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ealMan
-
2 # 娛中有樂響不停
首先更正一下是《哈佛女孩》劉亦婷。
我覺得不管多好的東西,不可能每一樣東西都會對你有價值。當我們看了這本書,哪怕只有一點是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就足夠。我記得書中那個小女孩說她現在初中,決定用分鐘來計算自己的時間,這些話對我很受用!我就覺得這本書很棒。這個女孩就算沒有為我國作什麼傑出的貢獻,但是想想,我們自己呢?做了什麼貢獻??就算我們的目標不是哈佛,難道不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嗎?難道不可以借鑑人家成功的學習經驗?我說的是借鑑,借鑑對你有用的。人家也是積累畢生所積累的經驗,方法和自己的觀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
3 # 看遠方的山
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好不壞,是個精明的人。不能用過高的愛國主義要求別人,也無法用道德來衡量人是否應該收到懲罰。但是她的確是個精緻精明的人。
-
4 # 執著的螞蟻
就是一個笑話!所以不管遇到什麼現象,都不要著急,日久見人心!學習再好,再努力,是給豺狼貢獻的,又有什麼用呢?即使再沒出息,每一天都是再給自己國家添磚加瓦,那就是最大的付出!
-
5 # 心若驕陽10
你不得不承認,人的成功有時是需要機遇的,就象那麼多明星陪朋友去面試,自己卻考上了,劉亦婷當時就讀的民辦高中為了生源,也想打出個好品牌,盡力的培養加上劉亦婷自身的努力,互相成全才考上了世界名校哈佛。
-
6 # 北湖
《哈佛女孩劉亦婷》曾被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奉為教育寶典的書(簡直是免費為哈佛打了一大波廣告),當年劉亦婷同學也曾公開表示要學成歸來,為國效力。這樣一個既有真才實學又有家國情懷的年青人實在難得,讓人敬佩不已,不由的感嘆後生可畏,國之大幸也。
但是事實是殘酷的呀,當年那個賺足了中國大眾關注和敬意的女孩是學成了,但她已經是美國公民了。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必須選擇怎樣的工作,留在那個國家,但畢竟我們曾經的感動很大成分是因為“為國效力”四個字,現在看來言不可輕信。我們不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敬意給那些踏踏實實為祖國奉獻的同胞們。
-
7 # 空行無痕
對個人的選擇,我保持沉默。對於自己的孩子,我一直在提醒他,一定要有家國情懷,沒有國,何來家?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己用事實深刻說明了這一點......
-
8 # 200斤的胖子愛追劇
《哈佛女孩劉亦婷》,本質上就是身份營銷。當一個人具有某種稀缺性的頭銜的時候,他/她就可以利用這種“特殊身份”來包裝自己、推銷自己。其實很多人都沒看過那本書,只是聽說過“哈佛女孩”這個人,比如我就沒看過。而且大家對於書裡面的內容的關心程度,應該遠遠不及對她的身份的關注吧。
所有成功學的書籍,基本描述的都是不可複製的成功。他們只會強調努力,卻永遠不會告訴你機遇和運氣同樣重要。
-
9 # 萱萱的土肥圓老媽
哈佛女孩劉亦婷是特定時期迎合了國人教育浮躁心態的事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中國人數千年來形成的固有心理,況且當年對劉亦婷的炒作和神話還存在教育產業化背景下學校等各方的利益。我覺得對劉亦婷個人自身的成長和後續發展來說未必是好事。國人對於教育的看法功利性太強,當年考上國外常青藤院校的學生相對較少,劉亦婷因此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當下學歷貶值的背景下,一紙名校文憑也僅僅是進入社會的一個起點而已。
-
10 # ZZ忘憂谷
那個時候能讀世界名校的中國人少而又少。物以稀為貴吧,以至於她媽媽也覺得教育出了一個超級天才,不失時機大肆宣傳,名利雙收,後來也就是一個普通人,歸於平淡後再回顧,變成了一場鬧劇和笑話。最關鍵的負面影響是在當時引導了教育走偏,唯分數,做人上人是一代父母錯誤的育兒理念,和當時媒體大力宣傳類似劉亦婷這樣的個例不無關係。教育走偏一直延續至今。
-
11 # one笑看人生152
軍裝在身,使命在肩,以身報國,青春無悔。雖然已經脫下軍裝,但始終沒有忘記,我是一箇中國人,無論你在怎麼優秀,只有看的清才能走的遠,不要忘記是故國故土培養的。
-
12 # Chen49651858
只能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很高,美國的高等教育很棒!
