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老頭88311
-
2 # 姑蘇講堂
評高階職稱,校長居多。這個太正常了!有句古語“千里為官只為財”,說的再明白不過了。大家想想,辛辛苦苦、費盡心思爬上校長位置,是為了什麼?有幾個是因為“教育情懷”而做校長的?不是沒有,只是我見到的真不多!
那麼好了,人家在校長位置。為自己搞個高階職稱,合法多拿點票子不是很正常嗎?這是從內驅動力來分析的。
再從外驅動力來看,校長動用自己手中資源,為自己的成長服務,也很正常!榮譽往自己懷裡摟,職稱往自己懷裡摟,其實就摟財啊!
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校長評上特級、評上正高、評上各種稱號!牛逼的一塌糊塗!但是,有幾個真的是靠自己的才華?很多都是作假而來。
說白了,驅動力強大啊!
我最佩服的就是那些不擔任領導的,卻能評上高階教師、特級教師、正高階教師的人!作為普通教師,能做到這些,背後的付出那是難以想象的!
要想自己也能評,唯有讓自己強大到別人奈何不了你!
加油吧!
借用一下程翔老師的照片激勵下廣大普通教師!
-
3 # 手機使用者憑欄聽雨
這隻能說明這些地方職稱評審政策有缺陷,不科學。在我們當地,校長要評職稱,如果以校長身份參加,即領導身份,那隻能在不到總名額的10%裡競爭,因政策規定,一線教師佔總名額90%。如你要以教師身份參加,那你只有什麼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是競爭不過有著優質課、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專業人員榮譽稱號的教師的。而取得縣市優質課、教學能手等榮譽,是需要實堂講課的,且競爭激烈。而且教師如果沒有這些硬體及較好的教學成績,是不可能評上中高階職稱的。另外,為防止某些人弄虛做假,初選名單及評審結果都必須公示一週,我市就有多例單位領導弄虛做假被告而取消資格。
-
4 #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校長,無論怎麼說,都是教師中的佼佼者。
有搞教學的佼佼者,比如魏書生,當教育局長,還要當校長,還要當班主任,還要帶語文課,高考成績還特別牛。這樣的校長,晉升什麼級別的職稱,教師都是大大的服氣,心服口服加佩服。
只是這樣的校長,不多。多的是跑來的校長,搞業務不行,搞關係在行,特別善於整合各種資源,為自己服務,所以晉升高階職稱的各種條件,早早就創造條件,全部具備,只等晉升的指標到來,絕對一馬當先當仁不讓。雖然好多教師不服氣,但是又有什麼辦法,還不是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
-
5 # bahelaozhang
很多人以為校長都是教學的大牛,錯之極矣!大多數校長教不好書,甚至根本不從講臺出發,只要有領導提拔,只要有背景,只要會來事,只要肯鑽營,教書再差,甚至根本沒教過書,都可以做校長。幾十年來,看過許多教不了或沒教過書的人做校長,評高階。
-
6 # 喜205409161
"為什麼一些地方評高階職稱的都是校長"?這樣似懂非懂明白與糊塗交叉的問題,其實提問者明白於.答題者。我透過所聞所見談點觀點:
一,關於評高階職稱的指標侷限與評選條件。簡單而言高階職稱是有嚴格苛刻的分解指標和評選條件,一個單位的高階職稱名額是由上一級主管部門按照一個單位的規模大小人員佈局地域編制等批文下達,往往這樣"名利雙全"的榮譽是"搶手生意","是熱門專業"。並且名額僅有排隊等候,"百裡挑一"難有所需。在眾望期盼中"評選條件"是制約和阻礙"排隊"求職的"怒罵人員",而這樣的評選條件一般是一個單位的"頭面"人物及特殊人員,條件雖然不具全但很多條件是可以"創造"而"彌補"的,如果"條件不允許"教師填充,往往校長是可以靈活機密而"神勇上陣"的"達標"之人,所以,校長往往是同類人員的"先行者",一個單位的"掌門人",自然形成職稱制度的"不完善者",投機取巧的"優秀者",高階職稱的"佔領者"。
-
7 # 說文寫作
為啥?
這最簡單的,因為人家是校長啊!
評職稱的時候,誰最終拍板呢?當然是校長啦。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難道說,連這點道道都不清楚嗎?
