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小會計
-
2 # 典食成今
所有行業都沒有利潤這個表達不絕對。應該是大多行業趨於薄利,微利。
就拿餐飲行業來說利潤越來越薄主要有以下原因。
人工,原料,租金這些硬性指標逐年上長,而客單價不增反降。利潤在雙重擠壓下變得可憐。這是讓餐飲老闆頭疼的問題。
除了硬指標,隱藏的指標也不好對付。那就是營銷費用。團購網、點評網的運營費用也來分一杯羹。不做沒排名,沒排名沒銷量,有銷量平臺返點又瓜分了部分利潤,最後剩到店家手裡的微乎其微。
做這類平臺費力不討好,那麼為什麼商家還爭著做呢?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作為商家想獲得以下兩點。
1.打造品牌之名度,當然也會有美譽度,可就是網友評價。
2、為加盟商提供依據,當加盟商選擇某品牌之前,多數會在點評或團購平臺看一下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評價和銷量做為評估該品牌的依據之一。
說到這裡,可以看出餐飲業從模式上講,錢被哪部分人掙了?一是某些服務商,渠道商。二是不靠單獨產品盈利的商家,比如品牌招商,提供應鏈產品等。
話又說回來,餐飲市場一樣是二八定律,80%不賺錢,20%還是在賺。
仍然賺錢的是那些有特色有回頭客,好吃才是硬道理。這類店也許店鋪並不高大上,也未必在黃金地段,必是多年經營,這種在成都被稱為蒼蠅館子。
再有就是品牌有勢能,名氣大有人緣的品牌,慕名而來的。比如海底撈、巴奴、西貝等。
餐飲看似門坎低,其實不然,真正能在餐飲賺錢沒兩把刷子還是悠著點。
-
3 # 言言童話vlog
首先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你的認知面太窄了,你只是看到你所處的行業或者你身邊親戚朋友所處的行業沒有什麼利潤,不賺錢。其實很多行業是挺賺錢的,比如遊戲行業就比較賺錢,騰訊的公司就是靠這個起家的,從最開始的qq遊戲,但國民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那天不賺錢。再比如創業失敗的羅永浩老師,做牛博網失敗,做英語培訓學校失敗,做手機被收購,做電子煙收政策監管。但羅老師成功打造了個人ip,在創業負債6個億的情況下,他走入了直播帶貨的風口,目前還債4個億,聽說他的直播公司要被上市收購,那麼他還債指日可待也。另一方面,可能今年收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倒閉,人們手上可支配的現金有限,消費能力有所減弱,給你造成了做生意不賺錢的假象,其實還有很多行業是賺錢的。
-
4 # 立行宇宙先知
經濟是自然公平創造的!任何行業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分錢也創造不出來的,公平分配資源,才是真正的經濟學。
-
5 # 完蛋貨
工業用電價格是美國三倍,房租地租也是三倍,科技工藝也落後,專業人員務虛不務實,實幹者低薪,弄虛者高薪。實體難,難於上青天!
-
6 # V霧裡看花V
大部分行業停留在產業鏈的前半部分,也都在這部分混飯吃,競爭一定會激烈,利潤一定越來越低。看看INTER,AMD,誰敢說他們的利潤低?不捨得遠期研究投入,慢慢都會被淘汰。
-
7 # 江山如此多嬌——虎
在非洲,一隻大象斃命。半天不到天空中有兩隻禿鷲發現,腐臭味引來鬣狗還有獅子,當它們已經把大象吃的幾乎所剩無幾時,其實只有百米外的蟻巢大軍才趕到,吃的光禿禿一副骨架留給微生物。
世界就是這樣,你處在哪個食物鏈,決定你吃的多少。微生物也根本無法想象,或許一個電話一個檔案就可以賺取幾億甚至更多的金錢
-
8 # 使用者58654695286
行行業業都是人滿為患,嫌賺的少你不干他還幹呢,你報價低他比你還低,惡性競爭為了降低成本造成各種質量問題,有點甚至違反行業標準,現在看也許沒事,將來就是隱患,所以社會造成了質次價廉不賺錢現狀。
-
9 # 止戈63943147
利潤被誰賺了一目瞭然第一當然是菸草總公司一年一萬多億的稅收,其次是幾大銀行醫院學校再就是高速路費房地產三桶油移動電信聯通
-
10 # 閏志國
你進城做生意打工無論你進城做什麼都促進了城市的發展而相反你沒有去農村發展所以城市己·早以發達了而農村越來越窮人都沒了還提什麼發展記住印錢機在那那裡發達
-
11 # 老顏59
印點票子讓收入提高一些,然後用稅,油,過路費,等等再變本加利收回去。很多時候,物流成本已經高於貨物價值本身了
-
12 # 君臨天下131153458
這個問題本身就應被詬病,是個偽命題!誰說都不賺錢啊?許多行業仍然賺錢啊,譬如小的說,蛋糕店,生意興隆,收益絕對頗豐!
