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溫習園

    “鏡聽”的具體步驟是:女子在除夕之夜,要在灶臺上備上香火進行祈禱,然後往鍋裡注滿水,在水中放置一個勺子,旋動勺子,然後按照勺柄所指的方向抱著鏡子出門偷聽,從聽到別人說的第一句話,就可找到所祈禱的答案。

  • 2 # 美人絕色

    “鏡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占卜的方式,又稱“聽鏡”、“聽響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歲首的夜裡抱著鏡子偷聽路人的無意之言,以此來占卜吉凶禍福。鏡聽的具體步驟,各地大同小異。據《月令萃編》記載:“元旦之夕,灑掃置香燈於灶門,注水滿鐺,置勺於水,虔禮拜祝。撥勺使旋,隨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說的是“元旦”(今之春節)晚上,將勺子放入盛滿水的鍋中,禱拜後撥勺旋轉,然後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鏡出門偷聽,從聽到的別人說的第一句話中,就能找到所祈禱之事的答案。據說,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象徵來年的運景。

    “鏡聽”的具體步驟是:女子在除夕之夜,要在灶臺上備上香火進行祈禱,然後往鍋裡注滿水,在水中放置一個勺子,旋動勺子,然後按照勺柄所指的方向抱著鏡子出門偷聽,從聽到別人說的第一句話,就可找到所祈禱的答案。

    唐代詩人王建,曾寫《鏡聽詞》一詩,細緻地描寫了一個女子在除夕夜“鏡聽”的全過程,具有很濃重的民俗色彩:“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聖。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祭祭下堂階,獨自灶前來跪拜:‘出門願不聞悲哀,郎在任郎回不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床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繡錦囊磨鏡面。”我們從詩中看到這個女子暗懷妝鏡,灶前祈禱,路上偷聽。當她聽到人們隨意說出的吉利語後,歡歡喜喜地回了家,樂得怎麼也睡不著,趕忙下床來給丈夫裁製新衣。還許願說如果真的丈夫三日後回家,她要重新繡一個錦囊,並請工匠磨亮鏡面以表示對銅鏡的感激之情。“

    一直到了清代時還是除夕夜婦女必做的一件事,有不少男人也會這樣做。李漁在《蜃中樓·耳卜》中就有描寫:“世人有心事不明,往往於除夕之夜,靜聽人言以佔休咎,謂之耳卜;我與伯騰姻緣未偶,曾約他聽卜。”

  • 3 # sunjin6278

    人都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都想得償所願。那麼未來到底怎樣呢?人們心裡都想早早探知,怎樣才能探察得到呢?一些推算前程運勢的占卜之術便應運而生。古時女人“抱鏡偷聽”就是一種占卜術。這種風俗起於何時已不可考,唐朝時已有記載,清朝時已很普遍。其方法就是在除夕或歲首的夜裡,女人心中有未了事,要在灶臺上燃上香火併祈禱,然後往鍋裡注滿水,在水中放一勺子或水瓢,旋動勺子,等勺子靜止下來,看勺柄所指的方向,女人就可抱著鏡子(古時以銅為鏡)出門到這個方向偷聽,從聽到別人說的第一句話,就可找到所祈禱的答案。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就講了一個女子鏡聽的故事:說是山東有戶姓鄭的人家,有兩個兒子都是讀書人。大鄭很早就中了秀才,父母自然都很偏愛大鄭和他媳婦;二鄭沒考中自然就受冷落,媳婦也跟著遭殃。後來二鄭經過努力也考中了秀才,父母對他們的態度方有好轉,但還是不及對哥哥嫂嫂好。二鄭媳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特別希望二鄭有好的未來。適逢鄉試之年,二鄭媳婦就在除夕晚上,偷偷用“抱鏡偷聽”之法為丈夫占卜吉凶。她抱著鏡子出門後,聽見兩個人互相推搡打鬧著玩,說了句“你也涼涼去”。二鄭媳婦回到家百思不得其解,以後日子一長也就忘記了。這年鄉試大鄭二鄭都去參加了,考試完後兩人都回了家。正是初秋時節,天氣還很熱,一天兩個媳婦都在廚房做飯,熱得汗流浹背,這時報子突然登門報喜,說是大鄭得中舉人。婆母馬上到廚房,對大兒媳說:“大鄭考中了,你可以涼涼去了”。二鄭媳婦正在廚房難過落淚,這時又有報子來報,說是二鄭也中舉了。霎那間,二鄭媳婦驚喜異常,扔掉手裡的擀麵杖,大聲喊道“我也涼涼去了!”直到這時,二鄭媳婦才猛然想起除夕之夜鏡聽的那句話“你也涼諒去”,原來竟是這麼個意思。我們今天知道,“抱鏡偷聽”只是一種封建迷信,絕無可信度可言。但從千古傳承來的中化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出,有許多都是在封建迷信活動中產生的,對“抱鏡偷聽”我們也只作一種文化傳承,聊作新春傳統文化的一種遊戲娛樂聽聽罷了。

