多,結構又複雜,一旦出現問題往往都要送到後方軍械庫維修,機槍手修不好;機槍暴露射手的頭部,射手非常危險,傷亡率很高;機槍人機功效太差,長期射擊、攜帶都會讓人非常不舒服;機槍製造難度較大,成本高;機槍因為頗為怪異,導致使用困難,射手和副手都需要長期訓練。如果普通日本步兵突然給他歪把子,他根本無法連續射擊。

    說來說去,歪把子除了精度還不錯以外,在沒有優點。

    抗戰中,國軍火力非常弱,重武器幾乎是0,輕武器也奇缺。但是,只要有捷克式輕機槍存在,就足以壓倒歪把子。

  • 8 # 燕趙節度使

    零式戰鬥機。

    說這個有人或許不服,且聽我慢慢道來。

    零式戰鬥機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航空工業的最高水準,也是日本海軍的象徵。的確,在1942年以前零式戰鬥機還算是比較先進的戰鬥機,的確在天上大放異彩,打的美國戰鬥機招架不住。在42年以後快速落伍,最後淪為完全的炮灰飛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航空兵提出要製造一種艦載機,提出了一下幾點要求:

    1、大航程。

    2、強大的火力。

    3、輕翼載。

    4、擁有卓越的碾壓他人的水平盤旋機動能力。

    5、爬升能力要強於其他對手。

    6、速度在500KM/H以上。

    7、能在航空母艦上運用。

    簡而言之,就是日本海軍的需求是一款大航程,高速且機動性良好的戰鬥機,這個需求簡直就是自相矛盾。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吃草,怎麼可能?

    但由於日本相對於歐美來說,航空工業較為落後,尤其是發動機,所以日本的軍工根本無法同時滿足這種需求。

    日本工程師冥思苦想之後,認為唯一的出路就是減重,並且提高推重比。

    零式是日本整場二戰中的軍事裝備設計的一個縮影: 迫於總體工業的不足極力突出某一方面,在某些方面效能十分優異,這些武器在一定時間內佔據優勢。但這種優異是犧牲其他方面來獲得的,屬於跛腳,一旦被敵人發現弱點,這點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零式戰鬥機問世後,堪稱優秀,它水平機動性數一數二,速度快(500+),作戰半徑很高(能從臺灣直飛馬尼拉作戰),火力強大(20+7.7碾壓優勢),爬升能力很強。

    在與敵機狗斗的時候,用繞圈圈或者爬升的方式,可以輕鬆虐對手。

    在1940年9月13日爆發的璧山空戰中,零式戰鬥機的對手是中國空軍的伊-15,伊-16戰鬥機,日軍居然打出了27:0的戰績!

    太平洋初期,美軍使用F4U對戰零式,吃了大虧。但後來美軍發下了一架墜毀的零式,經過研究發現了零式的弱點,研製了更先進的F6F,以及抗衡零式的戰法,以“一擊脫離”或“薩奇剪”等編組方式取代單純的迴圈纏鬥,讓俯衝速度不佳、滾轉率差、缺乏可靠無線電、防護能力又差的早期零式戰鬥機無法與之抗衡。

    42年後,零式基本上開始在天空就是被屠殺。

    零式有什麼弱點?

    二戰時期,空戰主要是狗鬥,飛機中彈是難免的。而取消防彈裝甲,就好像一個人上戰場不穿防彈衣一樣,屬於找死。所以,零式戰鬥機取消防彈裝甲,這簡直就是把飛行員的命不當命!

    機身採用的是新型輕質鋁合金,鋁是易燃金屬,一旦被擊中極易燃燒,很快就會蔓延到整個機身,飛行員只能跳傘。但由於美軍掌握了制空權,日本飛行員獲救生存率極低。

    零式的釘子都是輕質的、機身上多打孔,代價是生產性很差,單位工時很長,所以製造週期長,數量少。再加上日本的軍工遠不如美國,隨著戰爭的延長,差距越來越大。

    零戰在機翼內裝設機翼油箱後,居然完全沒有防彈措施和滅火裝置。也就是說零戰就像一個裝滿汽油會飛的油箱。所以油箱一旦被擊中,即燃燒爆炸,飛機化為火球。

    因此零式被美軍飛行員戲稱為“0式打火機”或“空中打火機”。

    42年後,零式簡直就是日本飛行員的火葬墓穴!

