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06年鐵木真在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國,直到他孫子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大元,直到1368年退出中原回到蒙古草原
6
回覆列表
  • 1 # 小養趣看歷史

    元朝短命這是一種說法,相比較漢、唐、明、清來講,它統治的時間比較短,從成吉思汗算起到元朝滅亡共162年,如果從忽必烈繼承汗位算起是98年,還有一種說法從統一全國算起1279年到1368年是89年。與秦朝隋朝想比,元朝統治了將近一百年或者上百年,不能說短命。

    但是,曾經橫跨歐亞大陸的元帝國,軍事實力天下第一,為什麼會如此快的滅亡呢?在我看來,主要還是天時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元朝統治期間,在各個蒙古汗國內外,從歐亞大陸一端的冰島和英國,到另一端的日本,各國都處於瘟疫、饑荒、農業減產、人口下降以及社會動亂,幾乎沒有一個社會能免遭其中的某些災害。

    當時的中國一樣無法倖免。在14世紀中,至少有36個冬天異常嚴寒,比有記載的任何一個世紀都多。在黃河流域地區,水災與旱災在14世紀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發生得都要頻繁。

    14世紀四五十年代還發生了世界流行疫情——黑死病。僅僅在歐洲就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元朝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間幾乎年年有饑荒的記載。這些饑荒導致人口大量死亡,政府要花大量錢財進行賑濟。自然災害使眾多的百姓背井離鄉、陷於貧困,釀成了元末的起義運動。包括記載,朱元璋的家人也是死於饑荒。

    元末的統治者盡了最大努力試圖從這些災難中解脫出來。從史料記載來看,元朝在醫藥和食物的賑濟上所作的努力都是盡心盡力的。可以這樣來說:以當時14世紀的生產水平和醫療水平,面臨這樣反反覆覆的大規模的災難時,元朝已經做的很好了。如此反覆的自然災害長期積累的後果,讓元朝急速衰退。

    如果當時正常的年景多一些,元朝有可能比它實際存在的時間要長得多。

  • 2 # 達摩院一姐

    一個只有幾十萬人口的民族,要統治上千萬人口的大國,是很需要智慧的。在“接軌”和“國情”的蹺蹺板上保持平衡,需要極高的政治技巧。

    《元史》中寫道:“(元朝)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元朝拒絕漢化,與先進文明割裂開來,自然是不能長久的。不到一百年,元朝就被漢人推翻,遊牧民族又重新回到了草原上。

    蒙古人對漢文化嗤之以鼻,忽必烈對中原文化並不感興趣,採取與漢文化對立的態度。不僅拒絕漢化,還試圖把中原“遊牧化”。把全國百姓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主要指自己人;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主要指南宋境內的人民!

    不僅如此,還把社會群體分為十個階層: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曾經承載漢文明的儒生們,竟然淪落為第九等人,僅比乞丐高一個檔次。

    由於元朝沒有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科舉選拔制度,再加上世襲制盛行的原因,官員隊伍日趨龐大,財政開支也空前擴大。到元朝後期,財政收入增長趕不上財政負擔增加的速度,無奈之下只有大量發行貨幣以維持財政開支,從而致使貨幣發行規模失控,貨幣貶值嚴重,以致民不聊生,民變四起。

    元朝短命而亡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亡於內憂。由於內部治理不善,使得這樣一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過早地崩潰了。朝廷橫徵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各地農民起義,指向元朝。元朝在歷史潮流面前衰亡。

    二:從文化背景來說,元朝的短命而亡,主要是亡於統治集團與被統治地區的文化差異未能彌合。

  • 3 # 三國深度談

    個人覺得原因有三

    其一,漢化程度不夠。“落後民族征服先進民族,最終被先進民族的先進文化所征服”是馬克思的重要論斷。元世祖忽必烈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採取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包括定都中原,重視農業,崇尚儒家等等,在短時間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忽必烈闡明瞭自己的建制原則:祖述變通。祖述就是繼承蒙古舊制,變通即進行漢化改革,這就註定了元朝的二元性體制特色。這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而且元朝疆域過大,有多元文化,所以他的後繼者沒有漢化的動力,反而重現蒙古制度。

