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彈個車
-
2 # 小諸影視匯
現實點 實際點的 就是
衣服{服裝} 化妝品 數碼 食物 。。。。。
但是還有 一個 每個人都會不斷更新的“東西”
——思想
-
3 # 社會剪影
應該是書。從小到大,學過的課本,做過的練習冊,讀過的小說,看過的漫畫。。。想給出一個數字,發現無從數起。手還是那雙手,書已經換過無數本。
謝邀。換,在我的理解是生活品質的提升,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換總是為了更好~不然你換他幹嘛,這是正向積極的。
小的時候還過得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奶奶會收集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衣服給你攢著,他們穿不下的,都是你的了,可沒有一件是稱心如意的。所謂的換就是從一件舊衣,換了另一件舊衣。嘟囔著小嘴擺臉色,長輩們就開始科普苦日子時期的艱難,以及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穿著這些去上學,心裡是自卑的。然後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是守舊如一的狀態,導致現在都有些“社交障礙”。以後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從小到大,除了不停地把舊衣換更大的號之外,還有東西是在經常換的—理想。“長大希望做什麼呀?”“警察!” “醫生!” “老闆!”“宇航員!”而現實是“小編”“網紅”“送外賣”“賣保險”。至少換過的學校有5個,換過的老師同學室友,哪怕換過的朋友恐怕自己都快忘了。如果人生夠精彩,枕邊人估計都換了不少。換過的公司有3個,換過的手機有10個,從腳踏車換到電瓶車換到小轎車,從500租金到1000租金到2000租金到新房;自己的角色從實習生換到職員換到經理再到高階經理;換過的洗髮水,恐怕現在都不記得自己用什麼牌子。“你怎麼又換暱稱了”“你不會備註的啊”。那個縫縫補補的年代,已經遠去了。馬爸爸都在說的消費升級,就是讓你的東西換得更勤更好嘛。所以我換過最多的東西,自己都不記得了。現在底子厚了,再怎麼換,只記住一條,做自己的主。
哦對了,要換車的話,記得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