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晨的月光很美好

    前段時間,剛好聽了一個關於這個話題的廣播:我們所有的焦慮,都源於對現實的逃避。沒錢,焦慮;工作不好,焦慮;小孩養育,照顧老人,家庭重擔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分分鐘壓著我們的大山都是我們焦慮的源頭;看到同事升職越來越好,看到自己落後了一大截又無能為力的困惑,明明列了很多計劃,但就是一拖再拖無法執行,從而差距越來越大……無法將自己從困頓中解脫,就焦慮。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面對生活,惶恐不安。該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正視自己內心的焦慮源頭,缺錢,缺愛,缺資源,缺機會,孩子不聽話,工作不順利……然後對症下藥,只要堅持一段時間,讓自己內心,生活都充實了,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沒那麼焦慮了。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的煩惱都是自找的,所以少想,多做才是硬道理。只有做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 2 # 科普心理學

    首先,認識到焦慮現象的普遍性可以讓你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的個體。實際上,焦慮障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成年人中出現機率為17%。

    讓我們看一下焦慮為什麼會產生,這對理解和解決焦慮是有好處的

    焦慮是一個很常見的情緒。為什麼會出現認知焦慮,這個問題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現階段的行為方式是早期行為方式的翻版,現在生活中出現的焦慮在可能是早期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東西在控制著你,也就是說是潛意識在起作用。這可以解釋一些沒有明顯誘因事件的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

    2.自我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會透過防禦機制將你不想意識到或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壓抑到潛意識中,這種防禦機制僅僅是壓抑,並沒有消除引起痛苦的影響,所以焦慮產生。

    3.阿德勒的字型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是需要感受到自尊和他人賞識的。如果自尊受到削弱,或不被他人賞識,那麼焦慮就隨之而來。

    4.客體關係理論強調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以及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人際關係發生問題,那麼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

    5.認知心理流派認為,焦慮的產生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誘發事件A,引起我們的某些觀念B,進而產生了結果C。如果觀念B是負面的,那麼隨之產生的結果C必然是負面的,可能是焦慮情緒。這就是知名的情緒ABC理論,即決定我們行為結果和情緒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你看待事務的方式和觀念。

    最後,人的心理太過於複雜,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焦慮等問題的看待角度不同,從而提出來不同的理論假設對問題進行假設,並依據這些假設構建起了相應的心理學流派和諮詢方法。到目前而言,尚沒有絕對正確的解讀,但是這些心理學方法和心理諮詢流派,其有效性卻都得到了相應的科學檢驗驗證。

    解決焦慮問題的方法

    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嘗試一下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認為,焦慮現象的產生,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客觀事實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我們看待事物的觀念造成的。也就是說,從事件到情緒和行為反應,並不是直接關係,而是經過了一個"認知"的中間變數。所以,要解決焦慮這樣的情緒問題,需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後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鬥爭,也就是認知重建過程。當認知重建完成,實用適應性強的觀念代替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那麼焦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也可以使用暴露脫敏療法,這也是認知行為療法中的重要技巧。首先,建立自己的焦慮等級的不同事件。比如如果你是社交焦慮,那麼,從與陌生人聊天到公眾演講,這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影響,那麼從最輕最小的事情開始嘗試,逐步過度到焦慮水平更大的情景。這樣你會逐漸適應這樣的情景,並且同時打破你原來以為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觀念。

    日本的森田療法也可以自己查詢相關知識瞭解一下。森田療法提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東方思想,更適合國人理解和使用。

    最後,輕度的焦慮可以自己嘗試解決,如果長期且嚴重的焦慮問題,建議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

  • 3 # 賴仲達

    今天既然聊到這個話題,咱們就好好來嘮嘮嗑,關於焦慮症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以及我自己用的心理學療法手段。首先來聊聊的便是,我自己用的治療手段:心理動力學。

    (心理動力學又叫新精神分析,它是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孫,在經過實證研究後,推翻了弗洛伊德的大部分學說,而總結出來的新精神分析技術理論。擁有足夠多的實證研究結論,可以用於臨床治療,而且療效還不錯。)

    事實上,焦慮屬於恐怖的一種。它的核心,就是恐懼,對不確定事物的恐懼。

    這個問題咱們還得聊聊恐懼的本源是什麼?我個人也是從大量的理論當中,總結出一些東西,來自我治療焦慮症。

    首先來說的便是,焦慮症的普通療法,系統脫敏和暴露療法,確實是有效的,但原則上,重度焦慮症還是不要只用系統脫敏療法,因為個人認為,那是某些還未解決的恐懼,被壓到潛意識裡去了。

    恐懼的本源,事實上是人類的自我保護。但多數面臨恐懼時,實際上是受到傷害後,才進行的自我保護。所以,恐懼症對應的是受到傷害。其中,當傷害的機率逐漸趨向於100%時,就發展成恐怖神經症。反之,當傷害機率無限趨至於0卻仍在恐懼時,那就是焦慮,即不確定事物的恐懼感。

    那麼,心理動力學對此的解釋是:

    過去的某些不願意接受的傷害,被壓抑進潛意識了。在之後某個時間段,又斷斷續續重新被刺激出。

    認知確實是從ABC理論,即對某種行為A的觀念B導致情緒C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認知心理學不僅僅只有認知行為療法一個門派。我們還可以從認知資訊加工理論,來試著研究一下。在認知資訊加工理論當中,認為是在長期記憶當中,存在某些恐怖儲存,之後部分內容被重新提取。

    比如說,人很焦慮某個公司裡的會議,通常是因為,對這種會議有一些不好的觀念。那為什麼會產生不好觀念呢?可能正是因為這個會議的某些部分,和原來的恐懼記憶當中的部分,重疊了。比方說這個會議會出現某個脾氣暴躁的董事。當你形成記憶後,你一去會議就會提取那個脾氣暴躁愛罵人的記憶片段,當然會對被懟產生恐懼,進而產生焦慮。

    那麼解決辦法有兩種:

    一是改變恐懼本身的自我認知,比方說那個脾氣暴躁的董事,實際上人還不錯,沒那麼可怕,事後修正原來負面記憶。

    二是直接改變那個恐懼經歷,直接用一個正面記憶,來替代原來負面的記憶,這就是精神分析法的原理。

    如果從認知資訊加工理論來看,治焦慮真的有點類似大腦自我的SEO。

  • 4 # 手機使用者2351845891

    事情未來,不要去想。事情來了,無論事情大小,是我應該的,主動、開開心心去應對,不要有壓力,不要揹包袱,不就是事情嗎,動嘴,動手,動腳就了了,能花錢辦的最省事。了一事,就忘一事,不要記在心裡。這樣轉煩惱為菩提 ,有事,也被你無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電視劇裡面把脈即能判斷出是否懷孕了,是真的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