  • 4 # 錦翼

    葛洪在《抱朴子》是這麼說的,想要知道將來發生的事情,就用九寸以上的鏡子照自己,心裡記住自己占卜的事情,到了七月初七就看見了神仙,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見之後,肯定就會知道千里之外和將來出現的事情。還介紹了具體用鏡子的方法,可以用兩面,這叫日月鏡,可以用四面,前後左右各放一面,稱為四規鏡。

    這是七月初七,後來又演變為祭灶的時候,還有地方是過節的時候,這就是鏡聽。

    又名響卜,《月令萃編》說,大年初一晚上,祭拜灶神,將勺子放入盛滿水的鍋中,禱拜後撥勺旋轉,然後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鏡出門,從聽到的別人說的第一句話中,就能找到徵兆。

    這裡有時間,有儀式,說得十分嚴肅,但真正玩起來就跟猜謎遊戲一樣,一開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後謎底揭曉,你會拍案叫絕。

    宋朝朱弁在《曲洧舊聞》裡說有兩個人鏡聽,出門遇見一個人在大聲朗讀蘇東坡的《謝量移汝州表》,第一個人來得早一點,剛好聽到了“彈冠結綬,共欣千載之逢”。第二人晚來一步,聽到下一句:“掩面向隅,不忍一夫之泣。”。這徵兆就很明顯了,結果自然是第一人高中,第二人落第。

    有時候諧音也很重要,《兩般秋雨盦隨筆》裡說有個叫黃機的人考完之後出門鏡聽,出門看見婦女在猶豫過年宰白雞,還是宰黃雞,最後說宰黃雞。黃雞倒了黴,黃機卻是大喜,皇榜放出,果然高中。

    同樣在這本書裡,有哥仨一起占卜自己是否能及第,一起在除夕這天鏡聽,老父親聽說了,就躲藏在門外,這三人一出門,父親就說:“恭喜哥三個高中。”這明顯就是舞弊了。哥仨不聽父親的,繼續往外走,走到門口,迎面過來兩個醉漢,一個拍著另一個的肩膀說:“痴兒子,你老子的話是不錯的!”結果真的三子登科。

    女性為什麼帶鏡子,那是因為丈夫久出不歸,她們大年初一抱著一面鏡子出門就是占卜丈夫什麼時候回來。正所謂:

    夫君遠宦盼回程,跪拜灶前點香燈。

    懷中抱鏡藏門候,聞人初言細品評。

    王建也有一首詩:

    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聖。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祭祭下堂階,獨自灶前來跪拜:出門願不聞悲哀,郎在任郎回不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床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繡錦囊磨鏡面。

    這個女子揣鏡出門,路上細聽人言,聽到吉利話就趕快回家,要為丈夫裁量新衣,她還許諾如果丈夫三日後回家,她要重新繡一個錦囊,並請工匠磨亮鏡面以表示對銅鏡的感激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文課本作者、編者、插圖人物都是男多女少,原因及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