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宣德爐大概可以值多少?
6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1539752558

    沒有一定,收藏大家流傳有續的高價樣板是王世驤。民間行市價格不一。專場拍賣以保利為首。宣爐沒有標準器,眾說紛紜。但價格越來越高。精品百萬是常態。但做為中國明代銅器的標杆,價格還在低端。

  • 2 # 默默談文房

    我是默默,我來回答

    看到了您的藏品了,對於您的收藏的,有這樣的愛好,你就已經超過了很多人了。

    看過文章以後,估計你對於自己的藏品就會有新的認識了。

    那麼說回我對於您的藏品的一點個人感受,

    首先:他的造型是無耳的三足香爐的樣式,這樣的造型就不是大明宣德爐的典型樣式。所以的在造型上面就會有些需要存疑的地方了。

    再說:他的款式:大明宣德。這樣我發一個對比你看一下

    看到這裡就很明顯了,故宮藏大明宣德爐他的字型是見稜見角,您的這個明顯要圓潤一點。

    關於這一點,您肯定會說,不一定都是這樣吧。會

    有個特例的。

    默默來說:

    還真沒有

    咱們再看幾個:

    可以透過這個名款,明顯看出製作的精細程度和鑄造的先後順序。

    默默在這裡賣個關子,更多的高畫質圖片都在我的文章裡哦

    好了,說了這麼多,收藏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任何人在這個過程中就要不斷的學習。

    默默也在收藏行業多年,摸爬滾打,去學習去歷練。

  • 3 # 幸運之石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製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一.宣德爐的知識。為製作精品的銅爐,在宣德皇帝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物件,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宗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下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從古代到現代,關於宣德爐研究的書非常少,臺灣大概有兩三本,有一本叫大明宣德爐總論,對宣德爐做了知識性的普及。在技術把關上,中國故宮的學者是一流的。這裡要說明一點的就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好的藏家本身就是一個好的學者。比如瀏覽古代文獻,真正玩古董的人不研究古文那就不配談研究和收藏。“古董”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既要古,還要懂。一定要有中國古文化的積累。

    二.幾個宣德爐的拍賣紀錄。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爐,共拍出1179.2萬元,平均每件約38萬元。就是這一批爐中的20座,2010年匡時五週年秋季拍賣會“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總成交額9844.8萬元,成交率100%,平均每件492萬元。其中一座“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在2003年中國嘉德(微博)秋拍時以166.1萬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時(微博)秋拍時則以1512萬元成交,在7年時間內增值9倍。宣德爐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珍貴的。歷史上,宣德爐在明清兩代的地位甚至高過瓷器。因為宣德皇帝宣佈做瓷器一批60多萬件,大規模做銅器才3000件。到了雍正時期,大清史錄有記載,銅器做一批樣式才4件。我們發現能流傳下來的銅爐,很多是補了又補,說明當時冶煉的工藝還是有很大的侷限性。銅作為古代主要流通貨幣還是很重要的。古代不可能用銅器做生活實用品。銅器在當時只有王公貴族用,普通百姓很少用。另外,華人講究“吉金”。從商代青銅器到宋元,黃銅都是非常珍貴的,都是地位、財富的象徵,宣德爐可謂是青銅文化的文藝復興。

    三.市面上宣德爐的價值。市面上流通的爐子多是二十幾萬元。這些爐子要麼是康熙的,要麼是雍正的。這時期的瓷器都會賣到幾百萬,而一件爐子才幾十萬,它的價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一件明代的傢俱,不管海黃還是其他材質,硬木的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張明代繪畫要100萬到5000萬元之間。最近兩年,明代晚期的竹雕筆筒還要200萬元,而一件明代宣德爐十幾萬元就可以買到。現在看來,這個收藏市場還沒有完全開發,在大家都不太懂的時候還是有機會撿到的。