    其二是民族分等,在元朝時期,百姓被按照人種分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漢人,第四等南人。有很多不公平的規定比如禁止漢人打獵、集會拜神、趕集趕場作買賣、夜間走路。“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 ,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當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職。而且元朝的科舉荒廢了很長時間,無疑是斷了讀書人的念想。更過分的是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像奴隸一樣賞賜給皇親國戚。南宋滅亡後所舉行的一次賞賜中,少者賞賜數十戶數百戶,多者竟賞賜十萬戶。每戶以五口計,一次就得到五十萬個農奴。他們還經常突然把漢人從肥沃的農田上逐走,任憑農田荒蕪,生出野草,以便畜牧。而漢人南人偏偏佔據元朝百姓的大部分,這種壓迫無異於玩火自焚。

    其三是繼承混亂,相互征伐。成吉思汗的子孫之間並不友好,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走向分裂後,偌大的蒙古國被分成元朝和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這無疑大大削弱了元朝的實力。在此之後而自成宗死後到順帝即位,在短短26年中,元王朝就相繼更換了9任皇帝。尤期是自英宗被弒以後,帝位紛爭、自相殘殺的局面一幕接著一幕。這種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鬥爭極大地削弱了元王朝的統治基礎和實力,對其統治秩序的惡化和崩潰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 4 # 春先生的世界

    元朝不足百年的原因很多,總結起來有那麼幾點:

    一是把全國分成四種人的等級,人數居多的南方人居最低等級。這樣就明顯造成族群對立。對漢人極度防範,甚至出現幾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的怪事。二是文化的不認同,忽必烈認為遼學了漢人的佛學、金人學了漢人的儒學都亡國了,所以漢文化沒用。三是人才沒有選拔機制,腐敗成風。有時候想恢復科舉制度,卻遭到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四是民族歧視嚴重,規定蒙古人可以打漢人,漢人不能還手,不能打蒙古人,只能申述。蒙古人酒後打死漢人,只需要出喪葬費。而漢人打死蒙古人,則必死無疑。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典型的朝代,他的很多治國經驗與缺失,在歷史上都是沒有前例可循的。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元朝是在進行著一場社會實驗,這種實驗是元朝君臣在無意識的狀態中完成的。

    中國歷史,自古以來都是大政府小社會的社會管理結構,自秦朝以來,中央集權政府主導著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修長城、開運河、兵役、徭役、繳納賦稅等等。百代以來,莫不如是。

    到了宋代,中國社會進入了皇權——平民的二元結構,底層人們受到的社會自由度大幅提高。然而與元朝相比,宋朝人們的自由就相對小巫見大巫了。

    在1279年之前,元朝為了徵集全國資源進行戰爭,對於全國的管制處於嚴厲的狀態。當南宋滅亡後,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站穩了腳跟,元朝的統治者便單耽於享樂,不再勵精圖治。

    元朝對人民的管理方面,不但不以嚴苛聞名,反以寬鬆著稱。早在耶律楚材時期,元朝的統治者就擔心農業生產收取賦稅太麻煩,還不如遊牧來的實在。蒙古貴族建議,將中原大片的良田都變成牧場。幸虧耶律楚材出面阻止,不然中原文明將直接倒退回遊牧狀態。再後來元朝因為擔心漢人的人數太多,伯顏竟然建議皇帝將全國排名前五的漢人姓氏,全部誅殺,最終沒有得到執行。這都反映了元朝對於社會管理的複雜狀態的恐懼,他們傾向於簡單的模式,對於社會精益管理,他們做不了。

    因此,在元朝,雖然也存在殘酷的民族壓迫,比如勞動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但是隻要在不造反的前提下,交上賦稅,元朝政府也樂得不盡國家義務,不搞城市規劃,不搞經濟發展,不搞大型基建專案,由於元朝本身是草原政權,因此連徵發戍邊都給省了。

    對於元朝的統治者而言,國家的臣民們他們的價值就是上交賦稅而已。元朝的官員數量很少,他們也不願意判案,更不樂意搞什麼文字獄。社會處於一種鬆散的狀態,小政府大社會,在元朝統治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

    朱元璋未稱帝時就認為元朝“以寬縱失天下”,“(治國)首在正綱紀。元氏昏亂,紀綱不立,主荒臣專,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致天下騷動。今將相大臣,宜以為鑑,協心圖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著手進行打擊貪腐,整頓吏治。有名的明初四大案,株連人數眾多,全國噤然。明朝政府又建立了特務機構,對社會的管控力度,遠超以往,君主專制集權到達了另一個高度。可以說,在治國方面,明朝比起元朝的寬縱,在剛猛方面,矯枉過正。取得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中國政治再一次進入了大政府小社會的管理模式。

