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閻敬銘為何公然唱反調的這個典故,不知道在歷史上是真是假,但在《走向共和》中有詳細的闡述,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段故事:

    這段劇情發生在甲午海戰前期,日本都在勒緊褲腰帶買軍艦,而清朝各位大臣,包括光緒帝在內,還在為修頤和園的銀子發愁。

    其實我們看歷史劇,不管是《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還是這部《走向共和》,它都有一條暗線,在支撐著劇情發展,而這條暗線就是銀子不足。

    因為銀子不足,老四胤禛才會去賑災,才會追繳戶部欠款,才會推行新政;因為銀子不足,朝廷才制定了改稻為桑國策,才導致了嚴黨倒臺,海瑞上諫;同樣因為銀子不足,才會在修頤和園和北洋軍費上,互相博弈,最終釀成甲午海戰的失敗。

    而他們的不同點也存在,雍正朝是有錢收不上來,嘉靖朝是真沒錢,而光緒朝則是人心出了問題……

    慈禧也很委屈,作為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連過個六十大壽,都過得不夠體面。其實猛一聽,她說的話還挺有道理的,一個大清國,給個老太太過生日都過不起了,不是被洋人瞧不起嗎?同治中興又去哪了?

    “尋常老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壽,辦得風光熱鬧,左鄰右舍就會說這個老太太好福氣,有面子,這戶人家在這一帶就做得起人。百姓如此,國家更是如此。”

    同時也撂下了狠話:

    “今兒個我把話也撂這兒了,誰要是讓我這個生日不舒坦,我就讓他一輩子不舒坦。”

    之所以她要這樣說,還是因為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醇親王進諫,本意是想讓慈禧太后停止修園子,沒等話說出來,就嚇哭了;第二件事則是光緒帝帶著帝師翁同龢前來進諫,嘴上說著很多大臣上書建議停止修園,自己給駁回去了,但被慈禧一句“為什麼要告訴我?”給戳破了內心小九九;再就是戶部尚書閻敬銘一心要上諫,讓太后停止修園子,最後太后也怒了,直接喊:

    “你給我滾!”

    閻敬銘也很有骨氣,如果臣有罪,你可以問罪啊,讓我滾是什麼意思?

    “臣不滾,臣自會走!”

    慈禧皇太后的邏輯也很有意思,修不好頤和園,自己過生日就沒面子。自己沒面子,洋人就會瞧不起,洋人瞧不起,就會欺負大清,欺負大清,大清朝的祖宗基業就會毀於一旦。

    實際上,後來慈禧是有面子了,先是被日本人欺負了一頓,又被八國聯軍揍了一頓,活要面子死受罪。

    閻敬銘也成為了劇中第一個不怕慈禧的人,勇氣可嘉:

    “臣有罪,太后可將臣罷黜問刑,不可叫滾,辱及朝廷制度。”

    實際上,真正頂撞過慈禧皇太后的人是恭親王奕訢,不過那也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時候的慈禧威望還達不到現在的水平。而恭親王奕訢依仗自己的身份,以及辛酉政變中自己有功在身,多次違背兩宮皇太后的意思辦事:

    “不商之於太后……皆由己意……獨斷而行。”

    慈禧太后惱了,說他:

    “汝事事與我為難,我革汝職!”

    奕訢也不怕她:

    “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我皇子!”

    這句話嚴重刺激了慈禧皇太后,得罪了慈禧,哪裡有好下場,沒多久奕訢的議政王身份就丟了,雖還有實權,但已經無法跟慈禧抗衡。

    閻敬銘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硬漢子,劇中慈禧稱呼他是理財專家,實際上確實有一手。為官清廉,戶部上任後,力圖改革,查清賬目,還不畏強權,法辦了“四大金剛”!