  • 9 # 小約翰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人員傷亡超過9000萬;在戰爭中,為了戰勝對方,各國紛紛研製新式武器,把戰場變成武器試驗場。

    在二戰中,湧現了不少效能優越、有口皆碑的武器,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存在嚴重缺陷、口碑很差的武器。

    “俄羅斯廁所”——KV-2重型坦克

    該坦克研製於二戰前夕,研發單位是大名鼎鼎的KTZ設計局,參考的原型是KV-1坦克,研製的目的是增強其火力。

    KTZ設計局只用了兩週時間,就研製出一種新型坦克——KV-2重型坦克。

    該坦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安裝了一門重炮,即152mm M-10榴彈炮。

    要知道,二戰中威名遠揚的德國造88炮,口徑也只有88毫米;這樣一改裝,坦克的火力可想而知。

    坦克問世之後,設計局給予很高評價,蘇軍坦克兵也非常自豪稱其為"無畏戰艦".蘇軍高層更是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在戰爭中所向無敵,建立功勳。

    可是從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產的試製型)共生產了202輛,就退出了戰場。

    之所以如此,是它的設計有缺陷,經不起戰火考驗。

    一是坦克重量太大,動力不足。

    口徑大的重炮,體積大、重量大,與之配套的炮塔也要非常大。如此一來,坦克的總重大大增加。

    kv-2坦克全重近58噸,但它的底盤和傳動裝置沒有變化,還是KV-1坦克上面的。

    而且它的發動機也沒有升級,還是373千瓦V-12柴油機,而KV-1坦克的總重是43噸。

    這樣就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情況,機動性大打折扣,KV-2在戰場上行進速度像蝸牛一樣。不但不能追上敵人,也很容易被對方火力集中,生存能力很差,“命”都保不住,怎麼戰鬥?

    二是作戰效率低;威力巨大的152mm炮彈重量也毫不含糊,一發152mm高爆彈重量在52kg,需要兩名裝填手,發射速度超慢。

    三是射擊精度不理想;在沒有制導裝置的年代,大口徑的重炮近距離射擊精度很差,尤其是射擊1500米內的移動目標,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四是故障率高;小馬拉大車不僅影響坦克速度,而且對車體部件造成的損耗極大,機械故障時有發生,掉鏈子是家常便飯。

    蘇軍坦克兵自嘲地說,KV-2是富家小姐,脾氣大難伺候。

    這話一點也不誇張,戰爭中它的故障率很高,自身損壞的數量比被擊毀的數量都多。

    所以這種坦克華而不實,沒有多久就被淘汰了。

    德軍剛繳獲之後如獲至寶,操作之後大失所望,也棄之不用,稱之為“俄羅斯廁所”。

    "臭氣槍"——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是英國製造,它的最大特點是,造價很低,一支槍成本僅僅9美元,比美製湯普森衝鋒成本低了十多倍。

    二戰期間,英國一共製造了370多萬支,不但英聯邦部隊大量準備,歐洲各地的抵抗組織也用了這種武器。

    司登衝鋒槍之所以成本低,主要是結構簡單,只有47個零件組成,比以90年代以結構簡單出名的、衝壓成型的比利時P90衝鋒槍還少了20個零件。

    除了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作業,司登衝鋒槍其它元件也是衝壓而成,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甚至可以看清裡面的彈簧。

    因為它的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二戰末期原料短缺的德國也對它情有獨鍾,開始仿造,MP3008衝鋒槍就是它的山寨版。

