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古玉社

    首先要澄清下,自古有傳玉也傳金的!這個題目有些絕對了。

    但我想題主可能更多的是想表達古時傳家,玉多過金子吧。至於為什麼,談一點個人看法。:

    1、社會屬性:

    玉和金自身的社會屬性有所區別,玉自古以來承載更多的是文化因素、社會身份;而金扮演更多的是貨幣角色。從這一點來看,玉更適合充當感情為線的傳承載體!

    2、自身屬性:

    玉自身的物理屬性較金不容易改變外形,如若改變,勢必要損傷。但金不一樣,高溫之下化成水,可以再做成其他樣式。從傳承的角度看,玉質的傳家寶更能保證原來的模樣,容易辨認識別。

    3、與人的親近感:

    玉的靈動、通透性、豐富的色彩,天生與人的親近感,這些都是金無法比擬的。換句話說,玉更討喜人!

    4、變現:

    金的貨幣屬性讓其比玉更容易變現,而且古時早期玉代表的是身份,基本無法變現。從傳家寶的角度看,金容易變現也就容易被賣被偷被交易。而玉就相對穩妥些。

    5、中華文化:

    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體現在相對內斂、含蓄,中庸。而玉正是中華文化的集中表現和載體。金則相對張揚而外放。身為中國人,用玉做傳家寶,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

    願每個國人都能有一塊傳家美玉!

  • 2 # 石農正君

    王剛給兒子買了一塊天價和田玉我不清楚,但自古傳玉不傳金這確是真的.那麼為何傳玉不傳金呢?簡單說一下我的見解.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不對之處多提寶貴意見

  • 3 # 今相玉

    黃金自古就有貨幣屬性,說白了就是錢,沒有任何文化內涵。因而,古代的文人雅士達官顯貴都崇尚:“錢財乃身外之物”,且“視錢財如糞土”,所以黃金雖然是硬通貨,但是在上層社會的主流觀念中黃金是被看輕的。而且給後人留下黃金,很容易讓後代沉浸在紙醉金迷之中,反而毀了自己的後代。

    玉和黃金又顯然不同,它是有靈魂有信仰的,蘊含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所以傳玉不僅僅只是傳遞財富,也是傳遞一個家族的信仰。祖輩把玉石傳給後代,並不是讓後代錦衣玉食,而是傳遞一種觀念、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氣節,與貧富無關。不論貧窮或是富有,發達還是落魄,都不要忘記做一個像是玉石一樣的人,有品德有修養,潔身自好,正直善良。

    同時,玉由於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其價值始終是向上的,也是財富的濃縮形式和保值方式,一塊好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高。所以在傳承了精神內涵的同時,也非常含蓄地將財富傳遞給了後代子孫。

    所以傳玉是傳承、傳玉是傳福,護佑晚生後代福源綿長。

  • 4 # 臻秦聊紫砂

    王剛做了多年的鑑寶藏寶節目主持人,並且自己也是著名的收藏玩家,所以花天價給兒子買了一塊和田玉不作為怪!

    自古以來就有“傳玉不傳金”的說法。和玉相比,黃金無論是自身價值還是加工成工藝品的升值空間,都無法與材質稀有品相好的和田玉或翡翠相比。

    黃金的儲存量和開採量比較大,而玉石的儲存量要小得多 ,經過近百年過量開採,和田玉及翡翠資源越發枯竭,有些礦區已經很難開採到原石了。

    黃金的可塑性非常高,透過模具可以複製成大量一模一樣的產品工藝品,甚至可以重複多次鑄造。玉石系天然成型,雖然經過加工但各有差異,哪怕同一塊母體分離的兩塊玉,也不可能加工成一模一樣。這種差異化也使玉更顯珍貴!

    因為金和玉的文化差異也使得兩者不同的境遇,文人雅士認為黃金庸俗,喻有錢人為“充滿了銅臭味”,自譽“視金錢為糞土”。對玉的而言則相反,贊漂亮的少女形容為“亭亭玉立”,誇長得帥的男子為“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連矛盾化解都說“化干戈為玉帛”,還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等。相比之下,金確實被看輕了很多!正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歷來有崇玉、愛玉、享玉的文化傳統,“玉德”中包含了才智與情懷,是很多國家都不具備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它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只是表層的物質財富,還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傳家寶往往見證了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寄託了家族成員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家族力量。先人玉石傳給後代,也警示後代,不論貧窮或是富有,發達還是落魄,都要做一個像玉一樣的人,具備溫潤,從容不迫,有氣節,正直善良這些品性。

    我國幾千年的玉文化,玉是被公認的吉祥之物,它成型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吸收日月精華自然而生!

    作為傳家之寶的玉,既是傳承物質財富,也是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寄寓子孫後代興旺發達,幸福美滿的願望與夢想!