    後來更是因為雲南軍費報銷案,處理了一大批官員,包括原戶部尚書景廉和王文韶。這期間也牽連到了工部侍郎翁同龢,所以這次朝堂對話,翁同龢沒說一句好說。

    由於閻敬銘的能力超群,理財得力,被世人稱為“救時宰相”。

    他跟慈禧的一次較量有記載是發生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不過他在甲午海戰之前就死了,事情應該是杜撰的,但不妨一聽。

    結果他跑遍了京城,沒有一家敢賣給他皮箱,有一個商戶偷偷告訴他,上面發話了,誰敢賣,就辦誰。

    最後閻敬銘沒辦法了,派人去給天津道臺送信,讓他幫忙買皮箱送過來。結果等了半個月音信全無,後來一打聽,派去送信的人收了內務府的銀子,跑了。

    不過,這次較量也不能算是閻敬銘跟慈禧的較量,頂多算是跟內務府的較量罷了,不過宮裡腐敗成這個樣子,想必也不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看到的。

    閻敬銘掌管戶部,戶部確實沒銀子,這一點慈禧太后也清楚,其實她惱火的是閻敬銘不該當眾頂撞她,她把面子看得極其重,即使這樣,她也沒有殺閻敬銘:

    “我就不信,死了張屠夫,要吃連毛豬!”

    這句臺詞,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罷免年羹堯之前,也說過類似的話,罷免歸罷免,並沒有想過要他命,畢竟沒有違反律法。

    說到底,他公然唱反調的根本原因,還是沒錢,如果國庫真的有很多錢,隨便掏點就夠修園子的,何必跟一個老太太置氣呢?

  • 2 # 日慕鄉關

    閻敬銘是晚清官場的一朵奇葩,也是為數不多敢和慈禧唱反調的人,反對慈禧修園子不過是他多年官宦生涯中的一件小事,但對他個人仕途,卻影響深遠。

    一、寒門士子

    出生於陝西朝邑趙渡鎮的閻敬銘,是道光二十五年的進士,入仕後先是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後做戶部主事,母親丁憂以後,閻敬銘被外放到湖北,擢升員外郎,總管湖北前線糧臺營務,由於為人剛正不阿,工作能力出色,得到了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賞識和大力舉薦,此後閻敬銘在官運亨通,一直做到湖北巡撫。

    巡撫一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閻敬銘眼裡可揉不進沙子,只要他看不順眼的,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買賬。

    當時湖廣總督官文屬下有個副將,依仗身份,強搶民女,不從之下將其殺死,此事在當地影響很壞,死者父母告官,卻因為對方身份,呼叫無門,當地的官員都不敢受理此案,推來推去,最終推到閻敬銘手裡。

    閻敬銘看到案卷後,認為此事十分簡單,之所以難辦主要因為官官相護,於是下令拘傳犯事的副將。副將聽說後,就躲到了官文的家裡,以為只要官文出面,閻敬銘縱然有心辦他,時間長了抓不到也會知難而退。

    哪知閻敬銘根本不打算就此罷休,上門要人失敗後,閻敬銘乾脆放個大招,直接捲了被子到總督家裡住下,客廳不行睡偏房,偏房不行睡過道,鐵了心噁心官文,一天不給人,一天不走。

    官文被閻敬銘搞的十分尷尬,於公他護短理虧,於私閻敬銘是當地巡撫,他多少要給個面子,他先是放下身份勸說閻敬銘,結果可想而知,後又找人說情,還是沒有效果,無奈之下只能交出人犯。閻敬銘看到犯事的副將以後,二話不說,先打了四十大棍,然後押送官府究辦。

    此事過後,閻敬銘在官場的名頭陡然響亮,作奸犯科之徒聽到他的名字都的繞著道走,唯恐被他收拾。

    二、戶部理政

    1882年清政府提升閻敬銘為戶部尚書,由於在戶部工作過,閻敬銘對戶部的積弊十分了解,接到調令後,他即刻啟程,低調入京,搶在其他人員覺察之前清理戶部賬目,查出一大堆問題,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雲南軍費貪汙案。

    軍費報銷在當時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各地督撫以軍費的名義,夾帶報銷,中飽私囊,這在晚清官場幾乎是明規則。主政戶部的官員們,為了收取回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長期以往,戶部虧空嚴重,但只要上峰不查,下方都相安無事。

