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皇漢武
-
2 # 我是南瓜菜
吳三桂接到崇禎皇帝的求救後,前去北京支援,抵抗李自成大軍,可是剛走到一半,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沒有約束手下,任其手下在北京燒殺搶掠,圍剿明朝大員的財富,霸佔其家屬宅邸,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抓起來拷打,更是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陳圓圓是出了的美人,吳三桂對其萬般寵愛;李自成讓吳襄寫信勸吳三桂投降,吳三桂出於對當前的局勢考慮,打算歸順李自成,但是走到途中聽說了其父親和愛妾的遭遇,怒火中燒,但又打不過李自成,只好退回山海關。
吳三桂在山海關腹背受敵,清軍看出形勢,許其高官厚祿,吳三桂痛恨李自成,不想歸順李自成,只能降了清軍。
吳三桂為了自保,引清軍入關,是不爭的事實,結束了漢人的統治,算是投了清庭。
-
3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代表在他從此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三藩之亂是他最後的機會可惜功敗垂成。
現在一些洗白文老把吳三桂刻畫成忍辱負重的英雄,這和給汪精衛洗白一個套路,吳三桂是晚明關寧軍閥的代言人,儲存實力對這幫軍閥來說是是第一要務,皇帝的性命、百姓的死活、國家的興亡都是浮雲。
李自成兵發北京的時候,崇禎就已經指揮不動軍隊了,崇禎這個人誰對你忠誠往死的坑你,刻薄寡恩,忠心耿耿的孫傳庭戰死後崇禎居然懷疑人家詐死,連撫卹祭拜都不搞,而對那些跋扈將軍左良玉、吳三桂、江北四鎮之流崇禎一個都指揮不動,反而不停的給這幫軍閥封官許願。被一些歷史發明家吹捧的堅貞不屈的吳三桂,在救援崇禎皇帝上屬於典型的兩面人,口號喊的響亮,實際上動作極為遲緩,而網上被黑成碳的袁崇煥馳援北京的時候,以精銳兼程疾馳,旬日抵達北京。
我們來看一看史書記載的吳三桂:三月十六日,闖軍攻陷昌平,進犯明朝黃陵十二陵,焚燒享殿,砍伐松柏。而到了這個時候,吳三桂才剛剛走到山海關。從寧遠至山海關兩百里,以騎兵行軍日行百里計,不過兩天路程,吳三桂卻足足走了五六天。而到了山海關,他還是不急不慢,向朝廷兵部“請馬一萬,安歇家口五日”。崇禎大怒然而並無用處,到了三月十七日,闖軍東路進至高碑店,西路進至西直門外,炮聲大作。當晚三更,宮中內侍狼奔遯突,四下逃命。崇禎自感大勢已去,以發覆面,自縊於煤山,留遺書於衣帶中,雲:“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得知皇帝死去,闖軍攻陷北京的訊息,吳三桂率部迅速後撤,後撤的速度遠遠高於他向北京進發的速度,典型的首鼠兩端。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們就不贅述,本打算投降的吳三桂被李自成腦殘的激進政策激怒,“三桂統師入關,至永平西沙河驛,聞其父為賊刑掠且甚,三桂怒,遂從沙河驛縱兵大掠而東。”吳三桂擊敗了本來就三心二意投降闖軍的唐通,重新佔領了山海關。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復叛的訊息後,便於四月十三日親率軍隊前往山海關平叛,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順軍抵達山海關。著名的山海關大戰拉開了序幕。
以前史料過分誇大李自成的部隊數量,金庸的碧血劍直接說李自成有百萬大軍,實際上李自成帶去的部隊並不多,姚雪垠考證過,李自成山海關之戰所部是六萬人,但是這六萬是李自成最精銳的部隊,李自成賬面上的部隊很多,但是好多是依附的流寇和投降的明軍,政治上很不可靠,李自成最倚重的也就是他的這些老營部隊,老部隊一部分在陝西,大部分隨李自成出征山海關。
吳三桂的關寧部隊大約是四萬人,雙方激戰一天,闖軍鬥志旺盛,山海關丟掉是早晚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戲曲性的多爾袞率領清軍傾巢出動也到了山海關附近,而李自成對此一無所知,說實話清朝的運氣真好。
吳三桂為了借清兵擊敗李自成,面會了多爾袞,現在一些人洗白說吳三桂是為了擊敗李自成恢復明朝江山,但是現在除了一些洗白文,所有的明末清初史料都描述的吳三桂面會多爾袞後的表現,那就是四個字“剃髮降清”,剃髮易服就從根本上代表你完全投降了清朝,成為清朝的臣子。
後面的結果就是清軍和吳三桂部前後夾擊,大破李自成,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在清軍吳三桂部完全優勢兵力的夾擊下,大順軍居然血戰了一天才敗退,這個表現遠遠好於明朝官軍,可惜大順最精銳的部隊在此損失大半,而投降的大批明朝軍隊和流寇部隊見風使舵紛紛投降清軍,大順政權土崩瓦解。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就是為了追逐個人名利,不顧民族大義,是個反覆無常之人。
清軍入關,不過十萬人馬,可悲的是南明軍閥們基本全是吳三桂之流,一觸即潰,山河淪陷之快令人咂舌。
明末起義軍有很多缺點也有很多劣跡,但是在對抗清軍保持民族大義方面,比明朝政府軍們好太多了,李自成敗退回陝西后依然組織了力量反攻清軍,而後期兩撅名王天下震動的李定國是張獻忠的義子,據守茅麓山九連坪一直堅持到康熙三年最後舉家自焚的李來亨是闖軍餘部,有時候我就很奇怪,晚明這些讀書人官員軍閥臨敵還不如那些泥腿子,“仗義每多屠狗輩,讀書皆是負心人”。
回覆列表
吳三桂先是弒殺永曆皇帝,後又起兵反清,所以無論是明朝遺老還是清朝官方,對其評價都非常負面,以至於很多歷史真相也都被掩蓋了。
事實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是以明朝名義向清朝借兵平亂的,而並非投靠清朝,對於這一點,《貝勒尚善寄吳三桂書》說的很明確:“王在明時,不過一總兵官耳,國破不降,而能請兵滅賊,以復君仇者,可謂盡忠於明室矣”。
《貝勒尚善寄吳三桂書》是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時,清朝平叛大將軍貝勒尚善給這位昔日的老友的書信,由於此時吳三桂已經反叛,所以清朝也沒有必要替吳三桂遮掩什麼,但這封勸降信中的“請兵滅賊,以復君仇”八個字明明白白的證實,吳三桂當時是以明朝將領的身份聯合清軍共同攻打李自成的。
這也是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後,京城的明朝遺老都傳聞吳三桂帶著崇禎皇帝太子回來,是要光復明朝,因而還對吳三桂的忠心大加褒揚。事實上,就連福王在南京重建明朝後,明朝官方也依然認為吳三桂是明朝將領,派人帶著糧餉前往犒勞。
那麼吳三桂究竟是在哪個時間節點投降清朝的呢?個人認為,吳三桂的投降時間有兩處節點:第一個時間節點是李自成攻打山海關,吳三桂支援不住,向多爾袞請兵,但多爾袞卻以剃髮作為出兵條件,在情勢危機情況下,吳三桂妥協投降,但內心依然有疑慮。第二個時間節點則是清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太子下落不明(疑似被清軍殺害),吳三桂失去了擁立太子復明的可能性,從容接受了清朝平西王的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