-
13 # 易起說事
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贊同她的做法,也不詆譭她的選擇。
-
14 # 馬婷緩
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會生孩子,生的孩子肯定也很漂亮。再來。
-
15 # 雷哥任我行
每個人的成功只能代表她自己,再說她只是階段性成功,以後未知!
-
16 # 磊哥磊哥vlog
哎呀,沒看過這本書也不知道。
-
17 # 山水有清音xi
一個普通女孩的奮鬥史。沒必要看成明星或者偶像
-
18 # 90後的現狀
華人對她期望太大所以失望越大,內涵自己理解。
回覆列表
我覺得總結一句話就是:資訊不對稱。在劉亦婷的那個年代,中國的最聰明的那一幫學生,根本想不到,可以去考世界名校。他們能夠想象的最燦爛的明天,也就是北大清華畢業以後,爭取考研出國。國外的高校該怎麼申請?絕大多數人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這個時候,劉亦婷身為出版社編輯的母親機緣巧合,探到了這樣的路徑,在國外的熟悉這一套流程的人士指導之下,給女兒準備履歷,使她符合了哈佛的招生要求。(各種成績以及各種社會活動,我相信都是有意識地籌備的,否則就很難理解,一個成績好的中學生怎麼會去當時的電視劇裡軋一腳。)從這一點看,劉亦婷又比其他的中國學霸優秀到哪裡去呢?有人可能會對一點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個普通的中國學霸去申請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就願意錄取?它不應該是設定特別苛刻的條件,只為選出最優秀的中國學生嗎?我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就像現在很多人抱怨,哈佛大學減少了對中國學生的招生人數,甚至把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劃成同一個區來招生,使得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學生要比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優秀很多,才有可能被錄取。其實,哈佛大學的招生理念一以貫之:培養優秀的美國學生。為了讓自己培養出來的美國學生更優秀,所以要讓他們在成長期間接觸更加豐富而多元的背景,所以,要招一些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來給他們提供國際化的環境用。所以在沒有多少中國學生申請哈佛的情況下,標準可以相應的降低;有那麼多人申請,當然就要挑三揀四,優中選優。可以說,劉亦婷是趕上了好時候。如今的中國學霸,當然沒有劉亦婷那麼好的運氣,想上哈佛,同樣是需要殺出一條血路。但如果把範圍擴大到整個美國,或者是全世界的大學,那資訊不對稱的紅利還沒有消失。我認識的人裡,有高中的時候就直接放棄高考,讀了三年中加班,以加拿大高中生的身份申請加拿大的頂級大學,再以加拿大本科畢業生的身份(不算中國學生的名額),申請到美國頂級大學研究生的。也有一邊準備高考,一邊申請了美國名氣並不大,但就業相當好的女子學院,順利成功赴美留學(缺點是,學校的位置比較偏僻,不在繁華的大城市,以及整個學校都見不到其他中國人。這樣的學校往往並不在中介的備選名單上,需要自己去發掘。)又有孩子中考的成績相當爛,但是家長足夠有錢,送進留美預備班裡,老師強化三年以後,考近美國排名前一百位的高校的。還有家裡沒什麼錢,但是孩子聰明且足夠努力,從初中開始學德語,申請到了學費不高的德國大學,順利出去留學的。以及,除了歐美以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比如南非,同樣是用英語教學,畢業後同樣可以申請歐美高校。這些路,往往是有一個膽大的中國學生走通了,第二年,就馬上有一群人跟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感謝劉亦婷,如果不是她的成功以及出名的話,中國學生大舉進攻世界名校的衝鋒,可能會推遲好幾年。有這樣的開拓之功,至於她本人有沒有取得什麼巨大成就,反倒沒有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