    閻敬銘上任後,將戶部幾十年來的舊賬查了個底掉,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件大案。其實早在半年前,已經有人上書彈劾,但因為此事涉及官員太多,級別又高,最終不了了之,而閻敬銘偏偏不信邪,一定要摸這個老虎屁股。

    在他的堅持下,與之有牽連的大小十幾名官員受到處分,如受贓的戶部雲南司主事孫家穆革職賠贓,徒三年,太常寺卿周瑞卿革職賠贓,流三千里;潘英章、戶部主事龍繼棟、御史李鬱華等也都被革職流放;軍機大臣景廉、王文韶都受到降級處分,王文韶還被逐出了軍機處。

    更大的老虎,如戶部侍郎崇禮、工部侍郎翁同龢、兵部侍郎奎潤等人也受到牽連。

    三、得罪慈禧

    閻敬銘一戰成名,就連為人苛刻的慈禧也對他刮目相看。

    但對慈禧來說,閻敬銘卻是把雙刃劍,他能斬殺那些貪汙的大臣們,也對慈禧的做法看不過眼。

    慈禧內侄女結婚,她想大操大辦,自己又不願意出錢,於是讓李蓮英找閻敬銘,希望從國庫中出,被閻敬銘嚴詞拒絕,惱羞成怒的慈禧再次問訊閻敬銘,依然得不到想要的答覆,氣的咬牙切齒,反倒閻敬銘不煩不惱,還寫了首不氣歌自勉: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把命廢。我今嘗過氣的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清漪園是頤和園的前身,1860年鴉片戰爭後被英法聯軍燒燬,慈禧太后想多個去處,於是提出重修清漪園,為此開口向戶部要錢糧,閻敬銘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副作用,一口拒絕,有了上次的教訓,慈禧太后不打算繼續妥協,金口一開,閻敬銘就此被革職留任。

    清漪園最終被重新修繕,挪用的正是後來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海軍軍費,其時管理戶部的醇親王奕譞,是光緒的親爹,為了不得罪大姨姐,給兒子鋪路,奕譞大肆鋪張,就連當時河北民變,他都不管不顧,一心想著給慈禧辦差。

    而退居二線的閻敬銘,只能長吁短嘆,無可奈何!

    胡林翼曾評價閻敬銘:氣貌不揚,而心雄萬夫。綜覆名實,居心正大。

    作為晚清的大管家,閻敬銘當之無愧!

  • 3 # 小林的日誌生活

    閻敬銘是清晚期政治舞臺上的著名人物,為官清廉,並且也是為數不多的理財高手,身為戶部尚書,為朝廷省下幾百萬輛銀子,被當時人稱為‘救時宰相’

    閻敬銘出到戶部第一天,發現戶部官員貪汙腐敗、劣跡斑斑,當場停止嚴辦。他自己卻為人節儉,自己喜歡點小酒,常以“半空兒”下酒,“半空兒”就是癟花生,價格便宜。但是,他的手下卻綾羅綢緞,錦衣玉食,他大為不悅,當場點驗庫銀,當真被手下貪汙。

    在重修圓明園一事上,閻敬銘與慈禧產生了矛盾,閻敬銘上折力阻,說什麼“治以節用為本”,這讓慈禧很不高興,等到醇親王去找閻敬銘商量時,未等開口,閻敬銘便搶先說道:“修園子,我戶部沒錢!”可他卻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給戶部攢下了幾百萬兩銀子。這些錢他沒有讓慈禧知道,而是偷偷藏在了另一處隱秘的庫房裡。

      光緒年間,戶部已是千瘡百孔,財政入不敷出。閻敬銘卸任後,新任戶部尚書才發現了這幾百萬兩銀子,一時間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大清滿朝文武做夢也想不到,閻敬銘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攢了這麼多的銀子。

    閻敬銘在朝廷當官無所顧忌、正氣凜然。在晚清的歷史上實屬罕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籽膠囊會對女性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