    司登衝鋒槍外觀粗糙,而且它英文名稱Stens(複數形式)和英文的"惡臭"(Stench)發音相似,所以盟軍士兵送它一個外號——"臭氣槍"。

    司登衝鋒槍不光是名字臭,設計也有兩大缺陷,在歐洲戰場口碑不佳。

    它有兩大缺陷,第一個缺陷是容易卡殼,因為它的彈匣和供彈裝置抄襲了德國造MP38,在第一發槍彈進膛之後槍就停射,剩餘的槍彈還留在彈匣裡,不能繼續擊發;這在戰鬥中往往會導致士兵喪生。;第二個缺陷是它的保險裝置不可靠,受到劇烈震動就可能會走火。

    正因如此,有的盟軍士兵在行軍途中,曾經被自己或者戰友的衝鋒槍擊中而受傷或喪生。

    因此,英軍不得不做出規定,讓配備衝鋒槍的戰士走在隊伍前面。

    比歪把子還爛的機槍——義大利佈雷達1930式輕機槍

    眾所周知,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機槍)是二戰中最垃圾的輕機槍;但是跟佈雷達1930式輕機槍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跟歪把子相比,佈雷達1930只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快速更換槍管;除此之外,歪把子有的缺點,佈雷達全有,而且有過之無不及。

    首先是重量大,佈雷達比歪把子重了0.14千克,非常笨重。

    彈夾是紙板或銅板製成,強度非常低,經常會變形磨損,在火燒眉毛的關鍵時刻無法使用。

    其次是裝彈程式複雜,由於它,採用多閉鎖卡鐵,槍彈在進膛之前必須先要進行潤滑,所以佈雷達在槍體內配備有一個“儲油器”,一邊供彈一邊上油;如此一來,不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還會讓塵埃、砂礫和子彈一起帶入槍管,造成槍管堵塞。

    還有佈雷達的拋彈設計也不太合理,子彈殼在射擊後不是直接丟擲,而是重新嵌入彈板中,副射手要給彈板重新裝彈就必須先把子彈殼取下來,然後使用彈夾給彈匣裝彈後,再將彈匣復位。

    不僅如此,機槍手還需要移動槍栓將槍彈逐顆上膛。

    在戰鬥中每射擊半分鐘,就需要耗時半分鐘重新裝填;說它是機槍有點名不副實,應該叫它半自動機槍。

    還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槍管材料不過關,容易過熱;加上封閉式螺栓操作的設計,極容易使其在射擊停歇的時候,讓膛內的子彈發生爆炸。

    因此,不但義大利軍人對它的評價很低,英軍繳獲之後也不屑一顧,覺得還不如自己的司登衝鋒槍。

    最適合自殺的手槍——南部十四

    南部十四是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制式手槍,華人叫它“王八盒子”;之所以這樣叫有三個原因:

    一是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遠遠看去,跟一個王八沒有什麼兩樣;二是日本侵略者非常可憎,恨屋及烏;三是這種手槍設計不合理,渾身毛病。

    首先它的擊錘設計不合理, 突出於槍身;如此一來,射手的手指很有可能無意中碰到這個擊錘器,導致手槍走火傷到自己,因此大家送它一個外號“自殺手槍”。

    理論上說,誤傷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南部十四採用了勃朗寧手槍上的空槍保險,即停止戰鬥的時候,把彈匣向下抽出幾釐米,即使扣動扳機也不會發射子彈。

    但是因為卸下彈匣之後,槍膛內子彈無法完全取出,裡面還保留著一發槍彈。

    而且直接控制槍械擊發的扳機連桿直接暴露在外,扳機連桿的前端又與手槍扳機相連,後端嵌入擊錘下端的卡槽,如果不小心觸動了扳機連桿,前端就會向內凹陷,而後端則向外突起釋放擊錘,將“殘留”在槍膛裡的那一顆子彈射出,傷及槍手自己或者戰友。