  • 5 # 小眼兒說和田玉

    在電視劇中有兩個情節我們都很熟悉。第一個個片段,婆婆把家傳的玉石手鐲戴在兒媳婦手上。並希望她可以把這隻手鐲接著傳給下一代。第二個片段,父親把兩塊玉石掛件,分別掛在兒女的脖子上,這兩塊玉石掛件如果能合到一塊兒,說明是親人。等等劇情。現實中也有不少母親給兒媳婦挑選玉石手鐲的。作為傳家寶留給後代。

    為啥人們把玉石當做傳家寶,而不是金銀呢? 在古代,金銀作為流通貨幣,是可以當錢用的。留下大量財富,不如給後代留點兒有文化價值的玉石。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玉文化。認為玉石有靈性,還可以辟邪保平安。古人賦予玉石各種美好。為玉有玉德。佩戴玉石就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君子如玉。

  • 6 # 弘夢清泉

    玉是吉祥富貴的象徵,它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而更有不同時期價值,不但象徵著富貴,更代表著一個期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代代相傳。

  • 7 # 網事如煙185

    “黃金有價玉無價”記得是有這麼一句老話。不過有人可能理解片面了,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這句話:一,黃金市值明確;玉講究很多,有很多不確定性。二,黃金可以直接按市值兌現;玉不可以,說它值錢就值錢,說它不值錢就不值錢,有很大的主觀任意性,甚至有炒作的成分。

  • 8 # 藏玉

    王剛,這個自稱收藏界最好的演員,演員裡最好的收藏家之一,曾送給兒子一塊天價和田玉。據說,馬未都也給兒子留下了一塊和田玉!

    為什麼這些知名的收藏家,藝術家,都紛紛效仿古人,以玉傳家,給孩子留一塊和田玉呢?

    1

    玉為寶

    《說文解字》曰:“寶,珍也。”

    “寶”即珍貴的東西的意思,不過到底怎樣珍貴的東西才能稱得上是“寶”呢?

    在此,不得不感慨華人造字的智慧,一個漢字,往往能很直白的表達深刻的含義。

    在古代,“寶”字也曾寫作“寶”,從宀(房),從貝(貨幣),從王(玉),從缶(表聲),是個會意字,表示房中有珍寶之意。

    貝,是最主要的原始貨幣,自是價值重大;玉,精美異常,且代表品德,更是珍貴非凡。

    所以,家中的貝、玉,都能夠稱為“寶”。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貝為幣的情況早已不在,玉卻依舊珍貴非常,並能夠取代“貝”的用途。

    比如,在《管子·國蓄》中就有記載:“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簡化後的“寶”字,便是“宀”下只保留了“玉”。

    家中有玉,便有一寶,一塊美玉,不僅能夠代表“貝”,作為金錢的象徵,還有著其它的深意。

    以一塊玉傳家,便是把家中最珍貴的東西流傳下去,那麼,此生也足矣。

    2

    玉為禮

    《說文解字》亦載:“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禮”表示擊鼓奏樂,奉獻美玉美酒,敬拜祖先神靈的意思。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意思後,和簡體的“禮”字放在一起,找不到一點關聯。

    但是,若看過甲骨文的“禮”字,會發現它看起來就像豆形器皿裡裝滿玉串,表示用最美好的物品敬拜神靈。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便講究禮儀,尤其是祭祀之時,玉是最重要的祭祀用品,連線著天地人神,具有崇高地位。

    《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當然,不止祭祀,古人婚喪嫁娶,日常出行,都要遵守禮,而這些禮的執行,大多和玉脫不了干係。

    而且,古代大多玉字旁的漢字,表達的無不是美好的寓意。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以玉為媒,以玉為信,以玉傳家……

    玉教會君子如何更加符合禮儀,玉也代表著禮儀。

    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禮儀的指引,一個家庭的興旺,也離不開禮儀的指導。

    中國以玉傳家,便是把“禮”和道德傳給每一個華人,讓他們知禮、懂禮、習禮、用禮,做一個有禮的人!

    3

    玉是一個家族的靈魂

    馬未都給孩子一塊玉,王剛也給兒子一塊玉,為什麼給玉?

    因為玉是一個家族的靈魂,玉也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意和美好的期望。

    希望孩子能從一塊玉上學會做人,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從而能夠好好學習;

    知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意思,從而能成為一個有氣節、有操守的大丈夫;

    明白“化干戈為玉帛”的意義,從而可以有團結友愛的風尚……

    給孩子留一塊玉,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筆有形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無形的寶藏。

    這塊玉身上,寄託著的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祈願和生生不息的家族精神。

    玉在,德行便在,家族精神也在。

    惟願這塊溫潤沉穩的玉陪伴著孩子成長為一個謙謙不凡的君子,庇佑孩子的同時,也能把良好的家風和家族精神永久傳承。

    4

    傳家玉不必價值連城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古代能夠以玉傳家的,大多是鼎盛之家,即使現代這些能夠以玉傳家的家庭,像馬未都、王剛等人,也都是十分有錢之人,傳家的玉大多價值不菲。

    以玉傳家,那都是富貴之家的專利,哪有平民百姓的事情?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古代有些朝代佩玉還講究等級呢,一些平民百姓或商賈之家,哪怕有錢,也不讓佩玉。

    但是,現在呢,佩玉早已沒有了階級要求,只要你喜歡,你就可以佩玉。

    而且,傳家之玉,不在於多貴,而至於這塊玉上面所包含的精神和文化。

    以玉傳家,固然想做為一筆固定資產傳給子孫,但更多的,是想傳達一種理念、精神,以及道德和文化。

    黃金有價玉無價,真正無價的是這塊玉身上飽含的深意。

    傳家之玉,若玉好,固然值得開心,不好,也不必沮喪。

    因為以玉傳家的本質不在於玉的好壞和高低貴賤,而在於玉身上的精神和文化有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擇一塊美玉,以一玉傳家,把華人身上的美好的德行和品性永久流傳下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房貸房租,買車不需要自己出錢,5000月薪能養得起A4L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