    元朝的這種管理國家的方法,使得權柄下移,人心渙散,最終使得人們不知有其君。由於元朝實行了包稅制度,土豪劣紳取得了包稅權之後,橫行霸道,魚肉鄉里。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在這樣的狀態下,國家經不起一點風浪。

    後來元朝進行過一次努力,他們想改變這種無所作為的管理國家的方法和態度。然而,就是這次積極的努力,成了元朝的滅亡的導火索。

    在元順帝初年,黃河氾濫,元朝政府破天荒的組織了一次治理河道、賑濟救災的政府行為。一時間,數十萬名民夫在黃河故道上面勞作。

    人數集中,加上元朝政府官員剋扣飲食,人們的憤怒再次被點燃。韓山同、劉福通揭竿而起,元朝末年轟轟烈烈的紅巾軍大起義開始了,最終埋葬了大元王朝。

  • 6 # 詩詞聯謎

    元朝近百年曆史,還短嗎?夠長了!我倒覺得應該問一問元朝何以能撐近百年。

    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不少,秦帝國,隋帝國二世而亡,而且他們的開國君主都可稱得上雄才大略,因為一些政策失誤和繼承人的不爭氣,很快就被推翻了。而元帝國,以野蠻落後征服先進文明之地,適應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落後的統治,政策失誤何其多,良政善政何其少!而忽必烈子孫之不爭氣比秦隋也不遑多讓啊,能統治中國近百年,已是讓人不解。我倒覺得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是因為僅僅還是其武功之餘威嗎?按說秦國滅六國統一,武功也不差,還是那麼快滅亡了。

  • 7 # 關東俠客

    一二七九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到一三六八年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城,元順帝北逃大漠,元在中原統治結束,僅九十多年曆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沒有逃脫胡運不過百年的魔咒。元朝滅亡主要是三個原決定的:政治腐敗,橫徵暴斂,惡劣的自然災害。元朝是蒙古貴族建立的,落後的遊牧民族沒有治理先進農耕民族的經驗。沒有象清朝那樣全盤漢化,而是刻意保留蒙古風俗。官員語言不通,很難做到政令暢通,任命色目人管理財政,只顧瘋狂儉財加重人民負擔。元和宗屬國之間不斷生戰爭過多過的消耗了國力。發行紙幣失敗,造成物價上漲,民不聊生。一三五一年黃河歲的大水。民怨沸騰。元政府發十五萬民工,二萬士兵治理黃河。劉福通,韓山童領導白蓮教趁機起誓。星呈之火可認遼源。郭子興在豪州,徐壽輝在X水,張士試在高郵舉起反元旗幟。元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太師脫脫在前線取勝情況下,被誣撒職奪權,天下形勢蕩然。朱元璋後來者居上,掃除群雄,然後“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最後建立起大明統治。

  • 8 # 資訊2屋

    元朝是蒙古族,有騎兵,蒙古人體型健壯,力氣較大,靠武力征服了軟弱的南宋王朝,

    元代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 、投下制 、驅口制 、匠籍制 、籍沒制 、人殉 、宵禁 、海禁 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程序

    1 等級制度:野蠻人治理朝政,把人分成四等人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對漢族人不平等,私自佔用漢人財產

    2 經常財政危機: 從攻南宋以來,連年戰爭,加以宮廷廩祿、宗藩歲賜,都需要鉅額經費來支援,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流於橫徵暴斂,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餘起

    3 內部朝政長期腐敗 貴族化,

    4 野蠻人統治,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引發各地起義

    5 官員世襲這樣一個靠暴力統治的許多痺症存在的國家,延續了98年,已經很長時間了,早就應該推翻了

  • 9 # 張律明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幾乎統一了整個東亞,疆域如此遼闊,這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援,從元朝初建立到到元末,最缺少的就是金銀。從開始屠殺劫掠和沒收南人藏有的大量財物,到元末印刷大量的紙幣,濫發紙幣造成了通貨膨脹,再加上四級等級制,官逼民反,全國各地紛紛地發生了農民起義,最後將元朝推翻,蒙古人被趕回漠北草原去了。

    現在我們看到中原地區有鬧新房的陋習,將公公與媳婦捆綁在一起,將伴娘褲子脫下當眾侮辱,其實就是蒙古人留下來的。蒙古人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應該說是天地開闊。但是,他們的家人都生活在蒙古包裡,空間就狹小了許多。過去人結婚較早,一般女子12-13歲,男孩在13-14歲結婚,倆人都不太懂事。蒙古公公為了教導自己的兒子,就有了“初夜權”。由於,蒙古人沒有受儒家思想影響,沒有什麼“貞操感”,所以不會有什麼羞辱感。