再說了,其它行業,多半也是如此。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爭搶著要當領導呢,如果說成了校長,還沒有什麼優勢,還不能給自己謀點權力內的福利。那,多半這是個慫校長。
再退一步說,有時候,學校評高階職稱,恰巧就只有一個名額,更巧的是,學校的校長還沒有評上。那麼,多半這事都是不會讓你知道的。
人家按照要求,把自己往上一報,不就搞定了嘛。至於說,那些材料嘛,呵呵,對於一個校長來說,搞定些材料,問題還是不大的。
就算有幾個知情者,那也是人家校長的親信,是斷然不會告訴別人的。也許等你知道的時候,已經是幾年之後了。那時候,你也就最多在某處議論幾次。
不得不說,這種情況,很不公平。
可是,你又能怎麼辦呢?
一線教師跟校長爭搶同一職稱,你覺得勝算大嗎?再說了,這事真的發生了,作為一線教師,你覺得爭得過校長嗎?
鬧翻半天,最終呢,還是沒有被評上。然後,你在這個學校工作,可就得小心了。給校長爭搶,不給校長面子。你覺得,校長會讓你舒服嗎?
沒法子。世道如此,若心裡真的不服,要麼有更大的關係,要麼,你也當校長啊!再要麼,你就一根筋擰到底,往上-告唄!
否則,這種現象,很難改變!
-
8 # 江楓140151042
這個問題不值得提。能有校長不想高階職稱的嗎?沒有一個!我見過的校長都是。而且有的四十多歲就是了,不奇怪。至於為什麼你去想。一箇中學,校級中級領導層都會是高階。不平也沒法。所以不管它!
-
9 # ThschoOL
客觀的說,第一,校長也是老師,好多都是基層上來的名師校長,業務能力和普通教師比起來,在經驗,資歷上都有優勢。第二,資源確實會多一些,不過現在查的很嚴,中飽私囊的機會和灰色空間也越來越狹窄。第三,如果你身處的學校校長的職稱比大部分普通老師的職稱還要低,你會怎麼想,作為一校之長又怎麼想,所以經受的壓力比普通老師也大,所以也需要儘快評上高職。
其實,大多數人還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校長,我們在評價校長如何如何的時候,做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現在讓你當校長,你能不能勝任,學校裡裡外外,上面的政策,下面的學情,學校附近關係的維護,各種關係的相互協調。你的校長或許在一些事上面有點偏私,但如果換成你呢?面對原則和利益的衝突,你又是不是能一直堅守自己!
-
10 # 凌雲志155100236
當初設職稱評定的意圖:意在調動一線教師積極工作和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那些卓有貢獻老師可以按部就班進入職稱崗位,然而實際操作中,大多卻事與願違,尤其高階職稱評定,幾乎被學校主管部門領導所佔有,無怪乎老師們叫苦連篇,似乎奮鬥無門。
-
11 # 鐵馬鞭1
放屁,有幾個校長又教主科還擔任班任,這擔任校長,可以說沒有!當了校長多威風乾嗎還教課更不會當那吃力不討好的班主任了!當了校長學校是他的,一切榮譽是他的,評職稱任他選,反正一切他說了算!
-
12 # 黑桃K169717062
領導是管理人員,不應該拿職稱的,職稱跟他是沒關係的,管理人員的工資要比技術職稱的工資低得多,所以他們就搶老師的高職稱,多拿工資,也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是管理問題。為什麼要給領導評高職稱?權力都在他們手中
-
13 # 九鬥學生心理
1.當校長的,都在一線已經經歷過多年的教學、班主任管理、年級管理等各種工作,在時間上,年頭上,該有的資歷已經都有了。
2.並不是所有的校長和領導人,都是草包,相反,他們在很多方面做的很好。當然不排除各種內部操作的可能性。
3.評高階職稱是有條件限制的,各種條件,並不是因為人家是校長就一定能被評為高階職稱,而是人家的各種條件具備了才會被評選上高階職稱的。
4.所有的老師都有資格參加高階職稱的評選,只要有條件,條件具備,人家沒有攔著你,所以別總是說領導就一定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代表,人家也基本上都是實力選手。
5.校長路子多,資源廣,人脈圈豐富這一點不否認,但是評選職稱,可是多樣條件的啊!你完全可以根據各項條件去逐步豐富自己的參評內容,而不是去懷疑、諷刺、否定,一棍子打死!
