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婆娑小仙
-
2 # 劇檸檬
中韓夢之隊,好遺憾,之前看的時候認識了張哲瀚,體能優秀,還有好多中國優秀的演員,與韓國隊對抗的時候士氣高昂,鬥志滿滿,從不服輸,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競技精神,畢竟是代表著國家進行對抗。
然後只有第一季,後面就沒有了,很遺憾!
-
3 # 小孟啥都看
央10的第十放映室
央3的同一首歌 歡樂中國行
央1的正大綜藝 曲苑雜壇
安徽衛視的超級大贏家
山東衛視的陽光快車道
福建東南衛視的開心100
湖南衛視的勇往直前
江蘇衛視的非常了得
-
4 # 小飛帶你看綜藝
每當百變五俠他們出來我都會看他們精心準備嗯模仿秀,可以說是在當年真的勾起了一股模仿熱潮,讓大家對於模仿不在嫌棄而是覺得搞笑,看到大張偉,沈凌,瞿穎,白凱南,賈玲,他們一群人玩轉各類大咖,搞笑有好玩,真心覺得好懷念!
那個時候小編每每看到何老師謝娜每一期都會講述一個主題,小編都會好好聽聽,放下手頭的所有,一起來跟家人們研究和分享一些他們的裝扮,他們模仿的各類大咖也是非常經典,如易中天,王菲,蔡國慶,周杰倫等等等等,每一期看到都是全程合不攏嘴,可惜在2014年播出後就一直節目組也就沒咯官宣,可以說是這檔節目,讓我度過了非常難熬的一段時間,這些人和這節目把我帶入到其中,就好像和他們早已經成為一家人,真心覺得非常不錯,真的好想再來看看新一季,都不相信這檔節目已經停播做好,真心覺得這檔節目不錯!
最後,小編想說這就是咋推薦的那些熱播但卻停播的節目《百變大咖秀》,也是小編記憶中的好綜藝,希望大家可以看看,有空了解下,真心不錯,當然最後還是想祈禱能夠這樣一檔好綜藝能夠迴歸咱們的大眾視野,真的好懷念好懷念,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些年時的這檔綜藝人節目啊,歡迎大家我們一起來擺擺塞,好看節目大家共勉!
-
5 # 熱點爆炸機
1、愛笑會議室
想當初,這節目受到了許多觀眾的支援,當然包括我我,可是每逢開播前都準時蹲在電視機前的,其中成員各有各的特點,每個節目都帶給觀眾許多歡聲笑語。
2、百變大咖秀
百變大咖秀,這檔節目,主持人和嘉賓模仿別人,真的很搞笑,有的模仿的千奇百怪的。
3、金星秀
金星雖然毒舌,但不得不說她真的不怕人,敢說真話。
4、年代秀
節目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娛樂中不失文化。
5、今晚80後脫口秀
一開始是對王自健獨特的說話方式感到好奇,然後就被這脫囗秀吸引了。
6、開心辭典
一檔益智類綜藝節目,節目面向大眾,提供廣泛的參與空間和機制,搭建刺激的智慧擂臺。集趣味、益智、知識、緊張、驚險、幽默於一身。
7、花兒與少年
湖南衛視的真人秀節目,可以領略異國風光,但因經費不足停播了。
-
6 # 綜藝老楊
有哪些節目遺憾停播綜藝如下:
1. 年代秀,就比較遺憾,因為他的經費特別高,中間雖然富出過幾期,但是還是停播了!挺可惜的,
2.百變大咖,百變大咖的經費也特別高,每次工作人員都要給他們倒模化妝,還有特效,所以說,經歷了幾期湖南衛視還是停播了,不是說他沒有收視率,而是他的經費太高,
3.康熙來了,康熙來了這檔節目雖然是臺灣的節目,不過他們一做也是好多年,小S和蔡康永主持風格還是比較,好玩的,他們的主持風格和我們大陸是完全不同的,就是小S有點怎麼講呢?太那個了,你們懂的,
-
7 # 穎隨娛樂八卦
1、康熙來了
這是臺灣的一檔綜藝節目,由小s徐熙娣和蔡康永主持的一檔訪談綜藝節目。我以前上學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會看上一集。《康熙來了》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會邀上幾位綜藝咖一起來聊天。臺灣綜藝節目尺度比內地尺度要大些,很多內地不敢說不敢播的在該節目中都可以做到。再加上小s徐熙娣主持風格毒舌,蔡康永知性,每期看節目都可以爆料不少,而且有些綜藝咖我也很喜歡,小成本製作,每天中午都有得看。
2、百變大咖秀
湖南衛視製作的一檔綜藝節目,由何炅謝娜主持。這個節目就是模仿別的明星或者是模仿某一個角色,真的是給了一些有此天賦的明星一個表演平臺,比如說沈凌、王祖藍、大張偉、賈玲等等,真的是特別的搞笑,不得不說有的人模仿的真的是很像,可惜也這樣停播了,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反正是很期待的。
-
8 # Amber86511
我較為關注人文類的節目,所以不擅長回答具體節目問題,只是停播也說明或多或少的問題,可能最主要的還是並不具備高收視率,收視率更多屬於觀眾選擇,所以節目不能跟著時代走,不能抓住觀眾而被停播
回覆列表
國色天香 是我覺得最遺憾停播的節目
《國色天香》呈現出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傳承了中國文化經典、領略了中華曲藝之美,颳起了一陣“中國風”。
很可惜只有兩季,第一季由郭德綱,寧靜主持,第二季由郭德綱每週六晚間21:20於天津衛視播出。
節目涉獵曲中眾多,包括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二人轉等等
節目主要是以歌改戲的,經流行歌曲改編成戲曲,讓流行歌曲與戲曲的結合,成為了觀眾接觸戲曲的介質,有利於傳統藝術的普及。
“用戲曲演繹流行音樂,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年輕人對於戲曲的理解。流行得到了豐富,古典也有了新活力。”
節目參演嘉賓,除了當紅演員外還有很多年輕一代,比如霍尊、MIC男團、郭麒麟、張雲雷,年輕演員的加入給節目注入了青春的血液,也帶動了年輕一代觀眾對於曲藝的關注和喜愛。
戲曲噹噹下的這個社會想要生存下去依然有點困難,曾經徽班進京,作為八大戲院之首的三慶園幾乎天天都有戲曲演出。而現在,能堅持在小園子演出的劇團也只有德雲社一家。
近年來關於戲曲逐漸衰落的話題,一直層出不窮,甚至有言論半年過後再無曲藝。
2014年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落幕後,傳統戲曲是否在走向衰落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2014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20週年,同時也是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落幕後傳統戲曲是否在走向衰落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戲曲藝術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卻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漸式微。
觀眾是戲曲藝術的衣食父母,觀眾的文化需求就是文藝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藝術的任務就是縮短與廣大觀眾之間的距離。
戲曲的創作和演出應以觀眾為中心,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怎樣使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充滿新的活力,讓戲曲藝術在當今藝術競爭中佔據優勢,重新讓戲曲藝術這一民族瑰寶綻放光芒,都是當代藝術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