    蒙古人進入了中原和南方地區,將人分為四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指北方漢化的所有胡人)、南人。將元朝統治區域分為十戶為一個戶長,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戶長。住在戶裡的漢人要將自己的新媳婦送到戶長家三天,就是“初夜權”,才能接回來。所以,元朝時漢人有摔頭胎的風俗習慣,以保持家族血脈純潔的延續性。

    朱元璋將元朝推翻,建立明朝,儘管將忽必烈尊為列祖,(因為說明大明是繼承了元朝的疆域)但是將留在明朝土地上的蒙古人稱為“墮民”,這些墮民是不能讀書做官、不能擁有土地、不能離開本土,以報復元朝將中原地區的人分為四級。我們都知道寫“聊齋”小說的作者是蒲松齡,蒲松齡是蒙古人,是明末的書生,他已經可以讀書,但不能做官,他的職業就是私塾裡做教師。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他也是蒙古人,他的家族只能演戲,演戲在過去是低端職業。蒙古人還從事另外一個職業就是吹喇叭抬棺材,人們叫這些蒙古人為“小噹民”,為死人送葬的人。

    總的來說,元朝的氣數短,它自己沒有融入到漢民族中來。既想統治這塊土地,又無限度地打壓這塊土地的民族,你不早亡,誰早亡呢?

  • 10 # 那人燈火

    秦朝和隋朝加起來存在的時間才達到元朝的一半。元朝存在這麼久的時間不短了。

    秦朝和隋朝可是漢人政權,也非常強大,可存在的時間加起來總共也才53年!元朝蒙古人的政權能存在98年已經很不錯了。

    看其他答友的答案,有的認為元朝存在不到百年是因為對漢人很不好,漢人十戶一把菜刀,四等人制。對於這些看法很可笑,啥都不知道就亂說。元朝根本就沒有漢人十戶一把菜刀的規定,也沒有明確規定四等人制。當然民族壓迫還是有的,這事哪個朝代都存在。

    談談四等人制:

    元朝並沒有就“四等人制”做過明確和系統的規定,只不過在一些具體政策當中,體現出國民因族屬差別而受到不同待遇,有些受照顧多、受限制少,有些受限制多、受照顧少,後人把這種情況概括為“四等人制”。元朝漢人抱怨民族歧視政策時說“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用的是內外概念,不是上下概念。如果說“四等人制”到底是哪年頒佈的?你怎麼查也查不到,因為就沒有頒佈過。

    談談漢人十戶一把菜刀:

    有人認為漢人十戶一把菜刀是為了防止漢人造反,難道你們不知道農民手裡有比菜刀威力更大的武器——農具!鋤頭,扁擔等農具打起仗來可比菜刀威力更大。所以漢人十戶一把菜刀這是謠言,某些居心不良的人造的謠。

    元朝存在不到一百年,只能說蒙古人不會治理國家,沒滿族人厲害。

  • 11 # 夜月下鳴蟬

    元朝不足百年,是指元朝在中原漢地不足百年,當蒙古被明朝趕到大漠後仍然和明朝相爭了近三百年,始終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而元朝在中原為什麼不足百年呢,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元朝的民族政策,也就是民族歧視和民族不平等政策,特別是對漢人的歧視。

    元朝定鼎中原後,對各民族實行了民族分等級政策,就像今日印度的種族制度一樣,而最不利的是將漢族置為末等民族。造成了漢人在元朝的悲慘生活,也造成了雖然表面上元朝尊崇孔孟,但實際上對漢文化是持排斥的態度,至少也是不親近的,這也就導致了元朝統治階級在漢化的程序上十分遲緩,不識漢字,不學儒學,不實行科舉, 基本上斷絕了漢人在元朝的上進之路,這種長期民族矛盾被不斷演化,增長,激化,最終爆發。

    再就是,元朝和所有其它封建王朝後期一樣,生活腐化,橫徵暴斂,貪汙腐敗成群,而皇帝怠政,權臣當道,整個朝堂烏煙瘴氣,經濟一直衰退,百姓生活不下去,於是各地爆發農民起義,推翻暴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觀音收服金魚精時,為啥“衣裳不整”就來了?