    順便說下宣德爐的價值鑑別。一是造型要漂亮。二是做工要精緻,大氣,爐子的獅子頭要逼真;三是材料銅要精、要沉;四是皮色要漂亮。符合這四個條件算好爐子。還有就是帶有原配的底座。有的燻爐配蓋子,因為容易丟失就更珍貴。

  • 4 # 二度劉郎

    宣德爐收藏鑑別極其困難

    人文藝術交流

    2017-06-28

    關注

    一談到銅爐收藏,就引來挺敏感的問題:這是宣德朝的嗎?如何從一件器物本身提供的資訊來判斷它的製作年代?中國焚香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伴隨著沉香文化的興盛,人們將目光再次投注到銅香爐上來,那古雅的造型、簡練的線條、精美的皮色無不讓人傾心不已。毫無疑問,由皇帝親自督促,並採用進口風磨銅鑄造的宣德爐已然成為銅香爐製作的頂峰。然而,後世頂禮膜拜者有之,欺世牟利者有之,仿製品的絡繹不絕,使得宣德爐的鑑別變得極其困難。

    不久前由正莊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主辦、天津博物館協辦的“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這次展覽囊括了330件造型各異的明清銅爐,並按造型、皮色、款識、宮廷爐、迷你爐五大單元進行分類展示。如此有規模、成系列的銅爐特展在國內舉辦尚屬首次,同時配套的講座非常好,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氣氛,也讓銅爐愛好者知曉從宣德爐如何肇始,以及從明至清順延下來不間斷鑄造,構成了比較廣義的宣德爐概念。筆者有幸參與了觀展和聽課的全過程,自感受益匪淺。試將內容做一歸納。

    從明向清——由遠及近的演變過程

    宣德爐的造型大多參照了上古青銅器和宋瓷兩個體系,《宣德鼎彝譜》也提供了宣德爐的經典造型,如衝耳爐、簋式爐、鬲式爐等。據說宣德皇帝會利用宮裡留下來的銅器或瓷器作為造型的基準,所以像故宮博物院舊藏的哥窯,以及其他造型的宋代瓷爐造型也在宣德爐裡邊有所反映。然而同樣是衝耳爐,明清兩代都有鑄造,必須透過一些細微變化來判定年代和真偽。一般規律是,明向清過度,爐身從矮向高的漸變提示了爐子的年代特徵。這僅僅是堅定地一個方面,整個鑑賞必須從造型、質地、皮色、款識四個方向展開。

    專家列舉一件甪端形燻爐循循道來——“當時見到這件東西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視:人們經常會在瓷、銅或掐絲琺琅質地的器物上見到甪端身影,這樣的造型基本上產生於晚明到清代。它的大致特點是,爐體比較高,甪端處於一個站著的狀態。而這個甪端形燻的爐體是矮扁的,重心很向下。其次從銅質和鎏金上看,銅的顏色比較淺,發青白,通體鎏金比較厚。對比宣德時期的銅和金以及同時期金銅佛像還是比較接近的。最後就是它的款識,其脖頸下面有‘大明宣德年制’。我們知道,瓷器當中的宣德款識在盤、罐、碗的底部,甚至在器物的口沿落款成為一個常態,就是說,宣德的款識可以充滿器身的各個部位。這件器物落款的位置以及款識的筆體與同時期瓷器所書款識面貌和風格非常相像。透過這幾點,我覺得這件東西的年代是能看到本朝的”。

    專家僅僅是舉證並做闡釋,雖然沒有非常明確斷定就是“宣德年制”,但從器形、質地、皮色、款識各方面進行分析,基本能推理該燻爐就是宣德無疑。一系列類比和邏輯推論非常具有說服力。

    將以上文字推薦給你看看。擁有一個宣德爐是件幸運的事,根據你提供的照片看,我認為最晚也是清中期的。市場上賣個五六萬沒什麼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炒股賺了一百萬.想買挖掘機`到底買新的還是買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