當然,這是一個人情的時代,如果校長弄虛作假,在關鍵崗位沒有人,也是不行的。
-
14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因為校長們佔盡資源優勢。
1.高階的硬性條件之一:縣區級以上先進
學校年年都有評優名額,試想,如果校長說“我要申報高階,需要縣區級以上先進”,誰能反對?另外,一所中學,總還是有工作“亮點的”,成績的取得,首功怎麼可能不是校長的!常言說得好:“成績是領導的,身體是老婆的,收入是孩子的,只有錯誤是自己的!”校長獲得榮譽,是全校最容易的首選。
2. 高階的硬性條件之二:課題
這個更簡單,每一所中學都會有教科研機構,申請課題研究是教研室或教務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無論你哪一個學科,申請來課題 ,在組織落實上,指導教師非校長莫屬,或者是課題組長,校長一般都是通才,至少可以提供課題經費嘛,安排校長進課題組,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3.高階的硬性條件之三:班主任工作年限
管理工作是可以等同於班主任工作的,比如年級組長(正負均可),政教處正負主任(包括政教處工作人員),校長擔負著全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管理工作,自然可以等同於甚至高於班主任管理工作了。
4.高階的硬性條件之四:滿課時,滿工作量
這個更簡單,校長在某一個年級掛一個班的某學科教學就可以了,辦公室出具的教師分工表上明確一下就可以了,校長各個日理萬機,會議多,外出考察學習多,自然會有人代課的。分工表上還是要明確的。
5.高階的硬性條件之五:論文
校長們本來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就多,發表論文的資源豐富,即使自己工作太忙,構思一下,給個框架,找個同僚執筆,恐怕不是什麼難事吧?或者穿鞋論文,參加本地教育系統的論文評比,評委都是熟面孔,或者是老朋友,拿個獎項,基本上是手到擒來。
至於那些輔導青年教師、編寫校本教材、開展第二課堂等等,更是小問題。這麼多優越條件 ,這麼輝煌的業績,他們不評高階職稱貌似“天理難容”!
-
15 # 良心老師
大家都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校長應該最先知道學校職稱職數分配的名額,校長應該是學校里人脈最廣的人。這些便利條件註定了校長成為最先評高階職稱的。
一、有些校長確實有兩把刷子,夠評高階職稱條件。有些校長是從普通教師到中層幹部再到校長一路走過來的,曾經也是教學骨幹,優秀班主任、優秀老師。正因為特別優秀才被提拔當了校長,那他們評高階職稱就順理成章了,更何況他們還佔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呢。
二、有些校長純粹沒條件是創造條件霸蠻上。有些校長並不擅長教學,但會拍馬找關係而得到提拔,按理是不夠評高階職稱條件的。於是就利用自己的領導身份給自己臉上貼金,課題讓別人做,自己掛課題負責人名;教材別人寫,自己掛主編名;論文是別人的,自己掛第一作者。其他什麼省市優秀教師等榮譽他們也很容易弄到手。還有一些條件也是做假,這樣一來,就把高階職稱搞到手了,但這也是廣大一線老師對他們不感冒的行為。
其實做為校長,如果不夠條件也沒必要非得跟一線老師去爭那有限的高階職稱名額,你又不差那幾塊錢,評上高階職稱也不會讓人高看你一眼。
-
16 # 微雨潤苗
為什麼一些地方評高階職稱的都是校長?
