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了解一下匈奴的來龍去脈。
5
回覆列表
  • 1 # 藍鳥1683

    先秦至兩漢,數百年間匈奴一直都是中原政權的重要敵人,長期禍害中原。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此後300年基本沒有記載,直到公元4世紀,這個神秘民族現身歐洲,來到裡海北岸的頓河草原遊牧。很多學者認為匈牙利就是匈奴建立的國家。

    匈奴為什麼叫匈奴呢,不是因為他很兇(確實很兇),中原人又貶低他們不開教化稱之為奴,而是在秦漢之前,中原人對北方的遊牧民族和西域的城邦國家都統稱為“胡”,秦漢以後“胡”則主要指匈奴。其實“匈奴”和“胡”都是突厥語、蒙古語中“人”(kun, Hun)一詞的音譯,大家讀一讀“匈奴”和“胡”是不是傻傻分不清。還有這“胡”還本就來自“匈奴”的自稱,《漢書·匈奴傳》載徵和四年狐鹿姑單于致漢皇書:“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所以說“胡”和“匈奴”最初是不帶貶義色彩的。

    傳華夏族與匈奴族同源,據《史記》記載,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國王夏桀的遺民,向西遷移的歷史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在吞併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族。最有名的事件是秦二世時期匈奴部落的首領之子冒頓發動政變繼位匈奴王,自封冒頓單于,在其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其他的匈奴部落,並收復了一些被秦王朝侵佔的領地,後來向西進攻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徒,建立了強大的匈奴王朝,崛起的匈奴開始威脅中原王朝。漢朝初期也吃了匈奴不少虧,漢高祖劉邦當年親率大軍征討過匈奴,卻因為冒進,中了匈奴人的詭計,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的騎兵大軍圍困,就是歷史上註明的“白登之圍”。脫險後的漢高祖開始明白,以目前的國力是無法一時戰勝強大的匈奴人,於是開始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還給了匈奴一些錢財,並開放了民間貿易,使國家得以休養生息。人們歌頌"昭君出塞"就是當時和親政策的產物,漢朝10位“公主”換來了100多年的和平。後面的就是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派遣無敵組合衛青、霍去病收拾匈奴的故事了。。。。。。。。。。。

  • 2 # 小鬼筆錄

    有傳說匈奴其實是夏王朝的一支旁支,因為夏朝滅亡而逃亡到北邊,在與當地族群不斷融合中形成匈奴這個種族,在秦始皇時期,蒙恬北擊匈奴,把匈奴趕到北方,後來在西漢時期逐漸壯大,多次騷擾漢朝,尤其是冒頓單于使得劉邦困在白登山,這件事成為了漢朝的恥辱,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把匈奴趕到焉支山外,匈奴人不得寸進,漢元帝時期,四大美女的王昭君下嫁匈奴,保持了匈奴與漢朝60餘年的和平,到了東漢時期,一部分匈奴人投靠漢朝,另外一部分西進,現在的匈牙利可能就是當時西進的產物,後來東漢統治者認為匈奴心思不定,遂滅匈奴……圖片來源於網路,有侵權請私信告知

  • 3 # 煮酒君

    匈奴,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它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衰落於公元一世紀(東漢初),在大漠地區活躍了大約三百年,其後又在公元三至公元五世紀在中原地區繼續活躍了大約兩百年,對於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北方,廣漠的草原,自然的曠遠向來都掩蓋不住草原王者的野心。他們騎馬征戰,大殺四方。在這一方廣袤的舞臺上,各族交戰,生死存亡。

    當時的北方活動的不同的氏族和部落,如葷粥、鬼方、獫狁、"戎"、"狄"等,透過不斷地相互戰爭,各個氏族得以融合。

    匈奴就是從上述各族,經過長期的分合聚散,經過鬥爭與融合,在公元前四世紀漸露"頭角",直至公元前三世紀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的。

    匈奴在大約公元前三世紀前後,他們的氏族公社出現了私有制。此後,匈奴的氏族貴族及其世襲權力逐漸抬頭。匈奴實力也不斷增強,開始侵擾中原地區。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派蒙恬率領大軍與匈奴交戰,致使匈奴北徙七百餘里,在《過秦論》中記載到:"乃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

    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殺其父頭曼自立為單于,統一蒙古高原,正式建立起第一個奴隸制的草原遊牧帝國。匈奴進入了鼎盛時期,實力也空前強大。

    在冒頓單于在位時期(公元前209——前174年),匈奴征服了許多的相鄰部族,控制的地區東盡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在我國北部,以漠北地區為中心,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奴隸制政權。

    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之下,匈奴與中原地區的接觸較為頻繁。他們不斷的侵犯河北、陝西一帶,給剛剛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以莫大的威脅。西漢王朝在政權初期,國力較弱,只得採取派公主和親,贈送財物等方法求得一時安寧。經過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軍事實力得以發展,一改之前的和親政策,發動對匈奴的反擊戰爭。漢朝與匈奴的戰爭正式開啟序幕,從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到公元前89年的漢武帝輪臺"哀痛之詔",一共45年的時間,期間大小戰爭不斷。這樣連年的戰事不僅消耗了西漢大量的人力財力,也使匈奴的實力大大削弱。之後,漢朝與匈奴的戰事漸漸減少。

    匈奴在與漢朝進行連年戰爭的同時,也加緊對於西域諸國的戰爭與統治。但此時的匈奴已然是內憂外患。在匈奴內部統治之中,社會危機日益加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發生分裂。匈奴上層統治基本處於瓦解的狀態,出現了"五單于爭立"(分別為東部的呼韓邪單于;西有屠耆單于;西北部地區的呼揭單于,以及車犁、烏藉兩單于)。匈奴五單于爭立,死者數以萬計,畜產損耗十之八九。匈奴從此由盛轉衰。後來,呼韓邪單于接受西漢王朝的統一領導,主動歸附漢朝。匈奴實力在漢王朝的幫助之下得以恢復,重新統一已經分裂的匈奴各部。

    漢朝與匈奴關係在保持了近六十年的穩定之後,王莽篡漢,對匈奴進行一系列的壓迫政策,同時製造匈奴內亂,致使匈奴內部矛盾加深。匈奴與中原王朝的關係又再次緊張。

    東漢初期,匈奴地區發生災荒,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鬥爭也愈演愈烈。公元48年,統治匈奴南部地區的單于歸附漢朝,重新接受東漢中央王朝的領導,匈奴最終徹底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遷的匈奴進入內地之後,一部分融入漢民族的生活之中。另外一部分,分化出不同的支系部族,並建立自己的區域政權,如公元5世紀前期的在河西一帶的"北涼"政權等。

    但隨著這些內地匈奴政權的相繼滅亡,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政權逐步消失,最終匈奴人融入到漢族之中。

    在南匈奴歸附東漢王朝之後,北匈奴依舊對中原地區進行不時地侵擾。公元73年開始,東漢政府發兵出擊。公元89年,北匈奴內部因為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統治集團內部開始出現混亂。社會危機深刻,漢朝聯合南部匈奴發兵攻擊,北匈奴受創逃亡。公元91年帶人逃亡西方。自此,匈奴奴隸制政權全部瓦解,從此退出漠北的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貼春聯起源於古代什麼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