-
13 # 張果兒老
在三四五六七八九線的小地方,打工也許養家餬口還能,但創業搞到傾家蕩產的已是遍地開花,街邊開店的想賺錢得靠轉讓費,糧油行業四線大同也四年半了,還都是在大牌企業已然做不下去,全行業陷入了實體零售衰退,相關從業者都掙不到錢
-
14 # tanghua681117
我做IT行業不是不賺錢而是賺的錢和付出不成比例,每月房租、人工工資、稅收,稅收年年改越改越高每個月基本和打工差不多還背一個老闆的名,在當今社會沒有關係要靠自己賺錢真的很難,比京東價格高不行,比京東價格低不行,現在要賺錢就必須和房子打交道。要不開發房子,要不修房子再不行就裝修房子或者賣房子。
回覆列表
並非所有的行業都沒有利潤,至於錢被誰賺了,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並非所有行業都沒有利潤所有行業都沒有利潤,這句話太武斷和片面了;舉個例子來說吧:你知道中國最賺錢的公司是哪個嗎?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是中國菸草;
2018年12月31日,中國菸草子公司中煙國際(香港)神秘土地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IPO的材料。材料顯示,過去三年,中菸草每年的稅利總額都突破萬億,是中國最不缺錢的公司。納稅和利潤破萬億,你就知道並非人家不賺錢,而是太低調了。
從行業角度看,錢被誰賺了呢?主要是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包括行政特許壟斷、自然壟斷等多種:
1、行政特許壟斷: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國菸草,這些壟斷的行業,每年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看看這些公司的年報就知道了;
2、自然壟斷形成的企業,現在市場的資源都開始向寡頭集中;比如家電市場的美的、格力,兩大家電的市場份額已經都很高都很高了,每年的利潤也是很不錯的;網際網路的巨頭壟斷,應開始深入我們的生活,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社交領域的騰訊;打車出行行業的滴滴;外賣行業的美團;
從收入、分配、投資的角度看,錢被誰賺了呢?1、國家財政分配了一大部分:國家財政,一個是中央的財政,主要是靠稅收來參與這個社會的分配,國家的稅收不僅僅是職能的開支,還有一部分要照顧中部、西部的發展;另一方面,地方財政除了歸屬於地方的稅收,還有一項重要的來源就是賣地的收入,這也是房子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房子和地的價格高了,必然推高房租,導致租房的成本很高,最終淪為給國家和銀行打工。
2、投資佔了很大的比重,大家都知道企業的利潤是要扣除裝置、廠房、技術、土地的折舊和攤銷的,過高的投資,必然會影響利潤;但是不投資,又無法擴大再生產。
很多重資產型的企業,投入是非常大的;比如物流行業,京東物流根據劉強東講的,自成立起一直虧損了12年,直到最近兩年才開始盈利;主要虧損的原因,就在於投資過大,重資產型別。
還有就是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尤其是2020年的新基建的投資,高速鐵路、5g、人工智慧的投入:
從國家和歷史的角度找一下原因:中國人民的勞動其實並非沒有結果,看一下國家的歷史,就知道了:
1、資本的積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國門被開啟,一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備受侵略和掠奪;1840年之前積累的社會財富被掠奪一空,還有一部分去了臺灣;西方透過掠奪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我們是從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建立的新中國,所以我們沒有原始的資本積累,那麼現在的發展來源於哪裡呢?
1)工業對農業的剪刀差,完成了部分的工業積累,但是農民的日子卻很難過;糧食和農產品的價格賣不上去;
2、國與國之間的技術差異和封鎖,導致交換的不對等,而且還伴隨著金融的掠奪;比如以前我們8億條褲子,才能換一家波音的飛機;還有美元利用其霸主地位,不斷地薅羊毛。
總結:並非所有行業都沒有利潤,有些行業利潤好的很;從行業看,錢主要是被壟斷的寡頭賺走;從國家和歷史的角度看,錢一部分在完成了資本積累,一部分用於了投資和分配;還有一部分,是國家之間的博弈和不對等,被外國人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