如果我當校長,而且高階職稱的指標捏在我手裡,那麼我也可能會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可能你要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不好意思,很多校長就是要吃“窩邊草”,你能怎麼辦?當你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況下,你想拿獎牌獲大獎,還不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或許,在校長之中有一些逼格相當飽滿、能力異常強悍、水平非常高階、情懷相當高尚的存在,這樣的校長我見識過,但並不是很多。我見識更多的,是有好處自己撈,有表彰自己優先,有“油水”自己獨享的普通校長。
在評職稱這個節骨眼上,其他普通的教師壓根兒不是校長的對手。首先,在榮譽這一塊,你爭不過校長;其次,在指標這一方面,校長“近水樓臺先得月”,其他人要麼等待機會,要麼蹲在西北角喝西北風。第三,論文方面校長也能利用他的“人脈”讓其他老師代勞。我記得自己拒絕過好幾個校長代寫論文的不合理請求,但他們沒有我,還有其他人“幫忙”。沒辦法,權力在,“人脈”就在;人脈在,論文問題都不是問題。
-
17 # 飛鳥留痕2O16
如果評高階職稱的都是校長,那我國該有多少校長啊?問題如此絕對,語言又欠嚴謹,讓大家討論如此無法成立,無法讓人信服的提問是為了什麼?吸人眼球?否定職稱的意義?還是為抒己之一腔不平?若真有委屈,不妨將自己的真實境遇,個人具體情況並結合職評條件,讓廣大網友真實地瞭解你,定會得到切實的,起碼是道義上的支援,總比如此空談有益多了。
-
18 # 啊都都1
關於一個機構,單位,部門及學校領導是高階職稱,或是先進與優秀模範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名符其實,領導的水平能力貢獻和表率作用讓大家心服口服,無異議!二是為了平衡,評高階,優秀,先進,模範等名額有限,如果領導自己不評自己,不但失去很多利益,而且威望與地位受影響,還讓同事及下屬互相爭奪,造成不團結,不平衡,不利於穩定,不利於今後的工作,三是有了這些名稱,還有利於今後增資晉及,更上一層。有如此多的好處,領導不自己申報自己,不是很傻嗎?!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部門及單位(包括學校工廠)的主要領導不但年年優秀先進同時也是黨代表,人大代表,優秀黨員及模範人物,除非上面分指標指定是基層普通人員,但這樣規定的太少!
-
19 # 種金易
校長近水樓臺先得月,尤其是拿縣級以上模範的機會多——我熟知的校長中至少有兩個是“省級師德標兵”、多人有“市級上以上課題”結題證書、全部有論文……還有輔導獎、教學技能大賽獎等等。
像這種獎勵、證書,大家都懂的,分數照加、可實際並沒真正費力、用功。我評中級時還曾經聽說過這樣的校長和副校長:開始因學歷不達標,又總期待政策有變,每年都往上送材料,意思是他評不上,其他人也別上。
某些校長,暗地裡常常把自己的教學業績定為A等、學年績效考核為優秀,所以只要一符合條件,他們的分數基本比別人高。
當然,有些校長本身就是從教導主任過來的,原先或許也是教學能手。
他們每一次晉級基本上都沒浪費時間,往往是第一時間就上了,這樣以後處處得先機。還有近幾年,我縣政策傾斜,校長調動(交流),指標單列,不佔用調入學校指標。
有的人校長都能當上,評個高階職稱對他而言更不是什麼難事!
-
20 # 久經滄桑的石盤磨
豈止是校長,校長夫人,親信,等等職稱評審人為因素太多,以致淪為權錢權色交易,寒了大多老師的心,助長了社會的不良風氣,為什麼不取消,因為領導們不同競。近幾年學校教育經費多了,啥球用,校長們挖空心思上專案,找理由花錢,修廁所栽花木,硬化校園,換桌椅,校園安滿攝像頭等反反覆覆,浪費了多少錢,看著都心疼。沒監控,一言堂,財權物權人事權一於全拿,能不亂嗎,
歷年來的一些縣以上的各種表彰是學校榮譽的收藏者,例如,先進班集體、優秀教師等光榮稱號,從材料上看有好多個,浪費,當校長又當班主任與實際不符,校長評職稱搞班主任資料假的真不了。而其他老師根本弄了不到,這是普遍的,已嚴重影廣大教師積極性,必須糾正。
回覆列表
此問題問得不確切不準確!有挑撥是非之嫌,說一些地方…什麼地方?說 評的都是校長…都是…?能都是嗎?評高階教師是有條件的,檔案中有具體的細則要求,這些細則要求是公開的老師都知道,符合條件的老師才能申報高階教師,個人申報後要公開稽核評議,初步定下來後要報省評審委員會評審透過才能最後定下來!
我們這裡有所高中,若給20個高階教師指標,首先不代課的校長副校長不夠條件不能參評,這是檔案規定的!這樣的校長要以校長的身份申報參評!
規模小的學校,既當校長又當老師,只要符合條件,怎麼不能評高階教師?有不少是評過高階教師後才當的校長!
有的說校長會弄虛作假,這個不容易因決定權在省裡!
怎麼會評的高階教師都是校長呢?我們高中有有170多位任課教師,其中就有79位高階教師,幾乎佔教師的一半,難道這79位高階教師都是校長嗎?
不負責任的胡派派胡咧咧是不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