    其次,早期的南部十四式手槍撞針強度不夠,不是擊發無力、就是撞針被折斷。日軍官兵對這個致命的缺陷心有餘悸,不帶著幾根備用撞針都不敢出門。

    但是如果在對射中,撞針斷了,或者打出的子彈力度不夠,根本沒有換撞針的機會,反而會給對方造成機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南部十四還有個備受詬病的缺陷,那就是掉彈匣。

    南部十四是魯格手槍的山寨版,採用了魯格的彈匣扣結構,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讓槍手能夠在槍戰中單手退出打完的彈匣,將備用彈匣迅速壓上。

    可是南部十四的設計師沒有掌握其訣竅,設計的時候走了樣。

    魯格P08彈匣扣和握把護板是在同一個平面上,而南部十四的彈匣扣前方向下有一定的坡度,比護板平面低了那麼一點點。

    就是這一點,讓彈匣在受到震動或者輕微觸動後掉落下來。

    此外該槍採用的設計結構複雜,必須經常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在擊發第一個子彈之後,第2發子彈就會上膛不到位,出現射擊停頓,要想繼續射擊,必須手動上膛,讓使用它的日軍叫苦不迭。

    南部十四還有個短板是威力問題,該槍射出的子彈初速僅有320米,比勃朗寧手槍還低了30米;比瓦爾特手槍低了45米。

    而且它子彈動能只有338焦耳,比柯爾特手槍彈的槍口動能少了230焦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南部十四雖然並沒有那麼差,但是跟名槍相比差距很大。

    所以在戰場上美軍士兵看到南部十四腰都不彎,中國軍人雖然將它撿起,也很少使用;在戰鬥中有這樣的垃圾武器還不如沒有,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它害慘。

  • 10 # 光環看歷史

    不管什麼戰爭,對於任何人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看看今天的中東的一些國家就知道,社稷混亂,百姓流離失所。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戰爭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雷達,聲納這種高科技,沿用至今。

    不過不得不說,有好的科技裝備的同時,也有一些“殘次品”級別的武器,這些武器往往讓使用者哭笑不得

    “隊友終結者”--斯登式衝鋒槍

    當時盟軍主流的衝鋒槍就是湯普森衝鋒槍,但是英華人發現湯普森造價實在是太高了。加之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英國的物資可以說是非常匱乏了。因此急需一把造價低廉的武器。“斯登式”衝鋒槍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不過俗話說”便宜沒好貨“,一把斯登式只要四美元。但是這把槍的致命問題就是很容易走火。因為結構簡單,所以這把槍的保險裝置實在是太拉跨了。曾經在前線發生過不少斯登式衝鋒槍走火射殺了持槍人或者是隊友。

    當時還有個笑話,說是如何殲滅德國佬的部隊,只要給他們每人發把斯登式,一週內他們就會全部因為走火而陣亡的。

    “雞肋”德國PAK37反坦克炮

    相信玩“戰地Ⅴ”的小夥伴肯定知道這個“固定武器”,在遊戲中表現還是相當可以的。然而在現實中,卻是不盡人意。由於這門反坦克炮的口徑很小,加之初速度和穿甲能力也不高。連當時法國的坦克也很難摧毀。在後來的蘇德戰場上出現了更多的“kv”系列和“T34”這種裝甲特別厚的坦克,PAK37的威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非常雞肋

    邵沙輕機槍

    法國出產的出了名的“爛槍”,因為單價的結構是一側鏤空的,所以導致灰塵很容易進入槍械內部,造成槍械故障。槍管也無法更換,槍管過熱只能等冷卻時間,射速也不高。可以

    說是沒人願意用這把槍

  • 11 # 春風楊柳路迢迢

    日本的輕型坦克,薄皮大餡,碰到機槍都扛不住;日本傾全力打造的武藏大和二艘戰列艦,未放一炮就被炸沉;俗稱王八盒子的手槍,質量差到連缺槍少彈的游擊隊都嫌棄。德國的超級大炮,由少將帶領1300多人操縱伺候,到戰爭結束也沒打過幾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機都是兩相或三相電才能轉動,而高鐵為什麼單相就可以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